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北疆閱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好主意。”蔣方震站起來補充道,“這是戰役層面的欺騙和虛實結合,我們在戰略層面也可以做文章。中央肯定還是要和俄國人交涉的,他們管他們的交涉,我們只管我們的進軍,俄國人不是想搞成既成事實嘛,咱們藉著兩國交涉的時節,拿下庫倫,也給他來個既成事實……”

“好!”大家齊聲說好,此去蒙古,千里迢迢,沒有半個多月,休想到庫倫,有足夠的時間讓北京和俄國方面扯皮。

“大帥,黑龍江這一路,防禦終究過於單薄,還是要增派兵馬。”吉林都督,陸軍第14師周羽中將發言,“我提議,請焦濟世將軍率部隊由洮南北上,做黑龍江方面的預備隊,吉林的部隊做二線梯隊,隨時增援。”

“好好,那感情好。”夏海強去甘肅時,焦濟世留守了,沒撈到仗打,現在好歹也是一旅之長,很想做出點成績來。

“這個意見很好,可行。我們重兵壓境,敵人自然也不敢來襲擾了,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洮南還是要派部隊。”秦時竹對陸尚榮說,“陸都督,要不將杜金德分離出來,重新編成一旅,番號定為第34旅進駐洮南,12師的缺額,從其它後備部隊中抽調。”

“是!”

“寧夏馬福祥的騎兵11旅,也要配合東南路的行動。”秦時竹對馬鴻賓說。“有困難嗎?”

“沒有,只是……”

“軍械方面,你不用擔心。先從15師部領取騎槍1000杆,輕機槍10挺,子彈200萬發。”

“是!”馬鴻賓大喜過望,覺得叔叔當時地決策真英明,靠上了北疆國防軍這棵大樹,日子過得舒坦多了。

“騎11旅和15師的騎兵團組成混編單位,作為東南面的後備隊,服從李春福將軍地指揮。”

“是。保證完成任務。”

“這個訊息,要求極端保密,不得走漏風聲。”秦時竹對眾人說道,“具體作戰方案,由參謀部制定,並直接下發各部隊,大家回去都按照預案行動。”

11月9日,北疆召開盛大的革命勝利紀念大會.

瀋陽市中心的人民廣場上,人山人海,這是典禮的主會場。人群從四面八方湧來,大家爭相一睹慶典的熱鬧,現場有數架攝影機,以慶典為主題拍攝電影。

首先是革命英雄紀念碑揭幕儀式,為了紀念在辛亥革命中犧牲的英雄,經秦時竹提議,議會討論透過,決定在瀋陽市中心建立革命英雄紀念碑,並同時將場地平整,更名為人民廣場。此事秦時竹有效法人民英雄紀念碑之意。但又沒有那麼高的比擬,畢竟辛亥革命並不等於全國人民的解放,而北疆政權也是一個地方政權罷了,從莊嚴和肅穆程度上來說級別還不夠(等統一全國後在北京再建一座)。^^.-

-^^

革命英雄紀念碑呈方形。建築面積1200多平方米。紀念碑分碑身、須彌座和臺座三部分,總共高約25米。臺座分兩層,四周環繞漢白玉欄杆,均有臺階。下層座為海棠形,東西寬30.5米,南北長39.8米。上層座呈方形,臺座上是大小兩層須彌座。下層大須彌座束腰部三面鑲嵌著三幅漢白玉大型浮雕,分別以為主題武裝起義。山海關大戰和人民踴躍支前為主題。還有一面,鐫刻著在此次革命中犧牲地近3000名烈士的名字。上層小須彌座四周鐫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組成的四個花環。

兩層須彌座承託著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塊高12米、寬2.3米、厚0.8米、重達40多噸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鐫刻秦時竹題詞“革命英雄永垂不朽”八個鎏金大字。背面是秦時竹起草、議會討論透過的祭文,碑身兩側裝飾著用五星、松柏和旗幟組成的浮雕花環,象徵革命英雄的偉大精神萬古長存。整座紀念碑用6000多塊花崗石和漢白玉砌成,肅穆莊嚴,雄偉壯觀。

上午八時,慶典正式開始,隨著紅綢布的移開,整個紀念碑顯露在大家眼前,所有人都對此行注目禮,軍人行軍禮。在紀念碑前,秦時竹透過廣播,朗讀了祭文:“……夫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革命肇始,眾先烈拋頭顱灑熱血,以去除一人專制,成我中華民國……為爭取中華民主、自由、平等之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讀完祭文後,在秦時竹的率領下,全場群眾對紀念碑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並默哀一分鐘,追憶逝去之英烈。

九時,秦時竹宣讀了表彰令,對革命以來湧現出地10位傑出人物,授予人民英雄稱號……由於這一年主要是革命鬥爭為主,因此在名額上向軍隊傾斜。軍隊有六位代表獲得此光榮稱號,吳俊升作為高階軍官代表、劉翼作為中級軍官代表、佟麟閣作為初級軍官代表、還有三位士兵,一位李寶式,屬陸尚榮手下的突擊隊隊員,乘坐飛艇突襲諮議局大樓,首先發難,打響了東北武裝起義的第一槍,代表秦時竹和陸尚榮兩路人馬;一位關之虞,新軍士兵,藍天蔚手下,為掩護大部隊撤退,死守陣地,身負重傷,後僥倖生還,但已高度殘廢,代表革命開始後參加革命的其它各路軍隊;一位包國是,學生軍出身,東北革命爆發後,千里迢迢從南方前來投奔,跟隨陸尚榮入京平叛,一人手執手榴彈,抓獲13個正在劫掠的北洋士兵,代表革命後新入伍之軍人。

還有四人是各界代表。^^首^^發^^但也或多或少與戰爭有關。一位林國榮,人民醫院外科醫生,兼任人民黨醫院支部副書記。在戰爭中作為軍醫上前線,為給傷員動手術,連續三天三夜沒休息,昏倒在陣地上,醒來後繼續工作;

一位吳晴嵐,商人出身,在革命中踴躍支援軍政府,購買大量公債。公平買賣,維護了經濟秩序,在得知革命軍急需白布(山地戰伏擊毅軍時用)而購遍商店還不夠時,毅然將自己家裡正在辦喪事地白布全部捐獻給革命軍;,

一位是孫富貴(老孫頭),瀋陽兵工廠工人,在革命軍急需軍火之際,帶領大夥夜以繼日地生產槍支彈藥並且拒絕任何加班工資,手藝精湛,革命勝利後帶出了24位熟練技工;

最後一位是程維澤,《人民日報》報社記者。冒著槍林彈雨深入戰地採訪,及時發回第一手報告,鼓舞了民心、士氣……

隨著司儀點名,被點到者依次上臺,秦時竹一個個給他們頒發了二等嘉禾章(此種嘉獎事先已呈報袁世凱同意),然後給他們依次配戴上“革命勝利”紀念章、“人民英雄”紀念章,並逐一握手表示祝賀。眾人激動萬分,穿著整齊的禮服,掛著金光閃閃的勳章合影,相機如實記錄了這一刻地歷史。臺下掌聲一片。群眾給予了熱烈的祝賀。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上午十時,閱兵式拉開帷幕。秦時竹等一干北疆要人端坐主席臺,北疆國防軍參謀總長兼閱兵式總指揮張紹曾中將騎著高頭大馬前來彙報。

先敬禮,然後張紹曾大聲報告:“報告總司令。閱兵式準備完畢,請求開始!”

“開始!”秦時竹回禮後,大閱兵開始,此次是先分列式,再進行閱兵……

走在閱兵佇列最前面地,是禮儀隊,由禮儀兵抬著三面巨大的旗幟(每一面八人),最前面是中華民國的五色旗。居中的是代表陸軍地20星旗。殿後的是代表海軍地青天白日滿地紅紅(在這樣的場合,人民黨的黨旗是不適宜拿出來的)。

其次是軍樂隊。他們吹著嘹亮的北疆國防軍軍歌,踩著鼓點,透過主席臺,為大典全程伴奏的音樂是國防軍進行曲,由留聲機透過廣播播放,但上面錄製地音樂其實還是軍樂隊吹奏出來地。

接下來透過主席臺的就有點讓大家瞠目結舌了,原來是一群半大地娃娃。他們是北疆各省童子軍代表方陣,自秦時竹大力提倡軍國民教育後,北疆各省便從小學開始設立了軍訓制度,規定小學設立童子軍,培養學生良好地紀律和軍事意識。國防軍的士兵復員後,有些到小學擔任了體育老師,負責孩子們的活動課,同時也兼任童子軍的教官。童子軍並沒有多少軍事操練,無非是列隊、走路等基本軍人儀表教育一下。

執掌童子軍軍旗的學生走在最前面,在他身後是身著專門服裝的各校童子軍代表,全部是各地的優秀學生,裡面還有為數寥寥,但令人眼前一亮的女童子軍。據說秦時竹的孩子秦振華也在裡面(可不是靠父親的關係),秦時竹瞪大了眼睛搜尋,希望能找到兒子,出席這種閱兵式,是對一個孩子地褒獎和肯定,對兒子的進步,秦時竹喜在心頭。一張張面孔雖然稚氣,但顯得那麼堅毅、剛強,這是北疆的未來,中國的未來……

看過童子軍方陣後,學生軍方陣就多少顯示出了威武之氣。凡是中等以上學校學生都將參加學生軍隊伍,特別是高等學堂學生,每年都要參加一個月地軍營實踐,培養愛國精神和尚武風氣,中華民族自從鴉片戰爭以來,一直孱弱不堪,血性在一次次地戰敗中消磨殆盡,重新提倡尚武風氣,並非是窮兵黷武或軍國主義,相反,是對民族精神的振奮和整個精神面貌的革新。

接下來兩個方陣是屬於警察系統的,前面一個代表普通的民警、刑警,他們身穿黑色的警服,手持鋥亮的警棍,精神抖擻地透過主席臺,他們是維持社會治安的基礎力量;後面一個方陣,代表著是巡警和特警。特警是北疆方面地秘密,直轄於內務委員會,大多數人都不清楚。但所有人都對巡警印象深刻,特別是瀋陽地老百姓。在其它大城市,巡警要麼步行,要麼騎馬,要麼騎腳踏車,惟獨在瀋陽,巡警擁有輪式裝甲車(全部是部隊替換下來的,很多參加了山海關之戰)。24輛裝甲車形成一個四橫縱六地方陣。整整齊齊地透過,裝甲車的頂窗開啟,車長向各界行軍禮致意。經過實戰證明,輪式裝甲車其越野效能不適宜用於複雜地形,但在有良好道路條件的地方,比如城市,卻是極大的威懾力量,1912的中國,輪式裝甲車巷戰無敵手!

憲兵同樣穿著黑色的制服,但是明眼人一眼就可以把他們和警察區別開來。警察是戴大蓋帽。而憲兵戴著國防軍鋼盔(m56式),在他們左手袖子的中部,用銀線予以了鑲邊,包圍著一個憲兵識別符號,整個識別符號呈黃色,特別明顯矚目。憲兵直屬於國防軍大本營,歸總政治部主任管轄(總政治部還負責軍內監察官和軍事法庭的管理),負責糾察軍人風紀和處理與軍人有關地事務,在執勤時,憲兵一般都騎腳踏車。佩帶毛瑟手槍,也被稱為銀輪部隊。

接下來的方陣是軍事院校集團,包括國防高專、航空高專和船舶高專,這是北疆國防軍培養軍事人才的搖籃。不管你入校前是什麼軍銜,一旦成為學院生,就要佩帶標誌學員性質的軍銜。他們打著教導總隊的旗幟,由教導總隊王雲山准將親自執掌,雄赳赳氣昂昂地透過主席臺。

為加速培養合格的軍官,經過研究討論,國防高專分成速成班、短訓班和標準班三種培訓模式,加入速成班的學員一般是已在軍隊裡服役。並擔任軍官職務。有比較豐富的戰場經歷和帶兵經驗,為了加強素質。特意抽調上來培訓的軍官,以半年為期;短訓班的學員一般是那些前清時期在各地就讀軍事院校地學生(如陸軍中學堂、小學堂、船舶學堂等),這些大部分都是革命爆發後各地前來投奔北疆國防軍的學生軍,他們有良好的基礎水平,但沒有真正參加過軍隊,故而需經歷一年的培養;標準班培養時間最長,達到了3年(若是炮兵、無線電、維修、輜重、裝甲、航空等專業兵種則要再延期一年),他們全部是透過了軍校招生考試的知識青年,有一定的文化底子,但沒有系統的接受過軍事訓練和軍事教育,更談不上有實際經驗,這些人構成了三大軍事院校的主體部分,按照計劃,他們在中期考核時(一般為一年半,專業兵種為兩年)要下基層部隊進行為期一年的實習,佩帶准尉軍銜,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因此,他們實際上的學習時間是4年(或5年),畢業後,授予少尉軍銜,特別優異地授予中尉(專業兵種一般都授予中尉)軍銜。,

十點三十分,北疆國防軍的核心力量--步、騎兵方陣出動了,整整23個子方陣(7個步兵師,13個步兵旅,2個騎兵師,個騎兵旅),每個子方陣代表著一支部隊。子方陣前面是軍旗手,執掌代表各部隊的軍旗。按照規定,每個部隊可以擁有三面實質意義上的軍旗,一面是駐地軍旗,在部隊留守駐地使用,一般總是在旗杆上,每天舉行升旗儀式;第二面是野外軍旗,供部隊演習、作戰、行軍時候使用;第三面是後備軍旗,全部陳列在大本營,規定只要該部隊還有一個人能到大本營舉起象徵本部隊地軍旗,該部隊番號予以保留,可以得到重建機會。

在執旗手兩邊,是護旗手,他們腰胯指揮刀,行軍禮,後面跟隨著各部隊接受檢閱的士兵們。他們穿著北疆國防軍標誌性的原野灰軍服(若是寒冬,則穿著名的北疆長大衣),頭戴鋼盔,腰部扎著牛皮武裝帶,足下蹬著高筒皮靴(這身裝束再加軍餉、個人消耗一年要花6500萬),肩背瀋陽式步槍(毛瑟98k),刺刀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當透過主席臺時,他們迅速拉開前後間距,由齊步走改為正步走,同時將肩扛的步槍迅速地轉為行軍佇列,槍尖呈45度直刺前方,動作整齊劃一,博得了觀眾熱烈的掌聲……騎兵隊伍透過時,一律高舉馬刀,行撇刀禮。

看臺上的德國教官團團長威廉上校坐在秦時竹後面,他悄聲說:“請允許我祝賀巡閱使閣下,貴軍有如此精銳之師,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套用中國人地話說,巡閱使必成霸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