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流 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木啊,在馬監,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其他事,自然有本官和縣令大人處置,蒙古人來就來,有什麼好怕的。

每天派出去的哨探也都按時回來了,一切正常,你就不要瞎操心了。好了,本官和三位大人,還有政事處理,你先回去吧!”

也許因為李木出身寒門,縣令和縣尉都沒有了四個月前的熱情,平日裡的招呼也就止步於公事公辦。

再加上梁縣地處邊境,秋冬之際,蒙古人為了過冬,時常有些散兵遊勇來打秋風。劫掠村鎮,搶劫財物,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自己一番好意,卻被當作神經過敏。

苦於手上沒有足夠的證據,廬州之戰更是只有自己知道,回到馬監接過老馬伕的熱茶,心情糟糕的李木,眉頭緊皺,面若冰霜。手上的熱茶,也就懸在嘴邊,李木一口也喝不下去。

活了大半輩子,知道李木心中有事,老馬伕高升,恭敬地詢問道:“大人,可是有心事?”

“嗯!老高,我的心事就這麼明顯嗎?”

被老馬伕叫醒,李木喝了一口溫度已經涼下來的茶水,心不在焉地反問道。

“大人,看來您真的有心事!大人您平日裡做事雷厲風行,處置有當,還從未像今天這般焦慮。大人所想大事,老頭子一個養馬的估計是不懂的。

不過,老頭子養馬多年,略有心得。養馬和做人都一樣,好事壞事都有,總不能事事如意。就像我養馬一樣,馬兒做了好事對事,就要及時獎勵它,拍拍馬兒頸側部,或是獎勵一根雹突(胡蘿蔔)。

若是馬兒做了壞事錯事,也要及時地懲罰它,呵斥、拉馬繩、用腿夾馬,要讓它知道自己錯了。有功必賞,有錯必罰,不能凡事都順著它,不然大事中使起小性子來,受傷的就是馬伕和騎士了。

再說了,大人你還有我們啊,您也不用凡事一個人來扛,這裡不是還有我們幫襯嗎?”

老馬伕的話,真是一言驚醒夢中人。

來到大宋也快大半年了,為了那逆轉乾坤的任務,心中雖然有不少計劃,但是李木人微言輕,手上無權無勢,微末之軀,縱有凌雲之志,也很難實現。

侷限於官場體制,李木這個局外人,一時間竟然差點忘了他自己最大的優勢。

竟然去為了縣令縣尉的不合作而苦惱,現在被老馬伕叫醒,李木精氣神煥然一新,重新振作起來,負手而立吩咐道:“老高,多謝了,我已經想通了,凡事還得靠自己。還有,去把王堅叫進來,我有事說。”

接下來的日子,梁縣縣城裡,沒了往日的平靜,反而多了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混亂。梁縣本來就人少,門戶之間,多是鄉裡鄉親的,有什麼流言蜚語,不消一個上午的功夫,就能傳遍大街小巷。

八百戶縣民,不到十天的功夫,縣裡的人口就少了大半,或是拖家帶口趕著馬車,或是光棍一條挎著包袱,或探親或祭祖,或出遊或採風。

各種亂七八糟的出城藉口,一下子就讓梁縣變得冷冷清清,就連晚上最熱鬧那些坊院,也有大半舉家遷到廬州城。

治下人口大減,沒了政績,還怎麼升遷?

這下子可急壞了知縣老爺衛廷,再也沒有帶著嬌妻美妾外出遊船的興致了。經過連日來的明查暗訪,梁縣衙門才知道縣城裡有不明人士散佈蒙古大軍即將入侵的訊息。

散佈謠言、蠱惑軍心,搞得整個梁縣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

衙門裡,眼見縣尉江海和馬監主簿李木兩人事不關己的態度,氣不打一處來的衛廷就恨得牙癢癢的。

但一想到治下縣民流失,不想將來被問罪,衛廷只好拋開面子,心急地詢問道:“江縣尉,你那邊查得怎麼樣了?散佈謠言的歹人,可否抓到了?再這樣下去,縣民跑光了,本官被治罪,你們也脫不了干係。”

“呵呵,縣令大人,別急嘛!那些散佈謠言的人,常在市井廝混,長相樣貌,在衙門中也有備案。再過些時日,等樣貌核對出來,就可以抓人了。到時順藤摸貫,要找出主使之人不難。”

就像江海說的一樣,這種散佈流言,蠱惑人心的案子好破的很,只不過能讓縣令倒黴,江海就不怎麼在意案子的進展。反正將來問起罪來,知縣治下不嚴,百姓流離失所,縣令獲得才是大罪。

都到了這緊要關頭了,還在意小縣城裡的勾心鬥角。

心中雖然頗為不屑,但李木臉上卻不動聲色地說道:“縣令大人,蒙古人來襲,也未必是空穴來風。咱們梁縣地處邊境,這來來往往的異族客商甚多,難保不是這些人酒後失言露了口風。

只不過,那些散佈流言的人,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居心,導致縣裡人心惶惶就是大罪。一經抓到,就該嚴加處罰,但是我們也不能守備鬆懈,萬一蒙古人真的來襲,早做準備也沒有錯,不至於丟了城池獲更大的罪。”

“李大人,說得是。江縣尉,聽到沒,叫你的人打起精神來,別到時丟了城池又丟人。”也許是江海擠兌的火了,一向裝作好好先生的衛知縣,竟然也不顧士人臉皮了,當眾呵斥江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勞大人掛心,有我江海在,蒙古人來了,也沒什麼好怕的。大人還是管好自己的事兒,別到時拖後腿就是了。”

針尖對麥芒,縣令縣尉互相擠兌,蒙古人還沒來,就鬧得不可開交。

瞧著江海丟下一句話,就自顧自地先行離開,衛知縣被氣得臉色發青,始作俑者的李木,心中沒有半分愧疚的他,安慰地說道:“縣令大人,江縣尉也就是口直心快,他說的話,大人你不必放在心上。

況且蒙古人若真是來了,我們還得仰仗江縣尉手下兵士,不然讓蒙古那些虎狼之士進了城,我等和百姓哪裡還有活路?”

“是是是,不過那江海還真是欺人太甚!”

即便有了李木的安慰,知縣衛廷臉上仍就怒氣衝衝,瞪大雙眼,盯著江海離開的大門,久久不能釋懷。(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