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九九章 定軍神,論國策(中)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首先是內政方面的問題,中央民國新增的地盤和人口,自然會按照中央民國的基本國策來統治,而讓高進這個內政大臣感到為難的,還是基層官員的缺乏,在這個普遍識字率低下的時代,想要找到合格的基層官員,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為此,高進可謂是愁白了頭髮,而劉涗給他制定的方案,則是採取“高薪聘用”的方式。在中央民國“律法為基礎、民主是核心、科技促進步、百姓是根本”這二十個字的方針指導下,整個社會風氣也是有了相當的變化,雖說還沒有完全脫離封建思想的影響,但至少讀書人已經沒有那種自命清高的頑固思維,只要肯支付誘人的報酬,願意走上基層官員崗位實現自己人生抱負的人,還是有很多的。

僅僅是有基層官員並不夠,還需要保證這些官員們不會滋生腐敗。過去,明面上的是內政大臣一手主導廉政工作,暗中則是影隊在負責,但劉涗覺著,既然中央民國已經走上正軌,那就應該成立一個相應的機構,來專門負責政府廉政這一塊的工作。

這算是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而另外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安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誠然,人口增加是個紅利,但任何事物本身就有其兩面性,無法掌控和導向的過多人口,對一個國家的破壞,將會超越洪水猛獸的存在。

光光是按照中央民國既定的制度分配土地,這就是一個相當麻煩的工作,一旦稍有放鬆,就有可能導致矛盾叢生。故而這一塊的工作,基本上高進都是親自抓,親自督導,不敢有絲毫鬆懈。

但即便如此,在土地分配的過程之中仍舊會有層出不窮的小貪小腐,新進中央民國的老百姓,為了拿到更好的土地資源,往往會主動對負責的官員進行賄賂,有些官員意志不夠堅定,自然就會伸手。

對於這種官員,高進處理起來始終是不會手軟的。劉涗的意思就是要高進將這個工作堅持下去,絕對不能在建國初期,就讓貪腐的現象泛濫成災。

需要處理的民生問題不少,但也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拿到檯面上來大家討論,只要能夠保證國家的正常運轉,保持對外的軍事優勢,那麼中央民國就能始終站在全世界的巔峰。

“我國軍隊以國防大臣為核心,分為五個方面軍,簡單的說,就是東、南、西、北和禁衛軍,禁衛軍只向皇帝負責,只接受皇帝的調遣。而四個方面軍則是向國防部負責,接受國防大臣的調遣。”

這個分派方案,是劉涗跟韓世忠等人商議許久之後達成的共識。

照理說,岳飛更有資格擔任國防大臣這個職務,就連韓世忠自己都提出要退位讓賢,可岳飛自己堅持不肯接受這個職務,他更願意擔任東方軍團的總司令。

東方面軍團的主要攻殲目標,就是南宋,這也是中央民國近幾年在東面最主要的敵人。或許有人會覺著,岳飛打南宋出來,怎地又願意掉過頭去進攻南宋?其實這並不難理解,相對於高寵來說,岳飛更有憎恨南宋朝廷和趙家的理由,正所謂由愛生恨,情人變仇人往往更是刻骨銘心。

東南西北四個大軍團,在編制上簡單的以“一二三四”方面軍來表述,東面就是第一軍團,岳飛親自掛帥,麾下共計兵馬四萬,半數是騎兵,皆是配備先進火器,其中更有三千人建制的炮兵隊伍,合計各類火炮一百門。

第二方面軍是南向的軍隊,由柴青源負責,麾下共計兵馬三萬人,胡立等人皆是在柴青源麾下效力,恐怕當初誰都沒想到,柴青源最終卻是在劉涗麾下脫穎而出,成為年輕一輩之中首個獨當一面的統帥。

第三方面軍是西向的軍團,掛帥的人是吳璘,麾下將領集中了過去吳階那一系的老將,兵馬同樣是三萬,皆是百戰精銳。

第四方面軍則是北向軍團,理所當然由高寵來掛帥,相對來說,高寵這個第四方面軍可謂是軍事任務最重的軍團,不僅要針對金國,還有一直蠢蠢欲動的遼國和蒙古這兩個勢力。雖說現在蒙古草原還處在一種內部整合時期,但劉涗是絕對不會放過將蒙古人扼殺在萌芽狀態的機會。

真是因為第四方面軍團的任務艱巨,所以在人員的配備上,不僅給足了五萬人,超過岳飛統領的人數,更是配備了兩百門重型火炮,八千炮兵的比例,劉涗可是將老底子都全數交給高寵了,希望高寵能夠憑藉這些資本,幹出一番事業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柴青源負責的第二軍團主要針對的吐蕃殘餘的那些軍事力量,在劉涗的計劃之中,吐蕃是不需要掌握軍事力量的,乖乖的成為中央民國的成員也就罷了,若是不聽招呼,那麼柴青源的三萬兵馬就絕不是吃素的!

而吳璘負責的第三軍團,現階段的主要戰鬥任務就是配合高寵的第四方面軍,在負責中央民國西向的安全事務同時,還要掃清西夏國殘留,以及向更遠方向滲透。

雖說劉涗並不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然而中央民國自身的體制就決定了其擴張性。優越的平民生活引來周邊勢力治下平民的趨之若鶩,勢必會與這些勢力發生衝突。

就拿如今的攀西高原來說。

當初乃是從段正譽手中“借”的,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攀西高原上的那些大理國臣民,早已經完完全全的將自己當成了中央民國的國民,而中央民國這邊也是樂見其成,默許這種轉變的發生。

段正譽也並非是不知道這些事情,然而他也只能是恨在心中,卻不敢表露出絲毫不滿,龐大的中央民國,那就是壓在大理國身上的大山,無力掀翻也無從掙扎,段正譽,那就如同被壓在五指山下的孫猴子,興許五百年,興許是一千年,誰也不知道大理國最終是等來翻身的那一天,還是被大山所同化。

柴青源負責的第二方面軍,本身也有針對大理國的意思在內,只不過在近期劉涗沒有過考慮過跟大理國發生衝突——巴蜀以南,窮山惡水,執行軍事行動耗費相當大,但收益卻是極小。

基本上近期中央民國在軍事方面的安排就是如此了,劉涗幾乎是將中央民國所有的軍隊都分到了每個將領的手中,他原本只打算留下一萬精銳作為自己的禁衛軍,但是遭到了所有人一致強烈的反對,就連高進和韓世忠都威脅劉涗,要是劉涗要一意孤行的話,他們就會啟用內閣大臣的權力,彈劾劉涗這個首相,不為皇族安危考慮!

這樣聽起來的貌似好笑,彈劾劉涗說他不為劉涗的安危考慮,但這就是制度,就連劉涗都無法違反的制度。最終在多次協商之後,禁衛軍的數量被確定為三萬,負責京畿區域的所有軍事防務,神聖不可侵犯,也只接受皇帝陛下的調遣。

劉涗妥協了,但同樣的,韓世忠等人也做出了妥協,只不過這妥協是針對將來,也就是說,劉涗這個皇帝是有特殊性的,一旦他退位之後,負責皇帝安全的禁衛軍數量不能超過一萬,剩下的隊伍則是負責首相的安全。

除開四個方面軍加上禁衛軍的十八萬正規軍隊之外,劉涗此番又引入了預備役的概念。作為正規軍的補充,在發生危及國家安全的特殊時期,預備役可以直接進入戰場作戰。

或許十八萬的正規軍,跟後世的軍隊數量完全沒有可比性,然而以中央民國先進的火器武裝效果來說,足以讓南宋和金國等周邊勢力為之而顫抖。要知道高寵滅西夏國不過就是一萬精銳而已,韓世忠抵禦金兵橫掃湖北,謀奪開封也不過就是四五萬人而已,十八萬的正規軍,足以掃平中央民國的任何一個敵人!

“嶽大帥,你麾下的四萬兵馬主要還是由原岳家軍構成,接下來韓大人會派遣相應數量的教官和政委進入岳家軍,我還是當初那個願望,在中央民國裡,就沒有誰家的軍隊這樣的說法,所有的軍隊都是國家的軍隊,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戰鬥。”說這話的時候,劉涗可是一本正經的,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中央民國不應該出現軍閥,不管何種形式的軍閥,都是不允許的。

“還請首相大人放心,末將自會吩咐下去,從今而起,世上再沒有岳家軍,只有中央民國第一方面軍!”岳飛重重點頭,其話擲地有聲。繼岳飛之後,各位將領紛紛表態,將會嚴格遵守這個命令,保持軍隊的國家性。

其實軍隊國家性,一直都是各代封建帝王們所強調的。只不過對於帝王們來說,國就是家,家就是國,國家的軍隊,那就等於是帝王家的軍隊。然而在落後的科技水平下,將在外,君臨有所不受就是常態,這也是整個宋朝時期,皇族最為擔心的事情。

調整完軍事方面的事務之後,這個會議還需要確定的一點,就是關於對外的方針政策,說簡單點,就是先打誰的問題。(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