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牽牛入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一天的時間就在追逐和反追逐中渡過了,下午四時,46聯隊找到了國防軍11師主力遺留下來的“駐營地”,從現場的規模和遺蹟來看,至少應該有8000人左右的部隊先後在這附近埋鍋造飯,這更加堅定了神尾的判斷,前面就是支那軍的主力,至於頭頂的飛機,被他理所當然地理解為那是中國人為了延緩本方追擊速度而採取的花招。下午六時,48聯隊找到了11師師部曾經待過的“指揮所”,到處撒落的檔案,尚未焚燒乾淨的電報紙,裡面的場景無處不顯示著“混亂”與“匆忙”,這說明追擊者和被追擊者的距離已經愈發“近”了。

不知不覺當中,近4萬人的日軍部隊分成前後距離不到20裡,左右間距不到25裡的三塊集團,飛機掠過大地,除了掃射和投彈之外,更對其中的情況和敵軍動向瞭然於心。在它們的嚴密監視下,有關日軍的動態被源源不斷地發回到前敵指揮部。

“神尾師團這頭牛被牽得怎麼樣了?”

“基本上讓我們整得團團轉。”

“好哇,牽牛牽鼻子,郭松齡這活幹得太妙了。”總指揮夏海強猛誇11師,“戰士們情緒怎麼樣?”

“很好,大家都沒什麼怨言,只盼著小鬼子早日上鉤呢!”

“現在敵軍主力距離海岸還有多遠,它們的艦炮還能不能打到?”

“最遠的大概距離在85裡左右,最近的也有65裡,敵人的炮彈基本上是打不到了。而且,根據飛機的偵察,由於追擊的需要,敵人將速度緩慢的重炮兵和工兵部隊留在了後頭,距離主力很遠,就是想幫忙也趕不上!”

夏海強看了看錶,問道:“天已經黑下來了。敵人還繼續追擊麼?”

“追!怎麼不追?他們看來是咬上了我們,吃定了我們,壓根就沒有停步的跡象嘛……”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很好,走的越快,追地越緊,距離死亡也就越早!”夏海強滿意地點點頭。在地圖上用紅藍鉛筆劃了個圈,說道,“是時候了,通知部隊動手吧!”

晚9時許。馬瑞風少將地第師。夏天方少將地第3師。杜金德少將地12師、孫烈臣中將地1師和王雲山中將地中央衛戍師同時接到了前敵指揮部發來地絕密電報。內容很簡短。只有兩個字----“秋風!”

“按秋風計劃行動。”

“按秋風計劃作戰部署進行。”

“堅決貫徹前指命令。執行秋風計劃!”

“我部已按照秋風計劃展開!”

“秋風勁吹。日寇必亡!”

一封封電報、決心書像雪片般向前敵指揮部發來。與此同時,一張鋪天蓋地的大網朝依然毫無察覺的神尾師團罩去。

對付夜戰。自負的日軍一直認為自己有應對自如的本事;應付追擊,驕橫的日軍也沒有將太多的注意力用於警戒和防禦。貫穿在日軍骨子裡的只是進攻、進攻、再進攻!自然,對於防禦和防備可能的風險,他們壓根就沒有放在心上。神尾是個謹慎地人不假,但如此謹慎的指揮官都已被前線部隊進展之順利衝昏頭腦,更何況他手下那些異常狂熱而又自大的軍國主義分子呢?

當然,從表面上看起來,此刻日軍並沒有多大地危險。支那軍的“主力”在潰逃,他們遺留在各個高地上的重裝備和輜重就是最好的證明。日軍以自己的常理來推斷敵人,認為這是中國人倉皇撤退的最好證明。因為日軍是斷然不肯放棄任何重要裝備的,即便放棄,也肯定會選擇徹底破壞和炸燬了事,可檢查國防軍留下的裝備,很多僅僅是取下了撞針或炮閂,換句話說,只要送到工廠,用不著花費多少力氣就能重新恢復使用。這難道還不是中國人因為撤退時間倉促而來不及銷燬的最好證明麼?

從地圖上看去,從攻克明山之後到前往山東腹心前,並沒有什麼險要地地勢可以阻擋日軍。退一萬步說,即便中國人真的有意要誘使皇軍進入圈套,缺乏地勢的幫助他們的這個目標也同樣不可能實現,以皇軍的戰鬥力,即便有小股部隊被包圍,也有足夠的能力支撐到援兵的到來。在這幫眼高於頂的參謀人員眼裡,明山腳下兩個大隊的覆滅前事早已被自然而然地過濾了。

因此。哪怕再富有想像力地日軍高階軍官。也想象不出前面究竟會有什麼樣的題目在等待著他們。他們只看到了那令人垂涎的果實和回國後金燦燦的榮耀,卻沒有看見可能潛伏的巨大危險。而這種危險,發展到了現在已經不僅僅是危險,而是致命的打擊。

是的,放眼四周,確實不存在什麼特殊地形可以支援國防軍打一場經典的伏擊戰,但山東前敵指揮部的決心不在於此。夏海強想要地不是戰術層面地勝利(譬如平型關伏擊戰),他要的是戰略層面地震撼,險要的地形、恰當的態勢對於戰術伏擊戰或許是必備的要素,但對於戰略殲滅戰或戰役殲滅戰卻未必需要。何況,敵我雙方多達10來萬的部隊要展開,哪裡來那麼充分而又龐大的伏擊場地呢?對於一個優秀的指揮官而言,要善於利用地形,但更不能被地形所左右。夏海強或許算不上優秀的指揮官,但他的參謀班子已足夠優秀。他們制定了龐大的秋風計劃,仔細地商定了殲滅敵軍重兵集團的策略,推敲了每一個導致戰役程序的細節,並且做好了應對多方面突發情況的準備。剩下的只是指揮官個人的豪氣和膽略,因為,行與不行需要他拍板。夏海強卻恰恰是一個天生膽大的人,雖然穿越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試驗員,但依然擁有無可比擬的雄心和氣魄,當前指幾個主要高階軍官震驚於“秋風”計劃的龐大胃口時,他卻忍不住叫好,手一拍桌子,粗著脖子吐出一句:“他奶奶的。就這麼幹了!”從熟悉細節到做出決策不超過3秒鐘,“行與不行”這個問題在他地腦海裡盤旋的時間甚至還不到1秒鐘,整個商議就有了結果。這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反應速度和決斷能力,造成了整個決策機器的高效率。,

當有人提出,這麼重要的計劃是不是需要報大本營稽核時,夏海強瀟灑地一揮手:“趕緊報!”

結果。拍完不到半小時,大本營的回電就來了,“山東前線指揮部對於本次會戰有一切全權!”拍發秋風計劃細節地話務員甚至還沒有將全部細節通報完畢,這封覆電就已擺在了指揮部的桌子上。

拿到了中央的尚方寶劍,夏海強將指揮部的所有高階軍官和參謀班子聚集起來開會,當眾宣讀了這封電文,並最後說了一句:“此次會戰,若是戰略方向上有什麼問題,我承擔一切責任;若是戰術上或者細節上出了紕漏。唯各單位主官是問!”這份豪情和膽氣,構成了夏海強最為突出的指揮風格。對屬下的絕對放手和對參謀班子的充分信任為他贏得了很高的人氣,雖然大家在私下裡評論各大軍區司令員時將夏海強本人的指揮和策劃能力排列最後一名。但誰都喜歡在夏司令長官”手下幹事,有這樣地長官,有那種“打贏算你的,打輸算我的”作風,何愁沒有建功立業地機會呢?

雖然夏海強在華北軍區司令員的位置上一干就是三十年不曾動窩,雖然他的同僚和屬下紛紛升遷甚至於地位和軍銜還高於他,但他始終是他們心中的老長官和老頑童。沒有人指責他不會幹大事,因為他幹的大事太多太多,成敗姑且不論。勇氣和決心卻一如既往、不曾因年齡而衰退;沒有人譏笑他幹小事,因為他以堂堂中將司令官的身份卻去幹尚在萌芽之中的、不過團級的海軍陸戰隊的組建和訓練工作,每天扮演黑臉包公督促旱鴨子們游泳和鳧水地角色。在後來,他被人尊稱為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的締造者,在國防軍先賢祠中,也是死後唯一在陸軍殿堂和海軍殿堂都有塑像的人物。國防軍英烈祠主要供奉在歷次戰爭中犧牲的英烈,而先賢祠與前者不同,主要供奉為國防軍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包括高階指揮員和技術人員。且通常都得善終。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現在,在前試驗員、現前敵總指揮的一言九鼎下,龐大的“秋風”計劃就此出爐和執行起來。而一系列戰鬥過程都沒有脫離計劃制定時的假定和發展軌跡,唯一稍有變更的只是陳策率領地雷擊艦隊對日軍第二艦隊的重創。在沒有日軍艦炮火力威脅的情況下,前指果斷變更“秋風”行動細節,原本要死守明山以吸引日軍主力雲集的33團提前被解放出來,雷擊艦隊取得的成果,使日軍的火力保護傘整整消失了一天。這一天不僅有效地減少我軍的損失。更讓32團和31團逮住機會吃掉了敵人兩個孤軍冒進的大隊。雖然也有人質疑這種戰法會不會打草驚蛇。為了兩個大隊而影響整個“秋風”計劃的實現並不划算。但深知日軍秉性地夏海強反而認為這會讓日軍更加瘋狂、更加失去理智、更加奪命狂追,因此。毫不猶豫地批准了11師地行動。

果然,日軍一方面懾於國防軍的殲滅能力而沒有再到處分兵展開,另一方面則認為國防軍“主力”已經逃竄,像鬥牛場上看見紅布地公牛一般拼命窮追不捨,兩個結果都促成了“秋風”計劃的完美實現,前者使得國防軍能盡最大努力消滅更多敵軍,後者則牢牢牽住了敵軍,迫使他們以更快的步伐撞進覆滅他們的墳場!

夜漸漸地深了,天也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能見度很快降了下來。鬼子像嗅覺靈敏的狼犬,順著他們所尋找到的蛛絲馬跡,緊追著33團和接應部隊不放,國防軍有意丟棄的物品更讓他們堅定了對方正在逃竄的態勢,驕橫的日軍此時只懂得一個字,追!

33團不是跑不快,更不是甩不開日軍的追擊,他們常常有意放慢腳步、丟棄物品,為的就是進一步挑逗日軍這頭碩大的笨牛。到達李家集時,團長劉德裕看見了前面3堆騰空而起的火焰,儘管下著雨,但火焰還是竄的老高,他知道,到達指定地點了。果然,範圍並不大的鎮子早已為國防軍所控制起來,在巧妙的佈置下形成了連成一片的工事和陣地,往縱深看去,這樣的陣地還有2道,這個體系顯得嚴密而又精緻。鎮上的居民早已搬遷一空,阻礙射界的民房也被拆遷乾淨----反正善後時國防軍會賠給老百姓的。

“劉團長,你們辛苦了!”一個令劉德裕無比熟悉的聲音飄進了他的耳朵,仔細一看,卻是35團的上校團長謝光敏,那可真是老相識了。當初在東北投軍的時候,那時候還叫小劉和小謝的他們是一個排的戰友。

“我道是誰,原來是你這頭倔毛驢。”謝光敏的臉型頗長,像極了驢臉,人又格外倔強,故而當時人稱倔毛驢。劉德裕見是老熟人,立馬開起了玩笑。

那邊的“倔毛驢”先是一愣,仔細一看後卻又反應過來,滿臉嘻嘻哈哈,伸手就在劉德裕的胸口“狠狠”錘了一拳,打趣道:“小泥猴,我可是等你好些日子了……”劉德裕身形瘦小,天生愛開玩笑,嘴上總是掛在笑眯眯的神情,叫他小泥猴真是分外貼切。

年紀長了,官當大了,漸漸地綽號也沒人叫了,隨著熟悉的人一個個調離,身邊的人也壓根不知道長官的綽號,猛地在這樣一個場合聽見兩位長官的外號,全都忍不住掩嘴笑了起來。

“好好好,來了就好,一路上沒被小鬼子攆上吧?”

“那哪能呢?鬼子在我們屁股後面少說還有2個時辰的路。”劉德裕得意地撇撇嘴,“要不是我不斷地扔東西給他們指路,這會早不知道被我甩到哪裡了。”

“你這個小泥猴就是鬼!”兩人一邊說笑,一邊敘舊,身邊的手下倒不敢怠慢,趕緊將33團安頓好。

“杜師座還在後頭的指揮所裡,我們團和34、36團都在附近展開。”

劉德裕看過地圖後表示明白了自己所處的方位,問道,“那我們的任務呢?哪段防線交給我們防守?”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