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時機來臨(1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一番折騰下來。已經是1916年6、7之交了,眼看對俄戰略取得重大進展,秦時竹籤發了大總統令,啟動了國防軍特別大演習——國特演的程序,拉開了逐鹿行動第四階段的帷幕。

逐鹿計劃作為戰略計劃,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即便採取了最為嚴格的保密措施,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洩露出去——理由很簡單,只要是計劃,就得有人執行,一執行,就有可能洩露。只有永遠不用來執行的計劃,才可能完全保密。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當然,秦時竹等人是戰略研究出身的幹活,不會被這種問題難倒。全部保密不可能,那就部分保密,於是,整個逐鹿計劃被分解為若干個階段,若干個方面開展。在這個當中,還編列了整體框架圖和流程圖,在輸入框裡面。載明了態勢和擬採取的行動。成功了,訊號變為是,整體程序推進到下一階段,失敗了,訊號為否,按照流程圖示意發展到別的階段。整個流程圖看下來以後,簡直就是密密麻麻的網路式圖示。

戰略發展到這種階段,採取計算機作業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發揮優勢,但現在是1910年代,電腦雖然有也不能拿出來,於是,先進的思想提前100年出現後,著實將參謀部折騰得夠嗆。但民國初年,正是牛人當道的時候,張紹曾、蔣方震以下,參謀部的精英,愣是用手工作業,將這個原本該由計算機完成的圖紙,用紙筆完成。

到了圖紙出籠的時候,該幹什麼,不該幹什麼,全部一目瞭然,這也是全體高階軍官對總統深深服膺的地方——總統一天軍校也沒讀,但是戰略學卻是瞭若指掌。

國特演就是逐鹿計劃中的微妙一環。在俄國屈服之後,照理說該吧邊境的部隊撤退下來,但由於各處交割、交接非常麻煩。事情便拖了下來,中國方面的意思很明確,俄國不把東西交代清楚,是不可能撤退的,當然,作為誠意,俄國俘虜可以優先釋放,但必須交付被俘期間的伙食費。所以,中國人賴著不走,俄國人也沒有辦法,英法也想不出這種招數來——原來庚子事變之後,俄國就以中國尚未交割清楚拒絕退兵,現在如法炮製,叫委屈的地方都沒有。

所謂國特演,在2年前已經進行過一次,那次在山東海岸的演習,最後發展成為中日在山東、遼東兩個戰場的角逐,著實讓人驚嘆不已。在上一次演習中,防禦特別是彈性防禦是重點科目,後來在日本大舉進攻中,這些演習預案都經歷了戰火的考驗。被證明是恰當和經得起衝擊的。也因為如此,這一次的國特演依然和上次一樣,帶有很強的目的性。當然,這一次不是防禦,而是進攻,特別是,在堅固防禦體系前的進攻。

而這次,主要演習地赫然放在了吉林和遼寧邊境,這讓俄國和日本都異常緊張,在這個地區,矛頭可以指向俄國,也可以指向日本,關鍵是看中國人的意圖。越是如此,兩國就越想對演習內容看個究竟,但中國方面早有準備,不但演習地畫成了禁地,而且還建構起壁壘森嚴的警戒體系。一波又一波間諜,倒在了軍情部門的槍口之下。

國特演的架勢雖然駭人,但最為關鍵的只有兩條。一條是炮火掩護,另一條是後方作戰。

第一條是進攻中必不可少的科目,根據中日衝突的經驗和歐戰的實際教訓,其課題主要包括2個層面,一個是陣地交戰時的火力掩護——徐進彈幕,另一個是面對堅固據點的火力攻堅——火力強度,這一點就讓人比較頭疼。不僅要有數量,而且還要有質量,不過,這一點難不倒國防軍,德國在歐戰上攻克比利時要塞的利器——大貝爾塔的全套圖紙和相關技術人員都已經在仿製成功。加上原有的鐵道炮,已經具備了攻堅克銳的能力。…,

後方作戰,則又是陸尚榮等人賦予國防軍的新任務。辛亥起事,靠的是從天而降的突擊隊,但飛艇一來體積過於龐大,而來行動也是不便,終於在鵬式轟炸機問世後退居二線。由鵬式轟炸機改造而成的運輸機,可以承載17名全副武裝的士兵進行空降,火力級別一直到62mm迫擊炮!

這次國特演,最大的核心科目便是這兩個。

這些演習,自然也不是毫無目的地亂來,每一樣都有針對性目標。

火力攻堅,針對的是俄國在遠東地區的大城市。遠東不同於歐洲,地廣人稀,但樞紐全部控制在大城市,哪怕國防軍佔領了99%的土地,只要城市還在敵人手中,這事情就還沒完。伯力也好,海參崴也好,都是俄國苦心經營多年的重要據點,特別是海參崴,俄國在日俄戰爭失利後根據旅順港的作戰教訓,全面加強了對海參崴的防禦體系。根據情報顯示。其城防之堅固,堪稱遠東第一。

至於第二條,則是充分考慮了遠東地區地廣人稀的局面,範圍太大,後勤補給和部隊輸送是其中最為困難的因素,哪怕有卡車和戰車,在沒有有力支援的情況下,進行長途奔襲也是非常困難。傘兵的出現,為調運小規模部隊提供了另外的思路,不僅能夠出其不意地完成任務,而且不受時間和距離的阻隔。端的是極為方便。

在大本營大佬的關注下,成梯隊的鵬式改運輸機飛過,隨後,天空飄落了一朵朵傘花,在空中綻放開來。大本營直屬支隊的傘兵一共200人,全部是從各個部隊抽調上來的精兵強將,他們的出現,為提供戰爭解決思路多了一種可能。

隨著降落傘飄落,傘兵們迅速割斷悲傷的繩索,撿起降落在地上的武器和補給,並且在指揮官的指揮下迅速集結起來,整個用時不到3個小時,但卻的的確確將兵力從瀋陽調遣到了目的地,什麼是神兵天降,這就是神兵天降。即便用最快的戰車奔襲,而且不考慮故障可能,至少也得一天一夜。

在隨後的多兵種合成進攻時,炮火威力逐步展露出來,無論是重點攻擊還是全面掩護,炮兵部隊都發揮了自己的優勢,特別是仿造成功的攻城炮發揮了巨大的優勢,厚達3米的混凝土防禦工事也經不起攻擊而轟然倒塌。根據資料,海參崴就沒有厚度超過這個級別的防禦,那麼,對付這些堅城,便有了辦法。

演習的主席臺上,除了剛才激動人心的演習之外,大本營的一干大佬都在談論目前的形勢發展。在德軍的重擊面前,經過4、5、6三個月的作戰,東線俄軍已經瀕臨中崩潰,防線上漏洞百出,各種部隊都到了筋疲力盡的地步。若不是hl竭力維持著消滅俄軍有生力量的原則而沒有採取凌厲突破,恐怕整個俄軍防線都是癱瘓了。解除大公職務之後,尼古拉二世自己兼任了最高統帥,但他的智慧和能力顯然不足以承擔這麼重大的使命,經過周圍人群的勸說,他無可奈何地下達了全軍退卻。重整防線的命令。

整個春季作戰,德國動用了53個師,共計127萬部隊,8成以上的兵力都是德軍擔綱。德國人已30多萬的傷亡,換取了俄軍150萬的傷亡,並且造成了巨大的防線缺口而突襲進去。現在,俄國雖然號稱還有250萬軍隊,但不管怎麼看,都不像是能經得起德國人衝擊的架勢。在西線戰場上,英法發動了牽制性進攻,但西線德軍堅持烏龜不出洞原則,用彈性防禦和機動作戰的靈活方式抵消英法的優勢,英法在付出50多萬的傷亡後,只給德軍造成不到20萬的傷亡和僅僅推進了80公里的防區。…,

當然,德軍的損失也不容小覷,整個春季作戰,50多萬部隊損失殆盡,差不多耗掉了全年可以提供的補充兵力的40%,這50萬部隊除了少數例外之外,幾乎都是經過戰火考驗的優秀部隊。

“接下來,俄國人會怎麼辦呢?”張紹曾調侃道,“打又打不過,跑又不能跑,整個國家,真是糟糕透頂,更糟糕的是,還得再遠東維持近10個師的兵力來盯梢我們。”

“俄國已經面臨總崩潰,要麼被德國徹底擊敗,要麼退出戰爭,單獨媾和。”

“這兩點恐怕都不會實現。”秦時竹笑道,“俄國雖然慘敗,但德國也絕無多餘的力氣繼續攻城略地,否則東線德軍有進一步分散的危險。俄國太大了,這點兵力扔進去,不夠灑胡椒粉的。西線的日子也是要過的,英法絕不會容忍俄國人單獨媾和或者退出戰爭。”

“該是執行下一階段目標任務的時候了。”秦時竹剛要下令,總統侍從武官飛一般地跑來,“總統,葛總理發來絕密加急電,請您過目。”

“什麼?”秦時竹翻開一看,驚叫一聲,“這麼快?”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