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0章 陽謀更勝於陰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過答應歸答應,一應的殊榮可不能少。”

李元吉看著陳叔達,認真的叮囑。

陳叔達笑著點頭道:“臣明白,臣會讓禮部幫忙操持的。”

這件事對陳叔達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李綱和裴矩不讓位,他怎麼上位呢?

李綱和裴矩功成身退以後得到了善待,他功成身退以後也能得到善待。

這就像是李綱和裴矩幫他探明了路,他不需要再經歷坎坷,也不用擔心前面有什麼磕絆,只需要安安心心的走下去就好了。

所以他不會為李綱和裴矩的功成身退而感到悲傷,生出兔死狐悲的感覺,反而會感到高興,發自肺腑的高興。

“既然李公都已經讓位了,那就傳旨給任瑰,讓他將手頭上的事交給裴公去做吧。”

李元吉笑著吩咐。

裴矩年都不過就跑到嶽州去了,那就說明裴矩已經跟李綱商量好了。

李綱功成身退,任瑰入駐三省,而他裴矩接替任瑰,執掌推廣水稻的事宜。

雖說推廣水稻的事情已經初見成效了,並且已經有了大規模推廣開來的可能,但能不能順利的推廣,能不能讓各地的官員們聽話,還是得派人盯著。

任瑰走了,就必須有人接替他,而這個人的身份不僅不能比任瑰低,還得比任瑰高才行。

低了,容易讓人說閒話,說是來搶功勞來的。

任瑰自己心裡估計也會有這種想法。

高了,就沒這種說法了,任瑰也不會生出別人是來搶他功勞的想法。

畢竟,人家一個已經位極人臣的老倌,已經升無可升了,搶你的功勞又有何用?

而且人家一個七十多歲高齡的老倌,在你高升的時候跑來幫你看場子,幫你收尾,你能說人家是來搶你功勞的?

你不能。

你得感謝人家提攜,感謝人家看重你勞動成果,親自下場來幫你看場子,幫你收尾。

這種事情傳揚出去了,也只會被人說成是朝堂上的重臣在乎民生,體恤下屬,在下屬高升的時候,親自來幫下屬操持關係到民計民生的大事情。

所以由裴矩接受任瑰的工作,只會被傳揚成佳話,而不是什麼蠅營狗苟的東西。

至於說讓裴矩接受了任瑰的工作以後,卻不急著叫任瑰回來,也是有另外一番考量。

李綱是有功成身退的打算,並且態度也很堅決。

但人家還沒退呢,還沒走三請三辭的流程呢。

冒冒然召任瑰回來,不是逼人家下臺嘛。

人家自己下臺是一回事,被你逼下臺又是另外一回事。

人家的身份地位和名望在那兒擺著呢,自己下臺如果被辦成了被逼下臺的話,那好事就變成壞事了。

會被文武們非議,被士林唾棄的。

所以堅決不能做。

哪怕在李綱下臺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不提拔新的宰相,也不能在李綱還沒下臺的時候就把新人選弄回來讓李綱難堪。

陳叔達很清楚這裡面的門道,所以在聽到了李元吉的吩咐以後,笑容就更燦爛了,“臣遵命……”

李元吉又笑著道:“我要是沒猜錯的話,裴公不是一個人去的嶽州,還帶著馬周吧?”

裴矩既然決定了扶馬周上馬,那就不會只用嘴說說。

縱然他在位的時候沒辦法扶馬周上臺,也會在在位期間想方設法的去幫馬周增強底蘊,為以後上臺打好基礎。

推廣水稻,可以說是一件關係到民計民生的大事情,也是一樁大功勞。

任瑰雖然奪得了頭功,但仍有不少的功勞可以撈。

比如說擴充現有的水田,系統的推廣水稻,想辦法讓水稻增產,想辦法讓嶽州,甚至整個江水以南的糧食產量翻倍,都是大功勞。

完成任何一件都能拿到朝堂上炫耀。

所以馬周去了嶽州以後,只要完成這裡面的任何一件,以後出將入相都不再是問題。

至於馬周中途會不會行差就錯,進入不了三省,那就不是裴矩該考慮的問題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該幫你考慮的,該給你的,我都幫你考慮好了,也給你了,你自己不爭氣,那就怨不得任何人了。

反正,裴矩想要從中獲取的是提攜後輩,為大唐培育良才,為大唐鞠躬盡瘁的美譽。

為他和裴氏積攢聲譽,為他的子孫後代積攢豐厚的政治資源。

馬周只要在嶽州不出差錯,能不能出將入相,對他而言根本不重要。

陳叔達聽到這話,呵呵笑道:“殿下果然睿智……”

李元吉毫不客氣的笑道:“不是我睿智,是我們這位裴公想要的太多。”

陳叔達笑問道:“那殿下會阻止嗎?”

李元吉呵呵笑道:“我為什麼要阻止?”

這對大唐,對他都沒有壞處。

相反,還有一定的好處。

如果以後大唐的宰相們在移交權力的時候都這麼利索,都痛痛快快的交給掌權者看好的人,以及想提攜的人。

那大唐以後就不會有什麼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說法了。

重臣們也不用再為爭權奪位的事情瘋狂的內耗了。

大唐就用充足的力氣向世界上所有的地方展現自己的肌肉了。

這正是他想要的。

不過,他也沒有那麼天真。

知道這種事情不可能成為常例,只能當成一個特例來看。

漢人是聰明的,也是喜歡動腦筋的。

所遇到的困難都不會按部就班的去解決,而是會想盡辦法去解決。

陰謀、陽謀,各種詭計層出不窮。

這就造成了漢人所設立的規矩會遭到各種各樣的挑戰。

很多好的規矩在接受完各種挑戰以後,就會變成一道壞規矩。

所以,在漢人這個族群中,沒有什麼規矩可以一成不變,也沒有什麼規矩可以一直延續下去。

“哈哈哈……”

陳叔達聽到李元吉的話,放聲大笑了起來。

李元吉也跟著笑了起來。

派人送走陳叔達以後,李元吉繼續寫起了召皇子龍孫,以及皇親國戚們參加除夕夜宴的詔書,不過他的心思卻落到了李綱乞骸骨的事情。

李綱乞骸骨,可不僅僅是李綱遞一份奏疏,他拒絕,李綱再遞,如此三請三辭以後就完事了。

李綱很大程度上代表著李淵一派。

雖說李淵早早的就交權了,可李綱等一眾忠心追隨李淵的老臣仍舊在朝堂上活躍著。

如今李綱要退了,其他人多多少少也得有點表示。

要麼跟著李綱一起退,要麼做出個以退為進的戲碼,要麼就不想退,想辦法留下。

所以在隨後的日子裡,李淵的一眾舊臣會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些人當中,誰能留,誰不能留,誰可以留下委以重任,誰得送回鄉養老,都得好好的思量。

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也不能不管不問。

具體該怎麼操作,李綱也好、裴矩也好、蕭瑀也好、陳叔達也好,都不會幫他的。

因為他們都是李淵提攜起來的重臣,跟李淵的舊臣們關係都不淺,需要避嫌。

他們必須確保他這個掌權者在培養自己班底的時候,擁有著絕對的自主權。

如此一來,他這個掌權者對他們才會放心,他們也能安心的繼續為他賣命。

李元吉足足花了大半個月,一直到臨近除夕的時候才挑選好了可留之人,以及不可留之人,在此期間也沒斷掉跟謝叔方的聯絡,一直在勸說著謝叔方。

不過,效果甚微。

所以等到謝叔方回京以後,李元吉第一時間將謝叔方召到了昭德殿。

昭德殿其實不是個適合跟心腹們拉家常的地方,李元吉原本是準備在御花園裡的梅園見謝叔方的。

一切都已經安排好了,結果梅園被可惡的李淵給罷戰了。

說是要帶著他那兩個懷有身孕的嬪妃一起賞梅。

他一個做兒子的,又不好跟老子爭地方,所以只能把地方換成了昭德殿。

昭德殿內。

地火龍燒的非常旺。

人處在其中,能清晰的感覺到一股股熱流從地下冒出。

李元吉坐在殿中,沒一會兒身上就冒汗了,不得不脫去外衣,穿著一身夏天才穿的蟬衣見客。

謝叔方就不一樣了,套著一身寬大的服袍,施禮過後,坐在那兒沒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但又不敢失禮,不敢將服袍脫掉。

“劉俊,差人去給他寬衣,再拿一件我夏天穿的蟬衣給他。”

李元吉見謝叔方熱得快不行了,對劉俊吩咐。

劉俊應允了一聲,立馬去辦。

謝叔方趕忙直起身道:“多謝殿下厚愛,臣這樣挺好的……”

李元吉擺擺手,沒好氣的道:“行了,你好不好難道我看不出來嘛。”

謝叔方還要說話。

李元吉又果斷的道:“你我又不是什麼陌生人,不需要拘禮。”

謝叔方聽到這話,遲疑了一下,才重新坐下。

在劉俊帶著宮娥為他寬衣,並且穿上了蟬衣以後,李元吉感慨道:“叔方啊,我記得我當初被天雷所擊以後,是你一直守著殿外,守著我。

如今一晃已經過去了數年,我已經不是那個總想著惹是生非的齊王殿下了。

你也不是那個只能守在我殿前的執仗親事了。

你說,我當時要是沒被天雷所擊,沒有幡然醒悟,依然總想著惹是生非的話,今日你我又是怎樣的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