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功賞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怎麼著?難不成他李景隆還能成什麼大功臣嗎?”

朱楩把朱徽煣放到地上,打發小家夥自己去玩,道:“合著他自己個兒把破南京城的功勞全領了?”

“那怎麼話說呢?”朱松眼睛一瞪,道:“他李景隆不要臉面,我可是還要臉呢!再說這種事情,萬歲也是心知肚明,穆肅得了個錦衣衛副指揮使的職位,相信別的賞賜也少不了。至於我嘛,楩哥,我已爵至極品,你說我還會在乎什麼官階嗎?”

是啊,他本身就是親王,再往上可是封無可封了,難不成真讓朱棣屁股下面那個還沒坐熱的皇位給讓出來?

“算了算了,這都是萬歲操心的事,我能白撿個四等功績也知足了,至於你……”

朱楩眼睛突然一亮,道:“你小子之前吞了為兄三萬兩銀子,這次萬歲若是賞給你金銀珠寶,你可要分潤一些給為兄。”

“楩哥,這地主家也沒有餘糧啊!”朱松瞬間變身守財奴,“若是萬歲肯給我十萬兩白銀,十萬兩黃金的話,我就各拿出一千……唔,一千兩對你來說是不是太多了?我就各拿出一百兩來給你好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說到這裡的時候,朱松還搖了搖頭,道:“我真是太大方了,連我自己都被自己的大方給感動了!”

聽著朱松的話,朱楩的臉色越來越黑,到後來再也忍不住了,衝到朱松的身邊,一把抓住他的衣領,惡狠狠地搖晃著他說道:

“死小子,還錢,還我那三萬兩銀子!”

……

入夜,時至戌時,華燈初上。

皇宮裡,在新建的奉天殿後殿中,朱棣正伏在龍案上,用硃筆勾勾畫畫。

對於朱棣來說,現在所擁有的一切都如夢幻一般,一個多月之前,他與他的靖難大軍被稱為叛逆,困在長江北大營,對南京城望穿秋水。

一個月後,他端坐在高高的金鑾殿上,成為了宇內至尊,整個天下都在他的囊中。

眼下,大明秩序新建,百姓們對於誰做皇帝不感興趣,只要他們能繼續活著,能繼續生存就滿足了。

但是對於朱棣而言,一切才剛剛開始,還有許多的事情需要朱棣去思考,去處置,比方說:

這滿朝的文武大臣們,誰能用,誰不能用?

還有此番靖難大人功臣們,該如何封,又該怎樣賞?

那些建文的舊臣,還有不服從他的文武官員,該怎麼懲處,是流放,是罷官削爵,還是,殺!

能夠繼續留用的,自然是那些靠向自己的,以及曾經的中間派,如此方能穩定人心。

封賞那些于靖難之役中有功之臣,是為了安他們的心,讓他們更加忠臣,也是為了證明他朱棣是有誠信之人,斷然不會讓自己的手下寒心。

至於懲處那些反對派,這就容易解釋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既然你不肯臣服,那就殺!

是為了殺雞儆猴,也是為了讓天下人好好看看,膽敢反叛他的,這便是下場!

所以,在朱棣剛剛來到南京城之後,首先倒黴的就是在句容被抓的齊泰、黃子澄以及方孝孺這三位反對派的頭頭。

三名建文帝的寵臣,以及那些位列‘文職女幹臣’名單的大臣們,除了已經逃跑的之外,餘下諸人有一個算一個,傾族被拉上了斷頭臺,那些主犯們更是被處以各種酷刑,受盡折磨而死。

短短的月旬時間,整個南京城都瀰漫著濃郁的血腥味,建文舊臣們人人自危,生怕下一個就是他們。

朱棣的龍岸邊上,除了隨身伺候的三寶太監之外,還有曾經去過韓王府的禮部尚書李濟老大人,以及光頭的姚廣孝。

李濟活了這麼大年紀了,歷經了洪武帝,建文帝,直到當今的聖上,一朝三代皇帝。

可以說,這位老大人能夠憑著自己的能力,以及智慧,在三代朝堂之中掙扎求存,已屬不易了。

當然了,這也說明了李濟的時運極佳,對於這位禮部尚書,三代皇帝倒是沒啥惡感,全都委以重任。

這不,朱棣將奉賞、懲處朝中文武大臣們的任務直接丟給了李濟,並且讓姚廣孝從旁協助。

畢竟李濟可沒跟著朱棣一起靖難,他連朱棣的那些個手下親臣們都認不全,怎麼給他們記功?

姚廣孝他們就不同了,自朱棣從北平府靖難而出,一路南下至南京城破,姚廣孝可都是親歷者,每一位臣子的功過,他都記錄在冊,有他相助,李濟的工作倒是輕鬆了不少。

耗費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李濟、姚廣孝,連同一些禮部的大臣們,會同朱棣的那些親近之臣屬,今日總算是有了結果,遞上了奉賞以及懲處的摺子。

燭光閃爍,朱棣此時伏在龍案上,先是開啟的懲處簿,上面清清楚楚地寫著那些他們認為是女幹臣的出生年月,以及平生履歷,最後標註著因何被判女幹臣,又是何懲處措施。

手中硃筆在摺子上頭勾勾畫畫,足足兩個時辰之後,朱棣才捏了捏眉心,拿起了奉賞的摺子。

和懲處摺子相比,奉賞摺子要講究了很多,首先一等功績的有三十人,這些人皆為公侯之選,其中包括有戰死的張玉,丘福,朱能,姚廣孝……等諸多靖難高層;

其次是二等功績以及三等功績,兩個功績的人加在一起足有六十三位,比如紀綱,穆肅,鎮江守將朱紹謙……就連李景隆都包括在內;

再之後乃是四等功績,真像朱松所料想地那樣,僅僅只是職位上的進階,甚至連個爵位都沒有,比方說南京城各守城的守將,一些略有軍功的百戶長;

最後便是五等功績,獲得這種功績的人可就多了,大都是一些悍不畏死的兵卒,對於他們,最多奉賞一些財物、或者良田,連加官進爵都省了。

仔細地看著手中的奉賞摺子,朱棣不時地點頭。

當翻看到三等功績的時候,朱棣的眉頭陡然皺了起來,道:“指揮同知張玉之子張輔,追隨其父南征北戰,戰功卓著,只是做個文河子,錦衣衛指揮同知,是不是欠妥?”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