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二輪軍改,張繡叔侄!(五合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龐德看向走在後面的黃忠,一臉不可置信的問道。

“哦?是嗎?侯爺還曾經聽說過我和文和先生的名字?”

聞言,黃忠不由得輕笑了兩聲,旋即說道:“那是自然。

侯爺還知道文和先生是武威人士,和侯爺也算是同鄉。

至於令明你,則是漢陽郡人士,如今跟隨在文和先生身邊。

除此之外,我家侯爺也知道,二位此刻正準備前往武都郡,投靠馬騰將軍。”

聽到這裡,不僅是龐德感到無比震撼,就連一直面不改色的賈詡,也是心中一陣大駭!

那位侯爺,竟然對他們二人如此熟悉?

這一點,著實是他們未曾想到過的。

不過,這樣一來也好,省得他們還要在侯爺面前,屢屢展現自己的能力,才能贏得信任和重用。

既然侯爺聽說過他們的名號,也就不會再小看他們,很快就會得到該有的重用。

“將軍說笑了,我二人不過只是一介鄉村匹夫,侯爺怎會認得?

不過,也不瞞將軍說,我二人其實早就對侯爺仰慕已久。

只是,如今侯爺帳下謀臣猛將眾多,我二人若是貿然前往,恐怕難以進入侯爺法眼。

如果將軍能夠為我二人引薦一番,詡自當不勝感激!”

賈詡也沒有隱藏自己的想法,直接就告訴黃忠,他們也想為高臨效力。

但是,一直以來卻是報國無門。

如今,恰巧遇到了他黃忠,自然希望他可以正式引薦二人,成為高臨手下可堪重用之人。

“哈哈!二位壯士還請放心,如果沒有你們,某今日恐怕就要與帳下這七百軍士葬身於冰雪當中。

幸虧遇到了二位,得到二位的傾囊相助,這才逃過一劫。

某雖然不才,但是一定會在侯爺面前,為二位多多美言。

二位若是以後,有什麼用的著某的地方,還請一定言明,某一定竭盡全力做到。”

黃忠很是莊重嚴肅的朝著賈詡和龐德二人抱了抱拳,說道。

俗話說得好,滴水之恩,都應當湧泉相報。

更遑論這救命之恩,再怎麼報答也不為過。

在賈詡和龐德的帶領下,一眾兵士很快便來到了一處廢棄的村莊。

村莊規模不大,很多房屋也都在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當中,顯得搖搖欲墜。

但是,這個地方卻可以救活黃忠等人的性命。

不過幾里路的路程,七百餘將士在途中,又有十多人扛不住,徹底的留在了冰雪之中。

而且,就算是那些成功走進了房屋當中的軍士,很多人也感染了風寒。

最終能不能保住性命,現在還尚未可知。

龐德和賈詡二人,在村莊裡面藏有不少物資。

等到大軍到達之後,也是盡數拿出來,讓將士們可以吃上一口熱食,可以有一個溫暖的環境休息。

晚間的風雪並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甚至還愈演愈烈,儼然又是一場暴風雪即將降臨。

窗外的北風呼嘯聲音,冰雪砸落窗臺、地面的聲音,讓所有人心生恐懼。

一千五百人的精銳步卒,竟然在這場暴風雪當中,英勇犧牲近千人!

他們跟隨高臨這麼長時間,也打過大大小小很多場戰爭,從來沒有出現過如此之大的傷亡。

黃忠坐在窗前,面色凝重,心裡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子龍,但願你率軍成功的擊退了邊章叛軍。

否則,一點五千鐵騎兵臨池下,城中只有百餘人駐守的張掖縣城,恐怕結果不堪設想!

若是張掖縣城失守,整個武威郡也會徹底落入邊章叛軍之手。

若是那般的話,我黃忠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與此同時,張掖縣城,府衙當中,高臨的面色同樣凝重。

黃忠大軍直到現在,還是沒有一丁點兒的訊息傳來。

大雪封路,就連各地的天網飛軍戰士,也沒法及時的傳送回來訊息。

更別說是讓斥候出去尋找了,根本就不可能尋找到他們。

在冰天雪地當中整整的待了一天一夜,高臨心裡十分清楚,黃忠等人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不論是一千五百人的精銳步卒,還是黃忠這員絕世猛將,高臨都不願意失去。

但是,這個時候的他,也只能坐在縣衙當中幹等著,毫無辦法。

天公若是不作美,他就算是紫宸帝星在世,也沒有用。

在雄偉的自然偉力面前,人力顯得無比渺小。

“侯爺,黃將軍吉人自有天相,肯定會平安歸來的。

說不定,現在大雪封路,他們只是找到了一個躲避風雪的地方,暫時性的躲藏了起來。

等到這場暴風雪過去,他們應該就會平安歸來了。”

站在高臨身後的趙子龍,不由得勸慰了一句。

聞言,高臨沉默了良久時間之後,忽然搖了搖頭,說道。

“是啊!子龍,你說得對。

漢升吉人自有天相,一定不會被這場暴風雪奪走了性命。

因為這場暴風雪的緣故,再加上邊章已經身亡。

那些羌胡叛軍應該不會再對武威、安定一帶出兵了。

這個冬天,咱們應該可以過上一個好年,新政也該按部就班的推行了!

這件事,就勞煩子龍你多多費心了。”

趙雲當即頷首,雙手抱拳,肅聲說道。

“喏,侯爺放心,末將一定完成任務。”

趙雲一直以來都是在臨戎一帶推行新政,對於內政方面也算是十分熟悉。

所以,武威、安定和北地三郡的新政,高臨還是交給了趙雲,讓他全權處理。

若是遇到繞不過去的阻力,已經開了殺戒的高臨,也不打算繼續進行懷柔政策了。

眼下,羌胡叛軍已經徹底亂了套,對於三郡之地儼然沒有了多少威脅。

這個時候,他自然可以安心的處置內部事務,那些棘手的世家大族,該拔除的還是要毫不留情的拔除掉。

“嗯,子龍辦事,本侯還是放心的。

咱們在涼州也算是站穩了腳跟,下一步就是離間那些羌胡叛軍的首領了。

邊章已死,羌胡叛軍只會越來越亂,咱們還要再添上一把烈火和乾柴。

畢竟,咱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高臨彷彿是自言自語一般,又像是說給趙雲聽。

但是,他並沒有提出任何問題,趙雲自然也就不會出聲回答。

侯爺的脾性,趙雲也算是非常瞭解了。

“來人,將本侯親筆書寫的信件送給北宮伯玉。

不過,務必要確保這封信件,一定要落入李文侯的手中。

另外,也給馬騰送去一封書信,記得一定要落入韓遂的手中。”

高臨招了招手,幾名隱藏於黑暗當中的天網飛軍戰士,悄無聲息的出現在高臨身後。

將書桌上的兩封信箋取走之後,幾人當即單膝跪地,說道。

“屬下謹遵將令,一定完成任務!”

他可以在東北三軍好生的過上一個冬天,養精蓄銳,只等明年開春,便兵出武威、安定,徹底收服涼州大地。

但是,他可不想讓那些羌胡叛軍過上一個好年。

他們打的越兇,高臨的處境就會越好。

邊章死後,他那一部分大軍很快就會分崩離析,被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分別吞併。

北宮伯玉和李文侯的關係一直比較好,算是涼州羌亂的兩個始作俑者。

但是,後來邊章逐漸做大,他們二人反而落入了下乘。

為了共同抵抗邊章大軍的威脅,他們二人也在不久之前達成了暫時性的聯盟。

只是,隨著邊章大軍隕滅之後,這份同盟很快就會分崩離析。

這個時候,高臨再來上演一出離間計,雖然手段不怎麼高明,但是卻可以激化這二人之間的矛盾。

只有北宮伯玉和李文侯在漢陽、金城兩郡之地,上演一場終極對決之戰,才能最大程度的削弱羌胡叛軍的勢力。

否則,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高臨大軍還真未必就能打得過這些羌胡叛軍。

“子龍,你說,李文侯和韓遂會上當嗎?”

窗外的景色一成不變,滿眼都是銀裝素裹,高臨很快便審美疲勞了。

走到自己的主座上坐下之後,他這才朝著趙雲開口問道。

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的趙雲,自然也看明白了這其中的道道。

“回稟侯爺,那韓遂會不會上當,末將不敢斷定。

但是,脾氣暴躁的北宮伯玉,肯定識別不出這等離間計。

那李文侯只要敢質問北宮伯玉,或者是調兵遣將,防守金城郡的兵馬。

那北宮伯玉肯定會立刻發兵,攻打李文侯。

屆時,侯爺再讓文遠率軍攻打漢陽郡,便能夠坐實了我軍聯合北宮伯玉這一事實。

到那時,李文侯就算是不願意相信,也不得不相信了!”

聽著趙雲的分析,高臨不禁笑著點了點頭,旋即說道。

“子龍,你說的很對,李文侯和北宮伯玉之間必有一戰。

但是,文遠如果真的出兵漢陽郡的話,就算是北宮伯玉再怎麼愚鈍,也會發現其中的蹊蹺。

我們不僅不能夠幫助北宮伯玉攻打李文侯,相反還要故作姿態的兵出武威,進軍金城郡!”

聞言,趙雲的眉頭不由得微微蹙起,顯然並不明白侯爺所言,究竟有什麼深意。

見狀,高臨也沒有細說,只是笑著說道。

“呵呵,子龍,你應該也知道,本侯對你的期望非常之高。

不僅是內政,亦或是軍事,本侯都希望你可以成為當世一流。

內政方面,本侯倒是沒有那麼擔心。

但是,軍事這一方面,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很多東西要學!

這一戰,不會如同咱們想象中的那麼簡單。

很有可能等到最後,咱們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不過,其實說句實在話,能不能拿下涼州全境,對於本侯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

好了,天色也不早了,你先下去休息吧!”

說罷,高臨擺了擺手,示意趙雲可以先行離開了。

“喏,屬下告退!”

心中雖然有著許多疑慮,但是既然侯爺不打算多說,他也就不會多問。

因為他知道,該他知道的,侯爺一定會告訴他。

而那些需要他自己去領悟的,便沒有人可以代替他。

看著趙雲逐漸遠去的背影,高臨捏了捏略微有些痠痛的眉間。

這兩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在征戰沙場,建功立業,開拓屬於自己的疆土和勢力。

不敢有絲毫的停歇,也不敢有絲毫的懈怠。

這個冬天,也是一樣。

不能讓自己停下來,否則一旦升起怠惰之心,那就有些麻煩了。

新政的推行,交給趙雲等人去做就可以了。

不過,除此之外,第二輪的軍制改革也該開始了。

第一輪軍制改革,目前看來,效果十分優越顯著。

所以,為了更進一步的提高軍隊戰鬥力,同時也給自己帳下的這些軍士找點事情做。

第二輪軍改有必要提前展開,他沒有更多的時間去等待了。

二輪軍改內容同樣簡單,那就是將現有的兵種徹底精細化。

東漢末年時期的漢軍官兵,主要分為騎兵,輕步兵和重步兵。

當然了,因為國力的日漸衰微,重步兵如今已經很少見到了。

就連身著鐵甲的步卒都十分稀少,能夠穿上一身皮甲就算是精銳步卒。

因此,也可以說這個時代,就只有兩大兵種:輕步兵和騎兵。

而高臨要進行的二輪軍制改革,就是精細化兵種。

騎兵這方面的精細化分類比較少,大概分為輕騎兵和重騎兵。

現階段,重騎兵暫時不會出現,但是也會逐漸小規模的培養。

而輕騎兵主要又分為:輕騎步兵,輕騎弓兵,以及輕騎弩兵。

顧名思義,輕騎步兵主要就是用來衝殺敵人軍陣,用手中的馬刀和長槍,近身與敵人格鬥,沖垮敵軍陣型。

至於輕騎弓兵,則是負責遠距離的騎射,保證火力覆蓋,掩護輕騎步兵的衝鋒。

這也是高臨帳下了輕騎兵,都裝備了騎兵三寶——馬鐙,馬鞍,馬蹄鐵。

否則,這什麼輕騎弓兵,根本就不可能大規模的成為一個兵種。

而輕騎弩兵,他們的任務則是將戰馬騎到戰場附近,用手中的單兵強弩近距離有效射殺敵軍。

單兵強弩的殺傷力,遠遠要比騎射弓箭的威力大得多。

騎射弓箭的威力和準頭,都是一個很值得懷疑的東西。

當做火力掩護還差不多,若是指望他們可以有效射殺敵軍,那簡直就是痴心夢想。

像現代電視劇裡面放的,那種箭雨之下,敵軍紛紛被貫穿身體的場景,現實中根本就不可能出現。

一來,是因為弓箭的威力有限,而且準頭也比較差。

二來,則是因為大軍行進之際,都會隨身配備小型木盾牌,可以有效地抵擋箭雨威脅。

只有威力強大的單兵強弩,才有機會在近距離的時候,射穿這些小型木盾,造成一定的有效殺傷。

所以,弓兵和弩兵,其實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兵種,他們的戰鬥任務也完全不同。

只是,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細化兵種的思想。

騎兵,主要就是這幾種,而步兵的分類就要更多了。

和騎兵一樣,步兵也分為輕步兵和重步兵兩種。

重步兵的戰鬥力極強,大家所熟悉的魏武卒,以數千兵馬硬撼秦國十萬大軍,反而將十萬大軍打的落荒而逃。

這些魏武卒便全員都是重步兵,全身佩戴鐵甲頭盔,尋常刀劍根本就破不了防。

後來,因為魏國國力逐漸凋敝,也就滿滿的養不起精銳的魏武卒,這才被秦國吞併。

而秦國用來吞併六國的主力兵種,其實恰恰就是重步兵!

秦國的軍隊,其實就是效仿魏武卒,代替了戰車兵,成為戰場上的主宰。

那個時候,也就只有秦國有這個國力,可以養活大量的重步兵。

所以,打仗很多時候,打的就是一個國家的國力。

你手裡面有多少錢,就可以有多麼強大的戰鬥力。

強國吞併弱國的戰爭,永遠都顯得十分輕鬆。

高臨對於重步兵的看法,就和重騎兵一樣,短時間內不會大量出現在軍中。

依靠幷州和涼州兩州的財力,很難養活大量的重灌兵馬。

哪怕高臨一直在推行新政,還弄出了白酒這種暴利的產品,卻仍舊改變不了這個局面。

至少,在三、五年內,肯定是沒法根本性的改變這一點。

不過,這個問題,等到他佔領洛都、司隸校尉部(司州)的時候,就會迎刃而解。

很多人都認為,司隸校尉部和洛陽一帶就是一個四戰之地,對於征戰天下,奪取九州沒有半分幫助。

其實,不然!

司隸校尉部絕對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比豫州還要更加富庶!

良田無數,錢財無數,人才更是不知幾凡。

佔領了司隸校尉部和洛陽,就等於佔領了半個天下。

就像董卓、王允之徒,他們便是靠著司隸校尉部一州之力,與整個天下為敵。

他們為何會有這樣的膽量?

自然是因為,這一州之地,便是天下之一半。

所以,高臨這才一直期待著,成為上一世的董卓,進駐洛都,佔據關中,挾天子而令諸侯。

屆時,就算是關東有十八路諸侯一起討伐他,他也毫不畏懼!

重步兵的戰鬥力,就是如此之強,完全是冠絕天下,僅次於重騎兵。

高順率領的陷陣營,以及方宇率領的黑甲軍,其實都是削弱版本的重步兵。

但是,即便如此,這兩支軍隊也是輕騎兵最大的敵人。

重步兵和重騎兵一樣,都是屬於戰力的天花板。

但是,這也不是說他們就沒有缺點,擁有了他們就可以縱橫天下九州。

機動性差,持久力差,是他們最為致命的弱點。

也正是因為,每一個單獨的兵種,都有很大的致命缺陷,高臨才準備組建一個混合兵種的軍團。

細分兵種,便是為了讓這些兵種之間,可以得到最好的配合。

重步兵的機動性和永續性確實比較差勁,但是如果己方的輕騎兵將敵軍,全部趕到一個疙瘩角落裡面。

那時候,再讓重步兵直接碾壓過去,那麼就是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重步兵,同樣會得到一些細分,主要分為重步刀兵和重步槍兵兩種。

以後若是有特殊需要,還會再添上其他的一些兵種。

重步刀兵,主要負責碾壓敵軍,近距離擊殺敵軍主力。

而重步槍兵,則是高臨專門用來對抗敵軍騎兵的一個特殊兵種。

他們手中的長槍全都在四米以上,在敵軍騎兵攻來之時,直接向前樹立長槍,便可以將敵軍騎兵全部擋在軍陣之前。

不過,因為考慮到重步兵花費太大,現階段無法成規模的列裝軍隊。

因此,在輕步兵裡面,他也單獨設立了一個長槍兵的兵種,用來對於騎兵的衝鋒。

只是,這些長槍兵因為沒有身著鎖子甲,自身重量有限,所以很可能會被敵軍騎兵直接衝倒在地,受到致命的踐踏傷害。

而重步槍兵,基本上就沒有這個缺陷。

輕步兵除了長槍兵之外,還有刀盾兵,弓箭兵,輕弩兵,長矛兵以及工程兵。

刀盾兵和長矛兵,主要負責近距離的廝殺,人數肯定是最多。

而弓箭兵和輕弩兵,就和騎兵的兩大細分兵種作用相似。

至於比較特殊的工程兵,則是負責攻城拔寨,設立路障等等雜活累活。

這個兵種,也算是高臨開創這個時代的先河,直接將後世的兵種拿到這個時代來用。

只要培養的足夠好,這些工程兵往往能夠給敵軍,帶來意想不到的恐怖殺傷力。

關於這一點,高臨毫不懷疑。

細分兵種,便是高臨第二輪軍制改革的重點所在。

除此之外,高臨還打算在軍中設立軍醫司,讓華佗那些得意門生和弟子擔任軍醫司軍官。

這樣一來,他們就會真正的融入軍隊當中,成為軍隊的一份子。

同時,軍醫司的設立,也可以更有效的醫治各種病人,而且還可以培養新的軍醫司郎中。

在軍醫司當中任職的郎中,都會被統一稱呼為醫生,屬於低階軍官的一種,享受軍官待遇。

至於在軍醫司當中設立大小官職這件事,高臨暫時還不打算這麼去做。

所有醫生都人人平等,這才能經過不斷的探討,讓彼此的醫術得到最大的提升。

這也算是高臨的一片苦心吧!

改革,總是要將不好的東西,或者是不夠好的東西,逐漸替換為好的東西,或者是更好的東西。

所以,高臨若是不動手改革也便罷了,一旦決定開始改革,就一定會大刀闊斧,一步到位。

當然了,他也不會貿然行動,這一輪輪的軍制改革逐步推行,便是最好的說明。

所有的改革,都必須建立在已有的經濟、政治基礎之上。

一旦脫離了當前的時代,脫離了現有的生產力,那麼改革就會變成一場空談,甚至是災禍。

就比如說,在這個時代推行什麼君主立憲制,推行什麼民主共和制,那簡直就是腦子瓦特了。

不論你的權勢有多大,都不可能在這個時代,成功的推行這樣的制度改革。

很多歷史小說當中,主角都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強行推動民主政治,實則都是扯淡。

再者說了,高臨也沒有這樣的覺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天下,然後將之免費的拱手讓人?

呵呵,那是想都不要想,根本就不可能。

家天下的封建制度,在這個時代,才是最正確,也是最好的制度選擇。

步子一下子跨大了,總是會扯到蛋的。

軍制改革很快便推行了下去,但是窗外的大雪卻沒有停歇的意思。

一連好幾天,都是暴風雪裹挾著無盡的西北風,呼嘯著降臨人間。

高臨在張掖城內視察百姓生活的時候,看到許多百姓都在這場暴風雪中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牆房屋。

而且,在這種極端的嚴寒天氣下,很多百姓家中就連柴火都燒不起,只能硬生生的挨凍。

若不是高臨及時調集了大量物資,將之分發了下去,這個冬天不知道要死掉多少人。

武威、安定和北地三郡的民眾,都開始高歌頌德,將高臨當做是下凡的神仙。

就和在幷州一樣,高臨的權威和恩德,逐漸彌散到每一個人的心中。

特別是那些還未長大的孩童,每每聽到家中父母長輩對於高臨的稱讚,都會潛移默化的受到影響。

在不久遠的將來,他們都會成為高臨治下,最忠心的子民,心甘情願的服兵役徭役。

這樣的局面,在整個東漢末年,乃至是三國時代,都是非常少有的。

嗯,大概只有蜀漢能夠做到,和高臨差不多的地步。

劉大耳朵賊雖然虛偽,但是對待民生卻是比較仁慈寬厚,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否認。

否則,就憑藉著益州一州之地,卻能夠穩固蜀漢江山數十年的時間,簡直就是不敢想象。

切莫窮兵黷武,仁者天下無敵,這句話多少有些道理。

中平二年十二月三十日,也是這一年的最後一天。

(古時候,使用的曆法都是陰曆,一個月最多為三十天)

整個張掖縣城,逐漸從高臨剛剛入城時的肅殺冷寂,走向了熱火朝天。

很多民眾都自發地來到了縣衙門口,朝著高臨提前拜年。

雖然他們手頭也沒有什麼好東西相送,但是這一腔熱情和滾燙的心意,高臨卻也能夠清晰地感受到。

這,便足矣!

高臨給與這些民眾的恩惠,永遠都是一些小恩小惠,但是得到的東西,卻讓所有人為之眼紅。

民心所向,也是高臨能夠百戰百勝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幷州作戰的時候,軍中的糧草還未告罄,只要他稍微透露出一丁點兒的風聲。

當地的百姓便會主動捐獻家中的存糧,甚至自己一家人別緊褲腰帶,選擇每天忍受飢餓。

高臨若是說要用錢收購,這些人反而會跪地不起,請求他一定笑納自己等人的心意。

高臨的各種新政,將他們從飢寒交迫,隨時可能身死魂滅的地步,帶到了如今家有餘糧的境地。

這份恩情,他們永生永世都不會忘卻。

對於民眾們的歌頌,高臨選擇預設接受。

不過,他素來不喜歡在城中隨意走動,更不會去城中找尋快樂。

因此,除了偶爾的視察民情,大家夥兒便很少能夠見到這位年輕的侯爺。

整個張掖縣城,乃至整個武威郡,東北三郡之地都洋溢著濃濃的熱烈過年氣氛。

這一天,大雪新停,天朗氣清。

雖然氣候依舊寒冷,卻擋不住眾人心中的暖意和熱情。

去年的冷清凋敝,他們還歷歷在目,與今年的熱烈鬨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高臨來到這裡,前後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卻讓所有人感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啟稟侯爺,祖厲縣尉張濟奉命,攜帶子侄張繡請求面見侯爺!”

縣衙大堂之下,一道雄渾有力的聲音傳來,卻是張濟、張繡叔侄二人,來到了張掖縣城。

聞言,正在大堂中小憩的高臨,當即站起了身,親自迎接了出去。

“在下高臨高子近,兩位將軍還請儘快入席。”

高臨的親自迎接,讓張濟和張繡二人不免有些面面相覷,震驚非常。

身為一方列侯,更是掌擁並、涼二州數郡之地,帳下兵馬數以萬計,這樣的一位當世權臣,竟然親自出來迎接他們叔侄二人?

這份殊榮,讓張濟和張繡感到無比慚愧。

“下官張濟(張繡)見過侯爺,侯爺千歲千歲千千歲!”

說罷,兩人就要雙膝跪地,朝著高臨行拜大禮。

只是,高臨卻眼疾手快,提前了一步,將張濟和張繡全都扶起。

“哈哈!二位將軍不必行此大禮,你二人在祖厲一帶功勳卓著。

祖厲縣城裡的百姓,多虧了你叔侄二人,這些年才能安平樂業。

我高臨最歡喜的,便是此等愛民如子的好官。”

高臨面帶笑意,拉著張濟和張繡二人的衣袖,一起聯袂走進縣衙大堂。

不過,張濟叔侄二人到底也是知道,他們和高臨之間身份地位的差距,始終落後了高臨一步。

等到高臨落座之後,二人這才行拜了一禮之後,戰戰兢兢的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寬廣的大堂之中,只有寥寥幾張木桌,上面擺滿了各種食物和酒水。

木桌一旁,還有一些侍女陪同,為他們溫熱酒水和飯菜。

這畢竟不是在軍中,年輕嬌羞的侍女,總要比那些粗獷的大漢看著舒服許多。

所以,私下裡,高臨也是非常喜歡有侍女陪在一旁的。

“兩位將軍還請稍等一會,我軍中還有一位將軍,也是如今的武威郡守,很快就會趕到!”

高臨笑吟吟的看向下座的張濟和張繡二人,對這二人十分滿意。

張濟看上去年紀大概在三十歲出頭的樣子,身長在八尺有五以上,虎背熊腰,十分不凡。

而張繡身長差不多在八尺左右,和高臨一樣高,年紀也是相差不多,應該比他年長兩歲。

張繡的身材不像其叔父一樣魁梧,顯得十分清秀俊朗,但是卻不會有絲毫單薄的感覺。

這一點,倒是和趙子龍差不多,都屬於那種儒雅風格。

不過,張繡到底是涼州人,看上去會稍微粗獷一些,不像趙子龍那般柔和。

“無妨,侯爺宴請,乃下官之榮幸,當懷感恩之心。”

張濟和張繡二人不愧是叔侄的關係,言行舉止幾乎就是一個模子裡面刻下來的一樣。

基本上張濟說什麼話,張繡就會跟著說什麼話。

看得出來,年紀尚輕的張繡,在面見高臨這樣位高權重的侯爵之時,顯得非常緊張。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倒是張濟面容上看不出來什麼,但是那雙眼眸當中的躲閃,卻也逃不過高臨的眼睛。

對此,高臨只是笑笑,並沒有點破。

他們畏懼自己,這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畢竟,他在涼州誅殺的世家大族,已經不知凡幾了。

他們張家是祖厲的第一大戶,也是武威郡排得上名號的大族。

但是,他們心裡卻十分清楚,只要自己敢違背了高臨的意思,很快這個家族就會被徹底抹除。

因此,他們對高臨那是十足的畏懼。

不過,高臨這一段時間,在涼州三郡推行的新政,他們也已經知曉。

對於新政,他們自然是舉雙手贊成。

沒有過多的剝削世家大族以及地主的利益,但是卻大大增加了普通民眾的收入。

這樣的舉措,顯然不是常人能夠想出來的。

高臨此人,絕非池中之物!

“呵呵!”

高臨只是輕笑了一聲,也沒有繼續開口說話。

在這種靜默的環境當中,張濟和張繡二人那是如坐針氈,覺得嗓子都已經快要乾裂了。

但是,身處高臨的府衙當中,他們卻不敢隨意的多做任何動作,更別說是喝水了。

他們只能萬分焦慮的跪坐在原地,等待著趙雲的到來。

隨著時間的推移,二人的後背竟然在如此寒冬之際,變得汗流浹背!

當然了,這些汗水肯定都是冷汗。

高臨並沒有釋放出多少上位者的威壓,他只是平靜的坐在首位上。

但是,張濟叔侄二人就是感受到了,這種說不清道不明的壓迫感。

就在張繡都有些呼吸不暢的時候,趙雲的身影終於出現在了門外。

“拜見侯爺,末將趙雲求見!”

門外走來一個白衣少年,面容俊朗非凡,貌比潘安。

眉宇間的英氣和殺伐,根本無從掩藏。

“子龍,快快進入大堂裡來吧!

你要是再遲來一會兒,兩位張將軍就要心思不安了。”

高臨嘴角含著一抹笑容,打趣一般的說道。

聞言,趙雲不禁笑著說道:“那子龍真的是罪過了!

兩位張將軍,軍中事物繁忙,這才晚來了片刻,還請兩位見諒。”

趙雲看似是在賠禮道歉,但是實則卻是沒有半分賠禮的模樣。

甚至於,他都沒有去看張濟叔侄二人,而是直接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這倒不是他目中無人,而是自己的身份地位使然。

他作為武威郡守,是張濟叔侄二人的最高上司,若是他真的賠禮道歉,這二人反倒是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才好了。

“趙將軍說笑了,下官不敢!”

隨著趙子龍落座之後,這場除夕宴會便也就正式開始了。

沒有歌舞的助興,也沒有絲竹的悅耳聲。

高臨和趙雲都是一句話不多說,直接開吃,而張濟和張繡二人則顯得有些畏手畏腳。

不過,既然主人已經開動,他們也不好不吃,只能提心吊膽的吃著飯。

這一餐飯吃下來,兩人的額頭上竟然是佈滿了汗滴。

“呵呵!兩位將軍,飯可吃好了?”

坐在主位上的高臨,從身旁侍女的手中,接過擦嘴的白布,輕輕地擦拭過嘴角的痕跡之後,突然開口說道。

一直都在小心盯看著高臨一舉一動的二人,立刻停止進食,放下手中的碗筷,跪坐直自己的身體。

“回稟侯爺,下官已經吃好了!”

畢恭畢敬,不敢有絲毫放肆和驕縱。

高臨頗為滿意的點了點頭,旋即笑著說道。

“那就好!這俗話說得好,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若是飯沒有吃好,就是走黃泉路也不得勁,是嗎?兩位將軍!”

高臨的嘴角依舊帶笑,但是那抹笑容看在張濟二人眼裡,卻是比最大的憤怒,還要更加讓人感到恐懼。

“侯爺息怒,下官知罪,還請侯爺息怒!”

張濟看了子侄一眼之後,便立刻雙膝跪地,朝著高臨拜服道。

一旁的張繡,一開始還沒有聽懂這話的意思,但是看到張濟的動作之後,也是立刻照虎畫貓,跪倒在地上。

“哦?兩位將軍一直為國為民,何罪之有吶?

本侯爺倒是沒有聽說過,兩位將軍犯過什麼罪責啊?

難不成,兩位將軍還在私下裡,做過什麼小動作嗎?”

這話說到後面,張濟的後背冷汗直流,因為他已經聽出了侯爺話裡話外的意思。

侯爺言語中的那份陰冷,讓他感到一陣強烈的心悸。

“侯爺息怒,還請侯爺息怒。

下官在羌胡叛亂之際,曾經私通董卓,幫助羌胡叛軍 攻佔武威、北地、安定三郡。

此乃滿門滅族之罪責,還請侯爺能夠法外開恩,饒恕我張家滿門一條性命!”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罷,張濟的腦袋狠狠地埋在地上,恨不得將之藏到地裡面去。

“呵呵!這事兒,本侯爺倒是第一·次聽聞。

不過這私通叛軍,危害地方的罪責,確實是株連九族的大罪。

你讓本侯法外開恩,這法該如何開恩吶?”

高臨嘴角的笑容,儼然變成了一抹陰寒的冷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