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8章 護犢子的楊妙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等到她們角逐出勝負的時候,就是收割她們的時候了。

“這是怎麼了,絮兒又不聽話了?”

就在劉俊出去傳令的時候,楊妙言帶著一大堆鶯鶯燕燕回宮了,她們絕大多數人都拿著面具,並且喜笑顏開的,看來在曲池上玩的不錯。

楊妙言見李絮一個人都著嘴氣呼呼的站在那兒,忍不住捧著大肚子湊過來問。

這不問不要緊,一問李絮直接炸了。

在她看來,她才是受欺負、受委屈的一方,結果大母回來了,不替她討回公道,反倒說她的不是。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她當即悲憤的跺著腳吶喊道:“是父親欺負我,是父親搶了我的臉子!”

臉子是面具在大唐的統稱。

無論是祭司所用,還是平常過節所用,都被稱之為臉子。

意思就是像人的另外一張臉一樣。

很形象,也很有深意。

因為很多人在人前都帶著一張面具。

很多人臉上的面具,可能到死也不會摘下來。

楊妙言聽到她這話,意識到自己誤會她了,當即看向李元吉道:“你搶她臉子做什麼?”

至於說給李絮認錯,或者道歉,楊妙言不會去想,心裡也不會有這個概念。

畢竟,在這個時代,長輩是不可能去給晚輩主動認錯的。

即便是長輩說錯了話,誤會了晚輩,晚輩也得受著。

你要是不服,那就去衙門裡問問,去大唐的律法中看看,衙門裡的官老爺,大唐律法中明文規定的孝道,都支援這個說法。

所以在大唐,小輩沒人權。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混成了老祖宗以後,就變成了潑皮無賴的原因。

純粹是被憋壞了,憋了一輩子,到了老了才有資格釋放了,所以一個個都放浪形骸了。

李元吉沒有回答楊妙言的問題,只是將李絮之前帶的面具遞給了楊妙言。

楊妙言僅看了一眼,眉頭就皺起來了,瞪著眼睛看向了李絮質問道:“誰給你的?”

李絮直到這一刻,才意識到她戴的面具可能有問題,當即也沒有那麼理直氣壯了,畏畏縮縮的低下頭道:“在席間跟二孃她們說話的那個嬤嬤……”

在大唐,一些年老的,搞不清楚關係的長輩,也可以稱之為嬤嬤。

李絮現在雖然已經能記事記人了,但李氏的親卷實在是太多了,還有很多人厚著臉皮跟李氏攀關係,所以像是楊義成這種很少露面的人,她仍舊弄不清楚對方的身份。

不過,經此一事,李元吉相信,李絮一定會將楊義成好好的記在心裡。

畢竟,楊妙言這個大母雖然不是李絮的親生母親,但是在教導李絮的時候,一直都是以親生的來對待的,不偏不倚,也不會因為李絮不是她親生的就苛待李絮。

所以在李絮不犯錯,或者不聽話的情況下,很少給李絮臉色看。

而李絮此前的交際圈都在宮裡,即便是犯了錯,被楊妙言板起臉質問,大多數也是跟熟人有關。

如今因為一個宮外的陌生人,被楊妙言給板起臉質問了,她要是不記住對方那就怪了。

“她一個做長輩的,怎麼能這麼欺負孩子呢?!簡直是為老不尊!”

楊妙言一聽是楊義成給的李絮面具,當即火氣就上來了。

雖說楊義成輩分比她高,曾經身份地位也比她尊貴,可如今的天下已經不是大隋的天下了,而是大唐的天下。

楊義成已經不是公主了,也不是突厥的可賀敦了,而是大唐一個有點身份的老婦人而已。

而楊妙言就不同了,她如今可以說是大唐所有女人中的第二人。

除了李秀寧這個三姑子她需要給點面子外,其他的人她可不在乎。

“你!你!你!讓人去準備儀仗,跟我去長安城內問個清楚!”

楊妙言對此事的反應很大,當即就要點起爪牙去找楊義成興師問罪。

李元吉趕忙勸解道:“你如今都顯壞了,又在曲池內玩了一天,不能再奔波了。而且現在都已經夜半了,也不適合再出宮,還是明天再去吧。”

楊妙言瞪起眼睛道:“這種事等不了明天,她既然敢做,就別怪我打上門。我今天不把她的麵皮揭下來,我就不睡。”

說著,楊妙言已經風風火火的往殿外去了,一眾爪牙們也快速的跟了上去。

李元吉愣愣的看著剛剛填滿的武德殿正殿再次變得空蕩蕩的,喃喃自語道:“王妃火氣這麼大的嗎?”

印象中,楊妙言似乎不是這種人啊?!

楊妙言雖然走了,並且帶走了一大堆爪牙,但王阮沒走。

她還要留下照顧一眾崽崽們。

王阮聽到這話,抱著一刻也不消停的李承德湊上前,笑吟吟的道:“換做平日,姐姐肯定不這樣,這一次是表姨母做的太過分了。

以大欺小也就算了,還欺負到了一個低兩輩,並且什麼也不懂的稚子身上。

姐姐要是不打上門討一個公道,就枉為人母。

所以姐姐火氣才大了一些。”

李元吉將信將疑的道:“是這樣的嗎?”

他怎麼覺得楊妙言還有點借題發揮的意思。

不然幹嘛大半夜的動用儀仗去找楊義成?!

有道是妻憑夫貴。

楊妙言如今的儀仗可不少,他這個雍王爺有多少儀仗,楊妙言就有多少。

區別就在於他多是劍班、金瓜、斧鉞等武仗,而楊妙言多是屏扇、節牌等文帳。

所以楊妙言的儀仗隊數量相當龐大,動起來就是上千人。

上千人的儀仗隊出宮,那就得開宮門。

是開正式的宮門,而不是那種在城牆邊上,或者門洞子上開的小門。

雖說以楊妙言的身份走不了中門,也就是承天門,但也能走偏門,比如長樂門。

一旦宮門一開,儀仗一出,那通往楊義成所居的坊市的所有坊門都要開啟。

坊正,以及坊內的大小命婦都要恭迎。

也就是今晚是上元節,免除了宵禁,加上又是深夜,不用在乎路幹不乾淨。

不然各坊的坊正、坊丁還得灑掃,還得挨家挨戶的去通知。

所以楊妙言如果僅僅是去找楊義成討一個公道的話,完全沒必要這麼興師動眾。

畢竟,挺折騰人的,容易被人埋怨。

王阮看出了李元吉的心思,笑著道:“姐姐自然也有點借題發揮的意思,絮兒她們年紀還小,雖然已經能懂是非了,但還不會明辨是非。

以前沒人對絮兒她們出手,所以姐姐可以不在意。

如今有人不顧顏面,以大欺小,欺負絮兒她們無知。

那姐姐自然要狠狠的打回去。

不然的話,別人還以為我們好欺負呢,以後這種事還會有第二次,第三次……”

王阮話說到此處,李元吉已經明白了楊妙言要做什麼了。

楊妙言這是要借題發揮、藉機立威,讓所有人都認識到,不該伸的爪子不要亂伸,讓其他人絕了欺負李絮幾個孩子的心思。

這叫打的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只要這一拳打的夠重、夠狠、夠痛,以後就再也沒人敢拿李絮幾個孩子做文章了。

只不過此舉,對楊妙言的名聲不利。

畢竟,慈母嚴父是這個時代絕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看法,大唐已經有他這位嚴父了,楊妙言就應該往慈母的方向上努力。

歷朝歷代的帝后,絕大多數也是這樣的。

皇帝追求君臨天下、口含天憲、興雲佈雨,皇后就追求母儀天下、賢良淑德、春風化雨。

可沒有人希望在擁有一個嚴父的同時,還有一個嚴母。

那樣的話,大家都會活的很累。

所以楊妙言如此彪悍,且蠻不講理的做法,必然會惹人非議。

“你差人去一趟我三姐府上,讓她也擺明了儀仗去一趟表姨母府上吧。”

李元吉感慨著說。

楊妙言這個做母親的都已經衝鋒了,他這個做父親的自然不能拉跨。

只不過女人們之間的爭鬥,他不好參與,所以就只能派人去請李秀寧出面了。

“最好讓三姐趕在王妃的前面……”

李元吉略微思量了一下,又補充了一句。

如果是李秀寧先擺開的儀仗去的楊義成府上,那麼楊妙言再擺開儀仗過去,就沒那麼容易惹人非議了。

畢竟,李秀寧這個嫁出去的女兒都開始擺譜了,那楊妙言這個嫁進來的媳婦也不能輸。

至於兩個人去楊義成府上幹什麼,估計就沒有多少百姓願意關注了。

反正,比起楊妙言去找楊義成興師問罪,欺負孤寡,大姑子和弟媳婦相爭更具趣味性,更值得人關注。

尤其是這一對大姑子和弟媳婦的身份還不凡,就更能引得一眾吃瓜群眾狠狠的撲上去吃瓜了。

王阮聽到這話,笑的更燦爛了,語氣略帶調侃的道:“你還真是心疼姐姐……”

李元吉白了王阮一眼。

女人啊,你的名字叫嫉妒。

“我也心疼你,今晚就由你侍寢吧。”

王阮愣了一下。

李元吉又補充了一句,“你一個人!”

王阮嚇的花容失色,落荒而逃,她一個人可扛不住。

隨著王阮派人去給李秀寧傳信,李秀寧擺開了儀仗先一步到了楊義成府上以後,楊妙言再擺開了儀仗過去,果然沒有那麼扎眼了。

至少民間的輿論沒有倒向楊妙言不仁,去欺負孤寡的一方。

楊妙言在李秀寧的支援下,狠狠的聲斥了楊義成一番。

如果說楊妙言不姓楊,即便是貴為王妃,也不好這麼幹。

可楊妙言偏偏就姓楊,跟楊義成還是親戚,所以楊妙言即便是仗勢欺人了,也能對外說一聲,這是家事,旁人管不著。

而大唐講究的就是別人的家事,其他人不能摻和。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摻和了怎麼了?

還不讓人主持公道了?

那你就錯了。

古人之所以講究不摻和人家事,可不是摻和不了,也不是主持不了公道。

而是很多別人家裡的家事,你摻和了以後,就容易落的例外不是人。

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你幫人家家裡解決的矛盾,人家非但不感謝你,還聯起手來埋怨你多管閒事。

所以,古人講究的不摻和人家事,不是怕麻煩,也不是怕扯不清楚理,主持不了公道,純粹是為了自保。

不過,即便是楊妙言以家事的名義處理了這件事,並且還有李秀寧幫忙幫她平息了她動用儀仗會引起的輿論和風波,她還是被彈劾了。

不僅是她,李秀寧也被彈劾了。

彈劾她們兩個的罪狀分別是不孝和恃強凌弱。

前者是屬於楊妙言的罪狀,後者是屬於李秀寧的罪狀。

彈劾她們的人是魏徵。

原本依照楊妙言和李秀寧這種級別,應該由王圭來的。

不過事情牽扯到李秀寧,王圭就不好出手了,只能把這件事交給魏徵,由魏徵來辦了。

畢竟,李秀寧是柴令武他媽,柴令武又是他的學生,還是他的女婿,並且深得他老孃的喜歡。

他是實在不敢得罪柴令武這個學生。

他怕柴令武請出他老孃給他難堪,也怕柴令武以後在他女兒身上秋後算賬,所以事關會得罪柴令武的事,他是一件也不想粘手。

他可不是李綱那種剛正不阿的人,還做不到為了心中的正義,不顧一切。

收學生收到他這個份上,也算是大唐一絕。

魏徵彈劾楊妙言和李秀寧的奏疏很有東西,並且跟御史臺上下已經做好了跟李元吉打擂的準備,在遞上了奏疏以後,靜等著李元吉出手維護自己的妻子和姐姐。

可惜,李元吉在拿到了奏疏以後,只是簡單的看了一眼,就丟到了一邊,然後在魏徵站出來準備仗義執言的時候,澹澹的道:“李公要乞骸骨,想必諸位愛卿已經知道了,我是再三挽留,並且親自登門去勸說,李公還是執意求去。

李公對我大唐可以說是勞苦功高,我實在不忍心看他離去,諸位愛卿有什麼好辦法能幫我把李公留下。”

此話一出,魏徵一肚子的話被堵回了嗓子眼,尷尬的重新坐下。

楊妙言、李秀寧、楊義成的事情再大,也終究是婦人之間的事情,根本沒辦法跟李綱乞骸骨相提並論。

所以李綱的事情一出,魏徵就沒辦法再說楊妙言、李秀寧半句不是了。

再說,那就是在折辱李綱,折辱大唐的功臣,到時候就不是他彈劾別人了,還是滿朝文武聲討他。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