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敵情分析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紹曾剛剛說完,白崇禧已把各色旗幟插放完畢,紅色代表步兵、綠色代表騎兵,上面書寫的數字代表番號,看來早已爛熟於心。

“此外,另有炮兵1旅、工兵l大隊、通訊隊1隊、輜重兵l隊、機關槍隊l隊和模範團(教導隊)l大隊,分駐於鐵路沿線各中心車站一帶。

炮兵旅下分6個中隊,全旅合1000人左右,其駐防地如下:

哈爾濱松花江兩岸;

南路聚家灣站、拉林河岸、右少溝站、松花江兩岸;

東路葉赫站、牡丹江站、牡丹江兩岸;

西路免波河站、海拉爾河岸、興安嶺山洞兩面山口。

以上各處均修有暗形炮臺,安設重炮。

鐵道旅(又稱鐵道衛隊旅)編制共分6個團,團分3大隊,每大隊分4個營,每營兵額200名,每大隊合800人,每團計2400人,全旅6團共計兵數約15000人,分駐東、南、西3線各站,其司令部駐哈爾濱。”

這些技術兵種,一律用白色小旗予以代表。

看著這一大片花花綠綠、遍佈鐵路沿線的旗幟,秦時竹嘆了口氣:“國家不幸,如此重要的大動脈之地,居然有如此多外國軍隊部署,真可謂臥榻之地歹徒酣睡!”

何峰、蔣方震和寧武等人也嚇了一跳,知道俄國人駐軍眾多,虎視眈眈,沒想到部署這麼廣闊,這個隱患一日不去就一日是北疆國防軍的麻煩。

張紹曾繼續講解道:“外阿穆爾軍區護路軍部署的特點是--完全野戰化和水久性。以哈爾濱為中心,在鐵路東、西、南(至長春)各線要衝和重要城鎮--海拉爾、博克團、富拉爾基、橫道河子、記河、長春均屯以重兵。在鐵路西線所穿越的內蒙古地區和鄰近外蒙古的邊緣地區,也屯駐了大量軍隊,這充分表明沙俄欲吞併中國北滿和控制內、外蒙古地區的長久意圖。

近來,隨著我軍陸續調動,俄國方面也相應調整了部署。鐵路各大站均加強了兵力,松花江各主要碼頭的哨所也都得到了加強。所有軍隊駐地都加固了永久性的兵營和防禦工事。”

“另外,根據最新情報。::.首-發*子*堂::早在兩年前,俄國內閣就曾舉行特別會議討論對北滿的戰略問題。俄國急進派在會上直截了當地提出了吞併北滿問題。陸軍大臣蘇哈姆林諾夫當時曾急不可待地宣稱目前是我們依照與日本所訂的協定兼併滿洲(指北滿)最為有利地時機。主張立即吞併北滿,幸好其他內閣成員考慮到立即吞併可能會引起美、英的反對,主張當前暫不急於採取吞併地步驟。但是,”葛洪義神色嚴峻地說,“會議還是留了個尾巴,認為目前兼併北滿是危險的。但事態地發展會迫使俄國採取這樣的步驟。因此,必須全力維護我們在滿洲的既定利益,以便在未來時刻實現合併的最終目的。

外阿穆爾軍區司令馬爾蒂諾夫中將是個狂熱的沙文主義者。他認為俄國沿阿穆爾地區各地(阿穆爾省和濱海省)適於農牧業的空間有限。從歐俄難以得到物質方面地支援,而中國北滿地區恰巧是這種物產資源的天然補給地。在軍事方面,俄國從外貝加爾到大平洋,只有哈爾濱一地可以自由地調動大批的軍隊。敵人一旦佔領滿洲俄國自然就失去了全部沿阿穆爾地區。一句話:北滿是我國(俄國)全部遠東地區地戰略鎖鑰……滿洲因這種巨大地經濟和軍事方面的利益,將迫使(我們)將其同帝國合併,而且必須趕快進行,因為形勢每年都發生對我們不利的變化……必須積極推行進攻性方針。”

“啪”地一聲,秦時竹怒了,把手重重地拍在桌子上。震得茶水都跳了出來。灑了一地:“我從來沒有聽過如此厚顏無恥的評論,東北的勢態必須有所改觀。不然我們死無葬身之地。”

張紹曾、張孝準、蔣方震等一干人等“啪”地立正,齊聲說道:“請大帥放心,我們一定竭盡全力鞏固邊防、捍衛國家主權。”

確實如葛洪義所說,馬爾蒂諾夫這個老牌沙文主義者的胃口不小。他之所以能出任外阿穆爾軍區司令,就是因為他的急進擴張主義被沙皇所欣賞。在後者看來,中國動盪的政局為俄國在東北和蒙古地區施展侵華抱負提供了機會。馬爾蒂諾夫也揣摩到了沙皇的心思,多次密電沙皇政府說:“目前可做許多對俄國有利地事情,例如,向滿洲派迫軍隊,割佔滿洲里車站,並解決其他各種有爭議地問題。^^君.子.堂.首.發^^”這些想法可謂與尼古拉不謀而合。只是沙皇政府與日本訂有密約,不敢貿然行動,它指望日本打頭陣,自己從中漁利,決定採取“與日本平行步驟”,在日本採取行動之前,先做好軍事準備,以便同日本一起分佔南北滿。

但是,由於日俄的固有矛盾和秦時竹等人對日本方面地妥協,日本遲遲不邁出決定性的一步,反而指望俄國打頭陣,為其火中取栗,英美等國對於俄國在華勢力的擴張也予以了很高的警惕。為了搶佔北滿利益,馬爾蒂諾夫迫不及待,甚至打算單幹,籌劃“第一步從伊爾庫次克派第四西伯利亞步兵師和從外阿穆爾軍區派一個步兵師進入北滿,第二步,調第二和第三西伯利亞軍團和兩個哥薩克預備團進入滿洲,並準備從伯力調入一個步兵旅。”由於秦時竹等人的迅速崛起和北疆國防軍組建,貢王案、呼倫貝爾等一系列分裂陰謀的失敗,再加上德國明裡暗裡的反對,俄國的上述計劃才不得不取消。

但俄國在外蒙古的侵略部署已付諸實行,於是沙皇政府修改了派兵全面佔領北滿的計劃,決定向外阿穆爾軍區增援兵力,把侵略矛頭集中指向外蒙古和呼倫貝爾地區,從12月上旬至12月底,俄國向外阿穆爾軍區增援部隊計達407車,共15000餘人。這批新增援的部隊。大部分集中駐紮在呼倫貝爾一線(此時呼倫貝爾的防務已由焦濟世負責),妄圖切斷中國東北與外蒙古的聯絡。馬爾蒂諾夫憑惜強大武力的支援,放心大膽佔領外蒙古。並決定在可能地情況下佔領呼倫貝爾。,

在秦時竹宣佈北疆國防軍出兵收復外蒙通電的刺激下,沙皇政府進一步加強了對北滿地區地注意力,決定在伊爾庫次克軍區訓練一支力量,“一旦需要,即可增援外阿穆爾軍區,又可加強目前我國[俄國)駐紮在喀爾喀(外蒙古)的部隊”。同時,俄國外交部訓令駐華公使庫朋斯齊向北京政府提出警告:中國政府向中東鐵路毗鄰地內蒙古集結軍隊。俄國將採取相應措施,以防止俄國的“權利和利益受到侵害”。袁世凱政府對北疆和沙俄方面的武裝衝突,抱著樂見其成的態度。巴不得兩家打起來。打得越兇越好,因此在答覆時腔調格外高調。

秦時竹看著手下這幫將領,臉色凝重地點點頭:“我們籌建國防軍,每年投入巨資練兵就是為了國家有事時能夠用上,如果打,打不贏,守,守不住,怎麼對得起繳納稅收的民眾?這仗必須打好!”

“是!”

“敵人的兵力部署我們已經基本清楚了。下面大家分析下。敵人可能動手的區域。”秦時竹盯住沙盤看了半天,“只有判斷出敵人地意圖。我們才能有效的防禦和針對性地部署兵力。”

張紹曾首先發言:“我認為敵人最可能動手的區域是呼倫貝爾到龍江一帶。最近馬爾蒂諾夫則在路區內調兵遣將,上週將第十六步兵團調往哈爾濱和富拉爾基,這周又將第十五步兵團調往哈爾濱。我對敵地判斷是:他將從東西兩面威逼龍江,企圖一戰而下江省省城。

另外,俄軍還利用慣用手段,出動大軍到路區之外進行“演習”,藉以恫叮我們,此種演習,雖然各處都有,但又以哈爾濱和龍江附近最為常見,我地猜想是,敵人在藉機熟悉環境,以方便作戰。據稱,前天舉行的演習由駐富拉爾基俄軍副司令親自帶隊,一次性出動馬隊3營,機關槍馬隊1營,過山炮一隊,計2000餘人的隊伍……事情很明顯,這不是一般的演習,而是對江省的軍事示威。吳都督也表示了關注。”

蔣方震接著發言:“我認為敬輿的分析是相當有道理的,從表面上看,敵人的兵力雖然密密麻麻地分佈在鐵路沿線,但仔細追究起來,除了哈爾濱和龍江附近,並沒有形成對我軍的壓倒性優勢,特別是吉林境內,還是我軍佔據著上風,如果要動手,敵人只可能選擇對己有利地地點而不可能來碰我們地優勢兵力;其二,從整個兵力配屬上看,敵人雖然沿著鐵路沿線擺出了一字長蛇陣,但在力量分佈上還是有輕重的,俄國人不笨,自然也會考慮到後備力量和增援問題,龍江一帶比吉林更靠近俄國領土,更加方便獲取增援;其三,從政治角度考慮,吉林和龍江雖然都是一省省會,地位幾乎相當,但前者更靠近日本地勢力範圍,而龍江完全就在北滿,俄國在作戰時會考慮一下國際影響。綜合這三點,我認為敵人更傾向於在龍江動手。”

“百里兄,你說的龍江比吉林更容易成為目標的論斷我贊同,但是我並不認為龍江就是敵人的主要目標。”副參謀總長張孝準說道,“我個人以為,敵人在龍江附近大張旗鼓地演習,大量調動兵力雖然不完全是疑兵之計,但也不能就此得知龍江是敵人主要目標的論斷,軍事上虛虛實實的招數很多。敵人肯定明白他們的調動情報必然會源源不斷地流入我們的視線,說不定就是故意放出訊息讓我們誤判,以掩飾他們真正的主攻方向。我個人認為,滿洲里、海拉爾一線成為敵人目標的可能性更大,敵人重兵雲集龍江,固然有可能攻打龍江,但牽制龍江兵力,不讓13師增援呼倫貝爾地區的可能性更大。”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秦時竹點點頭,隨即又看沙盤,龍江附近固然是一片小旗密佈,但呼倫貝爾附近又何嘗不是呢?他提高聲音說道:“諸位的意思,我都明白了,敵人如果要動手,肯定離不開鐵路沿線,這就集中在幾個點上面。吉、長一帶,就如百里分析的那樣,動手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龍江和呼倫貝爾的可能性卻不能驟下定論,到底是哪邊呢?”

張紹曾說道:“這個方向還真不好判別,本來是有辦法試探出來的,可惜可行性不大。”

“什麼辦法?”

“就是14師在長春搶先動手,看敵人的反應,敵人若是從哈爾濱抽調兵力南下,則龍江不是目標,如若不然,龍江就是目標。”

“計是好計,可惜不能真投入使用。”秦時竹說道,“眼下我國和俄國並未正式開戰,甚至連公開捲入戰爭都還沒有,俄國在庫倫的駐軍是一直有的,前次攻打科布多,也是冒充了偽蒙軍的名義,如果我們搶先攻擊,那就可能授人以柄。我們雖然被動,但這第一槍,是萬萬開不得的。”

眾人一片默然,情勢如此!

“今天的會議,暫且就開到這裡,我估計敵人動手還要再等幾天,起碼要等庫倫方面傳出訊息才會有所動作,總參謀部要繼續分析敵情,一旦形成統一意見,火速將情況報告給我。”秦時竹對張紹曾等人說道,“此次作戰,要成立聯合指揮中心,前方分成黑龍江和吉林兩個方面,分佈由吳俊升和周羽負責,後方大本營還是由你們四總長負責,外蒙方面如果那4000俄軍解決,基本大局已定,可以放手由李春福和馬占山等人負責,必要時可以回援。”

“是!”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