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謀劃停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嶽不群等蘭夫人離開,也轉身離開了。

沒過多久,他便回到了住處。

此時劉吉和汪直還在等待他的訊息,見他回來大喜道:“嶽解元(不群),可曾探聽到什麼訊息沒有?”

嶽不群道:“事情有些難辦,據學生探知的訊息,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尚處在互相警惕的階段,他們彼此忌憚對方的實力,打起來自覺沒有必勝的把握。”

“而這二人又都是謹慎小心的性子,多半是打不起來。”

劉吉沉吟道:“既然他們打不起來,那咱們不妨從中加一把火,給他們燒燒,促使他們打起來!”

汪直道:“可是究竟要怎麼給他們中間加上一把火呢?”

嶽不群想到宋清山與張清柳刺殺劍宗王玄鋒,栽贓給氣宗寧清俠,從而導致劍宗與氣宗大戰的事。

於是說道:“咱們可選擇滿都魯汗手下一名得力干將,由學生偽裝成癿加思蘭的手下,出手將其刺殺,嫁禍給癿加思蘭,必能挑起他們雙方的爭鬥!”

劉吉搖頭道:“只怕未必!先不說此時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互相戒備,貿然行刺本就成功率不高。”

“你出手之後,如何嫁禍給癿加思蘭?這是個大問題!簡單的栽贓嫁禍肯定不行,一定得有真憑實據。萬一此事敗露,反而引起這兩方的警惕,此策不妥!”

嶽不群聽了劉吉的分析,也發現自己此策欠妥。

宋清山與張清柳選擇了刺殺王玄鋒是經過精密策劃的,並且有了確定的嫁禍目標,這才得以實現。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像他這種貿然起意,沒有周密的計劃與安排,想要挑起雙方的爭鬥,屬實有些想當然了。

汪直道:“雜家想到一個法子。咱們將滿都魯汗的大元皇帝族譜給偷出來,然後想法送到癿加思蘭手上,將此事栽贓嫁禍給癿加思蘭,應該能挑起他們之間的爭鬥。”

劉吉精神一振,說道:“此法不錯!此圖冊如果到了癿加思蘭的手上,對滿都魯汗的打擊將是巨大的,連帶著他手下也會被人瞧不起,滿都魯汗一定不會讓此事發生。”

“此策卻是可以讓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撕破臉!”

他對著汪直說道:“此冊被滿都魯汗視若性命,極有可能隨身攜帶。”

“但此時滿都魯汗身邊戒備森嚴,那二公子必有手下在滿都魯汗身邊護衛。如何能在其不察覺的情況下將此冊偷出去,卻是個大難題!”

汪直呆了一呆,說道:“這些雜家倒沒想過,還需要仔細設計一番。”

劉吉失望道:“看來此策也不行啊!”

嶽不群忽然道:“恩師,督主,學生聽說大汗金印被蒙古人奉為至寶。若是此物現身,必能引起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的爭搶!”

劉吉道:“大汗金印確實被蒙古人奉為至寶,但大汗金印遺失時日已久,如今卻不知道在誰的手上,此時又到何處去尋找?”

汪直道:“大汗金印是蒙古人的至寶。此金印相傳是成吉思汗所制,流傳後世,為蒙古掌權者的象徵。此物在蒙古人的心中與傳國玉璽在我中原百姓心中的地位一樣。”

“當初瓦剌太師也先一統蒙古西部,但因沒有大汗金印,他又不是黃金家族後代,雖然當時他強極一時,但也先一死,瓦剌部隨之四分五散。”

“如今的太師癿加思蘭便是瓦剌一部,他如想當蒙古的王,要麼得是黃金家族的後裔,要麼擁有大汗金印,二者得其一,統治才能穩固。”

“無論滿都魯汗或是癿加思蘭,擁有了大汗金印,無論對他們的聲望也好,勢力也罷,都有極大的加成。”

“一旦大汗金印現蹤,這二人必出死力相鬥,但是大汗金印究竟在誰的手上?”

嶽不群微笑道:“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大汗金印此刻就在學生手裡!”

劉吉和汪直大吃一驚,急切的說道:“大汗金印在你這裡?趕快取出來,讓我們看一看!”

嶽不群道:“恩師與督主還請稍待,學生去去就來。”

他反身回了自己的帳篷,取出木盒裡面的大汗金印,揣著金印回到了劉吉的帳篷裡。

他將金印遞給劉吉,說道:“恩師和督主請看,這是成吉思汗傳下來的大汗金印。此物只要一現身,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必定出手搶奪!”

“如果在恰當的時機將此物拋出來,必能挑動他們二人死鬥!”

劉吉和汪直喜出望外。他們細細檢視了一下大汗金印,彼此對視一眼,劉吉道:“確實是大汗金印沒錯,不群,此物你從何處得來?”

嶽不群道:“此物的資訊是昔日摩倫汗臨死前告訴學生的。他包藏禍心,想讓看守此物的人將在下殺死,好給自己報仇。”

“卻沒想到學生僥倖贏了那人一招半式,將此物奪了過來。”

汪直興奮道:“有了此物,挑撥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就可以成功了!咱們只需好好謀劃一番,用此物挑動那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火拼一場,便能效彷昔日班定遠故事,在塞外建功立業了!”

劉吉雖一臉平靜,但微微顫動的雙手卻暴露了他的心裡也是翻江倒海,他說道:“此物如能應用得當,可保我大明邊陲數十年安寧!不群此次可要立下大功了!”

他對著嶽不群說道:“不群,你既然早將大汗金印捏在手裡,想必也已經有了詳細的計劃了,姑且說來聽聽。”

嶽不群道:“學生之前想到一策,請恩師與督主幫忙參詳參詳。”

劉吉與汪直說道:“你先說出來大家聽聽。”

嶽不群道:“最好的辦法便是在滿都魯汗的婚宴之上當眾向滿都魯汗獻上此金印,挑動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之間的爭鬥,這個人只能由學生親自來!”

“此金印干係重大,恩師與督主是朝中重臣,此等神物不能經由你們的手裡獻給滿都魯汗,否則的話,恐日後引來朝中攻訐。”

劉吉沉吟道:“此言甚是有理,由不群獻給滿都魯汗最為穩妥。老夫與督主都是使團中人,如若老夫和督主向滿都魯汗獻上金印,豈不是自降國格?”

嶽不群到:“學生需要尋找機會參加婚宴,以便在婚宴上找準時機將此經驗當面獻給滿都魯汗,伺機挑撥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搶奪金印。”

“恩師和督主則暗中返回大同,調兵遣將,擇一支精騎,在外等候。”

“待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血戰正酣時,我大明騎兵突然從旁殺出,必能取得對蒙古的大勝!”

劉吉和汪直對望一眼,俱都苦笑。

嶽不群奇道:“恩師與督主為何這種表情?是在下說的哪裡不對嗎?”

汪直嘆道:“嶽解元說的都對,只是一點你沒料到,我大明官兵無聖上的恩准,無法出動大批軍士來與蒙古決戰!”

劉吉嘆道:“自土木堡事變以來,我大明官兵畏蒙古人如虎,叫他們與蒙古人野戰,等於是要了他們的命!”

嶽不群一拍腦袋,說道:“哎喲,此事卻是學生始料不及!”

他不甘心道:“難道偌大一個大明,就無一隻敢戰之師嗎?哪怕只有數千騎,在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兩敗俱傷的時候從旁殺出,也能取得奇效!”

劉吉說道:“敢戰之師有是有,但我大明官兵長於守城,讓其深入大漠與敵決戰卻是有點強人所難了。”

“其實哪怕有聖上的命令,在那些老兵油子的拖延之下,這戰機也會延誤,等他們準備好出戰,怕是黃花菜都已經涼了。”

嶽不群愕然到:“這麼說來,如此良機豈不是要大大浪費了?”

汪直沉吟道:“嶽解元,如果此策能行,你估計須多少人馬能成此事?”

嶽不群兩手一攤道:“在下只是一江湖遊俠,與兵事所知甚少。此事督主還得去問大同總兵官。”

汪直道:“如此良機豈能錯過?雜家這就先動用秘密渠道將訊息傳回宮中,請求聖上准予出兵。”

“劉侍郎回去調兵遣將,一旦聖上旨意一下,即刻出兵!咱家就和嶽解元一起,在此地便宜行事,務必挑起滿都魯汗和癿加思蘭的內鬥!”

嶽不群道:“聖上能夠准許出兵嗎?”

汪直信心滿滿的道:“嶽解元但請放心。聖上對土木堡事變一直耿耿於懷,時時想著一血前恥。如此好的機會,聖上一定會把握住的!”

劉吉道:“督主,你是聖上和娘娘眼前的紅人,一旦折損在這裡,老夫回去如何向他們交代?”

汪直搖頭道:“雜家在聖上和娘娘身邊長大,他們知道咱家的脾性,一定不會怪罪於劉侍郎的。”

“如果劉侍郎能在關鍵時刻將兵馬帶到,大敗蒙古將不在話下,即使雜家身死又算得了什麼?”

劉吉說道:“老夫為使團正使,受滿都魯汗邀請出席婚宴,怎能暗中返回大同?還是老夫在這裡見機行事,督主回去調兵遣將才是!”

汪直少年心性,他雖是閹人,但一直夢想著做出一番大事業出來讓別人對他刮目相看。

此次欲要效彷班定遠故事,死活也不肯離去,一定要留下來和嶽不群一起行事。

劉傑和嶽不群紛紛勸說,他只是不願。

劉吉勸道:“還是督主返回大同,調兵遣將最為合適。老夫一介文官,可調不動那幫老兵油子啊!需得督主這等聖上與娘娘眼前的紅人,才有希望指揮得了他們一二!”

嶽不群說道:“恩師所言在理,這向聖上請旨出兵和去大同調兵遣將只有督主才能做得下來,如果恩師前去,恐怕你我屍骨都化成灰了,也等不來大軍!”

汪直一想也對,他懊惱道:“可惜啊可惜,如此盛會,雜家卻是沒法參與其中!”

嶽不群道:“督主身上的責任更為重大。此事若成,督主一樣名列青史!”

汪直問道:“如果雜家將大軍帶來了,如何知道什麼時候才是攻擊的時刻?”

嶽不群道:“滿都魯汗與癿加思蘭動手之時,我等暗中設法點燃三注狼煙。”

“督主如看到三注狼煙燃起,便提兵快速奔向狼煙燃起的地方,這個時機督主需要把握好了。”

“來的早了,雙方戰力尚存,到時就能一致對外;來的晚了,勝利者可能就此遠遁。”

“必須得不早不晚,在雙方鬥得精疲力竭之時,出現在此地,方能大勝蒙古。”

“此中尺度,還望督主與軍中宿將商議停當,爭取在最恰當的時機出現在此地。”

“另外,大軍前來,最好能扮做蒙古人,千萬不能讓他們識破了行跡,功虧一簣!”

汪直深感身上責任重大,肅然道:“多謝嶽解元提點,雜家知道了。”

劉吉道:“既然大家商議已定,那就這麼決定了!老夫和不群留下見機行事。督主明日即刻返回大同,調兵遣將,同時發消息給聖上,請求出兵。”

“督主此去大同,需要數七八日的時間;大同城內兵馬調動又得花掉數日時間;再將兵馬帶到此地附近,又要花掉七八日的時間,算下來差不多需要二十來日的時間。”

“萬一聖上的旨意來得遲了,還得耽擱功夫。如今距離滿都魯汗婚宴只有一個來月的時間,時間非常緊迫。督主還要抓緊時間,老夫和不群的希望可都在督主的身上。”

汪直當機立斷道:“事不宜遲,不用等明天了,雜家馬上就走。請劉侍郎與嶽解元放心,雜家此去必不負你等所託,定將大軍帶來!”

劉吉道:“但願吧!督主必須與我等保持資訊通暢,必要時不惜動用一切力量,務必要將最新的情況告知我等!”

汪直點頭道:“這個自然!”

劉吉心裡知道這次的行動非常行險,一旦其中一個環節出錯就是萬劫不復的境地。

首先成化帝不同意出兵倒還好說,他們還能及時收手。

一旦成化帝同意出兵,但汪直調不動大同城裡的老兵油子,或者是汪直調動了大軍,半路上被人發現等等情況都足以讓他們的謀劃功敗垂成。

但人活一世,又有幾人能有名垂青史的機會?面對著此誘人良機,劉吉還是沒能經得住誘惑。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