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4章】 力不從心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本軍部本來野心很大,對於機甲力量有著異乎尋常的偏好,打算在“國造”中型戰車量產後將部隊擴大到6個戰車旅團,沒想到朝鮮戰事突然爆發,經費吃緊使得後續開發計劃被河合操一股腦兒地暫停了,因此戰前部署的兩個戰車旅團就成了香餑餑。尾野實信雖然不懂戰車,但在這幾年軍部的“薰陶”與“吹噓”下,使他不知不覺中對戰車旅團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一直當做王牌而不肯使出來,但下午的戰車對決讓他感到了深深的絕望,被軍部視若珍寶、號稱“世界一流”的戰車旅團在華軍新式戰車面前根本不堪一擊,乃至於好不容易鼓起來的士氣又以更快的速度洩了下去。

現在,華軍的噴火戰車已可以毫無顧忌地直接上一線摧毀防禦工事了,被孤立分割在一個個永備工事裡的日軍步兵毫無應對辦法,只能做絕望而徒勞無益的抵抗,雖然因地形地貌的複雜和日軍抵抗激烈的緣故,華軍推進速度不快,但即便最樂觀的估計,不出5天,華軍就能拿下第四道防線。眼看著一個個永備工事變成廢墟,讓尾野實信如何能不心急如焚,催命電報一份接著一份向朝鮮派遣軍發去,催促他們加快進度,火速夾擊當面華軍。

這個當口的朝鮮派遣軍日子同樣也很不好過。表面上看,在大批師團登陸後,日軍的兵力終於開始雄厚起來,不但擺脫了當初朝鮮軍縮於一隅、不敢動彈的局面。而且還敢於伸展力量,投入兵力與華軍爭奪各戰略要地,但關鍵的補給卻成了一個派遣軍的心病。“皇軍”不重視後勤的“傳統”由來已久,日俄、日清戰爭都一直強調就糧於敵,這次自然也絕不例外,更何況朝鮮就是日本殖民地,軍部的參謀們制定計劃時“理所當然”地考慮了“主場優勢”,只是戰事突然爆發,比不得前面兩次戰爭的準備井井有條,倉促間也只能把庫存搜刮乾淨。其他乾脆只能等以後再說。反正在大本營參謀的心目中,這不是主要問題——再不濟不還是有海軍麼,日本到朝鮮才多遠的距離?

可偏偏他們認為十拿九穩的海路運輸捅了大簍子,在運送派遣軍增援部隊時。華軍潛艇部隊和飛機已擊沉了大量的商船與運輸艦。伴隨而來的補給品和軍械損失大半。稍微消停了幾天後,日軍發現已沒有辦法再維持一條可靠穩妥的運輸線了——白天,有成群結隊的飛機在頭頂盤旋、掃射、轟炸。夜晚,有神出鬼沒的潛艇在水下窺伺,或單獨設伏,或群狼攻擊,稍不留神就會猛撲過來,無論是白天運輸還是晚上運輸,必定會遭遇華軍的攻擊,朝鮮和日本海海域成為了令人不寒而慄的殺戮場。哪怕安安穩穩進了釜山港,在裝卸過程中也可能會有數量可觀的華軍飛機前來轟炸,總之非得要在日本運輸艦隊上扯下肉來不可。短短一週,被擊沉的運輸艦、商船噸位累計已超過了30萬噸,大量人員、物資、軍械沉沒在了波濤滾滾的朝鮮海、日本海海域。日本航運事業發達當然不假,但再發達的航運也經不起如此密集的損傷,更讓人氣得發瘋的是,從本土好不容易才籌集起來的物資,還沒發到朝鮮派遣軍手上就已折損了快一半。

護航當然是顯而易見的思路,但這恰恰是日軍所難以辦到的事情。聯合艦隊缺乏可靠的反潛力量,反潛基本靠蒙,這麼多天下來,愣是沒有擊沉一條華軍潛艇。聯合艦隊也沒有足夠的實力對付華軍飛機,應對華軍飛機前來轟炸的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祈禱,希望天照大神能夠庇佑自己的子孫。日本固然獲得了包括日本海、朝鮮海、中國東南沿海等大片海域在內的制海權,除了中國航母編隊,已沒有別的海上力量出來晃盪,聯合艦隊不是沒有派遣主力艦氣勢洶洶地上門挑戰,但中國方面壓根就不為所動,龜縮在軍港內不出,只依託岸防工事與日軍周旋,不願意和你打堂堂正正的主力艦對戰或艦隊決戰,中國只是瞄準了日本軟肋進行不對稱的作戰,使得號稱世界第三海軍的日本在各國軍事家面前丟盡了面子。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從5月下旬到7月中旬,中日雙方圍繞關東州和朝鮮開展的戰事終於完成了中國大舉進攻、日本節節敗退的前奏,開始穩定下來,進入到相持階段了:在關東州前線,在拿下第4道防線後,崎嶇地勢限制了噴火戰車的應用,華軍並不願意用鮮血和屍體去硬啃日軍的堅固防線,推進速度開始遲滯下來;在朝鮮前線,朝鮮派遣軍逐步伸展開來,大體圍繞著37線以南建立了一道防禦線,近9萬日軍官兵與當面15萬入朝志願軍形成了對峙,志願軍沒想著要繼續進攻,日軍在後勤問題解決以前,也沒有能力發起反攻。

這樣的局勢在各國觀察家眼裡,認為是日本扭轉了開局不利的頹勢,中國反而失去了高歌猛進的銳氣。但在日本國內,雖然媒體報章一個勁的渲染吹噓,但在真正熟知內情的人中,絲毫沒有樂觀情緒,甚至於已無言以對了,軍部原本設想的朝鮮派遣軍一到,立即扭轉朝鮮戰局,會同關東軍夾擊華軍的局面根本就沒有出現,與之相反,戰鬥進入了日本最害怕的持久戰、消耗戰模式——每天都有數以千萬計的物資與財富消耗,本來因為一戰戰爭景氣消失而處於經濟蕭條的日本仍然止不住地在出血。日本不但在軍事上看不見成功的可能,在經濟和財政上,也已到了咬牙支撐、難以為繼的地步了。

首相官邸內,原敬首相目無表情地聽取著有關情況的彙報,報告內容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無非是物資起運了多少,抵達了多少,船舶和人員損失了多少,關東前線戰報、朝鮮前線戰報,國內後備力量徵召等等。雖然經過軍部上下竭力的粉飾,原敬仍然知道局面的困窘。坐在他身邊的高橋藏相也是愁眉苦臉,為了籌集天文數字般的軍費,大藏省可謂是使出了渾身解數,停掉海軍除航母外的後續造艦費和陸軍機甲力量建造費不說,還額外開徵了兩次臨時稅,惹得財閥們意見紛紛。即便這樣,也堪堪夠用於戰事日常消耗,根本拿不出錢來穩定局勢。這個月底,日本政府在倫敦市場上有兩筆債券要到期償付,但新的債券一直發不出去,日元的幣值已經一落再落,倘若債券違約的事實發生,只怕日本政府信用當即就能夠破產。

高橋藏相原本是希望軍部能打幾個漂亮的勝仗,只要改變了民眾預期和國際輿論的觀點,則局面還不至於惡化到全面崩潰的地步,但現在來看,顯然是失望壓倒一切。目前,大藏省正常的工作幾乎已經停滯了,所有力量都集中在為戰事提供資源上了——徵召後備軍人需要軍資、器械需要大藏省協調供應,運輸給養、後勤的船舶需要大藏省排程,每天的任務就是蒐羅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填塞到中日戰事的無底洞去……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華軍對日軍補給線兇猛的扼殺之下,朝鮮前線依然只能夠得到60%左右的配給需求,國內後備師團也只勉強徵召了3個師團,人員和軍官容易解決,但軍械和物資實在難倒了這個經濟強人,更不必說,在這樣困難的局面下,軍部還獅子大開口,提出了再徵召10個後備師團,預備發動對華登陸作戰等不切實際的需求。現在的局面已分外明朗了,朝鮮戰局面臨的困難一個是沒法把部隊運上去,另一個是即便運上去之後也難以保證物資供應,他都不敢去設想再發動第二次登陸作戰的前景。關東州方面就更絕了,乾脆從開戰至今到現在還沒有接受過像樣的補給,全靠了平時庫存硬頂著,身處這樣的絕地,他覺得自己已是力不從心了。

“首相大人,現在不能再繼續擴大戰事了,帝國也沒有這麼多的力量來用於揮霍。”高橋是清緊握雙拳,手背上的青筋一根根暴起,“當務之急是倫敦市場的債券事件,務必趕緊平息,決不允許出現違約事件。”

原敬轉過臉來問道:“您的意思是,帝國支持不住了?”

“是的。”高橋是清見原敬還在猶豫,一咬牙就說道,“原本軍部給內閣的承諾是到7月中下旬時戰局會有截然不同的改觀,但現在下官看不出來,我們只是在苦苦掙扎……下官認為……”

“日清戰爭帝國支援了10個月,日露戰爭帝國支援了一年半,為什麼這次戰事僅僅2個月就堅持不住了?”原敬首相的音調不高,聽上去不像是質疑的口氣,倒像是困惑的學生在尋求支援。(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