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動不如行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麥迪的困惑並不是庸人自擾,也不是無風自起浪,在歐洲足球世界中如果還講究忠誠的話,在商業化發達之極的美國,每一個社會元素都充斥著銅臭味,所有的考慮都是基於利益之所在,沒有利益什麼都不要說,籃球也免不了如此,即使象以前所說的NBA很有人情味這一說,是因為球隊有各種各樣的保險,簽下合同之後,一般的老闆都不會拖欠球員薪水,庫班或許例外,但他欠的是教練的錢,而令人可惜的是教練沒有工會可以依靠,但這些都是基於人道方面的,球員的意願並不佔主導地位,球隊可以隨時放棄一個對球隊沒有貢獻的球員,反正一切都按合同辦,從這點說,說球員是一種貨物也沒有什麼不同,延伸的話,球員可以引申為股票,誰都希望自已簽下的是潛力股,當然了,這個跟賭基本上沒有什麼區別,買下之後變成垃圾股的也是大有人在,但你總不能因為有可能買到垃圾股就不買股票了吧,所以說,潛力股總是被人看好的,即使他可能永遠都是停留在潛力這個階段上。

非常年輕的球員就象潛力股一樣,一般來說,如果兩個中非得放棄一個的話,如果兩個人在能力或價值上無法取捨的話,那就看誰年輕或誰身體更好一些,這就跟當年湖人隊之奧尼爾和科比兩個人取捨,湖人隊選擇了留下科比,不為別的,就是因為科比比奧尼爾年輕幾歲,更保值一些;另一個例子還是在湖人,那就是年輕中鋒、被稱為湖人隊未來的希望、奧尼爾的接班人拜納姆,不管等不及科比如何威脅球隊,即使別的球隊拿出再大的砝碼,湖人隊也沒有選擇把拜納姆交易出去,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拜納姆實在是太年輕了,17歲就進入的NBA,即使提高他的技術和各種素質需要5年,那也不過是二十二歲,只不過跟姚名進入聯盟的年齡差不多,年輕,這就是他的優勢,雖然說象拜納姆這樣進入聯盟兩年了得分、籃板都不過十的球員大把大把的都是。

在聯盟限制了高中生球員參加選秀後,球隊再想擁有如此年輕的球員變成了奢望,所以這類球員更加珍貴了,但李建安不同,做為一個自由球員的身份加入NBA,他的年齡才不過21歲,而他的成熟和穩定讓他更象二十三四歲的球員,如此有能力還年輕還成熟的球員,換任一支球隊都不會輕易放棄,麥迪已經可以想象到自已以後的日子,只怕不等合同到期球隊就會把自已換走,就是為了騰出空間給他,就象當年的弗朗西斯之於姚名、霍華德,雖然李建安自由球員的身份在他的前兩年最多只能拿全額中產,三年以後的合同也不過1300萬左右,但那個時候自已的合同剛好要到期,如果自已要求頂薪的話,那麼兩者之間的衝突是再所難免的,以自已的年齡,到時候籤的合同估計就是自已最後一份合同了,必須從現在開始為那份合同規劃了。

那麼保證自已的上場時間和出手機會是第一重要,把可能威脅到自已地位的球員趕出這支球隊就是第二重要了,而現在的火箭隊,影響自已上場時間和出手機會的只有李建安一個,而有可能威脅到自已地位的也是只有李建安一個,那麼對自已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把李建安換走,讓他離開這裡,至於拿他換誰,那是球隊經理考慮的事,最好換來一個象巴蒂爾或阿爾斯通這樣的傢伙,有能力卻又不是特別有能力,既能增強球隊的實力又威脅不了自已的地位,才是最好的選擇,麥迪並不知道象阿爾斯通、巴蒂爾幾個已經對他產生了不滿。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歷史證明,美國及美國人就是喜歡這樣,第一時間把可能威脅到自已的苗頭扼殺在萌芽狀態,象以前的日本、俄羅斯、中國,不給任一個對手成長起來的機會,這是一個原則上的問題,即使是小如伊拉克、朝鮮這樣的國家,這就是美國的成功因素,危機感始終存在每一個美國人的心中,這是他們的天性,這不是簡單的問題,這涉及到利益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心動不如行動,誰知道晚了會出什麼事,所以,麥迪立即拔通經紀人的電話。(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