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日新月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華夏四年除夕這天,陳天部舉行了盛大的祭祀。

與往年不同的是,鼎內鼎外同時舉行祭祀。

鼎內自不用說,每年都要搞一次。

鼎外今年卻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搞冬季大型活動。

今天外面的溫度是零下二十度左右,遠不到最低氣溫,這也正好為祭祀活動提供的氣候上的便利。

有了棉衣加持的陳天部眾人,已經完全可以扛得住這種氣溫了。

中午的時候,陽光明媚。

甚至曬得大家有種暖洋洋的感覺。

鼎內的祭祀由老爹和竇冉長老負責,因為他們暫時不方便出來。

鼎外的祭祀,則由陳遠帶著其餘幾位長老負責。

他穿著棉衣,披著獸皮大襖,頭上還帶著內棉外皮的帽子。

帽子的造型還是陳遠自己設計的,有點類似於八十年代的那種坦克帽。

新城廣場的主席臺上,陳遠意氣風發,做領導的感覺是他最喜歡的。

“族人們。新年好!”

“族長新年好!”

“你們辛苦了!”

“為部族服務!”

陳遠對族人們致以誠摯的新年問候。

族人們也對陳遠表達了充分的敬意。

無論怎麼樣,套路詞兒總要喊上一喊,不然氣氛都搞不起來,多尷尬!

族人們剛才圍著火堆轉了圈圈,然後又聚在一起,聽主席臺上的陳遠發表新年祝詞。

陳遠從他自己記事兒以來的艱難困苦說起,一直說到華夏元年以後的艱苦奮鬥。

族人們也都感慨萬分,沒有人能想到僅僅四年多的時間,生活竟然發生了如此多、如此大的變化。

誰能想到四年前大家還在為吃上一頓包飯,四處尋找獵物,漫山遍野的挖野菜找蘑菇。

現在竟然可以一天三頓都吃飽!

肉多到要用鹽醃上掛起來。

蔬菜、水果種類繁多,即便冬天也能吃到儲藏的大白菜。

誰能想到四年前的冬天,族人們只能蹲在泥木屋裡烤火取暖,出門呆不過五分鐘要就躲回屋裡。

現在竟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季,在戶外搞祭祀活動!

棉衣裘皮穿在身上保暖效果非同一般。

大夥都住上了大瓦房,即便仍有小部分人住在老宅中,也有火炕加持。

怎敢想象,冬季的屋裡竟然可以穿著單衣過日子了!

陳天部的變化可以用日新月異來形容,特別是華夏四年。

新城建設完成大半,部分族人已經住進了三層小樓。

“族人們!明年就是華夏五年了!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結束之年。”

“我們已經基本完成了既定目標,我要求你們在明年的十月份之前,把新城建起來!你們,能做到嗎!”

“能做到!”

“能做到!”

“能做到!”

陳天部喊聲震天,氣勢磅礴。

此時,在十幾裡外貓冬的風部落和田氏已經震驚的無以復加了。

他們根本想象不到,陳天部竟然可以在寒冷的冬季,進行大型的祭祀活動。

聽著隱隱約約傳來的呼喊聲,他們心中對陳天部已經充滿了敬畏與嚮往。

桑平父子去年已經在這裡過了一個冬季了,他們知道陳天部那種棉衣是可以禦寒的。

而且那些大瓦房完,全可以給陳天部的族人提供充足的熱量。

他們的好日就快來了,繼續努力工作一年,就可以享受與陳天部普通民眾享受的日子了。

期盼總是美好的,就像鼎內的諸位長老們,每個人都盼著華夏五年,陳天部還能誕生一位七級人王。

舉行完除夕祭祀,大家坐在一起討論了一番渡劫心得。

竇冉長老和父親切磋了一番,結果發現,差距竟然比渡劫晉級之前還大。

看來雷劫的道數,直接決定了實力的強弱。

陳遠在想,九九天劫的人得啥實力,是不是可以吊打八級妖帝了。

他突然想到了兩千多年前那位七級人王,難道他就是九九天劫?

根據現有的兩次渡劫經驗,基本確定了渡劫的難度有資質有關。

烏林長老與竇冉長老資質上差不多,而且實力更強一些。

估計也是五道雷劫,渡過不成問題。

最難的其實是韓康老爺子,他的資質並不比父親差多少,而且壓制修為的時間也最長。

很有可能就是六道雷劫!

幸運的是,老爺子自己看的很開,即便失敗了,也能在人皇鼎內繼續給部族服務。

反正他現在也不怎麼出去,天天就跟那些牛羊雞鵝什麼的待在一起。

現在老爺子最大的愛好,就是坐在山頭上看著牲口群們在吃草,然後自己吹著嗩吶震天響。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活脫脫一個放牧的老倌兒,頗有種蘇武牧羊的氣勢。

不得不說,韓康老爺子的音樂天賦真的不錯。

陳遠唱了一便滄海一聲笑,老爺子竟然就能吹出來。

嗩吶版滄海一聲笑,那氣勢絲毫不輸原版了。

過完了華夏四年的除夕,華夏五年正月初三,烏林長老正式閉關了。

積累的一番心得,她現在有把握六個月內突破成功。

當然,這也歸功於陳遠那個鼓樂之音帶來的提升。

春節放假期間,陳遠把新城的未建區域重新設計了一下。

辦公區和學校重全部設計成了三成建築,外賓接待中心也設計成了二層建築。

新城馬上就要完工了,之後族人們會進入一個較長的空閒時間。

為了管理好部族,陳遠決定將部族管理人員重新劃分了,將職務和工作細化下去。

這是他一直打算做的事情,經過了多日了思考已經有了些頭緒。

管理人員多了,辦公室自然要擴大了。

原本單層的建築就不夠使用了,以後隨著部族人口增多,需要的管理人員也會不斷增加。

所以陳遠乾脆把辦公區都改成了三層小樓。

至於學校,那不用說,以後入學年齡將無限看齊現代,學員人數也將不斷增加。

提前把教室預備出來總是沒錯的。

現在主要是卻老師,今年陳遠就打算把記憶中的學科逐漸的記錄下來。

等到學生們寒暑假,他會對現有教師進行培訓。

這樣迴圈下去,不出五年,陳天部將有足夠多的知識分子。

當然,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陳天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一部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