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六位小保姆-喜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六章第六位小保姆-喜萍

--------------------------------------------------------------------------------

博友莎莎的爺爺是位老先生,比我年長,我對他很是崇敬。這是他給我博文留下的評論。現重錄出來,以示謝意。謹將今天的故事獻給他老人家。

同時我要將本故亊獻給鄧肯、小語悠悠、井上頁子三博友以及心懷作家夢的朋友們!

--------------------------------------------------------------------------------

我一口氣讀完了小威的故事。我正擔心她落得個《廢都》裡柳月的結局,天幸,善良人終成眷屬。我來你這裡有三讀:1.讀故事,讀生動曲折懸念迭生的情節。2.讀人性,讀人情味,讀善良、樸實、勤勞,讀慈悲、關愛、溫馨,讀美麗人生。3.讀社會,讀現實的社會,真實的社會,讀不同社會地位不同階層的人的真實面貌。我認為,出版後會擁有社會低層的大量讀者。

--------------------------------------------------------------------------------

我喜歡天津,更喜歡天津人,然而天津人有個明顯的缺點就是缺乏獨創精神。繼而又引申出一個明顯的優點來,那就是善於向他人學習,將別人的成功經驗拿來為我所用。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結合自已的實際改造利用,以使自已獲得成功。因此,天津人幹什麼事都是一窩蜂。只要有人帶了頭,幹得挺好,大家立即跟進,紛紛效仿。當年開發廊挺時興,於是大街小巷都是髮廊、髮屋。後來又興起開歌廳,於是大小歌廳、歌舞廳、夜總會遍地都是。

我在天津生活近五十年,人早已歸屬於天津人之列。與真正的天津人一樣,我看到人家幹歌廳挺有意思,心中便也萌生了開家歌廳的念頭。

與洗衣店的大馬唸叨此事,大馬立馬舉雙手贊成:

“行!太行了!我告訴您,杜老師!開家歌廳保您掙錢!”

別看劉校長比我年長,他的思想意識並不僵化。一次我們在一塊喝酒,有人提議飯後去歌廳唱歌,劉校長立即積極響應。

我阻攔說:“到歌廳唱歌?你們知道是嘛價嗎?咱們幾個人進去,沒一千塊錢你就甭想出來!”我這一說,都沒詞兒了。

有人問:“真有那麼貴嗎?看來你去過?不然你怎麼知道價?”

“我當然去過。不過不是為去唱歌。”

“不為唱歌,那你去幹嘛?去找小姐?”

“我不找小姐。到歌廳的目的是去考察。”

一聽考察二字,劉校長來了興趣,忙問:“看來你也想開歌廳?”

我點頭稱是:“確實有這麼個想法。”

劉校長立即興奮起來:“咱們來一個合作吧!這不學校正在蓋門臉房嗎,專為你留間大的,給你二百平米怎麼樣?我出房子,你負責裝修、音響設備!咱們不叫歌廳,學校開歌廳不合適,咱們叫‘教工俱樂部’!”酒來喝完,事情就拍了板。

後來又請示了局裡,局工會認為很好。他們的考慮是:這樣一來,局工會搞個聯歡活動什麼的,也就有了場地,不用再花錢去租借。有活動搞活動,平時就對外營業。

言歸正傳,裝修開始了。

數位裝修工都是從東風地道口找來的,從那裡找來的零散工的工費相對便宜。

他們的工頭是個小夥子,姓閆,河南人,二十四五歲,說活爽快:

“工費好說!您願意大包就大包,小包也行!按日工算也可以。我準把您的活幹好了!這您就放心。哪兒不滿意,您就及時提出來,咱們不怕麻煩!”

這年輕人一上來就給我留下極好的印象。

施工開始天就冷了,小閆依然穿著單衣。幹活一身汗,出來冷風一吹,小閆得了感冒。先是咳嗽,後來發起了高燒,就這樣他照樣幹活。

我老伴心疼了:“這哪行?得上醫院!”

小閆說什麼也不去:“大娘,您不知道我們農村人。我們鄉下人對待疾病的方針是:小病扛著、大病等死。我一時半會兒死不了,感冒發燒還算個病嗎!”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老伴沒法兒勸了,回家拿來了幾種治感冒的常用藥,斟上水,送到小閆手上,硬逼著他喝了下去。光喝藥,幹凍著也不行呀!我老伴又翻箱倒櫃找了幾件禦寒的衣裳,都是我兒子和我的舊衣服,拿來讓他們選合適的各自穿上。

小閆穿的是我的一件厚雪花呢的西服大衣。

穿上這件大衣,他真的像個工頭了。領子立起來,敞著懷,很帥!

我老伴與他開玩笑:“我是沒閨女,我要是有女兒,我就讓她嫁給你!”

小閆說:“大娘!您有女兒我也不敢娶了,那可是犯重婚罪呀!”

老伴問:“你都結婚了?”

“是。我們農村的結婚都早。”

“有小孩了嗎?”

“小孩還沒有。我媳婦不想要。”

“為什麼?”

小閆嘆了口氣,說:“我媳婦是高中畢業,人家心氣高,不想年輕輕就在家抱孩子,也是全國各地跑。”

“幹什麼?”

“還能幹什麼?就願意幹保姆!我不想讓她幹這個,不行!人家非要幹!”

老伴一聽喜上心頭:“我們家小保姆走了,你就讓她到我們幹來唄!”

就這樣,我家的第六位小保姆-喜萍,來到了我們家。

喜萍二十三歲,當小保姆已有四年歷史。人不漂亮但很大氣。舉止得體、談吐自如。這是她見到我們的自我介紹:

“叔叔、阿姨!能到你們二位老人家裡為您服務,成為你們家第六位小保姆,我感到十分榮幸。在此之前的四年中,我曾在全國各省巿、地縣總共十一個家庭中當過保姆,您這裡是第十二家。前十一個家庭的主人有專家、學者、政府官員、私企老闆、白領金領、老弱病殘,就是沒在當教師的、幹個體的人家幹過。聽小閆介紹了你們家的情況,可把我高興壞了。不過,我只能在你們這兒幹半年。不論咱們相處的有多好,半年之後我就回老家。”

老伴問:“回老家幹什麼?回去生孩子嗎?”

她莞爾一笑:“也可以這麼說吧。”

喜萍幹活不用人操心,我家的這點活兒,對她來說是輕車熟路。人會說話又勤快,不單幹自家的活,連鄰居們的活也幫著幹。見到有買菜回來提著大包小包東西上樓的大爺大娘們,她更是熱情:“大爺!大娘!我來幫您拿著吧!”她一手拎著東西,另一只手則扶著這些老頭老太太。每逢他們見到我總會誇她幾句:“你們家這個小保姆可真好,你們是從哪兒找來的?”聽著這類的話,我心中也美滋滋的。

喜萍愛看書、看報、也愛新聞聯播。她說天津的《今晚報》不錯,我乾脆就訂了一份,愛學習是好事,應大力支持。

她與我一樣,愛寫日記。每天把一切活都幹利索了,就開始伏案看書、寫日記。這一點也讓我挺佩服的,對於一個當小保姆的真是難能可貴。

她還喜歡聊天,愛聽我說學校裡如何教育學生的故事,也愛聽阿姨講些店裡顧客的事情,而且她把我們講的都會記錄下來。她還愛打聽我的私事:我的父母是什麼樣的人?是怎麼從東北來到天津的?我在哪上的大學?上大學時有沒有女朋友?如何與阿姨認識的?諸如此類。看她並無惡意,有這樣一個傾聽者,有時我也與她說一些從來沒與兒女們講過的舊事。

此外,她一個突出的愛好就是看地圖。她有一本地圖冊被她都翻爛了。她說:“叔叔,我不是吹牛,我到過的地方比您多,您相信嗎?”說完,笑得極是燦爛。

一天我們吃完飯,她指著掛曆讓我看:

“您看看,今天是幾月幾號?”我不明白她是何意。

她哈哈笑了起來:“我的好叔叔!我要向您告別了!”

好麼?我這才意識到:她來我家,到今天已是整整半年了!

“不能留下來嗎?”

“不能!咱們不是有言在先嗎?不知您今天晚上有沒有時間,過去都是聽您談天說地。,今天我想向您說說我自己。這半年來,我從未把您當顧主來看,您也沒將我僅僅看作是小保姆,我們之間朋友的成分更多些。我這樣說,您不會不同意吧?”

“我非常同意!那麼接下來,你就談談你自已吧…”

她陷入沉思,半晌,她開啟了話筪子:

“我家還是很富裕的。,我父親開工廠,工人不少,大都是當地的,也有從大城巿招聘來的工人師傅,還有退下來的高階工程師。效益還很可觀,在當地小有名氣。在家我是獨生女,按說不論我自已或者小閆完全不必到外邊打工,我父親的規劃是讓我管財務、學管理,讓小閆先在下邊鍛鍊幾年然後接他的班。可是我不這樣想,應讓小閆先到社會上闖蕩,讓他多吃些苦、多受點罪、多遇些挫折、多長點見識。只有這樣,他才能真正承擔起我父親的這個大攤子。”

“那你自己呢?怎麼個打算?”

“坦白地說,我對我父親的廠子沒有一點興趣。我不會去幹那個財務,幹什麼管理。”

“那你想幹什麼呢?”

她不好意思地笑了:

“與您說,您可不準笑話我呀!這麼說吧,自從高中畢業我就開始實施我的計劃:我憑藉著小保姆的身份踏遍了大江南北的十多個城市,走進上至高官、下至百姓各有特色的十多個家庭,深入瞭解社會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領會人間冷暖、世態炎涼。我做這些的目的就是為了給一個目標奠定基礎。”

“能告訴我,你的這個目標嗎?”

她又靦腆起來:“怎麼說呢?我是先到人間家家坐,然後回家當作家。首先,我想寫部長篇小說,題目就叫《我給人家當保姆》。最終我想成為像冰心那樣的一位女作家。叔叔!我必需回去開始我的寫作,那種強烈的創作yu望軀使著我。”

“等小說完成了,能允許我來給你的書作序嗎?”

她站起來將雙手伸給我:“這正是我與您說這番話的真正用意。”

她在我家整半年,沒多呆一天。此後我們再無聯絡。

她的真名叫戴喜萍,筆名叫戴愛。請諸位閱覽書報雜誌時注意,現今她時不時便有一些小文章發表,署名戴愛的就是我家的第六個小保姆。

--------------------------------------------------------------------------------

明日第七位小保姆就與大家見面,本故事的重頭戲、壓軸戲。

她的故事最精采。

她也是我最為得意的小保姆!

約十次才能寫完。

歡迎明日中午準時光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