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演了一出好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朱棣點頭答應了的當日晚上,徐暉祖再一次前來韓王府。

只是這一次在韓王府中等候的,除了朱松之外,還有朱有爝、朱悅燇、朱孟燦以及太子朱高熾。

中院春晚堂中,朱松叔侄四人圍著一桌子的菜,等得花都謝了。

“見過舅父、魏國公。”朱高熾等人見到徐暉祖,立馬站起身來行禮。

“輝哥,你可算是來了,我們叔侄四個已經等了你很久了。”朱松對徐暉祖沒有那麼客氣,直接抱怨道:“再晚點,我們可就動筷子了。”

“哦,太子殿下也來了!”徐暉祖看了看桌邊的眾人,道:“你就不能說點好聽的?為兄可是剛從嘉興府回來,這來回跑的,連府上都沒回呢。”

“你怎麼又去嘉興府了?”朱松眉頭微皺,道:“暉哥,咱們這邊馬上就要出征了,你怎麼還想著你那幾個朋友呢?”

“你是在怪為兄嗎?”徐暉祖有些好笑地看了朱松一眼,道:“哎,虧得為兄還親自跑了一趟嘉興,將那幾個傢伙給請動了,還真是好心當作驢肝肺啊。”

“什麼?”朱松眼睛一亮,道:“他們願意隨軍一起去?”

“要不然呢!”徐暉祖在桌邊坐了下來,道:“這次你去交趾不同以往,那些豪強多豢養武道高手,所以真正能夠動用的,都是小規模地高層比鬥,而並非是大規模地戰場衝突,這樣的話,化勁的武道高手,就尤為重要了。”

朱松點點頭,很慎重地說道:“不錯,對於四皇兄允許小弟攜帶的一千精銳兵卒,小弟打算從府中替換出三百名親衛,相比起那些不熟悉的兵卒,小弟府上的親衛才能使得得心應手。”

徐暉祖從桌上端起酒杯,說道:“不僅僅是你府上的三百名兵卒,為兄那幾個朋友,除了他們自己之外,還願意帶著各自的徒弟、好友前來相助於你,人數大概在一百左右。”

“一百人,這可是幫了小弟大忙了。”朱松樂了起來,親自端起酒杯為徐暉祖斟了一杯酒,道:“來,輝哥,我敬你!”

“你我兄弟,何須言謝?幹了!”徐暉祖笑了笑,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朱高熾他們幾個小家夥,從朱松與徐暉祖開始聊天到現在,一直都是呆愣狀態,這兩位說什麼呢?他們倆可是一句都沒聽明白啊!

“松皇叔,您,您與魏國公說什麼呢?”朱孟燦的性子註定是最先提問的那個。

“哦?”朱松和徐暉祖相視了一眼,突然哈哈大笑了起來。

“也是,你們幾個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呢!”朱松笑了半晌,道:“告訴你們啊,魏國公呢,在嘉興府有幾個隱居的朋友……”

“還是我來說吧!”朱松話說到一半,徐暉祖就打斷了他,“我那幾位朋友,只是在山中開了兩個莊子,身上有些功夫罷了。回頭你們見了他們,可別自持皇族的身份,他們都是閒雲野鶴,這次能夠說動他們,我也是花了不少心思。”

徐暉祖這話說得很有深意,他生怕朱高熾、朱悅燇他們自持身份,怠慢或者說是得罪了那幾位,到時候可就得不償失了。

“舅父大人,您放心,賢者自然是以禮相待,我等必不會怠慢了他們!”朱高熾做出了承諾,“再說,這次我們都是小兵,還要聽從松皇叔調遣呢!到時候,我們都不過是松皇叔手底下的兵,誰又比誰高貴呢?”

別看小胖子貴為太子,未來的大明皇帝,可是這說話辦事,就是讓人舒服。

“好,有太子這句話就成了,如此也算不辜負下臣的籌劃了。”徐暉祖點點頭,道:“太子,有爝,我敬你們一杯!”

“好,舅父大人了!”朱高熾等人齊齊端起酒杯,一飲而盡。

“行了,別光喝酒啊,咱們邊吃邊聊。”見眾人又幹了一杯,朱松指了指桌上的菜,道:“你們幾個都回去準備準備,叔已經徵得四皇兄同意,三日之後,你們隨叔一同前往交趾。”

“三日,這麼急?”朱高熾愣了一下,說道。

“別跟叔說這個,這是你們父皇的旨意。”朱松攤了攤手,道:“要不然的話,你可以晚些再走,到時候跟著魏國公一起去也可以,只是短時間內,只能留在廣西了,不能去交趾了?”

“廣西,不是交趾嗎?”正低頭吃菜的朱孟燦愣了一下,說道。

“廣西與交趾本就相鄰,若是十萬大軍呢一下子進駐交趾的話,你說交趾的豪強惡匪們會怎麼想?”朱松看了朱孟燦一眼,沒等他回答呢就繼續說道:“那他們還不立時就反了朝廷?到時候倒黴的就是那些百姓們,你我就是罪人!”

朱孟燦等人悚然,道:“是,是侄兒思慮不周,險些釀成大錯……”

“行了,叔叔也沒怪你的意思,讓你英勇衝鋒倒是可以,這動腦子的事,你還是算了吧。”朱松端起酒盞舉了舉,道:“好了,回去好好準備,三日之後大軍開拔,你們可別給叔掉鏈子!”

……

儘管答應了朱松和徐暉祖,但是不能就這麼光禿禿地前往交趾,到時候就算沒事也是有事了。

是以,翌日的時候,廣西承宣布政使司送來了一卷奏章,奏章上的內容時:

“廣西之地甚苦,廣西百姓不思生產,逃戶者枚不勝數,爭相避居廣東、福建甚至是北上。因廣西之地無人種植,大多荒蕪,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廣西各方豪強未經朝廷同意,圈地以為自身,強抓百姓或者奴隸耕種,致使廣西之地的百姓們怨聲載道、百姓多餓死。

廣西承宣布政使司試圖從廣東、福建等地遣返逃戶,奈何被強行遣返的逃戶、百姓桀驁,竟然聚眾而反,禍亂廣西之地。

故廣西布政使司懇請朝廷立發公文,一者斥廣西各方豪強,令他們將所圈之地歸還百姓,二者派遣大軍入桂之地,鎮壓禍亂廣西之百姓亂匪,還廣西一個清平,還廣西百姓一個安穩。”

狗屁的甚苦、荒蕪、豪強、反朝廷的百姓……這些都是朱棣授意廣西布政使司,讓他們與自己聯合演的一齣戲。

奉天殿中,朱棣高坐龍椅之上,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右承宣布政使史策,正恭敬地念著手中的奏摺,偶爾還偷眼瞄一眼朱棣。

等到奏章上的內容唸完了,史策剛剛放下奏章,朱棣就微抬眼皮,居高臨下地瞧著大殿中的文武大臣們,道:“說說吧,諸位愛卿對此是何看法?”

解縉對一名蓄著山羊鬍的中年人使了個眼色,那中年人立馬走了出來,道:“萬歲,微臣以為此事不可等閒視之。”

“張愛卿,此話怎講?”朱棣瞥了一眼著中年人,問道。

此人名叫張宇,別看名字普通,可卻是歷經三朝,在都察院中位置一直堅挺的右僉都御史,正兒八經的正四品官員。

“萬歲,根據廣西承宣布政使司巡按御史的暗中調查,廣西境內,因百姓逃戶、豪強圈地之事,更多的百姓為了生活,不得不佔山為盜,佔水稱匪,百姓是民不聊生。若是萬歲願遣兵入桂的話,一者可以震懾豪強惡匪,二者可以清除廣西境內的匪患,此乃一舉兩得之舉!”

張宇身為都察院的右僉御史,拋磚引玉地很好。

“張愛卿是主張調兵入桂了?”朱棣點點頭,道:“還有沒有別的看法,眾愛卿暢所欲言,不必拘謹。”

有同意的,自然就有反對的。

這不,朱棣話音剛落,解縉就站了出來,道:“萬歲,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不管是豪強惡匪,還是逃戶的百姓,種種亂象,自前元一直延續至今。微臣以為,此種亂象既然持續上百年都不曾改變,必有其道理。”

“解大人所言極是。”楊榮和解縉是一夥唱紅臉的,上前道:“若是亂象方生之時還有補救機會,可現在延續這麼多年都不曾解決,想必各種原因皆有之。是以微臣以為,廣西之事不宜輕動,需謹慎為之,從長計議。”

“如何從長計議?”朱棣追問。

“萬歲,廣西與湖南相鄰,依微臣愚見,可從湖南調三萬兵將入廣西,以湘江之兵抑制廣西豪強。”

楊榮想了想,繼續說道:“對於百姓逃戶之事,微臣以為當以安撫為主,遣返為輔。只有先解決了悍匪擄掠、殺人之事,給百姓以安居之所;解決豪強圈地之事,令百姓有可耕之田,如此原桂之百姓才願回原籍。”

“楊大人,你這法子穩妥倒是足夠了,可如此一來得用去多少時間?”主戰的人出來了,早就已經開始準備出征廣西的徐暉祖站了出來,道:“所謂'亂世當用重典,沉痾需下猛藥',而今廣西之事已成頑疾,當以猛藥療之!”

剛剛從'倭奴管制區'回到大明的姚廣孝,摸了摸光頭,道:“萬歲,微臣同意魏國公之言!對廣西之頑疾,必須下猛藥,只有將那些惡匪、豪強徹底解決了,方能還百姓以清平之世!”

“微臣以為魏國公與姚大人所言甚對,就得直接給他們來個狠的……”

“此事需徐徐圖之,若是大軍壓境,廣西境內的豪強惡匪瘋了呢?”

好嘛,姚廣孝話音剛落,主張'沉痾下猛藥'的極戰派,和主張'徐徐圖之'的緩戰派,當著皇帝老子的面,在奉天大殿中吵吵了起來。

一個個爭得臉紅脖子粗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要擼胳膊甩袖子地打架呢。

作為整個劇本的導演者,朱棣在上頭瞧地是津津有味,沒想到,瞧著這群斯斯文文的大臣們在大殿中爭吵,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情。

看著下頭的臣子們爭吵了有大半天的時間,朱棣終於拍了拍龍案,道:“好了好了,眾位愛卿都是我大明朝的股肱之臣,如此大聲議論,成何體統?”

“萬歲贖罪,是臣等暨越了!”

一眾群臣這才想起來,這裡可不是他們自家府上,而是奉天大殿,當著人家皇帝老子的面,可別又挨頓罵。

“行了,你們沒罪,就是有點……有點吵。”說到這裡的時候,朱棣有點忍不住了,嘴角多少露出點笑容來,“近些日子,朕也看了各方面的奏書,對於廣西之事也頗有瞭解。本來依著朕的規劃,此事非要從長計議不可,畢竟不能讓百姓陷入亂世不是?可是……”

方才那些主緩戰的官吏們,聽到這裡的時候,臉上多少掛著點得意的神色。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不過還沒等他們臉上的得意完全露出來呢,朱棣的一句可是,讓他們把表情全都給憋了回去:

“可是廣西原本是富裕之地,民風淳樸,物產豐富。若真如史愛卿所言,廣西變為土地貧瘠,百姓困苦之地,豈不是讓朕痛失一片寶地?再加上過些日子,西方神聖羅馬帝國特派使團前來我大明,欲與我大明結為友邦。

原本朕還打算等神聖羅馬帝國來明的使團到達之後,去桂林轉一轉,這可倒好,寶地變荒地,朕丟臉面是小,關鍵是我大明將失去顏面!所以……”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棣頓了頓:“為了搶這個時辰差,朕決定調十萬大軍入桂,魏國公徐暉祖仁討匪大元帥,太子朱高熾為監軍,韓王朱松為左路先鋒將軍、兵部尚書金忠為右路先鋒將軍,一同奔赴廣西,解決廣西之事!”

因為朱松已經開始準備奔赴交趾之事,所以今日並未前來參加朝會。

只有徐暉祖、朱高熾以及一名年近五十歲的清瘦中年人站了出來,跪地接旨。

瞧著跪地的四人,朱棣繼續說道:“爾等到了廣西之後,不可騷擾當地百姓,如何評定豪強惡匪,爾等可自行商議,若是涉及到廣西的各級官員,朕許爾等便宜行事之權,除廣西承宣布政使司三品以上官員之外,皆可先斬後奏!”

徐暉祖帶頭高呼:“臣等必不負萬歲所託!”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