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人間正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天,蔣遷接到了高師誠轉來的民軍總部命令,蔣遷有些忐忑地開啟一看,並不是什麼正式行文,倒更像是秦起和何宜良的私人信件。

蔣遷喊石敢為過來一起讀信。秦起來信的標題是《民軍為誰而戰?》,內容主要是講述秦起對民軍xìng質的理解,民軍與宋朝官軍的本質區別;秦起最後,民軍既不姓趙也不姓秦,民軍的最終目標,應該是建立一個代表民眾利益、政治清明的新政權。

如果秦起的來信得還比較委婉,那何宜良的信件就直奔主題了,他的標題是《一個人的天下?還是天下人的天下?》,何宜良在信中直截了當地指出了趙氏朝廷的種種昏庸無能,認為趙氏朝廷已經民心盡失,繼續扶持趙氏朝廷沒有出路!

蔣遷對秦起一本正經的教還有些不能接受,但對何宜良的很多觀卻是認同的。當然這裡面感情的因素也起了很大作用,蔣遷在何宜良手下任校尉的時間比較長,兩人之間相處得很是融洽。

蔣遷沉思半晌,心中嘆道:“看來宋朝的確是氣數盡了,我也已經盡了一個臣子應盡的義務,一切到此為止吧!”

蔣遷的曾祖父曾經做過宋朝的參知政事,雖然家族勢力早已衰落,但從就受到強烈忠君思想的薰陶。不過現在聽了秦起和何宜良的勸,他轉念一想:改朝換代也是人間正道,天下本應該為有德者居之,大宋朝這幾百年,確實也沒出過什麼像樣的帝王!

為了匡扶宋室,河北民軍圍魏救趙,已經犧牲了兩萬人,我自己也身負重傷,就算先皇對我祖上有知遇之恩,我也已經報答過了!

再想想秦起和何宜良兩位上司,自己違背軍令在先,人家沒有半句責怪之言,只來信與你談談心,不要求你今天怎樣,明天又該怎樣,只是你要扶持宋朝皇室,估計是沒什麼前途滴!

罷了,我蔣遷也是識大體之人,歷史cháo流浩浩蕩蕩,我再一意孤行就沒什麼境界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想到這裡,蔣遷看著身邊的石敢為:“總部的意思如此,我們還是撤兵吧!”

石敢為大步離開蔣遷的軍帳,身後傳來一聲沉重的嘆息!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當天夜裡,民軍騎兵突然在奉聖州東、南、西三門外,同時衝擊元軍營寨,激烈的纏鬥一直持續到午夜時分,而守城的一萬民軍步兵和一萬義勇軍,則趁機安全地撤出了北門。

第二天一早,元軍看到眼前一座空城,不免詫異莫名!

在奉聖州東北面的慶chūn縣谷龍村,蔣遷迅速完成了對四萬義勇軍的改編,約一萬五千不願意離開奉聖州的義勇軍,發給遣散費就地解散,其餘兩萬五千義勇軍改編成河北民軍步兵。大隊即刻啟程向東而去。

自此,第二次奉聖州之戰,就十分突兀地結束了!

又過了一天,駐守大漠的元軍名將玉昔帖木兒,領八萬戍邊大軍急急趕到了奉聖州北面,自然,這回他撲了個空!

忽必烈一直不緊不慢,就是在等著玉昔帖木兒大軍的到來。不過在最後關頭,民軍卻神奇地逃脫了。

忽必烈不知道自己的絕密安排是如何被民軍獲悉的,他聯想到不久前桑梓河畔的戰鬥中,民軍也是在最後時刻果斷撤走,這才躲過了三路包抄大軍的圍攻,莫非我元軍內部有民軍的jiān細?看來得好好核查一番!

忽必烈心中受了極大的挫傷,面上還是一臉的明朗微笑,他熱情地拉著玉昔帖木兒的手:“老弟,你大老遠跑一趟不容易,就陪我在這奉聖州好好玩耍幾天吧!”

玉昔帖木兒的爺爺博爾術是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他自己又是戰功卓著的天才將領,此刻正帶領著蒙古人最引以為傲的一支騎兵,故而忽必烈降尊與他兄弟相稱,玉昔帖木兒自然知道輕重,立馬表現出誠惶誠恐的模樣。

忽必烈領著玉昔帖木兒、土土哈兩位名將,在奉聖州北面圍獵三場,又命人於附近回營山刻石記功:大元朝皇帝御駕親征,上將玉昔帖木兒、土土哈會師奉聖州,擊潰民軍十萬云云。

後世的浮誇之風,大約就是從這裡開始的吧?

對於第二次奉聖州之戰中的兩個不尋常事件,不僅忽必烈滿腹狐疑,後世的史學家也多有爭議與猜測,他們大都認為,忽必烈身邊應該藏著民軍的眼線。

不過真相其實很簡單:桑梓河邊脫險,是因為元軍有些細節做得不夠完美;而奉聖州城下消失,是因為秦起和何宜良的兩封來信,讓蔣遷突然改變了主意。

蔣遷領著民軍大隊逶迤向東進發,沿途收編了石敢為此前發展的駐屯軍三萬多人,總人數已經接近十萬。即便實力變得更加強悍,但蔣遷記著秦起的命令,沒有再次攻陷任何州府。

嚴鎧連續在夜間派兵攻城,白天則只安排巨型投石機發shè石彈。五天過後,元軍已經傷亡了近兩千人。鄂州守將曾子市心中發慌,於是將民軍攻城的情況,添油加醋地報告給了賈居貞。

賈居貞雖然極其不願意在這個時候,從嶽州前線調兵回援,但鄂州是戰略要地,也是絕不容許出現任何差池的。思慮再三,他還是給郭冉送去指令,讓郭冉速派一萬jīng銳騎兵回援鄂州。

郭冉派出的一萬jīng銳騎兵一啟程,嶽州情報隊就趕緊將訊息送到了嚴鎧手中,嚴鎧緊急招收了新兵三千,準備於途中伏擊這股元軍。

三天後,位於鄂州邊界的歸真縣境內,一個叫做熙鞍的村莊附近,通往鄂州的官道從村子不遠處透過,嚴鎧領六千民軍,埋伏在官道邊的幾個土堆後面,再往東去兩裡地,葛修權七千人的隊伍,埋伏在一個破舊的廟宇附近。

當初高師誠率領的先鋒軍,曾經在這個村莊附近駐紮過一晚,民軍秋毫無犯,給村裡百姓留下的印象不錯。這回村裡的百姓們聽民軍又回來了,還派人送過來一些好吃的心。

郭冉部將額吉先,領一萬元軍騎兵回援鄂州,前鋒已經進入了村邊民軍的埋伏圈。嚴鎧沒有立刻發出攻擊命令,這兒的地形是西高東低,民軍向東追擊元軍會比較有利,所以嚴鎧準備放走元軍前隊,全力打擊元軍後隊。

額吉先看了看那座破舊的廟宇和周圍的地形,心裡忽然覺得有些不踏實,心念一動,戰馬已經越出佇列,跑向廟宇前的坡地,十幾名護衛趕緊跟了上去。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