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73章 又富又窮的大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眾幫裴寂討公道的官員對於李神通的話無動於衷,但是看到了李綱、裴矩、陳叔達、蕭瑀等人點頭以後,臉色徹底變了。

連李綱、裴矩、陳叔達、蕭瑀這些在朝堂上處事還算公允,並且位列三公九卿的人都覺得裴寂該死,那裴寂就真該死了。

畢竟,李神通已經代表著皇家表明了皇家的態度,李綱、裴矩、陳叔達、蕭瑀等一眾能代表百官的三公九卿,又代表著百官表明了態度,那裴寂即便無罪,也該死。

畢竟,朝堂上絕大多數能做主的官員都覺得你該死的話,那你即便是清白的,也必須死。

這是朝堂上所有官員的共同意志,身為其中的一員,你只能遵從,不能反抗。

反抗的話,下場可能會更慘。

九成九幫裴寂討公道的官員在看到了李綱等人的態度以後,都默默的退回了班列,唯有被裴寂提攜過的左納言陳俊還在強撐。

他咬著牙,臉色難看的質問道:“所以裴僕射到底何罪?”

“放肆!”

蕭瑀對於這種敢在朝堂上質疑三省共同決定的官員非常方案,他覺得這是在挑釁,挑釁三省的威嚴,所以毫不猶豫的喝斥了一句。

殿前侍御史在這個時候也緩緩的走到了陛下的一側,板著臉對陳俊喝斥道:“退下去!”

陳俊在第二次發問的時候,就已經決定破釜沉舟了,又哪有退下去的道理,當即仰起了脖子,憤怒的喊道:“裴僕射乃是我大唐的重臣,豈能這麼不明不白的就被處置了,臣不服,臣相信天下人知道了,也會不服。”

蕭瑀面露猙容,要罵人,卻被李綱抬手給攔下了。

只見李綱緩緩站起身,冷冷的盯著陳俊道:“我等不道明緣由,自有我等的考量,還不輪到你一個小小的左納言過問。

你要是現在退下去,我等可以當作什麼也沒發生過。

你要是繼續在這裡為裴寂一個逆臣討公道,那我等就當你是在質疑我三省處事不公。”

陳俊聽到李綱這話,渾身哆嗦了一下。

他深知質疑三省處事不公代表著什麼。

代表著要挑釁三省的權威,代表著要以一己之力對決三省所有的官員。

他一個從七品上的言官,對上了三省所有的官員,下場會如何,根本不用多說。

可他話已經放出去了,就沒有收回來的道理,他也沒辦法收回了。

因為他即便是現在退下去,李綱等人在事後也會將他貶出長安城,貶去邊陲之地為官為吏。

朝堂上的鬥爭,可沒有投降輸一半這麼一說。

只要發起進攻了,就只能孤注一擲的進攻到底,半途而廢的話,會輸得更慘。

所以他還是咬著牙,悲憤的喊了一句,“裴僕射待下官不薄,下官還是想替他要一個真相。”

李綱冷哼一聲,面目清冷的拂袖道:“呂殿前,交給你了。”

被喚作呂殿前的殿前侍御史點了一下頭,緩緩上前,冷冷的下令道:“殿前千牛何在?叉出去!”

守在殿門口的千牛御衛將士毫不猶豫的衝進的殿內,駕著陳俊就往外走。

至於如何處置陳俊,李綱沒說,殿前侍御史也沒資格說。

但不代表這件事就這麼完了。

在下朝以後,李綱、裴矩、陳叔達、蕭瑀等人,一定會讓陳俊見識到什麼叫做三省的威嚴不容挑釁的,也一定會讓陳俊後悔今日在太極殿上幫裴寂討公道的。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不過,這些李元吉都不在意。

因為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還用不著他細細過問。

在陳俊被叉出去了以後,李元吉環視著殿內的百官道:“還有沒有其他事要奏的,又或者是幫其他什麼人要一個真相的?”

百官們齊齊眼觀鼻,鼻觀心,沒有一個吭聲的。

李綱等人也一個個如同木凋泥塑一樣,坐在那兒不說話。

李元吉見此繼續道:“那就議一議其他事吧。”

聽到這話,李綱、裴矩等一眾老臣相繼開口了。

一眾老臣先是彙報了一下宮中政變以後的收尾工作,將宮中在此次政變中所損毀的亭臺樓閣,以及城牆宮門等各處地方整理成冊,遞到了李元吉面前。

李元吉在大致翻閱了一番以後問道:“將這些地方全部修繕好需要多少錢財?”

陳叔達稍微拱了拱手道:“回殿下,需要二十萬貫錢財。”

聽著不算太多。

但對如今的大唐國庫而言卻是一筆鉅款。

畢竟,三省為此次宮中政變中犧牲的將士們、宮人們,發放了一筆豐厚的撫卹,隨後三省還要籌備出足夠的錢糧應對隨時都有可能發生的大唐內亂,以及突厥人南侵。

在刨除了這些以後,國庫裡就沒多少錢了。

能不能用來修繕宮中所有損毀的地方,還要看應對完大唐內亂,以及突厥人南侵以後剩下多少。

李淵的內庫倒是有錢,而且有很多錢,還有無數的奇珍異寶。

但那是李淵的私房錢,不能跟國庫的錢混為一談。

這就是李淵在將絕大多數的戰爭繳獲私有化以後所形成的弊端。

按理來說,所有的戰爭繳獲都應該充入國庫,以做充實國力所用的。

可李淵沒這麼幹。

李淵在拿到戰爭繳獲以後,首先就分潤出去了三成,分給了那些有功的將士,其次再拿出兩成,讓朝野上下的高官們跟著雨露均沾,再拿出兩成,分給三個寶貝兒子,剩下的三成被痛痛快快的收入到了內庫當中。

國庫在這中間沒有進一文錢。

這就造成了李淵的內庫富得流油,國庫卻空的跑耗子的窘境。

這種分配戰爭繳獲的方式,肥了李淵,也肥了滿朝文武,卻虧了百姓。

所以這不是一種合理的分配戰爭繳獲的方式,必須做出改變。

不過,要改變也不是現在改變,必須等到大唐有了新的戰事,有了新的繳獲以後才能改變。

所以在此之前,李元吉只能將這件事壓在心裡。

李元吉盯著陳叔達問道:“國庫裡現在能不能拿出這筆錢?”

陳叔達遲疑了一下道:“能倒是能,但一旦拿出這筆錢,隨後突厥人來犯,朝廷要用兵的話,就只能節衣縮食了。”

李元吉毫不猶豫的道:“那就算了,我們就算是再窮,也不能從將士們嘴裡扣。”

陳叔達、李綱、裴矩、蕭瑀等人深以為然的點頭。

李元吉沉吟了一下道:“這樣,你們派人去清點一下從魏國公府抄出來的錢財,一併充入國庫,看看能不能擠出二十萬貫來。

如果不能的話,我再想想其他辦法。”

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父兄啊。

這就是大權在握以後,不砍死父兄的弊端。

必須養著,也必須將他們所生活的地方修繕好,必須將他們養的白白胖胖的。

不然的話,容易被人詬病。

雖說李元吉不在乎被人說幾句,可其他人在乎啊。

他要統御其他人,就必須考量其他人的態度。

“如果算上魏國公府家財的話,倒是能擠出來一點。但魏國公府的家財多是田產和地契,需要發賣了以後才知道有多少。

能不能擠出二十萬貫來,臣也不好說。”

陳叔達暗自盤算著說。

雖然裴寂府上的家財很豐厚,全部兌換成錢糧的話,應該會有不少。

但朝廷用錢糧的地方也不少,比修繕宮中亭臺樓閣還重要的事情比比皆是。

國庫沒錢的時候,自然得先盡著最緊要的來,國庫有錢了,自然得將很多最緊要的事情排在前面。

而修繕宮中亭臺樓閣的事情,明顯不是最緊要的。

畢竟,宮中那些受損的亭臺樓閣即便是放著不修,也不影響李氏一大家子居住,就是有些有礙觀瞻而已。

但相比起水患啊、兵災啊、旱災啊、地震啊之類的事情,有礙觀瞻這種事情明顯沒那麼重要。

李元吉錯愕的盯著陳叔達道:“我要是猜的沒錯的話,魏國公府的家財恐怕不止二十萬貫吧?”

就裴寂的受寵程度,以及裴寂的官爵,以及裴氏的家底,別說二十萬貫了,二百貫恐怕都有。

這麼多錢一下子充入到國庫當中,國庫還擠不出二十萬貫?!

你們貪汙了吧?

而且還是大貪特貪的那種。

李元吉本以為自己客氣一下這事就這麼過去了,沒料到陳叔達居然把他當成了羊一樣薅。

陳叔達哭笑不得的道:“魏國公府的家財自然不止二十萬貫,可朝廷用錢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刨去那些一直花錢的水渠、橋樑、官署、陵寢的修繕和營造的花費不說,光是每一旬賞賜給榮婦的喜錢,就多達七八萬貫之多。

所以別說一個魏國公府的家財了,就是再加上三五個魏國公府的家財也不夠用啊。”

陳叔達口中的榮婦,說的是那些家中已經有了一個男丁,又產下新男丁的婦人。

在大唐立國以後,由於丁口實在是太少了,為了鼓勵百姓生育,朝廷就下達了一系列鼓勵生育的政策。

不僅如此,朝廷還要求各地衙門把這當成一樁最緊要的政事去做。

所以,各地衙門在婚喪嫁娶這種事情上相當積極,不僅會督促適齡的男子和女子儘快成婚,必要的時候還會拉郎配。

新婚的婦人懷上了,衙門立馬會記錄在冊,生產的時候甚至還會派小吏盯著。

要是生出了個男丁,小吏和縣官們有時候會比主家還高興。

對於那些生了兩個,及兩個以上男丁的婦人,朝廷更是不吝賞賜。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