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做學問是有門檻的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訊息是蘇定方派人傳回來的,聽完了訊息的李元吉是一臉的錯愕。

梁師都這種行為已經不是在找死了,而是上趕著送死。

就梁國的那個體量,跟人家突厥根本就沒辦法比。

人家突厥動一動手腳就足以在梁國造成巨大的震動。

所以梁師都特地挑選了一個突厥人蟄伏的時期向突厥發起進攻,看似挑選了一個好時機,可實際上就是去送死的。

突厥人那是人,不是熊瞎子之類的,人家窩冬又不會真的挖一個洞把自己埋進去,美美的睡一冬。

人家是能動的,並且能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的。

就梁國的那點兵馬,人家一旦動了真格的,都不夠給人家塞牙縫的。

“梁師都這是瘋了嗎?”

李綱在聽完了蘇定方傳回來的訊息以後,發出了一聲來自於靈魂的拷問。

坐在太極殿內兩側的裴矩、蕭瑀、陳叔達、李神通、李孝恭、屈突通、秦瓊等人雖然沒說話,但他們的想法跟李綱差不多。

梁師都現在的舉動,就像是此前輔公右在東南道造大唐的反一樣。

看似很英勇,也很有志氣,可雙方的實力實在是太懸殊了。

一旦雙方展開了大戰,這邊不一定用力,那邊可能就倒了。

“梁師都又不是什麼蠢人,他這麼做應該有所依仗吧?”

王圭在遲疑了再三以後,緩緩的開口。

李神通在略微思量了一下後,點著頭道:“以梁師都目前的所作所為看,也只有這個解釋了。”

說到此處,李神通仰起頭看向其他人道:“可除了我大唐以外,誰又能給梁師都這個勇氣呢?”

如果說梁師都對突厥發起進攻,是大唐授意,有大唐支援的話,那倒是合情合理。

畢竟,有大唐這個能跟突厥抗衡的龐然大物在背後撐著,梁師都完全可以進攻突厥,並且跟突厥打消耗戰,把突厥往死裡耗。

突厥要滅了梁師都,自有大唐兜底。

可大唐如今並沒有在背後為梁師都撐腰,大家現在還是敵對關係,甚至大唐還等著在梁師都和突厥兩敗俱傷的時候,從中間便宜。

所以梁師都跑去進攻突厥,就讓人有點不理解了。

屈突通沉吟著道:“會不會是西突厥?”

東突厥挖了西突厥那麼多牆角,要說西突厥沒有怨氣,那是不可能的。

如果有機會坑東突厥一把,或者從東突厥身上割一塊肉的話,那麼西突厥一定會積極的參與。

而西突厥也是大唐絕大多數人目前已知的所有勢力中,唯一一個能跟大唐、東突厥媲美的勢力。

在大唐不出面的情況下,能支援梁師都跟東突厥開戰的龐大勢力,只有西突厥。

“有這個可能,但不排除梁師都孤注一擲。”

蕭瑀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立馬引來了李神通的嘲諷,“孤注一擲?梁師都把自己的梁國看的那麼重要,怎麼可能會孤注一擲。”

李神通的話立馬引來了屈突通、秦瓊等人的附和。

畢竟,梁師都是一個相當在乎自己基業的傢伙,他要是有孤注一擲的勇氣的話,也不會在朔方城向突厥人虛與委蛇,早在七十二路反王禍亂天下的時候,他就揮兵入主中原了。

畢竟,在大唐平定其他反王的時候,他有大把的機會可以入主中原。

無論是在劉武周禍亂幷州的時候,還是在大唐和王世充、竇建德大戰的時候,對他而言都是一個機會。

他要是有孤注一擲的勇氣,早就藉著這些機會壯大了。

可他沒有,所以他到現在也是偏於一隅,仰仗突厥的鼻息過活。

所以說他孤注一擲的跟突厥人血拼,想脫離突厥人的掌控,根本不可能。

蕭瑀也沒有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是在李神通等一眾武臣說完話以後,反問道:“那麼依照你們幾位的意思,梁師都之所以會主動向突厥發起進攻,肯定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咯?”

李神通翻了個白眼道:“梁師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還要查證,不是我們說了算的。”

秦瓊等人跟著點頭。

蕭瑀還要發問,不過話到了嘴邊卻沒有繼續開口。

他也不是想刁難人,想跟李神通作對,他純粹是自己也不敢肯定梁師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所以在拋磚引玉。

李元吉見李綱等人都認為梁師都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出聲道:“那就讓人查查,看看梁師都近一段日子以來,是不是跟西突厥有所交流。”

李神通點著頭道:“順便也得讓涼州的人盯著點,看看西突厥人在梁師都進攻突厥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動作。

如果西突厥也出兵了,那就說明梁師都真的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

李元吉點了一下頭道:“此事我會交代下去的。不過,無論梁師都是不是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他此次進攻突厥,我們都不能坐視不理。”

李神通等人齊齊點頭。

大唐早就已經派出了兵馬等著撿便宜呢。

如今梁師都出了昏招,幫管有沒有後手,對大唐而言都是一個好消息。

大唐要是操作得當的話,說不定能兵不血刃的拿下朔方城。

陳叔達在李神通等人點頭之餘,疑問道:“殿下的意思是,趁著這個機會,提早出兵?”

李元吉也沒有瞞著,點點頭道:“我確實有這個想法……”

梁師都都開始發瘋了,大唐要是不趁機出去撈好處,那簡直就是暴斂天物。

就算梁師都得到了西突厥人的支援,跟西突厥人達成了什麼協議,跟西突厥人一起進攻東突厥,也不影響大唐趁機去佔便宜。

畢竟,西突厥和大唐中間還隔著一個東突厥呢。

西突厥唯一跟大唐接壤的地方就是涼州。

只要大唐將涼州防守好了,就算把梁師都的梁國全撿了。

作為梁師都新主子的西突厥也拿大唐沒脾氣。

所以,這個好處可以撈,這個便宜可以撿。

陳叔達皺著眉頭道:“就怕梁師都這是跟突厥商量好的,故意引我們上鉤……”

這話確實在理,不得不防。

李元吉點著頭道:“那我們就讓蘇定方查清楚了,等到梁師都真的跟突厥交上手了,再動手?”

李神通等人紛紛點頭道:“理應如此。”

這件事就這麼定下了。

在送走了李神通等人以後,李元吉立馬派人去給蘇定方傳令,同時還秘密的給蘇定方送去了一封密信。

密信的內容是有關梁師都的堂弟梁洛仁的。

這是一個還算看得清楚大勢,也知道什麼叫做識時務者為俊傑的。

沒有梁師都那麼瘋狂。

歷史上大唐在征討梁國的時候,就是他宰了梁師都,舉城投降的。

如果他能繼續復刻他在歷史上的壯舉,那大唐此次從梁國撿便宜也會容易一些。

如果運氣好的話,說不定還能蕩平梁國,將梁國徹底的變成大唐的一域。

具體的就要看蘇定方怎麼操作了,反正能指點的都指點了,剩下的就是靜等了。

畢竟,這種牽扯到三方,甚至四方勢力的大戰,沒那麼快結束。

當然了,也沒有那麼慢。

畢竟,這個時代的兵制,以及這個時代的後勤,還支援不了大軍在外面征戰七八年。

這也是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戰事一年半載,或者兩三年內就結束的原因。

所以,這一場戰事,短則半年,長則一兩年才能有結果。

李元吉已經將這件事交給蘇定方去主持了,他也信得過蘇定方,自然沒理由一直盯著。

在將針對梁國的戰事交給了蘇定方以後,李元吉就著重的盯起了推廣蒙學、推廣杏廬的兩大事宜。

至於其他的諸如漕運、海運、推廣水稻、修橋補路等事宜,那都不是一時半刻能辦成的,得靠著時間去磨。

推廣杏廬的事情,一直在暗中進行,再加上這是一樁由朝廷出錢,又利國利民的好事,所以沒有遇到什麼阻礙。

畢竟,李元吉在採取了許敬宗奏上來的辦法,讓許敬宗開始在保留和改良原有的醫署的基礎上開設杏廬,各地的醫署都得了好處,各地有名望的大夫們也得到了一定的好處,一些已經開設了杏廬的地方的百姓也體驗到了杏廬帶來的好處,所有人都在稱讚杏廬,所以就沒有人去阻礙杏廬的發展了。

不僅如此,各地的藥商、採藥人,在杏廬被推廣開來以後,生意和收入也有所增加,對朝廷開設杏廬的事情自然是一個勁的吹捧。

在這種情況下,但凡是對推廣杏廬有異議,又或者是有什麼不滿的,都被他們衝了個乾乾淨淨。

所以推廣杏廬的事情簡直順利的不能再順利了。

唯一的缺點就是費錢。

短短數月,就燒了足足一百多萬貫錢。

這些錢放在宋明清時期不算什麼,可是放在如今的大唐,那就是一筆鉅款。

要知道,大唐在修橋補路上面的撥款,也才三十萬貫而已。

相比起來,推廣蒙學的事情就省太多了。

除了李淵做主在長安城內開設的幾家蒙學,內庫出了一點錢以外,剩下的諸如張亮、張平高、許世緒等人開始的蒙學,朝廷也好,內庫也好,一分錢都沒花,都是他們個人出資。

不過,不花錢的事麻煩也多。

幾乎所有開設蒙學的武勳,跟當地的世家豪門都產生了衝突。

不是在爭搶有名望的先生上產生了衝突,就是在教授學問的時候產生了衝突。

有人就問了,教授學問的時候怎麼可能產生衝突呢?

那就得好好的瞭解瞭解大唐的智慧財產權了。

在大唐,有很多知識是人家世家豪門的不傳之秘,很多在當地學習,並且學有所成的學子,或多或少都登門求教過。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他們在成為了蒙學的先生以後,會下意識的宣講人家的學問,然後就講出事了。

人家世家豪門不答應了,就開始鬧了,開始找事了。

比如,琅琊有位蒙學的先生在教授蒙童們寫字的時候,下意識的傳授的蒙童們王氏的筆法,被王氏知道了,就不答應了,就鬧上門了。

事情密報到朝廷的時候,還在鬧。

有人可能會覺得,臨摹王氏書法的人在大唐有很多,為什麼王氏不找其他人去鬧呢?

這就是階級的問題。

在大唐,有門第的人學習人家的學問,會獲得極大的寬容,沒門第的人學習人家的學問,會被人以竊學為名,喊打喊殺的。

看似可以隨便印刷,隨便宣講、隨便學習的各種學問,其實是有門檻的。

要越過這種門檻,只有兩種方式,要麼你是門檻裡的人,要麼你得重金求取,並且保證絕不外傳。

而這兩點,沒有一點是貧寒百姓能夠滿足的。

這也是世家豪門把持學問,讓自己一直處在智者位置上的一種方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