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華工來了 (第三更,求訂閱)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反對派與馬普切人達成撤軍協議,並在奇廉組建臨時政府的訊息,傳到聖地亞哥後,立即在引起了一陣波瀾,原本驚慌失措的人們,終於長松了一口氣。

好了,印第安人撤軍了。

他們不用再擔心那些野蠻的馬普切人闖進來搶走他們的財產, 奪走他們的女人,燒燬他們的房屋了。

就連教會裡的教士們也終於不用再像過去那樣膽戰心驚了。

上帝啊!

那些野蠻人終於回去了,不用再擔心他們分田地,打神父了。

什麼猥褻男童,汙辱女孩,不過就是野蠻人的汙衊而已, 壓根就不是真的。

既然野蠻人不再入侵, 那大家就可以安生的過上太平日子了。

上帝保佑。

奇廉的那些傢伙幹得可真不錯!

當然了, 在總統府裡的那位新任總統佩雷斯,在得知這個訊息後,卻勃然大怒道。

“該死的,那些賣國賊,他們居然組建了臨時政府?他們根本就是一群小丑,一群賣國賊,他們以為我不知道他們幹了什麼勾當嗎?”

“他們一定是和印第安人達成了賣國的協議,那些傢伙都應該送上絞刑架!”

佩雷斯惱怒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很清楚,接下來他將會面對什麼——內戰!

一場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停止的內戰。

原本在蒙特和他的努力下,他們好不容易才重新組建了一支軍隊,用入侵喚起了人們的愛國之情,可現在,一切全完了!

馬普切人撤退了。他們離開的時候, 給智利留下了一個臨時政府——一個反對聖地亞哥的臨時政府。

“也許, 我們可以和他們進行談判!”

不等幕僚說完,佩雷斯就用看待白痴的眼光看著他。

“談判?怎麼談判?加略那個傢伙根本就是一個商人,不僅視金錢如性命,同樣也視權力如性命, 上一次為了議員的席位,他都能發動起義,這一次,作為這個所謂的“總統”,那怕就是把智利變火海,他也不會讓出總統寶座的!”

感嘆之餘,佩雷斯忍不住說道。

“上帝啊,到底是誰讓加略那個傢伙,看到了和馬普切人合作的機會!該死的,他難道就不知道,這樣的傢伙會毀掉智利嗎?”

……

在佩雷斯顯然是抱怨錯了人,因為推薦加略的並不是“他”,而是“她”。

此時,穿著一身藍灰色軍裝的瑪麗亞·裡克梅爾,正隨著朱先海一同在返回阿勞卡尼亞的路上,這一路上,她就像是普通的軍官一樣, 跟隨在他的身邊。

幾天後,他們終於來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薩維德拉灣, 此時的薩維德拉灣已經多出了兩座木製的棧橋, 在簡易的港口附近,成排的草棚裡住滿了從鳥糞島上解救的華工。

在過去的兩個月裡,這些華工們一直在港區接受軍事訓練,儘管只是簡單的軍姿與隊列訓練,但短短兩個月的訓練,卻也讓他們的氣質有了明顯的變化。

當瑪麗亞隨著朱先海來到港區時,看到正在訓練的軍隊,那雙漂亮的眸子充滿了不可思議。

“這,這是你的軍隊?”

“正在訓練中的軍隊!”

“丫二丫……”

儘管他們口令發音有些生硬,但看著這些人時,朱先海仍難免有些自得。

“怎麼樣,軍容還算整齊吧!”

瑪麗亞在點頭之餘,又說道。

“他們都是馬普切人?”

“當然不是,他們是華人。”

“花人?他們都是蘭花部落的?你們的部落有多大,居然有這麼多年青的士兵?”

在瑪麗亞的驚愕的看著海邊的正在訓練“蘭花部落”戰士時,估計著他們的數量時,她看到朱先海走到了訓練場邊,與那些正在樹蔭下休息的士兵聊了起來。

“見、見過大人……”

他剛一過去,那些人就紛紛站起來,在想要打鞠時,又急忙改為敬禮。

“什麼大人,是長官,是長官……”

聽著他們口中有些生硬的官話,朱先海笑道。

“你們都是廣東人。”

“呀,長官是廣東人?”

孫二喜等人的臉上不由一喜,打從被人從島上救下,來到這地方,他們就沒見過那位長官們會說廣府話,可這位騎馬過來的長官,卻說著廣府話。

可接下來的回答,卻註定要讓他們失望了。

“我不是,只是會說些廣東話而已。”

“啊,長官的廣東話說倒挺好的,長官肯定在廣東呆過吧。”

儘管有點兒失望,可孫二喜等人還是覺得,有個會說廣東話的長官,也是件好事。

“嗯,是呆過,怎麼樣,你們在這還適應嗎?”

可能是因為對方說的廣東話,讓他們感覺比較親近,不過只是聊了一會,孫二喜他們就說出了心裡話。

“其實,長官,這地方什麼都好,跟挖鳥糞比,那是一個天一個地,就是長官們非要我們說官話,這就有點強人所難了。”

“就是,就是,不但要說官話,還要識字,要不然不但要罰站,還要掛牌子。”

說官話,是朱先海制定的規矩。在南華無論鄉籍,必須要說官話。

近代華夏人在海外多習慣以家鄉地域為界,各立山頭,拉幫結派,不但互不交往,甚至水火不容,遇事互不援手,甚至有“同胞不如同鄉”的說法,最後鄉黨之間的利益分歧,還被外國人利用、挑唆,進而導致華人內鬥不斷。

而所謂的“同鄉”的核心就是語言!

這個年代的方言之隔遠超過後人的想象,清末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覺民受傷被俘後,審訊他的兩位廣東官員完全不懂國語,林覺民也不諳粵語,所以林覺民就用英語康慨陳詞。

這是何等的滑稽?

自清末起,尤其是辛亥後,面對國家積弱,海外華僑因方言分歧,有如散沙,而且在西洋殖民者的挑唆下內鬥不斷,導致利益不斷受損的局面,有識之士提出“做國人,說國話”,以說國語、興教育來凝聚人心,這才有了後來,南洋華僑抱團遊行,爭取權益,一致對外的局面。

也正是因為這個歷史經驗,朱先海才會確定了官話原則——只有統一的語言才能把南華的華夏人擰成一根繩。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掛牌子?掛什麼牌子。”

“就是我愛說國語,不說方言的牌子啦。”

不等孫二喜說完,那邊就有人大聲訓斥道。

“孫二喜,你們又扎堆方言了,把牌子給他們掛上,一個不落,全都掛上牌……”

原本氣勢洶洶的教官,話還沒說完,看到站在那裡的人時,雙眼睜大,然後就立即立正敬禮。

“立正!預備團第二十三分隊,分隊李林川見過陛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