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偷(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長安城中。  幾家歡喜幾家愁。  戰爭的勝利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  若不涉及自身,這大抵就是個狂歡的局面。  李鴻儒往昔就是狂歡中的一員,只是當熟悉的好友隕落在其中,他才有幾分不適。  顏府往昔冷冷清清,此時同樣如此。  府邸外貼了數張白喜字,地上又鋪了一些厚紙銅錢,一些低沉的乾嚎聲音不時在府邸中傳了出來。  待得李鴻儒推了側邊的小門進入,才見得府邸中設定的靈堂。  靈堂中有數人,或跪拜或肅穆站立。  見得李鴻儒穿著素衣進入,諸多目光頓時投了過來。  “王……李鴻儒前來送顏師古!”  李鴻儒張了張嘴,習慣性吐假名時,又將自己真名報了出去。  “勤禮”  “育德”  “見過李學士!”  主持顏師古喪禮的是對方兩位弟弟。  兩人臉色不乏風塵僕僕之色,一臉的疲憊,顯然也是聽聞到訊息,才急匆匆趕回了長安城。  相較於顏師古,兩人要遜色許多,不論官職還是成就都是如此。  待得李鴻儒自報家門,兩人已經有著齊齊的行禮。  李鴻儒回了禮,這才看向靈堂之上。  戰爭之中死亡是很常見的現象,正常而言,普通軍士的屍體會選擇一處區域就地土葬。  而涉及到官員則會裹屍而還,安葬在國土內。  只是這種榮歸大都是在戰後。  靈堂上的靈柩很新,但李鴻儒隱約之中聞到了一絲異味。  顏師古的過世顯然已經有許久,這更是經歷從句驪國回長安城的漫長路途,讓屍體有了腐壞。  他最終沒有去揭開靈柩,而是念動咒語,從小乾坤袋中勉強取出了一尊黃銅棺槨。  “師古曾言,他死後若是有一具黃銅的棺槨盛放,那就是享福了!”  李鴻儒臉色有些微微發土。  寬大沉重的黃銅棺槨重重落在了地面上,也激盪起了他往昔的記憶。  “我死後若是有一具黃銅的棺槨盛放,那就是享福了!”  “那我送你一具!”  “你等我死了再送!”  ……  和顏師古往昔的交談歷歷在目,但話語顯得一語成讖。  “他能有你這樣的朋友,想必在地下也能含笑”顏勤禮道。  奔喪之人帶一些薄禮是常事,但要落到像李鴻儒這樣贈送一具棺槨者則是極為罕見。  黃銅棺槨價格不菲,而打造、購置、運輸都是極顯困難之事。  這種事情也就某些特殊的大修煉者才能完成。  看著硬生生有著微微壓下的地面,顏勤禮很清楚這是真貨,沒點人抬不動這種重貨。  李鴻儒的實力都難於拿捏這種沉重之物,這更無須說往後被盜墓者所顧。  這是能讓顏師古在地下安穩之物。  顏勤禮和顏育德連聲道謝,又連介紹了數個小輩,大致是請以後多多照拂一番。  喪禮在較為沉悶的氣氛中度過。  待得從顏府中走出,李鴻儒的腳步微微踏了踏,本想回王福疇府邸的腳又走向了觀星樓處。  他不需要去尋找當時的監戰官,直接尋李淳風就成。  李淳風雖然不是通天徹地的大人物,但推演推算的能耐確實極高,對諸多事情能做一定的推衍。  他踱步快慢有序,一路越過或歡欣或淒冷的府邸。  相較於小部分人的喪,大多數人都處於歡欣中,更是有諸多人已經習慣了大唐的強大,認為戰爭勝利很正常,神色歡喜中夾著平淡。  李鴻儒踏上觀星樓。  他踏入觀星樓風梯中,剛想沿著風梯飛縱上去,又摸了摸開關。  熟悉的操控下來,這座風梯開始有著運轉。  李淳風這是將風梯又做了修改,對他前來並無多少厭惡感。  李鴻儒搖了搖頭,坐上了風梯。  他登上中間樓時,只見風梯口處顯出了李淳風。  “我知道你會來問我事情,進來吧”李淳風回聲道。  “你知道我要來?”李鴻儒奇道。  “……”  李淳風抿抿嘴。  若是他能推算李鴻儒什麼時候過來,就不需要將風梯修復到原來的啟動狀態了。  他本來還有幾分心思,被李鴻儒問了一句,一時難於厚下臉皮。  “我也去了句驪國”李淳風道:“你想問的我能告訴你,你不知道的我也能告訴你!”  “願聞其詳!”  李鴻儒拱手。  在征伐句驪國的戰爭中,他就是一個局外人,存在著諸多不曾瞭解之處。  李鴻儒關於這場戰爭更多的描述源於楊素的告知。  但在此時,他也願意尋更多的途徑去理解。  “第一,顏師古的死和皇上沒有絲毫關係,他是承陛下賞識,自己尋求主動前去的!”  李淳風難於測到李鴻儒何時來觀星樓,但李淳風很清楚李鴻儒想來問什麼事情。  李鴻儒家人早就遷到了洛陽,避開了牽涉。  而太子一脈牽扯諸多,能讓李鴻儒至今還有關係的人並不算多。  李淳風吐了聲,信誓旦旦之言讓李鴻儒心中不由為之一輕。  “你或許還沒有去過句驪國?”李淳風道。  “只是沿途一瞥,確實不曾前去!”  李鴻儒曾經去過扶餘國,途經了新羅和百濟,但確實不曾前去句驪國。  這對他而言是相對陌生的國度。  在李鴻儒的印象中,句驪國山高路遠,通行困難,是最北方數個國度中最強大之國,往昔不乏有騷擾渤海郡的惡事。  除此之外,他對句驪國少有瞭解。  “隋煬帝曾經三徵句驪國,在句驪國留下了大量的殘屍,被句驪人製成了關菁。”  “什麼是關菁?”  “這種東西在我們這兒叫‘京觀’!”  李淳風只是稍做轉述,李鴻儒頓時明白了過來。  戰爭之中,不乏戰勝方將失敗方士兵的屍體堆砌在道路的兩旁,然後用土將這些屍體夯實,做成金字塔形狀的土堆,這種土堆就叫京觀。  只是在句驪國,這種土堆則被叫成了關菁。  對普通人而言,京觀代表戰爭的威懾,也代表恐嚇。  但對修行某些特殊巫術者而言,這是一場盛大的祭祀,足以換取到一些可怕的力量。  李鴻儒不需要去證實,就很清楚顏師古為何會隕落。  對這類巫術的產物而言,擅南明丙火的顏師古就是相應的剋星,也會遭遇到相應的針對。  顏師古的隕落不難理解。  “我當時要是過去就好了!”  李鴻儒不免也有些茫然。  擅長南明丙火和能動用離火是兩個概念。  後者發揮的剋制作用更強,對陰邪類術法幾乎有著完克的力量。  時間難於回去,李鴻儒在觀星樓中沉默了很久。  “我聽說小袁被你坑去尋山河龍脈了?”  李鴻儒略顯自責時,聽得李淳風開口,這讓他張了張嘴。  “我沒想坑他”李鴻儒道:“難道他也出事了?”  “這倒沒有,他活得好好的”李淳風搖頭道:“皇上當年不解煬帝為何屢屢強徵句驪,待得泰山封禪後才覺察出了問題!”  在很多事情上,大唐向來是沿著大隋前行的路繼續前進。  大隋失敗了,但大唐成功了,甚至於走得更遠。  但大唐對大隋國曾經的一些行為也疑惑不解,只覺其中有著各種智障問題,不乏拿來做警戒性的教育。  大隋三徵句驪國就是其中一條。  這甚至被唐皇曾經批評為濫用民力,也是大隋倒下的重大導火線之一。  在大隋朝征伐句驪的戰爭中,動用的人力數百萬,徵調的財物無數,大量士兵、民夫死於戰場和勞役。  這導致大隋的底層出現了極大的問題。  沒有足夠的勞動力從事生產,也缺乏耕畜,土地荒蕪,經濟被破壞。  一切宛如斷掉的琴絃,隋煬帝再強也無力為天。  打仗打到隋煬帝這種程度很罕見,便是最公正的史官都不乏嚴厲狠批。  “這兩者有什麼牽連?”李鴻儒問道。  李淳風一者提及袁天罡,一者提及唐皇和隋煬帝征伐句驪國,這讓李鴻儒有猜測,但又難於確定。  “皇上在泰山察覺了一個極為嚴重的問題”李淳風豎起手指道:“句驪國在不斷偷竊大唐的氣運!”  “偷竊?”  “我們也不知他們如何進行的偷竊,但大唐氣運不斷向句驪國轉移是事實”李淳風道:“氣運越盛,戰爭便容易佔據各種天時地利與人和,或許煬帝就是敗在了這種問題上。”  “他們國度不算大!”  “是啊”李淳風點點頭道:“明明不算大,但就是能硬生生拖垮大隋,也讓陛下御駕親征功虧一簣!”  對外宣佈的大捷,但對大唐如今的國力而言,唐皇御駕親征沒有覆滅句驪國就是失敗。  李淳風揭下了這層遮羞布。  “若長此以往,他們就宛如吸血蟲一般,能靠這種偷不斷強大,直到讓我們難於撼動”李淳風道。  “能這麼強?”  “你不能小覷這種偷國,這宛如老鼠刨糧倉,再大的糧倉也禁不住折騰!”  李淳風敘說完,這才轉到袁天罡的身上。  “皇上也難克這種氣運方面的因素,只能尋了小袁去尋求東土龍脈,將句驪國偷竊的脈絡斬斷!”  氣運在平常難顯威能,但在關鍵時刻就能產生某種傾斜。  很顯然,唐皇也難敵這種氣運的傾斜,最終讓句驪國有了喘氣緩衝的機會。  “這是一場必須分出勝負的戰爭,我們必須將句驪國打死”李淳風道:“否則會不得安寧,以後必然衍生出傾國的大禍患!”  “他們能覆滅大唐?”李鴻儒問道。  “誰知道是哪一代王朝,東土王朝存在更替是正常的事,但我們難於容忍被外族侵入替換!”  “是如此!”  “皇上甚至於開始懷疑這可能是仙庭的陰謀,想扶植外來勢力竊我們的國運。”  ……  李鴻儒在玄學之事上的發言權很低。  此時李淳風說什麼就只能信什麼。  雙方談吐涉及東土氣運之物,這不由讓李鴻儒想起了秦皇的十二分陵,更是有海外三仙島的鎖龍柱。  在方丈島,封鎖的鎖龍柱已經崩潰,讓無數靈氣有著溢位。  這處海外仙島處於東海區域,李鴻儒也不知這種事情是否有影響。  他決定去請教請教不怎麼靠譜的楊素。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