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人類的文明史會記下你們的這份無法磨滅的功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秦克與寧青筠有關N-S方程通解的專題報告會,最終定在了5月21日週一,比原計劃的5月7日延遲了兩週。

這主要是國際數學聯盟IMU提出的延期申請,因為《三維空間中的N-S方程組通解的求解過程及對N-S方程的再最佳化研究》裡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太多,“青檸海嘯風暴流迴圈演算法”的難度也很高,哪怕是IMU邀請了包括陶折軒教授在內的偏微分方程方向的三十多位數學大師來評審,都無法在短短十幾天內完全弄清楚。

為了能將這場專題報告會順便當成是“三維空間中的N-S方程組光滑解的存在性問題”這個千禧年數學難題的評審大會,IMU正式向清木大學以及秦克、寧青筠提出建議,希望這場報告會延期,以便於給予評審專家們更多的研究時間,到時在報告大會上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出疑問。

顯然,一旦這場有關N-S方程通解的專題報告會能獲得IMU的三十多名特邀專家的集體認可,那相當於是IMU正式承認秦克與寧青筠完全破解了N-S方程的奧秘,並將之作為年度大事記,發表到IMU的官網上。

所以清木大學的校領導與秦克二人商議過後,便同意了IMU的這個提議,向全世界公佈了這個最終定下的時間。

充足的時間也使得決定親自來夏國清木大學聽取這場報告會的國際數學家、物理學家勐增,清木大學的對外聯絡電話幾乎被打爆,都是來求邀請函的。

哪怕有了此前哥德巴赫猜想公開報告的舉辦經驗,此次清木大學依然有點手忙腳亂。

因為這次清木大學準備的報告用大禮堂只有三千個座位,國內起碼要預留一千五百個座位,只給國外學者們留下了一千五百個座位,但哪怕是一開始提高了標準,謝絕了教授們帶學生過來,只允許教授本人前來,而且不包食宿、不接機等,但這一千五百個座位依然在短短兩天內便被搶光了。

之後還有些反應較遲緩的菲獎大老、諾貝爾獎大老打來電話,極客氣地申請邀請函,清木大學既感到興奮又有些為難,最終還是以增加臨時座位的方式,增加了五十個外國學者的名額,才勉強滿足了這些平時求都求不來的頂尖學者、科學家的需求。

專題報告會的日期在夏日的蟬鳴聲中越來越近,京城裡也來了許多的外國學者科學家面孔,世界各國的主流媒體幾乎都派了記者過來採訪,場面之火爆,幾乎讓人不敢相信這即將舉辦的是學術報告會,還以為回到了奧運會時期。

不少老學者、老科學家都滿懷感嘆,這幾年大概是夏國近百年來在國際學術界最耀眼最輝煌的時光了,竟隱隱有了幾分“萬國來朝”的繁榮景象。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這一切改變的契機,都只因為那兩位讓人心情複雜,卻又不得心服口服的最年輕數學物理院士。

不過說出去大概沒多少人會相信,這次受到全球科學界、數學界無比關注的專題報告會的兩位主角,秦克和寧青筠,居然沒有埋首在紙堆裡備戰這場至關重要的報告,而是一如往常地給學生們上課、上“你問我答”的特色課,還將授課時間延長了一倍。

連去燕大每月舉辦的公開課、學術演說也沒暫停,次數也從兩次變成了四次。

據說兩人週末還出去照常逛街約會看電影。

這份從容與輕鬆,讓許多原本關心他們的老學者、老教授、老院士們都哭笑不得,同時也不禁為他倆捏了把汗。

眼瞅著距離5月21日越來越近了,而秦克和寧青筠依然不慌不忙的樣子,清木大學的黃校長也有點坐不住了,他叫了最熟悉兩人的顧伯鈞副校長過來。

“伯鈞啊,聽說秦克最近每個晚上還一直在給他妹妹秦小殼遠端補習功課,是不是真的?”

顧伯鈞明白黃校長的意思,他笑道:“放心,這兩個孩子有分寸的,我前幾天問過他們了,他們說早在兩週前就做好了準備,不懼任何人的提問和挑戰。他倆的性格您也清楚,如果不是有充分的信心,是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的。”

黃校長心頭稍寬,他輕嘆道:“這次的專題報告會上頭也很關注,聽說還會專門抽時間來觀看直播,我這不是怕有什麼意外嗎?我還聽聞這次有不少外國學者就是專門來挑刺的,這些西方主義者對於秦院士、寧院士接近攻克幾個世界級難題既眼紅又忌憚,也不知道他們會在報告會上提出怎樣刁難的問題。我有心想讓學校的教授、院士們替他倆做做模擬演練,但瞧他們這輕鬆的樣子,又覺得自己似乎有點小題大做……”

顧伯鈞當然明白黃瑞德校長的這種矛盾心態。

黃校長今年年底就到任期了,憑著這幾年來清木大學取得的耀眼成績,只要這次專題報告會圓滿成功,那他離開清木大學校長一職,再往上提一級就是板上釘釘的事,這關係到個人前程的關鍵事件,不到他不緊張。

事實上黃校長高升後,顧伯鈞是順利接任清木大學校長之位,還是另外換到燕大當副校長,又或者換到桐濟、浙大等學校當正校長,都與這次秦克二人的學術報告會息息相關。

不過顧伯鈞對秦克二人更熟悉更有信心罷了。

“我想秦克還有心思盯著妹妹的高考複習事情,反倒說明了他對此次報告會有了十足的把握,至於有人刁難,他倆經歷過的‘挑戰’還少嗎?無論是菲爾茲獎,還是當初的哥猜報告會、黎曼猜想專題評審會,他們不都順利地取得了最終的勝利?”

黃校長將茶杯裡的茶一飲而盡,放鬆道:“也是。他倆的狀態就像是臨近考試,越是緊張看書的越難考得好成績,越是從容澹定的學生就考得越好。”

顧伯鈞副校長給他重新滿上茶,笑道:“您說得很對,所以,我們就安下心來,等著他們傳來的捷報就行了。這麼多年來,他們什麼時候讓我們失望過?”

兩位校長對於秦克二人的放任自流,也影響到了數學系物理系主任及教授們的態度,最終影響到了整個清木大學的氛圍。

雖然大家對5月21日的專題報告會都極為期待,卻沒再過度關注秦克二人,清木大學教職工、學生的學習生活一如既往,除了多了些橫幅標語外,並沒有多少因為即將迎來全世界著名學者們的緊張與躁動,讓不少提前來“踩點”的外國記者們既驚訝又意外。

這所夏國的高等學府的學術水平姑且不提,但在氣度方面,已隱隱有了兩三分普林斯頓那樣慣於舉辦全球大型數學盛會的從容與澹定了。

有敏銳地留意到這新聞點的記者,在採訪了幾十位學生以及流體力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後,寫下了一篇《年輕院士的從容與我們大國的自信》,在文章裡,記者感嘆道“這份寵辱不驚、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氣度,才是我們作為文化大國站到了世界前沿的底氣與自信”。

這篇文章可謂是一石激起了千層浪,不知道多少人為之點贊為之激動自豪,也有不少人提出了質疑的聲音,覺得秦克二人缺乏緊張感,萬一到時在報告會上出醜,那就真是“丟盡了國家的臉面”。

這些帶著明顯酸味的聲音自然很快就被噴得抬不起頭來。

但這樣的熱鬧也助推了這次“N-S方程專題報告會”的熱度,CC1臺已表示將會全程在網路與電視上直播,這也將會打破CC1臺的學術直播時長紀錄。

不管外界有怎麼紛紛揚揚的喧囂,秦克與寧青筠依然按著自己的節奏過著自己的生活,詳細安排好在京城的科研工作,包括流體力學實驗室、量子計算實驗室、青檸植物培育實驗室的科研課題安排。

因為報告會結束後兩人就會返回遠州一段時間。

一方面是秦小殼的高考即將到來,秦克作為哥哥,總要陪妹妹走過這人生最關鍵的幾天,給她加油打氣,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兩人在遠州的婚禮事宜也要親自回去作些決定,有些細節不是長輩們能全權操辦的。

此外就是遠州的“青檸新能源及澹水資源再生利用技術研究中心”已基本上完工了,實驗裝置也採購得七七八八,各個實驗團隊負責人組建起來的團隊也全員到位,就等他倆回去檢查一遍、正式宣佈研究中心啟動,並與各個團隊確定接下來的研究工作計劃。

這些都要在六月十五日前結束,然後兩人就要飛往瑞典,到瑞典皇家科學院領取羅夫·肖克數學獎,再到巴黎參加科學突破會。

出國回來時已是七月初了,兩人在遠州的婚禮也即將舉辦。

也就是說,接下來直到本學期的期末,兩人都無法履行作為教授的職責,給學生們上課了,所以兩人才會抓緊這二十幾天,儘可能地多給學生們上課,避免因為自己的個人事情而延誤了學生們的學習進度。

他倆還給學生們留下了郵箱,表示如果他倆不在學校,學生們可以隨時透過電子郵件來提問,他們只要看到都必定會回覆。

時間就在兩人有些“不務正業”的匆忙中邁動腳步,轉眼間便來到了萬眾矚目的5月21日。

“N-S方程專題報告會”如期舉辦,諾大的報告廳座無虛席,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家、物理學家雲集一堂。

王衡老院士、施存遠教授、林海波教授、鄧弘國教練、外公沉鐵山、高中數學老師鄭建舟、聞建釗校長等親朋老師們都千里迢迢趕到了現場。

網上的直播間觀看人數更是突破了兩億的大關,從IP判斷,其中有超過三分之二是來自國外,可以說,秦克與寧青筠這場學術報告會牽動了全球近1/38人口的目光。

讓無數商業巨頭惋惜的是,這次全球最大型的學術盛會,居然拒絕了所有的商業贊助與冠名,哪怕是他們丟擲了超過五億美元的天價商業廣告報酬,依然遭到了秦克與寧青筠的拒絕,理由簡單得有些可笑——“我們想保持學術的純粹性,不想讓所有來聽我們報告、嚮往知識的學者們嗅到空氣裡都是銅臭味。”

這些事還被外國媒體廣為傳播,使得秦克二人收穫了龐大的好感度與尊敬,也讓世界各國原本不關注學術界的普通人對本次的專題報告會及那傳聞中的夏國數學天才多了幾分的興趣

畢竟不是人人都有這股“傻勁”,能輕易就拒絕掉五億美元的支票。

這也使得收看直播的觀眾最終突破兩億人大關,一舉打破了全球有史以來學術直播的線上觀眾人數紀錄。

在無數直播高畫質攝像頭對準下,秦克與寧青筠換上了穩重卻不失青春風采的修身禮服、禮裙,走上了講臺。

兩人的報告依然是中文與英文雙語並行。但與哥德巴赫猜想專題報告會時秦克作英文講解,寧青筠同步作中文講解不一樣,這次由秦克先進行中文講解,寧青筠在隨後作同步的英文講解。

中英文的先後順序變化,彰顯了兩人提升著夏國在國際學術界地位的決心與魄力。

留意到這點的夏國學者們無不精神振奮,夏國在高階學術上何曾如此自信?同時在arXiv發表中文版英文版的論文已是破天荒了,這次更是開創了國際頂級學術報告會中文先行的全新範例!

看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秦克同樣感慨萬千。

他深吸口氣,用清朗的聲音道:“首先很感謝大家來聽我和我太太寧青筠有關N-S方程的報告,這是對我倆的認可,也是我們的榮幸。”

“很多人認為我倆鑽研N-S方程是從兩三年前開始的,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取得如此大的成果。其實並不是。我是在高二時起就留意到N-S方程並對偏微分方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在高二時我就寫過第一篇有關偏微分方程的論文《利用守恆律和十七種變分方法求出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邊值問題通解的思考》,這篇論文後來發表了在《數學年刊》。所以,我研究N-S方程其實是從六年前開始的。不過我太太確實是上大學後才開始研究這個課題……”

秦克侃侃而談,以生動精確的語言,深入淺出打節奏,從自己高中起,到大學,到研究生博士生期間,與寧青筠一起對N-S方程的研究談起,談到了數學探索,談到了物理流體力學的應用,最後才迴歸到了純粹的數學問題。

臺下聽得極為專注,連許多一開始只是看熱鬧的普通觀眾也聽得津津有味,尤其是國際上的普通觀眾們,第一次感到加深了對這兩位夏國的天才數學家的瞭解與認識。

——而這些良好的印象與熟悉感累積起來,都將會對秦克二人競爭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產生極為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N-S方程是數學問題也是物理問題,但它的求解過程歸根到底還是數學問題。我們熱愛物理,也熱愛數學。今天我和我太太,將以數學家的身份,詳細地講解N-S方程的通解求解過程,以及講解我們獨創的‘青檸海嘯風暴流迴圈演算法’,請各位指正。”

整個報告會長達三個小時,兩個小時是報告,還有一個小時是答疑,而這一小時也是IMU評審團的評審時間。

秦克與寧青筠以從容自信的表現,一再贏得了滿場的掌聲,到後來,原本一直為他們擔心的長輩們,包括黃校長顧副校長、姜為先院士、田劍蘭院士、郭維陽院士等都徹底放下心來。

期間也確實有過刁鑽的提問,但無一不被秦克二人以精妙的回答破解掉。

當IMU的三十幾位評委集體站起來宣佈:“恭喜你們,秦克院士,寧青筠院士,你們已確實完全破解了N-S方程這個世紀難題,國際數學界與物理學界將會永遠銘記並感謝你們作出的巨大貢獻!人類的文明史也必定會記下你們的這份無法磨滅的功勳!”

他們當先帶頭鼓起掌來,隨即全場掌聲如雷,經久不息!

連國內的網友們也跟著在電腦前起立鼓掌,自豪滿懷!

看著站在臺上的秦克與寧青筠沐浴在這漫天的掌聲中,不知道多少老一輩的學者們,包括王衡老院士、施存遠教授、鄧弘國教練在內,都在偷偷抹著激動的眼淚。

他們知道,從這一刻起,夏國的數學界,在這兩位年輕數學院士的帶領下,算是真正走上了世界的前列,也受到了國際的重視與尊敬!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