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日軍的經濟進攻(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多田俊立刻板起了臉說:“要是敢不從命,死啦死啦的!”

馬貴田立刻蔫了,哭喪著臉說:“太君,這次我只能盡力而為,可不能規定我弄多少數量。”

當馬貴田再次帶著5000斤草藥回來的時候,多田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3000斤,2000斤,1000斤,當馬貴田一次次的歸來的時候,多田俊覺得終於出了一口惡氣,多次都敗在蟒叢山縱隊手裡,如今終於搬回了一局。

雖然花費了將近50萬大洋,但是卻把敵人的外傷草藥購買一空,一旦再次發動對蟒叢山地區的進攻,將會給敵人帶來巨大的麻煩,而如此大的草藥缺額,是他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彌補的。

這一陣子小野治三郎去北京辦一些事情,等回來的時候,聽到多田俊得意洋洋的訴說自己的成果,小野治三郎卻皺起來眉頭來。

他知道,馬貴田曾經跟宋文星有一腿,不僅僅是他,周圍的偽軍都跟宋文星眉來眼去的,不過他沒有說破,因為那個時候包括他自己在內,大家都沒有辦法,宋文星的實力太強悍了,連日軍都得跟宋文星妥協,更何況偽軍。

不過,得知是馬貴田辦理這件事,小野治三郎皺起了眉頭,他怕這裡面有什麼貓膩。

果然,蟒叢山根據地內的情報人員帶來了訊息,敵人的外傷草藥價格根本就沒有太大波動,據說是從西安購進了一批,補充了根據地內的需要。

小野治三郎立刻判斷,馬貴田出了問題,應該把他抓起來,但是把一臉委屈的馬貴田請到太原後,打入蟒叢山根據地裡的日軍情報人員說,最近蟒叢山根據地的財政狀況十分的富裕,確實得到了至少45萬大洋的資金。

小野治三郎立刻追問馬貴田的渠道來源,馬貴田直接就說:“我是委託一位當年在丘山縣的老鄉,直接從蟒叢山根據地裡購買的,因為他以前跟蟒叢山縱隊有過交易,因此可以直接從根據地買到草藥。”

小野治三郎明白,馬貴田以前跟蟒叢山縱隊是有交易的,從他們那裡購買豆油、香皂、手工製品等,然後以此獲利,實際上,以前在丘山縣的時候,小野治三郎也購買過他們的物資,以補充丘山縣縣城的物資短缺。

小野治三郎想了想對馬貴田說:“如果不用現大洋可不可以進行交易?”

馬貴田有些為難的說:“小野太君,您是知道的,用咱們的鈔票支付,因為有些麻煩,一般不會要,就算要的話,也要支付現大洋的2倍。”

小野治三郎立刻轉身對著多田俊說:“將軍閣下,咱們可以大量的印刷鈔票,繼續購買草藥,咱們在整個華北都進行了物資封鎖,這筆鈔票敵人很難花的出去,趁著敵人還沒有察覺我們的企圖,我們事實上不花一分錢,就可以收繳敵人的物資。”

多田俊立刻興奮的說:“好,就這麼辦,看他們有多少外傷草藥,有多少就買多少,看他們怎麼花這筆錢。”

不知道是因為價格高還是別的什麼原因,這次馬貴田帶著鈔票一次性買來了2萬斤外傷草藥,總共花費了價值50萬現大洋的鈔票。

馬貴田回來後說,這次真的是再也買不到了。

確實,這次是真真正正的買不到了,因為宋文星把全部的庫存全部清空了。

日本人滿意了,馬貴田滿意了,宋文星也滿意了,這場日本人發動的經濟進攻戰居然達到了三贏的和諧局面,不知道是該哭還是該笑。

日本人滿意了,是因為他們認為達到了自己的初步戰略目的。

馬貴田滿意了,雖然沒有從中賺錢,但是卻得到了日本人的信任和寵愛,得到了一塊比較不錯的地盤。其實,不是他不想從中賺錢,是因為他知道裡面的事情太複雜,要是日本人找後賬,這裡面麻煩不小,還不如放長線釣大魚。

因此,馬貴田乾脆的拒絕了宋文星提出的要他加價牟利的辦法,漂亮的釣到了日本人的大魚。

宋文星也滿意了,是因為他做了一筆好買賣,從中賺了一大筆錢。

因為日本人的醫療保障遠遠要比國民政府好的多,不但有正規的醫生,而且藥物也比較充足,因此即便是多了一些藥物,對日本人的幫助也不大。

而宋文星怎麼花費這筆鉅款,其實一點也不用擔心,因為他有八路軍方面的渠道。

八路軍控制著延長油田,每天都能開採出大量的汽油,而宋文星的120多輛汽車,本身就是個油老虎,多少油都不夠用的,因此,宋文星直接很乾脆的把價值50萬大洋的日軍印刷的鈔票直接作為訂金預支給了八路軍。

什麼都缺,唯獨不缺油的八路軍也大方的按照現大洋的價值支付給宋文星汽油。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八路軍怎麼花日本人在中國印刷的鈔票?也不用替他們操心。

八路軍在整個華北建立了大量的根據地,有眾多的秘密情報站,也有數量極多的游擊隊和獨立團,都是在敵佔區活動的,50萬大洋的鈔票看著比較多,但是分一分就很快不見蹤影了。

當然,宋文星不可能傻的把所有的草藥都賣了,他還保留著一部分草藥急用,足夠打兩、三次臨汾戰役的需求量了。

既然日本人進行了物資封鎖,那麼就要儘量做到物資的自給自足。

由於宋文星在汾河以南建立了3個兵工廠和1個小型鍊鐵廠,需求量最大的,也是最缺乏的就是植物油,因此,宋文星針對性的收購蓖麻,鼓勵兵工廠周圍的群眾種植蓖麻,然後轉賣給兵工廠。

種蓖麻的農民得到的是大洋和糧食,收入比單純種地要高的多,糧食可以吃,大洋不像鈔票一樣會貶值,因此積極性很大,而兵工廠也能得到充足的原料。

日軍雖然進行了物資禁運,但是不可能做到絕對的阻止交易,就算是日本人最看重的糧食,雖然號稱禁運,但是少量購買還是可以的,畢竟,日本人不可能不讓人吃飯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