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解氏兄弟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以解禎應的能力,就算是現在下放到地方去做縣令,都能夠勝任。

只是這小子自小便心高氣傲,以自己的父親為基準,所以就算朱允文曾經給解禎應許過官,可是這傢伙就是走個過場,去了十天半個月地就以能力不足為藉口,辭官不幹了。

為這事,解禎應倒是落了個有‘乃父之風’的好名聲,在清流以及寒門士子之中頗有名望。

可以說,解禎應若是照著這個勢頭發展下去的話,就算日後不在朝廷當官,在民間也是一位文學大儒!

至於另一位,名叫解禎期,兩人雖說是堂兄弟,但是那一位比解禎應更有才華,別看今年只有七歲,可是在江南之地,那是久負盛名的‘詩文小才子’。

這小家夥三歲做詩,五歲就能出口成章,到了七歲竟然還關心起政事來了,就連策論都能夠寫出個一兩篇來。

這解氏兄弟倆,是大明朝清流寒士的代表人物,有了這兩人,即便此番詩會去得人再少,這兩人也能夠讓詩會增色不少。

兩人一路沿秦淮河而來,在趕到南京城的時候,時間才剛過了卯時不久,詩會到了巳時才會召開,所以兩兄弟就在城外簡單地吃了些東西,休息了一會。

等到辰時三刻,也就是上午八點左右,兩兄弟就要進城的時候,作為兄長的解禎應卻在此刻拉住瞭解禎期。

“二堂兄,你拉我作甚子?”解禎期有些奇怪地看向瞭解禎應。

解禎應長得眉清目秀的,若非是喉處的喉結,怕是會被人當成是女子。

他有些無奈的地指了指城門的方向,道:“依我看,咱們還是晚點進城吧!”

“啊?”解禎期順著解禎應的手指看了過去,卻發現一駕駕華麗的馬車,正匆匆地自遠處行來。

解禎期奇道:“他們是?”

“應該是方家的車子,還有跟在那駕馬車後面的幾駕,從表面上看好像是尋常大戶人家的,可駕車的人我卻是見過,那是黃家的人。”解禎應努力辨認著馬車上的標識,“方孝孺、黃子澄這兩位儒道大家的族裡,竟然都派人來了,這次可真是有意思了。”

“怕是咱們長江南岸,數得上號的世家大族都派人來了,這次韓王殿下的面子可真夠大的!”解禎期那張嫩嫩的小臉上,帶著孩童罕見的嚴肅,“二堂兄,不過是一個詩會罷了,至於如此嗎?”

“咱們大明朝有多長時間沒有如此熱鬧過了?怕是就算除夕守歲,都不一定有這般熱鬧。”

解禎應解釋道:“而且現在這個形勢,朝廷已經太被動了,整個長江南岸的百姓甚至是官員們,都感到人心惶惶。韓王殿下此時舉辦詩會,為兄若是沒有猜錯的話,應該是得了萬歲的旨意!韓王殿下此舉,說地輕些,是知禮重義;說地重些,就是大仁大義,為國為民了。”

聽杜解禎應的一番話,解禎期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畢竟他不過是個七歲的小孩子,想叫他聽懂這麼多大道理,還是有些困難的。

解禎應繼續說道:“當然了,這些都和咱們沒什麼關係。咱們此行的目的,主要就是長長見識,另外看看能不能在詩會上給你找個夫子!”

“我不要夫子,那些老先生一個個就只知道之乎者也的,除了伯伯,沒人能教我!”解禎期性子很傲,不過他有資格傲,誰能夠在七歲的時候,就敢跟翰林學士比詩詞歌賦的?

“這可由不得你了!”解禎應笑著摸了摸小家夥的腦袋,道:“父親可是早就給尋摸好了一位夫子,只是不知道此次詩會,他會不會參加!”

“那是誰呢?”解禎期,道:“咱們整個大明朝,除了那些已經作古的老夫子之外,還有誰的才華能夠超過伯伯?誰,我不要!”

“行,你小子有志氣!”解禎應被小家夥的話給逗樂了。

……

等到這二十來駕馬車陸陸續續地入了城之後,解氏兄弟也駕車入了城,往詩會的召開地點而去。

很快,兄弟倆就到了韓王府門口,韓王府一切都準備好了,負責接待的人是一些也能夠識文斷字的僕從下人,至於那些侍衛們,早就已經被朱松安排進了會場,穿上了便衣,暗中護衛。

按照朱松的話來說,此次詩會來了太多的士子名流、王公大臣們,一旦這些人在韓王府出現什麼意外的話,就算朱松是親王,就算朱允文肯保他,怕身上這官爵也得被擼掉。

解氏兄弟走到門口,還沒來得及遞出請帖呢,原本正蜂擁一般向著王府大門前湊的士子人群,突然從中分出了一條道,隨後兩道小小的身形,從大門裡走了出來。

“這倆人誰啊?”解禎期好奇地詢問解禎應。

解禎應哪裡知道這倆小孩子是誰,他又沒來過應天府。

兩兄弟身旁有一名年輕的藍衫士子,他看瞭解氏兄弟一眼,道:“連親王府兩位小公子都不認識,想必兩位的請帖,都是族中長輩幫著弄來的吧?”

“嗯?”解禎期從藍衫士子的口中聽出了不屑,不由得抬頭看了他一眼,道:“這請帖不是來了就能給嗎?”

“來了就能給!”藍衫士子翻了個白眼,道:“你以為詩會的請帖是大白菜呢?想找就能找到!若是本身才華不夠的話,就只能倚靠族中長輩的能力了!”

“行了,行了,甭跟他們解釋這些了!”跟那藍衫士子似乎是一起的另外一名士子,拍了拍藍衫士子的肩膀,道:“韓王殿下出來了!”

隨著這名士子話音落地,穿著一席士子長衫的朱松從府內走了出來,此刻正不斷地向圍在王府大門前的眾人抱以笑容。

“諸位!”

朱松站在硃紅色大門前,朗聲道:“感謝諸位能夠在百忙之中來應天府參加詩會,奈何本王府中已近人滿,諸位若是想入府的話,請將人數限定在兩人。今日沒有入府的也不要緊,此次詩會將會召開三日,待明後兩日再入府亦不遲!”

說到這裡,朱松轉身讓出了大門,一擺手道:“請吧!”

“韓王殿下想得還真是周到啊!”

“是啊,此次詩會人確實很多,韓王殿下這般安排,確實合理。”

“我怎麼瞧著韓王殿下與外界風傳的情況不一樣啊!”

朱松還真是夠聰明的,出來表現了一把,竟然就贏得了一眾士子名流的好感,雖說無法改變之前眾人對他的惡評,至少也能添些好感。

“這就是韓王殿下?”看著朱松的背影,解禎期的小臉上帶著濃濃的好奇之色,“我怎麼看韓王殿下的樣子,與外界相傳的不一樣啊?”

“小孩子,你懂什麼?走了,進去了!”

解禎應拍了拍解禎期的小腦袋瓜,將請帖遞給守門的僕從,抓著解禎應就進了王府。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

“下官方唐鏡,見過韓王殿下!”朱松帶著兩小才剛剛出現在中院,就有人過來行禮。

朱松看了他一眼,笑著說道:“原來是方大人,眼下離巳時還有些時間,方大人來得倒是挺早啊!”

這個方唐鏡,可不是清朝那個‘廣東四大狀師’之一的方唐鏡,他是大明國子監博士廳的五經博士,正兒八經的從八品官職。

當然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方唐鏡是方孝孺的遠房侄子,典型的儒家保守派,別看官職不高,在儒家保守派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哈哈哈,殿下召開如此盛會,下官若是來晚了的話,豈不是太可惜了?”說完這句話,方唐鏡就拉著朱松要往臺上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