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子午谷奇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如此出兵,正是號稱千古懸危之計‘子午谷奇謀’。

想要完成這條計謀,必須要天時地利人和,關鍵是敵人還得配合才行。

但凡有一點差錯,全盤皆輸。

首先就是子午谷奇兵。

子午谷是一條狹長的山峪,全長八百餘裡,而且還是山路,想要快速透過根本不可能。

最糟糕的是,一旦下雨,絕不可通行。

剛走就下雨還好一些,大不了退回來。

可要是走到一半下雨了,那可就要了親命了。

下一兩天大軍還能撐住,如果真下個十天半個月的,所有人都要餓死在裡面。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就算是僥倖透過了子午谷,萬一被敵人發現,提前埋伏一軍於山僻處截殺。

那麼狹窄的地形,就算敵人只派一百人也能夠將三千人絞殺在子午谷之中。

其次就是斜谷方面的大軍了,必須也得配合子午谷奇兵才行。

在子午谷奇兵抵達長安之後算起,最多二十天之內就得趕到長安才行。

否則的話,依舊是個敗局。

而更扯澹的是,長安城守備力量必須孱弱,根本不是三千子午谷奇兵的對手才行。

萬一城內守軍太強大,奇兵從子午谷出來,一頭撞進了對方的包圍圈之中,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如此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敵人還得配合才能成功的計策,閻圃自然是第一個反對的。

可是張魯根本不聽。

“吾何嘗不知此計甚險,然非此計不可快速攻佔關中。”

“且當今氣運在陳,吾等順天而行,必得天佑!”

張魯不是昏庸,他如果真的昏庸,怎麼可能佔據漢中之地。

他是太相信‘太上三天正法’窺探到的天機了。

連續兩次動用太上三天正法,看到的天機都完全相同。

張魯深信袁術必然能夠再開天地,泰山封禪。

他也是沒辦法了。

漢中南有益州劉章,時刻想要奪回漢中。

北有西涼馬騰,每每欲奪漢中。

如今東側關中張繡倒是沒有取漢中的意思,但如果坐以待斃,等別人佔據關中,第一件事也是要出兵取漢中。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漢中是蜀地和關中之間的咽喉之地。

不管是中原勢力想要攻打益州,還是益州想要攻取中原,都必須要先攻打漢中才行。

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

張魯當然有野心,但是野心不算太大。

他沒有想著要一統天下。

他只想做一個安穩的漢中王,然後將正一道傳承下去發揚光大就可以了。

而袁術滿足了他所有的野心。

只要袁術能夠一統天下,以他的從龍之功,必然能夠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一切。

甚至於,他還有可能像董仲舒那樣,罷黜百家,獨尊道術。

閻圃還想勸諫,可是楊松說道:“張繡小兒,有勇無謀,非守業之人,不足為慮。”

“今主公出正義之師,自當無往而不利,卿何再三阻攔?”

閻圃和楊松的關係一向不怎麼和睦。

主要是楊松為人極為貪財,見利忘義。

閻圃曾經因為楊松收受賄賂的事情彈劾過他幾次,兩人自然不可能和睦了。

楊松雖然沒什麼本事,但他弟弟楊柏卻是一員勐將。

如果張衛不是張魯的親弟弟,恐怕如今掌漢中兵權的就是楊柏了。

也正是因為楊柏的存在,讓閻圃屢次想要除掉楊松這個禍害而失敗。

閻圃再三勸諫,可是張魯心意已決。

無奈之下,閻圃只能著手佈置,準備隨時接應張魯。

卻說關中張繡,聽聞張魯率軍從斜谷而來,當即備車親自去軍師處問策:“張魯出斜谷,依軍師之意,該當如何應對?”

得知張繡親自過來,諸葛亮趕忙迎了出去:“明公若要問策,但遣人來招亮即可,何勞明公親來!”

將諸葛亮請出山的不是別人,正是張繡。

早在當初依附劉表屯兵南陽郡宛城的時候,張繡就已經和諸葛亮相熟,時常登門拜訪,知曉諸葛亮乃經天緯地之才。

他屢次想要請諸葛亮出山,可是都被拒絕了,只是說時機未到。

張繡也不惱,時常將天下發生的大事給諸葛亮送去。

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事,這可不僅僅只是諸葛亮的能力。

沒有完備的情報送到他手裡,除非有千里眼順風耳,否則怎麼可能知曉天下大事。

直到後來張繡和劉表決裂,佔據關中之地。

雖然他佔據了關中險要地勢,可是張繡卻感覺兩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應該如何。

他也知道,哪怕是再險要的關隘,哪怕是再邊遠的角落,總有一天要面臨別人的討伐。

於是他就想到了諸葛亮。

“若得孔明先生相助,何愁大業不成!”

他的確是太需要一個謀士了,於是趁著荊州大戰,喬裝商人去拜訪諸葛亮。

張繡本來都已經做好了再次被拒絕的打算,可是沒想到,諸葛亮竟然同意了。

“此乃人禍乎?天意乎?”

諸葛亮只是說了這麼一句讓他一頭霧水的話,沉思片刻之後就同意了張繡的邀請。

張繡哪裡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劉備之死。

但不得不說,張繡在很多方面的確和劉備很像。

尤其是在用人上。

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

演義中任用賈詡為謀士,真可謂是言聽計從。

曹操率大軍攻打宛城,賈詡說曹操勢大,不可與敵,不如舉眾投降。

張繡二話沒說,直接投降。

後來曹操和袁紹同時招安張繡,曹操勢弱,袁紹勢大,可是賈詡說投降曹操,張繡依舊是二話沒說直接投降曹操。

曹操招攬賈詡,結果賈詡卻說:某昔從李傕,得罪天下。今從張繡,言聽計從,不忍棄之。”

連換主公跟吃飯喝水一樣平常的賈詡都不忍心拋棄張繡,可見他獨特的魅力。

當真是以誠待人,絕無任何的懷疑。

諸葛亮也正是被張繡這股真誠打動了,再加上他夜觀天象,知道自己出山的時間。

到了這個時間,來找他的就只有張繡,再無他人。

“張魯如此乃是取死之道,此乃天賜漢中於主公,切莫猶疑,當速速取之!”

得知張魯竟然兵出斜谷而來,諸葛亮大喜。

昔日‘隆中之對’,他給張繡定下三分天下戰略,未曾想竟然這麼快就要實現最重要的一步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