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村學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直轅犁的歷史要追溯到兩三千年前,同農業文化一同傳承下來,一直到隋唐時期才有所改變,直到唐朝末年才有了曲轅犁的概念,相比於直轅犁迴轉困難,耕地費力,笨重的特點,曲轅犁不僅使犁架變小變輕,而且轉彎和掉頭變得簡單輕便,操作靈活,能很好的節省人力和畜力。

到了宋元年間,聰慧睿智的農民在唐代曲轅犁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次改善,讓犁轅縮短,彎曲,減少了一些不必要的零碎部件,使得犁身結構更加輕便,操作起來也更加靈活,而直到清代,這種經過數次改進的曲轅犁才形成了最終版本。

李業自然不可能演示一遍步犁的進化史,所以他直接拿出了步犁的最終版本,但也正是因為最終版的曲轅犁,和唐初的直轅犁差別較大,以至於精通此道的工部司農大人,一時間也沒有反應過來。

“到底是誰,破壞農耕,乃誤國之罪,你們的村正呢,還不趕快滾出來!”不得不說,任何時代當官的都有優越感,縱然只是一個司農,也端足了官場的架勢。

程家村的村戶老程頭匆匆忙忙趕過來,面色發白,若非年輕時候當了幾天的兵,恐怕那雙老寒腿已經站不多了。

“說,到底是誰將步犁改成如此模樣,從實招來!”

老程頭顫顫巍巍跪下,面色猶豫,“這位大人,這步犁確實經過了改動,可小老兒並不覺得有問題,經過改良之後,確實比之前的步犁好用了許多……”

老程頭也算仗義,沒有第一時間賣了李業。

“放屁!”司農蔡安大怒,“本官乃工部司農,掌管天下春耕秋作,難不成還不如你一個小老兒明白?直轅犁乃老祖宗傳下來的寶物,國本重器,怎能任你胡亂改動。”

“涇陽縣令,這件事,你得給本官一個交代!”感覺自己的專業受到了挑釁,蔡安急需要找回場子,更何況,旁邊還有晉王殿下和僕射大人瞧著。

涇陽縣令一聽,這可不行,自己積極協助治療天花,有功無過,可不能因為小小的步犁搞掉了自己好不容易掙來的業績。

正想站出來呵斥兩句這不識數的賊老頭,卻看到原本在邊上看戲的長孫無忌擺了擺手。

“老丈,我們並沒有責備的意思,只不過是想問一問改進步犁的那人,讓他替某解釋解釋改進原理,若是針對農耕有益,那便是惠及大唐的功德,可是需要向全國推廣的。”

長孫雖然出自門閥世家,但卻並非“不食肉糜”的憨批,李世民得了天下之後思甜憶苦,基本上每年都會帶領他們這幫重臣,下到長安附近的田間地頭,親自扶犁耕種,給天下百姓做一個重視民耕的表率。

所以對於犁杖,他還是有所瞭解的。

剛才不明所以,但仔細瞧瞧,卻發現這造型奇特的步犁確實有非凡之處,不過終究是門外人,某些地方想的還不是太通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村正一聽這話,終於回頭,指著村子方向,“幫我們改進步犁的,其實是大總持寺的辯機大師,就是那位幫我們解決天花疫魔,救了我整個程家村的活佛小菩薩……”

……

李業和李淳風兩人早早離開之後,去了村後的村學學堂。

簡陋的學堂裡面坐著大大小小十來個孩子,小的三四歲,堪堪會走路,大的十三四歲,個頭竟然和李業差不多高低,只不過因為程家村簡陋的條件,也才剛剛啟蒙。

李業站在村學小院中,略微有些感慨。

偌大的學堂,竟然沒有任何課本,筆墨紙硯這等仕學之家才配備的奢侈品自然也沒有,甚至於連一塊像樣的黑板都沒有,整個教學課程,全憑李淳風在一塊破破爛爛的土牆上,用一根木棍用力刻畫。

費勁,效率也低的可怕。

“李道兄,你好歹也是當過官的人物,應知學習是多麼神聖的事,如何能這般應付?”李業看李淳風就像在看玄德那個專業乾飯人的眼神一樣。

李淳風翻了翻白眼,“你說的輕鬆,陛下雖然重視文治武功,重開科舉,但這等事千百年來都掌握在門閥氏族之手,又豈是那麼容易可以改變。”

李業愣了愣,一瞬間就名錶了李淳風說的話是什麼意思。

所謂科舉,便是分科舉士,起於隋朝大業元年。而在此之前,整個朝廷的官員基本上都由各大世族舉薦,尋常寒門學子根本沒有入朝為官的可能,這是階級造成的知識壟斷,向來掌握在古老氏族之手。

也就是,著名的五姓七宗。

李世民坐了天子之後,一心想要打破這種限制,而科舉便是唯一的途徑。

否則若是整個朝廷重臣全部出自五姓七家,那這天下,這九五之位,豈不等同於掌握在這些望族之手,這是李世民不允許的。

但同時,想要打破和取締這種既定的規則,也是非常的困難。

首先是知識的承載體,也就是書籍。常年的戰爭葬送了太多的文化產物,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天下靖平之後,李世民雖然投資了巨大的人力,規整天下書冊,但如果說整個天下有書冊有十,那麼其中七八,便藏於名望之手。

想讓他們拿出來?呵呵,怎麼可能。

其次,是印書。

唐朝時期的刊印,還停留在古老的雕版印刷術,甚至於更多的是手抄題,無論是財力還是人力,都無法支撐書籍的量化使用,更不可能普及到尋常農戶之家。而直到宋仁宗時,一位名叫畢昇的官員發明了活字印刷書,才慢慢將書籍量化生產,寒門士子才有了讀書的機會。。

而眼下距離北宋,還差了好幾百年。

李業摸著下巴,心裡開始琢磨。

要不要拿出活字印刷書,搞一波文化改革?

稍微一思考,李業果斷放棄了這個作死的念頭。

很簡單,跟五姓七家這等古來望族作對,絕對不符合自己穩健苟且的人設,說不好今天拿出活字印刷書,明天自己的腦袋就出現在長安城樓上了。

別懷疑,那些龐大的門閥世家,絕對有這種能量。

除非,自己有一個非常強大,且無人可以撼動的靠山!

李業摸著光溜溜的腦門,開始思考起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