208、另一件國之利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反正都應允下來,楚河自然不會在這些小節上跟甘天耍心眼,一套兵甲,包括戰甲、鋼刀/鋼槍、鋼弓、鋼盾,皆是齊全,更是讓鄧晃和徐敬狂喜。

在這個亂世,擁有這樣一套全鋼裝備,跟多了一條命沒有什麼區別,甚至更誇張來說,是多了好幾條性命。

一個三品凝血境武師,擁有這樣戰甲,防禦力比擬四品武宗,攻擊力也是極大的提升,還擁有強勁的遠端攻擊手段,說多了幾條命還真的不算過分。

畢竟四品武宗在戰亂中的存活率,是遠遠超過三品武師的。

其中一套戰甲是特別引人注目,赫然是常定鄉如今出產的第二強悍的裝備,合金戰甲。

這些合金戰甲,本來是打算賞賜給這次攻城戰立功的將領,現在是拿了一套合適甘天穿戴的過來。

也只有楚鐵匠精心鍛造,另外新增了原料的超合金,才比矽錳合金鋼厲害許多。

只不過這超合金鋼產量極低,大部分都用來鍛造八牛弩的弓弦和弓體,剩下的是給姜維打造了狂龍破虎槍,超合金戰甲是來不及打造。

即使這樣,矽錳合金戰甲常定鄉打造的也不多,除了姜維和楚武之外,就沒有幾個有資格穿戴,便是楚木楚石等都一樣,楚河這次只帶了三套出來。

除了幾個將領之外,普通的兵將,裝備普通鋼鐵戰甲就行了。

看著這些讓人垂涎三尺的全鋼裝備,鄧晃和徐敬越看越是喜歡,忍不住當場穿戴起來。

隨後兩個鋼鐵戰士出現在眾人面前,威風凜凜,灌注內勁之後光芒大作,如同天兵,在面甲的覆蓋下,都認不出他們本來的樣子了。

藉著酒意,兩人竟然在校場之上比鬥起來,一個槍影如花,一個刀光如虹,爆發出陣陣巨響,確實是相當厲害,看得校場上諸人驚歎連連。

那些自問有資格分得兵甲的山匪頭目更是紅了眼的朝著木箱看去,久久都不捨得移開視線,彷彿移開視線之後,兵甲就會被其他人搶走一般。

楚千重終於來了,和楚文一起來的。

楚河傳回去的訊息之後,還在路上的兩人當下加快速度,上萬的車隊綿連出十數裡外,一輛接一輛的實在壯觀之極。

城內的青壯民夫,也被楚河徵調,幫忙運送米糧,每人一天五百大錢,外加五斤米糧的報酬,讓這些心中忐忑的民壯喜出望外。

他們本來還擔心常定軍會問他們幫助黃巾軍守城的罪,想不到楚河不但沒有跟他們算賬,反而拿出米糧錢銀來僱傭他們幹活,自是賣力得很。

要知道黃巾軍徵調他們進城,只給他們提供一日三餐的粗糧飯食,運送糧食到了前線,能不能回來鳳來縣都難說,對比之下,當然是幫助常定軍更加划算。

一袋袋米糧從糧倉搬到車上,數萬民壯車伕一起搬運,都不需要常定軍出手了。

連帶城裡的車隊,兩萬車輛,一次就可以運輸二十萬石的米糧回去常定鄉。

雙峰山的人也帶著車隊,興高采烈的運送米糧回山寨,二十個穿著鋼鐵戰甲,手握鋼兵的山匪走在隊伍前列,更是氣勢十足,很有睥睨天下的姿態。

接下來,黃巾軍果然沒有任何反應,分駐在鳳來縣各要地的常定軍,都沒有發現黃巾軍的蹤影,只不過抓了好些疑似黃巾軍細作的流民。

大局落定,楚河並沒有留在鳳來縣,只把姜維和楚文留在這裡。

兵馬方面,一千潛淵衛外加兩千常定軍,雖不足以掌控鳳來縣全境,但守護鳳來城不成問題,就算黃巾大軍進犯,也能支撐一些時日,等到常定鄉這邊的軍隊來援。

楚文這個小書吏,這回真的是飛上枝頭變鳳凰,一來就成為了鳳來縣的主官,掌管一切民生政、治事務,和姜維一文一武的管理鳳來縣。

經過調查摸底,鳳來縣如今其實只有十八萬丁口,青壯不足五萬,大片田地荒廢。

黃巾軍讓他們耕作的,都是那些最為肥沃,水源充足的田地。

地裡出產的糧食更是基本上都徵收上去,只有加入黃巾軍,或者替黃巾軍效力的農戶,才能從黃巾軍手中得到米糧衣布。

鳳來縣內的一百八十萬石米糧,楚河只運送了一百二十萬石回常定鄉,其他的都留在鳳來縣這邊。

他總不能看著鄉民餓死,每家每戶都分發米糧下去,足以讓這些鄉民挨到春耕的時候。

楚河的仁政,還帶來一個意外的驚喜,雙馬縣那邊,陸陸續續有上萬人偷偷的搬遷到鳳來縣這邊。

另外還有三個雙馬縣望族全家到常定鄉內,卻是要舉族投靠楚河。

楚河自是大喜,雖然這三個士族加起來也就是百來族人,另外的家丁護院兩百餘,這點實力對楚河來說不值一提,但這卻說明楚河的名聲傳出去了。

有士族願意投靠自己,這是一個極好的開端。

楚河親自接見了他們,詢問一下,才知道三族來投的原因。

原來這三士族,在黃巾軍攻擊雙馬縣的時候,傾力相助雙馬縣官府對抗黃巾軍,上千家丁護院大半死在戰場之上,如今只剩下這點人。

後來黃巾軍攻陷雙馬縣,出於顧慮,怕引起雙馬縣全體士紳階層的反彈,沒有對他們舉起屠刀,但也是多加刁難,不但奪走了他們大半的家財,還要他們把家族的年青一輩全數投到黃巾軍中。

三家多番周旋,又花了大量的錢銀,這才保住自家子弟。

等聽得鳳來縣被常定軍攻佔,前去援助鳳來縣的雙馬縣黃巾軍也是大敗而回,這三家便生出了心思,暗中派人到鳳來縣打探究竟。

知道楚河實施仁政,厚待鄉民,也沒有壓迫鳳來縣內的士紳,三家合計了一下,覺得留在雙馬縣,遲早會被黃巾軍禍害,乾脆舉族搬遷到常定鄉。

出於千金買馬骨的度量,楚河乾脆把三家的子弟都用起來,正好他手中缺乏管理人手,三家子弟基本都經過文化教育,多少能在各項事務中幫上忙。

大同縣那邊,在得知常定軍得勝迴歸,連綿不絕的車隊把米糧運送回常定鄉,當天就把趙一義等護送回常定鄉了。

送趙一義回來的大同縣部隊,領隊的是縣令李巖和縣丞蘇可。

到了常定鄉後,兩人姿態放得很低,請求拜見楚河,然後兩人在楚河的書房與楚河密談了許久。

其他人不知道他們談論的內容,只知道出門的時候是楚河親自送他們出來的,三人都是面帶笑意,顯然相談甚歡。

回去的時候,一千輛牛車,都是滿載了米糧。

表面看來,大同縣和常定鄉的關係並沒有發生什麼變化,大同縣也對常定鄉大肆練兵不聞不問。

但大同官衙的有心人,隱約感覺到有什麼變化,當初提議控制趙一義一家、以此威脅楚河的鄧典武,在劉巖和蘇可帶著米糧回來之後,就被解除了職務。

楚河發現一個問題,這個世界之所以人員生活密度極低,偌大的一個大同縣,放在地球,活個幾百萬人都不多,如今就三十萬人口,原因有三。

一是農業不發達,耕作技術落後,田地裡出產不多,一畝地通常就是一到兩石的產量。

第二,便是這裡的人食量極大,一個就頂地球三個人。田地裡出產得少,吃的又多,自是養不了多少人。

第三,這裡的農夫為低賤之人,那些務農之人,都是想方設法的擺脫農戶身份,使得耕作的人越來越少。

其他地方的情況楚河不清楚,但秦州城這邊,糧食的供應從來都是不足的。

他現在和劉巖等達成協議,除了大同縣城外,其他地方都歸楚河管理,楚河只需要保證城內居民的糧食供應。

再加上鳳來縣那邊,這近十萬平方裡(二點五萬平方公裡)的地方,足夠讓楚河大展拳腳,當下決定對農業生產進行大規模的改變。

這改良其實也簡單,就是楚河所知道的一些能提高產量的辦法。

如選種、深耕、輪耕、漚肥、挖渠灌溉等。

反正現在有了大量的米糧,無需繳納賦稅,鄉民又大量的死在戰亂之中,人數減少,楚河最近積存下來兩百多萬石米糧,足夠大同、鳳來兩縣一年的食用。

就算新的耕作方法出什麼問題,都能支撐得住。

趁著秋收之後百姓無事,楚河組織人手,挖掘溝渠,引水開源,選擇顆粒飽滿的種子,深耕除草,使用草木灰、牲畜和人的糞便等肥田。

當然楚河只是給出一個方向,真正做事的是負責農事的楚鎮海。

一些地勢高難以灌溉的地方,楚河也製造了好些大水車幫助引水,加上大量的優質鐵製農具的使用,足夠的牲畜,楚河相信,就算沒有化肥和農藥提高產量,田地的產量也定然超過三石一畝。

最讓楚河驚喜的是,他以前不知道這裡有沒有番薯和土豆,只是把番薯、土豆的畫像分發下去,並承諾找到這兩種植物的,一種賞銀五百。

想不到,還真的有農夫知道這種作物,一個樣子憨厚的鳳來縣農夫,在潛淵衛的嚴密護送下,戰戰兢兢的帶著連苗帶莖的番薯到了常定鄉這邊。

不到這農夫不膽戰心驚。

他看到城門貼著番薯的圖畫,下面還有一行字,好奇的問了一下,竟然是楚潛淵親自釋出的命令,誰找到這兩種植物,就可以得到五百兩銀子。

老農回家猶豫了許久,看著那兩個剛剛才到腰間的孫子,最終咬咬牙,也不管對不對,就把番薯帶到了城裡,跟城門的潛淵衛說自己知道哪裡有番薯。

正常情況下,農戶絕不想跟這些兵將發生接觸的。要知道以前的官兵,可不是什麼好相處的物件,進城的時候少交人頭費,都可能對農夫拳打腳踢。

這老農哪裡試過被兵將如此客氣鄭重的對待,更想不到會親眼見到鳳來縣的大官,然後在數十個鐵甲兵將的護送下,一路疾奔前往大同縣。

鳳來縣如此大動干戈,可差點沒有把老農嚇死!

楚河親自見了這個老農,也親自檢查了他帶來的番薯,和地球的番薯一模一樣,只是個頭有點小。

他和顏悅色的問了一下,原來這番薯,是被老農當成野菜挖掘食用的,並沒有試過種植。

楚河覺得奇怪,還以為是番薯和土豆的產量不行,畢竟後世的那些番薯和土豆,都是經過改良育種去毒等手段,才有一畝數千斤的產量。

哪知道一問,原因卻是讓人相當的無語。

番薯和土豆的產量,雖然不如後世的高,但根據這農夫所言,一棵番薯也有六七個拳頭大小的塊莖,產量對比起稻穀來說是高產了許多。

問題是番薯不好儲存,也不知道如何育種種植,這老農自是不敢把地裡的種了幾十年的稻穀換成番薯。

萬一出了什麼意外,番薯沒有人要,田地裡又沒有米糧,繳納不起糧稅,一家人都要完蛋的。

說來說去,就是一個無法承受風險的緣故。

楚河的承受能力當然和老農不一樣,而且他也知道怎麼儲存番薯,如挖掘地窖儲存,又或者製造薯粉。

當下如諾的給老農獎勵了五百兩銀子,並派遣兩百潛淵衛護送他回去鳳來縣,查探清楚番薯的情況,並把一部分番薯連根帶土的挖掘回來常定鄉。

楚河是在家裡接見老農,楚全見到楚河竟然如此鄭重的對待,兩百精銳潛淵衛,甚至都能攻下大同縣城了,就為了一棵不知道來歷的植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不禁有些奇怪的問道:“河兒,這未必有些勞師動眾吧?現在訓練新兵,監督修築城牆等等,都要用到潛淵衛,若是把兩百人派出去,人手就有些不夠用了。”

攻陷鳳來縣的時候,俘虜了近四千的黃巾軍,又有數千青壯請求加入常定軍。

楚河從中挑選了一下,擴軍五千,剩下的黃巾降軍,都丟到礦場和城牆那裡服勞役,最少也得三年的勞役才能脫去降軍的身份。

他們自然還得派遣人手嚴加防範。

訓練新兵需要的人手更多。

把常定軍滲入新兵之中,才能更快的讓新兵訓練起來,形成戰鬥力,但鳳來縣那邊駐守了三千人馬,自是讓楚河有些捉衿見肘。

如今農事、軍事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建造城牆,動用了超過十萬民壯,事情極多,常定鄉各首腦人物,就沒有一個能閒下來的。

聽得楚全如此說道,楚河臉色一正,沉聲說道:“這番薯再怎麼重視都不過分!別說兩百潛淵衛,就算是兩千,孩兒心中都有點不穩。”

“如果說,潛淵衛、常定軍、八牛破甲弩和鋼兵,合起來是爭霸天下的利器,那番薯就是另外一件利器!”

楚全頓時倒吸一口冷氣:“什麼?這番薯竟然如此重要?”

楚河點點頭:“只要番薯能大規模的種植,就算是大同縣這點地方,都能養活數百萬人口!”

“如今現在孩兒還不能確定番薯的產量,但一畝地出產十石番薯是絕不成問題!這番薯和米糧一樣,都能當成主食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