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六章 師徒相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南京城內百姓,眼下已經遷移十數萬,城中百姓,已經不足一百六十萬……”

中秋過後第五天,朱由檢拿到了由朱由校從南京發來的訊息。

他只念出了訊息的開頭,而後面的東西他沒有念出來。

因為此刻的他,需要抬頭看看在自己眼前的這群閣臣。

“陳奇瑜、周延儒!”

“下官在……”

當朱由檢開口念出陳奇瑜、周延儒二人的名字,此刻齊王府承運殿內的孫承宗等人,心底便冒出了不好的預感。

“兵馬司,衙役不是以治理城池治安為主嗎?現在連驅趕饑民也需要他們出手了嗎?我大明朝還真是無人可用啊……”

朱由檢一開口,陳奇瑜和周延儒二人就認栽了。

他們壓根不知道兵馬司和衙役驅趕城中饑民的事情,這次活生生又被拖累了一次。

“殿下,下官不知……”

“殿下,下官也不知……”

陳奇瑜和周延儒二人坐在位置上,作揖老老實實的說出自己不知道這件事情,並撇開關係說道:

“南京城和南直隸的兵馬司、衙役,都是由南京兵部和南京刑部負責,北直隸無權管轄。”

話題扯到了大明的兩京制度上,這就讓人覺得有些棘手了。

不過那是旁人,而不是他朱由檢。

“洪承疇、孫傳庭……”

“下官在。”

事情一扯到南直隸上,眾人就知道孫傳庭和洪承疇要被牽扯到,因為他們一個是代領南京兵部尚書,一個是代領南京吏部尚書。

“原來在這裡等著……”

周延儒和溫體仁眯了眯眼睛,看樣子朱由檢不是不知道南京的事情,而是朱由檢準備把南京的事情交給孫傳庭和洪承疇來辦。

這事情辦好了,或許就是他們擔任首輔和次輔的時候。

孫傳庭還好說,他依舊是那副不苟言笑的模樣,但洪承疇的臉上雖然無悲無喜,但那他的那股高興勁,周延儒他們都能感覺到。

對於他們來說,洪承疇做首輔的話,他們還能比較接受,但如果是孫傳庭,那就不行了……

孫傳庭幹過什麼事情,天下人可都還記得呢……

想到這,周延儒等人看向了孫傳庭,而朱由檢也開口說道:

“著汝二人前往南直隸,巡查整頓當地吏治,不得有誤!”

“下官領令旨……”

朱由檢僭越了,在大明朝有皇帝有監國的時候,居然直接下令旨,以藩王身份調動內閣閣臣,這恐怕是大明朝歷史上這頭一遭。

“孤將於天啟二十三年正旦過後巡查天下各省,並於天啟二十三年冬至就藩,內閣擬條子昭告天下吧!”

朱由檢瞬間開口,讓眾人猝不及防。

更重要的是他不給眾人反應的時間,說完便起身示意要走。

這一過程中,眾人心神震盪,尤其是坐在群臣之中的成德緊緊攥緊衣襬,顯然心裡很不是滋味。

“下官……領令旨。”

聽到朱由檢要就藩了,作為內閣首輔的孫承宗心裡很不是滋味。

他是東林黨不假,但他是東林之中的實幹派,不受注重文采的其它東林文臣待見。

朱由校這兩兄弟清理黨派時,他雖然倖免於難,卻惶惶不可終日,直到他被任命為內閣首輔,他才稍微舒緩了一口氣。

他清楚朱由檢讓自己做閣老只是一個過渡,目的是為洪承疇等人鋪路。

對此,他也並無怨言,畢竟他覺得朱由檢不管怎麼做,好歹都是為了天下百姓。

只是眼下,大明朝的擔子還很重,自己那個弟子和他的孩子,還扛不起那麼重的擔子。

僅僅一個天災,便足以壓垮大明朝……

朱由檢率先離了承運殿,行為更有點像是逃跑,讓眾人不知如何言表。

“世界上真的有不貪權勢的人?”便是如同溫體仁這種權勢燻心的人,也不由有些恍忽。

他知道,這訊息如果傳出去,除了死忠齊王的部分燕山派官員外,大部分官員都會彈冠相慶,以此慶祝齊王就藩。

“京城的酒價,怕是要上漲了……”

嘆了一口氣,溫體仁率先離開了承運殿,而緊隨他一起離去的,還有其它低著頭的官員。

不管是孫承宗、洪承疇、孫傳庭、陳奇瑜、周延儒、李長庚、成德,還是守在承運殿的曹化淳……

總之,眾人皆有一種不真實感。

諸黨鬥了那麼多年都鬥不倒的齊王朱由檢,最後就這樣宣佈自己要走了?

這會不會是虛晃一招,然後又在醞釀一場大桉?

眾人精神恍忽,末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出的齊王府,怎麼回到了家裡,怎麼換的衣服……

如孫傳庭,等他回過神來時,天色已經徹底黑了下來。

“這件事恐怕不會有那麼容易……”

作為孫傳庭的幕僚,同時也是眼下大明的兵部左侍郎,周肈在思考了許久後,面對回過神來的孫傳庭交代道:

“來京城這麼久,下官別的沒看到,單燕山派那些成群結隊的官員,便每日班值都能見到。”

“下官曾翻閱兵部文件,這才發現國朝六十萬兵馬司士卒的將帥,居然全是與燕山派有關的將領。”

“這還僅僅是兵馬司,下官懷疑軍中和吏部的情況比這更嚴重。”

周肈說出了這麼長時間他看出的東西。

這些東西對於一些人來說,似乎只要開口就能瞭解到,比如朱由檢。

可問題在於,下面的人也會欺上瞞下,當年錦衣衛沒有檢舉內部貪腐便是這些原因。

想梳理各衙門的關係不難,難在梳理每個人之間的關係。

“依你之見,燕山派官員的勢力到底有多大?”

孫傳庭感覺到了事情的棘手,六十萬兵馬司兵馬,這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他對周肈提出詢問,面對他的詢問,周肈更是緊皺著眉頭開口說道:

“下官查了幾年,這燕山派發展至今,已經不是單純的一個燕山學府出來便是燕山派的關係了。”

“在燕山學府關停之後,燕山官員們就已經開始籌謀如何獲取新鮮血液了。”

“最簡單直接的辦法,便是從官學之中培養。”

“由於官學的教習基本都是燕山出身的教習,因此他們很容易為下面的學子灌輸自己的理念。”

“這樣的做法,不是被齊王殿下明令禁止的嗎?”孫傳庭不由攥緊了拳頭。

“是明令禁止的。”周肈點頭認可,但隨後又說道:

“可根據下官來看,官學之中負責監察的錦衣衛,早就被換一批。”

“不說下面的人,便是錦衣衛南北鎮撫司衙門中,眼下但凡有些權力的官員,都很難說是不是燕山派主動扶持起來的。”

“他們的人無處不在,每個衙門都有自己人。”

“如果他們要培養一個錦衣衛,那只需要不停喂功勞便是。”

“這最容易的功勞,便是由都察院的官員把訊息交給錦衣衛,由錦衣衛上奏,隨後鎮撫司下令調查。”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和錦衣衛四司官員一起出手,最後把功勞交給錦衣衛的官員就足夠。”

說到這裡,周肈惋惜道:“下官權力不足,加上不能調查其它六部和都察院、錦衣衛的訊息,因此只能瞭解到這裡。”

“我知道了……”聽周肈說他只能瞭解到這裡,孫傳庭就明白了,燕山派編制的這張關系網,恐怕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小。

“這些年,燕山派被抓捕的官員不在少數,但一直都沒有牽扯到都察院和成德、李德茂、張懋才幾人身上去。”

孫傳庭想到了相比諸黨,燕山派這幾年確實老實安穩不少,並且每年似乎都被錦衣衛查出許多貪腐官員。

從面上看,似乎這是燕山派遭受打擊的一種表現,也是他們眼下萎靡不振的一種表現。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他們眼睛看到的一樣嗎?

“這件事情,你認為殿下知不知道?”

孫傳庭詢問周肈,但面對這個問題,周肈也顯得有些遲疑。

二人坐在這書房之中,油燈帶來的昏暗燭火讓二人沉默了片刻。

過了一會兒,周肈才遲疑著開口道:“昔年太祖高皇帝,秦始皇帝、漢孝武帝這樣雄才偉略的君王都會被人所矇蔽,何況殿下呢?”

“殿下雖然常在民間走動,但他的訊息還是來自錦衣衛和御馬監,以及身邊人的口述。”

“這些口述的訊息,但凡有一個是假消息,那……”

周肈沒敢再說下去,孫傳庭卻坐不住的站了起來。

他轉身想要渡步,卻又停下,轉過身來看向周肈:

“你不要自己再去查桉了,寫份手書寄回振武,讓家中子弟前往各地檢視各地官場情況。”

“可……沒有官身,他們應該怎麼查?”周肈有些不解,但孫傳庭卻眯了眯眼睛:

“盜賊起於鄉野,要查就先從鄉鎮查起!”

——————

“齊王殿下要就藩了……”

回到府內,當洪承疇開口說出這句話,一名守在府內的青年不由一愣。

“侯爺從何處聽來的?”青年人忍不住作揖詢問,洪承疇卻坐在了會廳的主位,隨後撫須道:“殿下親口當著我們面說的。”

“此外,殿下還調我和孫傳庭前往南直隸整頓吏治。”

“我找你來,便是因為我眼下當局者迷,而你旁觀者清,其中道理,你或許能給我一些解釋。”

洪承疇不是分析不行,是他不善於分析自己的事情。

他如果用自己的思維來想朱由檢的安排,那便是如“獵人籠兔,而兔自鑽籠中”一般。

他要用旁人的想法來看看,別人眼裡,朱由檢的安排是為了什麼。

面對這個問題,青年人不假思索的回答道:“或許是聲東擊西。”

“聲東擊西?此話何解?”洪承疇面露不喜,但青年人卻作揖道:

“如果只是整頓吏治,那殿下完全沒有必要在這個節骨眼上宣佈二位整頓吏治的事情。”

“眼下這事情,這安排,旁人看了恐怕都以為是殿下為了二位高升做準備,特意給二位功績。”

“但眼下的問題是二位入不入閣的問題嗎?”

“大明眼下有沒有黨派,黨派勢力有多大,侯爺應該比我這白身更加瞭解才對。”

青年人話音說完,當即作揖回禮表示結束。

他的話讓洪承疇狐疑了起來,但他細細一想便比青年人想出了更多的東西。

面對自己腦中出現的那一個個答桉,洪承疇不由撫須眯眼:

“你的意思是,殿下準備在今歲收拾燕山派?”

“可是眼下燕山派勢大,又該如何收拾?”

“自然是從內部!”青年人不假思索的回答:

“在下看過殿下歷次出手,除非是官員自己引出大桉,不然殿下每次出手,往往都是聲東擊西,隨後瓦解分裂其內部來達成自己的目的。”

“天啟元年,聲東擊西的聲東是東林黨徹查淮北大飢,而擊西的“西”,是御馬監的騰驤四衛。”

“等淮北大飢的鬧劇結束,殿下已經將騰驤四衛訓練起來了。”

“再之後,白蓮教造反之時,殿下親自領兵平叛。”

“這聲東是親王領兵平叛,但擊西的“西”,卻是扼制諸藩的同時又聯合諸藩,與諸藩達成同盟,從諸藩手中賺取銀錢田土,解決內帑不足養兵的問題。”

“再往後,不管對手是誰,殿下都在玩這手聲東擊西。”

“百官都能看懂,但誰都不知道殿下什麼時候‘聲東’,又何時‘擊西’,而則‘擊西’的西又是何事,何物。”

青年人說完了自己的看法,隨後便篤定道:

“眼下,恐怕殿下又要開始這一手段了……”

“不過……”青年人遲疑了片刻,接著作揖,小心翼翼道:

“如侯爺所說的一樣,燕山派的勢力龐大,不管怎麼著手,都將牽動各方。”

“況且眼下大旱尚且存在,誰也說不準明歲大旱會不會更嚴重,因此這個節骨眼動手很不合時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嗯……”洪承疇應了一聲,但他卻一反常態道:“正是因為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時候動手不合時宜,殿下才更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動手。”

經過青年人的梳理,洪承疇已經篤定了朱由檢會動手,甚至大致猜到了他會在什麼時候動手。

“侯爺,在下覺得,我們最好不要輕舉妄動,只需要完成“聲東”的事情便已經足夠。”

青年人開口,這也符合洪承疇一貫的性格。

在沒有確定皇帝和太子能挑起大梁,齊王能解決燕山派的情況下,做一個中立派便是他要做的事情。

只是,想要中立也不容易,中立如果真的只是傻乎乎的什麼都不管不看,那等到一派得勢,最先清理的便是中立的人。

因此,洪承疇撫了撫須,站在原地想了想後才開口說道:

“讓家中寄家書前來京城,一定要在我已經在前往南京路上的時候再抵達京城。”

“不用去內閣和吏部,只需在府邸門口哭訴,說我母親病重,請我歸家照顧便可。”

“此外,府中人員,除去看房看門的幾個子弟,其它人全部隨我南下南京,做好在南京久居的假象。”

“末了,讓我們在禮部、都察院的人主動上書,請監國准許我回家丁憂。”

洪承疇將自己的想法說完,可青年人卻不解道:

“侯爺您這些舉動,都只是為了幫殿下聲東,但若是殿下無法解決燕山派,那侯爺您就困難了。”

朱由檢可以離開都忙,但洪承疇卻很難,一旦朱由檢沒辦法把燕山派按死,那燕山派必然要尋求機會按死洪承疇。

這樣孤注一擲的行為,似乎不符合洪承疇的性格和行事風格。

青年人很不解,但洪承疇卻澹然道:

“這事情並不難,之後我再告訴你……”

說著,洪承疇走到了書桌前,將一本吏部的提拔官員的奏疏給翻找了出來。

當著青年人的面,他在上面寫下了“山西天啟十七年官學魁首于成龍”一行字,緊接著抬頭對於成龍說道:

“我要去南京避難,你也應該如此,不過你的地方不是南京,具體去哪裡,得看吏部怎麼安排。”

“謝侯爺隆恩!”見自己被洪承疇所舉薦,于成龍當即跪下稽首,以大禮來表達感激。

片刻之後,他站了起來,但還是為洪承疇擔心道:“雖說侯爺您有辦法,但在下還是擔心……”

“放心好了,我不會有事的。”洪承疇聞言笑了笑。

顯然,在他心裡已經有了把握,能讓自己在這場風波中置身事外。

——————

“這事情不對……”

在洪承疇和孫傳庭兩個人都察覺到了不對勁的時候,一道聲音在明時坊內響起。

風雨前夜,有人中立,有人支援,那自然也會有人反抗,有人投機。

大明的聰明人很多,恰好眼下最聰明的一群人都被朱由檢拉到了京城。

在明時坊的府邸內,周延儒、溫體仁和馮銓促膝長談今日之事。

他們也想讓馮銓以旁觀者的態度來為二人分析,而馮銓也不負希望,第一時間便搖頭說了不對勁。

“有什麼不對勁?”

周延儒和溫體仁皺眉,馮銓坐不住的起身,來回渡步的同時不斷開口:

“我不清楚什麼不對勁,但我知道,這不是他的行事作風。”

“只要不是他的行事作風,那這件事情就一定有問題。”

“能讓他改變行事作風的,眼下只有一股勢力。”

馮銓看向了二人,四目相對間溫體仁脫口而出:“你是說成德他們?”

“除了他們沒有別人!”馮銓篤定道:

“且不提齊王會不會動手,單單今日齊王說天啟二十三年就藩一事,就足以讓成德先動手!”

“他們想什麼,你們心裡比我還清楚,不可能不知道。”

“兩年多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想要籌謀便只能趁早。”

“我們要做的是坐山觀虎鬥,等老虎頹靡,在出手爭搶獵物。”

馮銓有些激動,畢竟他們守舊黨被打壓太久了,這次作為革新勢力的燕山派和革新勢力領頭羊的齊王朱由檢內亂,正好可以讓他們從中獲利。

要是再不獲利,以守舊派眼下的情況,興許用不了三十年,就要被掃進垃圾堆了。

“成德應該知道這事了才對,他不是傻子。”

溫體仁反應過來,想到了成德的反應。

“他自然不是傻子,但他鬥不鬥得過齊王還很難說。”周延儒不假思索的開口,緊接著又皺眉道:

“燕山派勢大,如果和齊王起了衝突,那大明……”

一席話說出,書房內頓時鴉雀無聲。

他們確實想要獲利,但他們也不想大明的秩序被打亂啊。

眼下他們這群守舊派沒有了士紳的支援,雖然有些困難,但卻行事方便了不少。

況且,眼下他們的生活還算滋潤,如果大明真的內亂,那即便是他們位高權重,恐怕也難逃一死。

大明可以亂,但得控制好,一個沒控制好,便是一場安史之亂。

“齊王是在引火燒身……”

“燕山派留下也未嘗不可。”

在亂世面前,馮銓和溫體仁不由開口,一改話風。

面對他們的話風,周延儒卻臉色陰晴不定,顯然他連開口要說什麼都不知道。

守舊派的勢力僅僅停留在廟堂上,和齊王府與燕山派在軍隊、廟堂、財政上都有人可不同。

別說他們,就算是拉上洪承疇、孫傳庭、孫承宗三人,恐怕也不夠燕山派喝一壺的。

這種看著局勢變亂卻無可奈何的局面讓三人沉默了,只是他們可以沉默,但有的人卻不能沉默。

“沙沙……沙沙……”

當腳步聲響起,已經返回官吏坊的成德正低著頭,一深一淺的走在官吏坊的道路上。

經過幾次擴建,京城的官吏坊佔地已經不下萬畝,而在這萬畝官吏坊中,有的燈火通明,有的漆黑一片。

成德走到了自己住所的門前,而門後早已燈火通明一片。

他雙手放在了門上,壓著的脾氣也在這一刻釋放。

“砰!”

門被重重推開,砸在了左右兩側的牆壁上,那聲音震耳,更震動了散班之後,在成德院中議事的燕山派十餘名高官。

“成……”

與成德相熟的一人想要開口,卻看到了成德陰沉的臉色。

眾人一時間舉棋不定,只能看著成德陰沉著臉走進會廳。

當著眾人的面,他將自己的官帽脫下,額頭是密密麻麻的汗珠。

“殿下,要就藩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