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左右拉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林對上級意圖的揣摩果然不無道理,在收到拉攏秦時竹成功後的訊息,原本愁眉苦臉的日本軍方如獲至寶。原來,早在當年8月,日本駐華公使內田、使館武官青木宣純大佐就糾集了分散在北京、天津、東北的“大陸志士”47人,組成7個“特別行動組”,成員化裝成中國人、蒙古人,分別潛向東北和內蒙古地區,要麼偵察俄軍動向,要麼散佈流言,要麼破壞各種設施。花田所在的便是其中的第三組。

但是,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花田這樣好的運氣。其餘各組大都鎩羽而歸,特別是軍方寄予厚望,人選配備格外精良的第一組更是遭到了滅頂之災。該組由橫川省三、衝偵介等6人組成,率先從朝鮮出發前往吉江兩省,試圖去爆破俄國控制的嫩江鐵橋和中東鐵路西幹線。但到了11月底,確切訊息傳來,第一組的全被俄軍發現而殺戮,無一人能生還。這件事給了日本駐華公使以沉重打擊,他再也不敢提議由日本人直接充當敢死隊的方案。

兩相對比,當第三組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獲取了至關重要的密電碼和機密文件後立即引起了日軍高層的極大重視。日本軍部和駐華使館迅速改變了策略,不由日本人去“敢死”,改由日本人出面招撫東北和內蒙古一帶的中國鬍匪,然後由日方配備步兵、騎兵、炮兵各兵種的現役軍官,直接指揮作戰。為了全面統籌與管理,日本參謀本部命令駐滿洲軍總司令福島安正少將直接組織和實施這一方案。

如果對此不抱有異常敏感的態度,這個任命無非是例行公事的總司令負責制。但如果瞭解福島的來歷,這樣的安排不但是恰如其分,而且是致命的——因為這個人是日本情報學之父,是日本此時最危險的人!(葛洪義語)

12年前,為掌握俄國東進政策的實際情況,福島決定親自沿著西伯利亞鐵路進行實地偵察。這個大膽的計劃立即得到了參謀次長川上操六的大力支持。由於福島的軍人身份會暴露穿越計劃的目的,於是他對外宣佈要進行一次單騎穿越嚴寒時期西伯利亞的探險旅行。即使是土生土長的俄國人,也不敢輕言在嚴冬時期穿越西伯利亞,更何況是一個沒有嚴寒地區生活經歷的外國人。福島此言一出,世界譁然,西方探險家對他的“穿越”計劃嗤之以鼻,大家都等著看這個日本人的笑話。但福島極為堅定,他深知這個計劃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當年2月11日,福島和愛騎“凱旋”從德國踏上穿越之旅,在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中北上。3月下旬,到達彼得堡後,福島向日本參謀本部發去了第一份關於俄國陸軍的調查報告。4月9日,福島離開彼得堡,於當月下旬抵達莫斯科。在那裡受到了沙皇和皇后的接見和賜宴。經過細緻考察,福島向日本參謀本部提交了關於西伯利亞鐵路建設方面的報告。9月下旬,福島到達中俄兩國的界山―海拔3000多米的阿爾泰山。至此,福島已經走了7000公里,完成一半路程。

福島安正在旅途中迎來了1893年。1月下旬到2月是西伯利亞最寒冷的時期,氣溫達到零下50度。俄國人幾乎不在這樣嚴寒的冬天外出,但他卻以驚人的意志在荒無人煙的冰天雪地裡頑強前行。最終,憑藉頑強的的毅力,福島走出了西伯利亞並沿著逐漸轉暖的黑龍江一路南下進入中國,隨後他又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在愛暉、齊齊哈爾、吉林等地刺探軍情。經過一年多的艱苦跋涉,福島已經身心俱疲。他終於到了終點站--符拉迪沃斯託克。在這次的西伯利亞穿越中,福島安正至少換了八匹馬,歷時488天,行程14000公里,創下了情報偵察史上的奇蹟。明治天皇特授予他三等旭日重光勳章並親自設宴款待。

福島安正迅速調整了此前的策略,因為他認為現役日本軍人大多不懂中國話,也不瞭解東北風土人情,要想開展情報工作就必須依賴日本人中的“中國通”,這至於是不是現役軍人倒無所謂,只要可靠忠誠,無論是浪人、商人還是退役軍人等都可以放手使用。

“閣下,您如何看待這個事件?”

“這真是一個有意思的人物……”

“有意思?”對面的滿洲軍參謀長不禁啞然失笑,“這如何說起?”

“你看……他能夠將俄軍的密電碼、檔案收藏得如此之好,而不是像一般的中國那樣丟棄了事,可見很有一套。我還聽說,他的出身很奇怪,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清國官員?”

“是的。他是由民間武裝接受招安而一躍成為武官的。”參謀長想了想,“按照花田還有小林呈遞上來的情報,他的部下精悍而有力,是一股不可小覷的力量。”

“對他提出的條件,你有什麼看法?”

“要滿足他的條件其實並不難,可是……”參謀長臉色有些奇怪,“為什麼他不願意透露他將要著手進行的行動呢?如果是一般的清國人物,為了這點利益肯定會拍胸脯保證會為我們做什麼,哪怕做不到也會海闊天空地亂扯一通。但他偏偏什麼都不說,真是太奇怪了!”

福島陷入了沉思……

雖然福島毫無實戰經驗,但他以往顯赫的經歷征服了所有人,參謀長尤為推崇備至,琢磨了半天後又補充道:“閣下,難道他在待價而沽?等待俄國方面開出更高的價碼?最近俄國人似乎也抓緊了這方面的行動。而且,他還不願意參加義勇軍。”

“這便是他的高明之處!”福島下定了決心,說道,“照我的命令去辦,重新組編大陸義士,編成三個班。第一班由花田仲之助少佐指揮,直接隸屬本人;第二班由井戶川辰三中佐任班長,在東滿即俄軍左翼開展活動,招募‘滿洲義軍’;第三班由津久居平吉大尉指揮,在西南滿開展活動,招募‘東亞義勇軍’”。,

“哈依!”

“明白我這麼做的用意麼?”

“請賜教!”

“雖然我並不清楚雙崗那一隊哥薩克騎兵是怎樣覆滅的,但手裡的密電碼和檔案已經證明了這一切。退一萬步說,即便這只是一個機緣巧合,秦時竹對於時機的把握也值得稱道。這樣一個聰明人,不能為帝國所用便太可惜了。”福島笑著說,“知道他為什麼不願意向我們透露他的行動方案麼?因為他本人還沒有想好,或者說,他是要等我們的禮物到了以後才決定付出多少與之相對應的成果,所以……傳令花田,對方的條件不但要答應,而且再增加一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我明白了!”

就在日本方面緊鑼密鼓行動之時,俄軍也極力拉攏收買當地鬍匪。沙俄直接執行這項計劃的是高階參謀馬德利多夫大校,他認為:雖然俄國的軍事實力要強於日本,但如果日俄爆發戰爭爭奪滿洲,除使用正規軍外,必須注意聯絡中國武裝,只有與這些土匪結成夥伴,使他們成為俄軍的輔助力量後才能使正規軍騰出力量來對付日本。

他的主張引起了俄國遠東軍總部的重視,於是委託他在東北三省各地招募土匪武裝協助俄軍作戰。為了統一管理與協調,凡是應募的土匪在衣服肩膀上或手臂上皆佩帶“中俄旗式”的標誌,老百姓私底下將他們稱為“花膀子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然俄國下了不少的力氣與本錢,但願意幹“花膀子隊”的土匪卻是不多,除了俄國方面傲慢自大,不熟悉土匪的心理、文化特點乃至於事半功倍外,還在於俄軍在東北的惡行。幾乎沒有一個俄國士兵不在東北對老百姓犯下過罪行,東北四處遊蕩的馬匪首領雖然自身未必就是好人,但有不少手下卻是因為俄國人燒殺擄掠而被迫為匪的,至於杜金德等原拒俄忠義軍的殘部落草為寇後更將俄國人痛恨到骨子裡。

所以,雖然杜立山在遼西縱橫多年,罪惡累累,但對於加入“花膀子隊”卻是想也不想地拒絕了,甚至還戲弄了前去招撫的俄軍,這才有了哥薩克對其緊追不捨的故事。但俄軍的努力也不能說沒有成效,在黑山地區原與杜立山齊名的金壽山便公然上了俄國人的賊船。

俄軍對新民府擔任武官的秦時竹和張作霖都很感興趣,指示金壽山前去拉攏。對於前者,金壽山是不敢去的——秦時竹剛剛撲殺了杜立山,風頭正威,自己雖然也掛著受撫的名頭,但行為處事卻不入增韞法眼,萬一來了黑吃黑,他連哭都來不及;對於後者,金壽山感覺比較有把握,一來張作霖實力與自己相差無幾,卻是糧餉兩缺、軍械不齊,二來張作霖和他也有一段交情,容易勸說。”

幾乎在秦時竹會見花田的同時,金壽山充當勸降使會見了張作霖。出乎金壽山的意料,原本以兄弟相稱的張作霖現在很瞧不起他,還沒等他說完就頂了一句:“我參不參加俄軍是我的自由,用不著你來操心!”

金壽山氣得當場拂袖而去。按他原來的如意算盤,如果自己能說動張作霖,再利用張作霖與秦時竹之間的良好關係說不定能一次達成兩個目標,結果連第一個目標都沒有實現。面上雖然深藏不露,心裡卻是恨透了張作霖。

完不成目標自然無法拿到俄軍的獎賞,馬德利多夫大校於是指使他去招攬馮麟閣。金壽山原本對馮敬而遠之,但在賞格面前不由得動了心,硬著頭皮也去了。為了不至於一開始就碰釘子,他感慨一番後說道:“人生在世,總得有個出人頭地的日子吧,我們總這樣打打殺殺,到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馮麟閣吃不透他的來意,便不置可否地點點頭。

見對方沒有反對,金壽山又道:“現在馮大哥的日子雖然快活,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這樣下去能有什麼好下場呢?招安?招安了還要自己解決糧餉,這招的是鳥安?”

“你終於想明白了?”馮麟閣還以為對方要和自己合夥,“張雨亭看不清大勢,非要做官,唉……”

“兄弟不才,蒙俄國人授了巡警長,還發給糧餉,這麼好的差事,兄弟不敢獨佔,特來拉大哥一起幹。”金壽山搗鼓道,“只要大哥首肯,保管比我位置更高。”

說了半天是要老子去俄國人那裡入夥?馮麟閣想了想沒有答應,但也沒有反對。

見對方仍在猶豫,金壽山繼續蠱惑說:“俄國雖然和大清不對付,但和我們又有什麼相干呢?我們不也是和官府作對嗎?有了俄國人做靠山,將來缺錢有錢,缺人有人,更妙的是槍枝彈藥也有了著落。”的事就容易解決了。”

“這個……”馮麟閣在仔細盤算成敗利弊。杜立山的存在原本對他是一個極大的制約,雙方為了爭奪地盤小摩擦不斷,但杜立山倒掉之後,他便可以在遼西橫行無忌,甚至於還收攏了一部分杜立山的餘部,聲威更盛。但人多了之後糧餉、軍械都有所不足,金壽山的話雖然直接,卻也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讓我好好想想。”金壽山見對方一時下不了決心有些焦急,但他情知性急吃不得熱豆腐的道理,在留下500大洋,10條槍,2000發子彈作為“誘餌”後悄然離去。在他看來,這點見面禮足以讓馮麟閣相信俄國人的誠意。

但是,他萬萬沒有料到,還沒有等馮麟閣想明白,日俄戰爭便打響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