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新年朝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兩個時辰後,眼珠子通紅的老和尚道嶽拉著玄奘憤憤而走,武媚小丫頭捂著唇齒偷笑,唯獨留下李業抱著肩膀無語凝噎。

他又被揍了一頓。

輸急眼的道嶽和尚比程老魔還不講道理,自己明明也是輸家,為何二話不說摁著自己爆錘?

想念和諧社會了。

然而這事還沒完,第二天晚上早早縮排房間的李業,只聽得砰的一聲響,整個大門被老和尚一腳踹開,提著自己的鹿皮口袋興致勃勃的鑽進來,後面跟著一臉無語的玄奘。

“瓜慫娃兒,去叫那丫頭過來,貧僧今天要一雪前恥,將前兩晚上輸出去的銀錢,全部贏回來,哇哈哈哈!”

李業苦著臉,“師傅,您根本就沒輸……輸的不也從徒兒這裡全部扒拉走了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和尚眼珠子一瞪,“廢話少說,玩是不玩?”

李業舉起雙手表示投降,跟不講道理的莽夫講道理,本就不是聰明人幹的是,今天得提前交代一下武媚丫頭,稍微機靈點,別讓這老東西輸的太難看。惹來一通莫名其妙的脾氣。

然而,兩個時辰後,他又被揍了,原因是老和尚覺得李業故意點炮放水,看不起他,讓他練習許久的技藝無處施展……

媽賣批!

第三天晚上,同一時間,老和尚領著玄奘聯袂而來,卻瞧見李業熟練的撩起僧袍趴在地上,撅著屁股雙手抱頭,“來,直接錘我吧!”

“……”

大年初四,休沐三日的重臣齊聚太極殿,開始元旦之後的第一個朝會。

要說李世民的勤政,算是出了名的,歷史上歷朝歷代的常規操作,都是七天的休沐年假,唯獨李二只給朝臣放了三天,當年,明朝某些皇帝暫且不論。

太極殿是太極宮內最為恢弘巍峨的殿宇,前後出廊迂迴,牆壁簷角都雕刻著飛舞的金龍,各類鳥獸在周圍盤踞擁簇。大殿殿頂鋪飾著琉璃瓦,鑲嵌著墨綠色剪邊,正脊飾龍紋火焰珠。

殿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薰香香亭燭臺,殿前月臺兩側,東面放著日晷,西面設有嘉量。眾位大臣站在寬敞的內廳之中,清一色的紫色緋袍,腰間掛著金魚袋,俱是三品以上的重臣,而三品下的官員,都只能站在外廳。

可以說,這些人便是大唐權利的實際掌控者,社稷國柱基石,任何一個出現意外,怕也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李世民坐在九極龍攆之上,面帶笑意,“適逢元節,普天同慶,諸位愛卿同賀。”

李世民不喜歡虛禮,也就省了一大堆沒用的廢話,直接一句帶過,重臣同時躬身,高呼為大唐賀,為陛下賀,然後自然而然進入下一項議程。

“去年多災多難,適逢天花疫難,暴雪壓城,所幸大唐洪福庇佑,皆一一渡過,百姓安康,社稷穩定,眾卿當計大功。”李世民遙遙而望,輕笑道,“眼下年歲將過,眾卿也當為新的一年任,謀求國祚福祉……”

眾大臣眼見李世民比較高興,頓時輕鬆了不少,三三兩兩言談,撫卹輕笑。

長孫無忌站在文臣之首,頷首而語,“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最大的事,莫過於兩件,一為春耕,二則春闈,春耕之事,戶部已經準備了谷種分往關中四方,還種於民,加上曲轅犁這等聖物降世,必能讓關中農產提升倍餘。”

去年年底的暴雪雖然讓眾多百姓受災,但積雪消融之後,卻能很好的滋養土地,加上戶部的扶持,和曲轅犁的出現,確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瑞兆。

“說起此事,還得歸功於興善寺的辯機縣子,佛家仁德,降瑞於民,確是大唐之幸。”

眾人頗有些意外的瞥了一眼長孫無忌,這老銀幣鮮有如此夸人的,卻不曾想一個小和尚,竟然會讓這老東西如此稱讚。

程咬金呵呵呵笑開了,“長孫老匹夫說的這話,俺倒是認同。”

“至於春闈之事……”長孫無忌瞄了一眼九極之上的李世民,瞧見陛下嘴角微微挑起,顯然很是開心。前段時間與韋家的博弈,終究以李世民的勝出而告終,其最終得利的,當屬天下寒門了。雖然內舉面試的先例並沒有完全去掉,但從之前的八成名額成功降到四成,也足以讓李世民笑的合不攏嘴。

再加上去年冬季以活字印刷術為基,大量刊印《三字經》、《弟子規》為代表的“朝書”,這些書籍一旦下到寒門之中,必然能掀起一股巨大的熱潮。

當然,這其中的功臣,又是那個辯機小和尚了。

李世民撫掌輕笑,不知不覺中,那個小娃兒竟然幫了自己如此大的忙,莫不真的是活佛轉世,專門協助自己靖安天下的?

“朕記得西市附近有一家來財書坊,朝廷所著‘朝書’,分出來一部分,便由來財書坊售賣吧。”李世民美滋滋的說道,“至於春闈,高尚書,你親自督辦。”

李世民微微斟酌了一番,補充道,“侯卿,你也一起吧。”

高士廉微微蹙了蹙眉,躬身行禮,站在武將之列的侯君集抬頭,若有所思。怕是上次與韋家交鋒的時候,高士廉所行遭到陛下不喜,派自己協助,不無給吏部尚書高士廉上眼藥的意思。

李世民略有些興奮,“春闈過後,朕欲建立京學,測入國子監,由孔師轄任祭酒,只收錄寒門子弟,為我大唐培育人才,眾卿當之如何?”

長孫無忌眼眉閃了閃,自己作為陛下無二的心腹,向來喜歡徵詢自己的意見,此次建立京學之事,自己竟然一無所知,怕是陛下早就打定了主意,不容違逆。

眾臣面面相覷,京學的概念古來已久,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立博士,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是國家最大的教育管理機構。但從根本來講,國子監內收錄的監生,一半來自皇親,一半來自世族,鮮有容錄寒門學子,反倒成了世族豪門子弟鍍金的所在。

其中的問題顯而易見,但卻沒人提出來,為何?只因為這其中牽扯的利益太大,沒有人敢當這個出頭鳥,否則將被整個世族集團所不容。

但今天,卻被李世民自己提出來了。

一瞬間,滿堂寂靜,默不可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