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軟硬兩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這事情確實有點古怪,但總統既然定了調子,大本營聯席會議又以軍人為主的格局自然就造成了事實上的狀況。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樣的決定有些不符合流程,因為,租界雖然涉及日本,但就情勢而論,屬於內政事務,浙江省政府也是緊急電文直接拍往總統府和國務院的,按照軍事和行政互不干預的權利分配,原本不該在大本營聯席會議上討論,更不該在這個上面定了調子——雖然有不少內閣成員出席會議,但不見得就是手續完備的政府決策流程,起碼,總理辦公會議還沒召開。

但是,換個角度來理解卻又是異常合情合理的。中日雖未宣戰,但卻是不折不扣的戰爭狀態,按照國家安全法和緊急秩序法令,在處於戰爭或緊急事態下,大本營聯席會議握有決策全權,日租界的事情,雖然看上去遠離戰區,但卻是對日關係不可分割的關鍵一部分,是對日一盤棋的有機組成,以聯席會議的形式討論,不僅應該,而且必要,在實質上是無可指摘的。

而且,文官以唐紹儀為首,對這種對日強硬的政策也是持首肯態度的。唐紹儀目前的地位已經受到了眾人的公認和擁護,在山東之戰後,政府威信大漲,張謇趁勢提出辭職,秦時竹考慮再三,覺得時機已經成熟,同意了這個請求。議會先是選舉了唐紹儀繼任國務總理,隨後又選舉張謇出任副總統,完成了權力交替。唐紹儀本來就是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清末又是統轄一方的大員,行政能力超過張謇不少,以前還因為袁世凱縛手縛腳不能施展,秦時竹既給予他充分的信心和支援,他工作起來便得心應手,上上下下的條理極為順暢,原本有外國觀察家認為張謇辭職將會帶來中樞的巨大混亂,結果只不過熱鬧了2天,第三天開始就恢復了平靜,足見唐紹儀的手段。

和張謇主溫和主義不同,唐紹儀在骨子裡是強硬派,清末出使美國就是為了構建中美德三角同盟應對英日同盟,因此在對日政策的立場持較為強硬的態度,雖然不如秦時竹堅決,但比起一動就害怕的張謇而言,那是大踏步地向前了,針對拱宸橋事件,他提出了“唐四條”

第一,日本租界當局承認錯.誤,公開道歉,並負責賠償受害者的一切損失;

第二,日本方面交出草菅人命的.警探交由中方審判,為示公平,日本可以派員出席法院;

第三,日本方面應嚴格承諾取.締轄區內黑幫、流氓勢力,打擊一切犯罪分子;

第四,日本應保證租界不會成為危害中國的非法.之地。

對著四條,全體一致擁護,認為有理有力有節,既表.達了我們嚴正的態度,又沒有動用武力解決問題的跡象,說明了中國政府的誠意。

“少川兄方才提了4條,我以為極好,但是有一點提.請各位注意,鬼子是死不悔改而且抵賴成性的,對著四條,我認為一條被接受的可能性也沒有——當然,這不是說各位在做無用功,只是提醒我們要另做打算,多一種準備,以防萬一。”

“我明白復生的.意思。”無論如何,唐紹儀當年在奉天是秦時竹的頂頭上司,現在雖然地位有差異,但兩人間的交情並未改變太多,秦時竹也沒有因為唐紹儀過去的地位而在任命其擔任總理上有什麼特殊的情緒,唐紹儀也不會因為過去管著秦時竹而現在反過來而產生任何不平衡的想法——事實上,在真實的歷史上,卸任總理多年以後,唐紹儀在廣東當地一個縣城當了知縣,亦沒有任何的失落感,這是一個行政動物,做官是為了施展抱負,總理也好,顧問也好,在唐紹儀心目中都是大展身手的舞臺。…,

(時竹的題外話,抗戰初期,唐紹儀因為被懷疑與日本人有所勾連而被暗殺,當時沒有任何證據支援這一點,但時竹以為,以唐的個性,很有彼此達成‘諒解’的可能,這固然是唐的不是,但反過來又是唐紹儀一脈相承的必然政治,而且,時竹認為,假設真有唐紹儀與日本勾連的後果發生,註定是不會持久的,以唐的個性忍受不了汪精衛的屈辱,因此,除了被日本人鴆殺以外,唐紹儀在這條“可能”的出路上找不到出口!)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唐紹儀可是比張謇的經驗豐富許多,他當即明了秦時竹的言下之意,否則,今天也不會在大本營聯席會議上提出這個棘手的問題,但有些話,讓秦時竹說是不恰當的,還得由他唐紹儀出面來挑擔子。他道:“兄弟以為要備有交涉的一手,還要備有強制解決的一手,30年前,兄弟那會還在朝鮮,就與鬼子打過交道,深知彼等是如何狡詐殘暴的習性,剛才的4條那去交涉,九成九是行不通的,哪怕當時答應了過後也會反悔,沒有強硬的後盾,特別是沒有強大的武力支援,日本人是不會低頭的。所以強制解決必不可少,至於如何強制法,當中又有不小學問。放在杭州這個地方,兄弟以為,還有一個因素需要考慮——當地對中央的命令是否如實遵照執行。自鹹同年間發捻相繼起事後,中央對地方控制每況愈下,尤其又以庚子年間東南互保最為惡劣,復生統一全國後,中央政府對於南方的行政事務究竟能有多大的掌控,究竟有多少權威,還是一個疑問。這件事情便是一個很好的試金石……”

“試金石”三字出口後,會議眾人便心照不宣的笑了,唐總理的狡猾與權謀,著實不在大總統之下啊!

“我看可以這樣……”唐紹儀緩緩說出了方案,“透過秘密渠道給浙江省政府和浙江護軍使盧永祥去電,讓他們準備武力解決——先交涉,不成後由民眾‘自發’示威抗議,一旦中間有變,江浙部隊以身當之,中央給他們撐腰!”

真是妙極了,秦時竹心裡暗暗讚歎,唐紹儀果然把他要講的事情全部都說了出來,非但滴水不漏,而且還引經據典,講出了道理,果然是好把式!他連忙道,“總理的意見時竹頗為讚賞,先軟後硬,先禮後兵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到了現在這個光景,不僅武派要打,就連文派也說萬一不行考慮武力解決,全體人員的思想便被高度統一了。秦時竹以大總統令形式拍發的手札和唐紹儀的唐四點同時抵達事件發生區,就看前面如何拿著尚方寶劍操辦了。

解決了拱宸橋問題,接下來的關東州問題便更加棘手。不但武派自己內部有意見分歧,便是文派和武派之間亦存在著鮮明的意見差異。

唐紹儀便認為,不管軍事上如何有利,起碼從政治上看,收回關東州的影響是極其重大的,雖然英國、俄國等各國因為歐戰的緣故不會對於中國的相關行為有任何譴責,反而會極力加以淡化,但關東州南部的要害就不同了,不僅是日本在遠東大陸上除了朝鮮以外鮮明的、公認的擴張橋頭堡,而且是日俄戰爭中日本付出巨大代價才奪取的半殖民地。這種走勢和象徵性意義,決定了任何一個日本政府都承受不起失去關東州的負擔,這不僅是失掉了滿洲,連整個擴張走勢都被凍結乃至總結了,因此,鬼子必定會下大力氣死磕。…,

這個地方對日本如此重要,對中國而言,意義固然也十分重要,但還沒有到非爭奪不可的境地。從戰略態勢上說,拿會旅大有利於鞏固京畿地區和環渤海灣地區的安全,但考慮到中國的海軍實力遜色並且將長期遜色於日本,這種拱衛效果並不明顯。從軍事態勢上來說,國防軍固然士氣高漲,但部隊攻堅能力不足,存在著很多的變數,絕非輕而易舉就可以拿下旅大的。最關鍵的一點,奪了旅大,日軍失去了最關鍵的樞紐點,一旦鋌而走險,全面動員,必然是一場不死不休的雙輸結果。

軍事要服從政治、地方要服從中央、區域性要服從整體、眼前要服務將來是秦時竹一貫的要求,在大本營聯席會上,他也是這麼交代的,“關東州要不要打?要打,要不要狠狠打?當然!非此不足以震懾日軍,不助於迫使鬼子承認我們已經在戰場上獲得的東西……但是,事情有輕重緩急,關東州的地位不是一天形成的,我認為也不可能一天就解決所有問題,我們的要害在於,既讓鬼子知道我們的厲害而不敢怒弄我們,又不至於讓他們鋌而走險,幹出我們所不願意看的事情來。以打促談,以談促打,歸根到底一個字,我們的利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最大化!有道是君子報仇十年不晚,時竹給各位一個承諾,關東州過10年就不再是一個問題!

譁,全場一致鼓掌透過,有關於對日交涉最重要的兩個層面,便這樣被確定下來……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