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9 大型借種事件(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是談判,其實主要是倭國單方面被勒索。

我大唐水師不遠萬里跑到這裡教訓你們,你們要賠償軍費等等,合計共十萬兩黃金。

聽到這個數字倭奴國使節直接嚇尿了,連忙回去請示蘇我蝦夷。

蘇我蝦夷自然不可能同意啊。

這個時候的倭國還非常窮,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石見銀礦、左渡島金礦等等金銀礦還沒有被發現。

銅礦也非常少,國內流通最廣的是大唐的開元通寶,民間交易使用的多是以物易物。

十萬兩黃金的賠款,他們賣身都給不起。

倭國人不願意給,劉仁軌不願意妥協,事情再次擱在這裡了。

劉仁軌不急,倭國人急啊。

大唐一日不解除封鎖,倭國漁民就一日不能出海打漁,耗不起啊。

關鍵是蘇我蝦夷拖不起,他要趕在別人發現舒明天皇身體出問題前,把唐軍送走。

然後集中力量彈壓不服之人,重新扶持一個聽話的傀儡天皇出來。

蘇我蝦夷就找到黑麻呂,讓他想辦法。

黑麻呂無奈只能再次找到高表仁,又是回顧當年的情意又是許諾好處,終於把他給說動了了。

最終在高表仁的勸說下,劉仁軌同意更改條件。

你不是拿不出錢嗎?那就割地吧。

以比叡山(大坂附近)為界,以南包括四國島在內的大片領土,全部劃歸大唐管轄。

我們大唐也不是自己要這些土地,而是準備幫助那些被滅國的古國復國。

蘇我蝦夷自然不肯答應,要是把這麼大一片土地讓出去,他可以直接切腹了。

他當然也知道大唐是故意獅子大開口,就等著他落地還錢了。

要說割點地就能免除賠款他還是願意的,畢竟倭奴國連本州島都有大片的土地尚未開發。

本州島北方還被蝦夷人佔領著呢,蝦夷島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也是蝦夷人的地盤,更遑論周邊那些大大小小的島嶼了。

事實上他們也不認為那些島嶼是他們的領土。

蘇我蝦夷的想法是隨便找個島嶼假裝是自己家的,然後割給大唐,簡直完美。

而倭奴國內的反對勢力也就沒有了什麼反對的理由。

然後黑麻呂再次被搬了出來,又去賄賂了高表仁。

在高表仁的‘周旋’下,劉仁軌‘不情不願’的又讓了一步,我就要四國島吧。

此時的倭奴國就連大坂地區都還未得到開發,更遑論四國島地區了,就是一片荒涼之地。

可畢竟這塊地太大了蘇我蝦夷也有點心疼,再次讓黑麻呂過來商談。

但這次劉仁軌鐵了心,你不給我就自己去取。

反正我大唐水師天下無敵,把船往海峽裡一停,四國島照樣是我們的。

而且到時候你還要賠償我們戰爭經費。

蘇我蝦夷見劉仁軌的態度如此堅定,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火速以舒明天皇的名義簽署了停戰協議,承認倭奴國是大唐的藩屬國,並恢復四國島上被消滅的國家。

只是這幾個國家的王族一時找不到了,這座島嶼暫時由大唐代管。

劉仁軌這才率眾凱旋而歸,同行的還有倭國的使者。

船隊並沒有直接返回,而是先去了一趟築紫島,受到了島上土人的熱烈歡迎。

還是那句話,之前倭奴國分裂成百多個國家。築紫島的面積也就和大唐的一個州郡差不多,也分裂成了四五個國家。

這些國家存在數百年不等,自我認同感很強。

之前被倭奴國給滅國,作為亡國奴他們的日子有多難過可想而知。

好不容易在大唐的幫助下獲得了獨立,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自然不願意再回到過去。

只是倭奴國強大,他們一直不能安心。

這下大唐的軍隊再次擊敗倭奴人,還逼迫對方割地求和,他們終於可以安心了。

而且因為《華夏文明》這本書的宣傳,加上大唐要在這裡建封國的事情,這裡的人已經提前宣佈自己就是唐人了。

在他們看來劉仁軌率領的大軍就是自己人,所以迎接的時候那叫一個熱情。

眾所周知,倭奴人個頭比較矮小又仰慕大唐的強盛,經常派女人去大唐借種。

只不過以前有資格去借種的都是達官貴人,普通百姓是沒資格也沒能力的。

現在不一樣了,天朝大軍就在眼前啊。

如果能從勇士們這裡借種,一定能讓自家的種更加優秀。

於是這些土人就各顯其能,紛紛把自家的女人送到海港邊上。

有人送女兒,有人送姐妹,有人直接送自家的媳婦過來。

劉仁軌練兵紀律嚴明,一開始還不允許手下的將士們亂來。

可是高表仁卻找到了他,說道:“若想讓這裡徹底變成大唐之地,給土人換種是個很好的辦法。”

“為了大唐的強盛,為了諸侯國的長治久安,就委屈一下咱們的將士們吧。”

劉仁軌可不是那種單純只知道打仗的將領,他下馬能當宰相,自然知道高表仁說的這種方法確實是有效的。

於是就下令全軍分批上岸。

為了方便留種,他還把艦隊分成好幾支停留在不同的港口。

以至於當大軍開拔離開的時候,這些大唐將士們的腿都是軟的,操船都變形了。

船隊路過新羅百濟的時候,以休整的藉口在兩國停靠了幾日。

休整的結果就是兩國的高層兩股戰戰,尤其是別有心思的百濟王差點嚇尿了。

藉著犒勞王師的名義,百濟王給劉仁軌送了無數的金銀珠寶綾羅綢緞。

非但如此,劉仁軌還正式和兩國確定了某些領土的所有權。

一是對馬島,二是耽羅島。

這兩座島嶼就處在新羅百濟和倭國之間,同樣也是大唐前往倭奴國的必經之路。

誰佔領了這裡,誰就能在博弈中佔據戰略主動。

倭國數次入侵新羅百濟都是以對馬島作為跳板的,這一世大唐自然要牢牢把這裡抓在手裡。

至於耽羅島,其實就是前世棒子國的濟州島,此時的耽羅島上有一個耽羅國。

說是國,其實就是一群土著組成的勢力,他們國王的宮殿還沒有大唐土財主的大院豪華。

實力弱小的他們有時候依附於新羅,有時候依附於百濟,原本的歷史上還一度依附於大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在這一世,他只能依附於大唐。

劉仁軌的艦隊離開的時候,船上又多了新羅、百濟、耽羅乃至高句麗的朝覲使者。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