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8章 接風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越國的皇城像是水中一座巨島其上亭臺樓閣也多臨水而建。李系舟跟隨英王乘坐越國皇帝的龍船沿水路行進進入滎都再入皇城都不用更換其它交通工具真是水鄉澤國與6地上的城池迥然不同。

李系舟覺得整個滎都就好像世界文明的水城威尼斯那樣的規模但是建築風韻更接近中國江南如同周莊放大幾百倍特別是皇城內的各種建築極盡奢華簡直是將紫禁城搬到水上一樣。

越國滎都的繁華和別具風味幾乎將夏國雍都比了下去。李系舟滿心歡喜這趟出國旅遊果然沒白來他一定要抽個空閒抓緊時間把滎都好好逛逛。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暗了下來皇城內卻燈火輝煌亮如白晝城樓崗哨上士兵列隊莊重森嚴。

龍船靠岸這御岸碼頭比尋常碼頭要高許多探出的岸角與龍船甲板平接都是上等木料修築堅實光澤中間還為皇帝專門設了御道鋪了厚厚的紅絨地毯尋常人是不能踩踏以彰顯皇帝的特權和身份。

早有越國的文武百官站立在岸上等候經過一番隆重的迎接禮儀越國皇帝帶著夏國使團一行人浩浩蕩蕩進入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

此殿名為安泰殿殿闊九間重樓疊宇金碧輝煌這是皇城內專門舉行大型宴會的場所三面環水一面與御岸碼頭相接。環水的三面皆有石橋連岸通向其它廣場宮殿。

進入安泰殿越國皇帝在最上龍椅上坐定英王率夏國使團在左側落座入席。

李系舟對於宮殿之內的排場倒不是很關心他的注意力都被桌上各色精美食物吸引光看這些點心水果就可以想見隨後筵席的豐盛他只等著越國皇帝話酒菜上桌開吃便可以一飽口福。

誰料越國皇帝卻道:“英王殿下請稍坐片刻昭國使團隨後便到屆時賓客齊聚安泰殿朕定然好好款待大家盡一番地主之誼。”

英王心道明知我們夏昭兩國正在交戰還將使團安排在一起吃飯越國皇帝到底做何打算?昭國使團因為晚到一時三刻就不能由皇帝親迎換成太子儀仗排場恐怕要下一個檔次但是由皇帝親迎的夏國使團風光過後還要老老實實等著昭國使團到了才能開席。從一開始越國皇帝就是想讓我們兩國使團為了求親之事明爭暗鬥愈演愈烈他越國作壁上觀等著看笑話麼?

李系舟是真的有些餓了望著桌上的開胃點心左顧右盼妄圖趁人不備先偷吃一口墊墊肚子。無奈英王經過剛才遇刺事件更是不敢讓李系舟離開身邊半步英王是眾人焦點李系舟自然是暴露在眾目睽睽之下根本沒有偷吃的機會只能將口水往肚裡吞。李系舟暗罵:昭國人動作真慢越國皇帝的安排也欠考慮這又不是等吉時結婚先來先吃豈有讓賓客幹坐著的道理?幸好李系舟穿越前領教過在某餐館裡因為人多廚少被晾了一個多小時才上菜的待遇基本上能調整到正常的心態貌似神情自若從容淡定面上還帶著微笑。

越國皇帝好像也意識到這一點立刻命人獻上歌舞分散大家的注意力。

這一招對別人不一定有多少作用可是對李系舟彷彿旱地甘霖。李系舟坐的也算是VIp席位了看得真切品得細緻美女婀娜絲竹鼓樂聲色俱佳真堪稱精妙的歌舞表演。

越國皇帝好音律舞樂品味相當高便是久慣聲色的英王看了這樣的表演也是耳目一新讚不絕口。

一輪歌舞過後英王興致勃勃道:“越國人傑地靈陛下的宮庭歌舞更是聚天地精華猶如仙音神韻不說別的國家就是我夏國也未必能及。”

越國皇帝當然愛聽奉承話尤其談論到音樂歌舞更是漏*點澎湃。他心想聽說英王是文不成武不就整日吃喝玩樂但今日看來欣賞水平不低對宮廷禮樂有所涉獵莫非也是愛好音律之人?想到這裡越國皇帝笑道:“英王殿下過謙了夏國乃中原大國音律文化禮樂歌舞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越國的許多樂器曲調都是從夏國學習而來。殿下出身皇族自幼受到薰陶想必精通音律不妨品評一二。”

英王察覺越國皇帝談起音律眉飛色舞言語間也是對夏國尊重吹捧充滿善意看來是打算營造與夏國情誼深厚的局面於是順水推舟道:“本王母後原是貴國公主論輩分本王是陛下的晚輩子侄初來乍到年輕識淺還望長輩多多關懷提攜。至於音律本王只粗通皮毛哪有資格品評?”

李系舟聽英王的話說得相當客氣謙虛還不斷與越國皇帝套近乎心想英王果然有一套手段找個機會就增加越國皇帝對夏國的好感。看越國皇帝的反應對我們夏國也不錯這事情沒準還真像他們先前推測的那樣越國皇帝早已打定主意把女兒嫁給英王?既然已經定了為何還大費周章把昭國人也請過來越國人葫蘆裡究竟賣的什麼藥?今天這大戲唱得是哪一出?

越國皇帝一說起音律哪有那麼快就放手的不顧英王謙讓客氣又命人繼續演奏樂曲。

英王對於音律的造詣根本無法與越國皇帝相提並論他本想揚長避短找藉口推辭轉移話題談論別的事情但聽越國皇帝鄭重道:“英王殿下接下來的這曲子不同於尋常樂曲是本國最有名的女樂師琵琶獨奏而曲譜正是朕的公主所作。禮教所限公主不能親迎眾位賓客所以特意作曲編舞以表心意。”

英王偷眼看了看李侍讀一副氣定神閒等著聽的樣子他立刻放下心來有李侍讀在他有什麼不能談?於是不再推辭欣然受領公主這份厚禮英王打定主意如果越國皇帝到時候真要談論品評樂曲他就將李侍讀推出來應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這位越國最有名的女樂師並非生得美貌相反長相很平庸又上了年紀但是穿著高雅氣質華貴彈了一手好琵琶。倘若閉上眼睛聽便可以忘卻周遭一切耳中只剩下悠揚琴曲。

越國公主作的這曲子非常精妙整體基調華麗又不失靈性經高手演奏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一曲過後眾人皆不自覺地鼓掌稱讚。

越國皇帝很自然地問道:“英王殿下以為此曲如何?”

牛丞相也不失時機地跳出來補充道:“英王殿下若只是泛泛地說好不談也罷。”

越國皇帝聽出牛丞相言語中刻意刁難之意本想制止打個圓場轉念又一想試探一下英王的學問也無妨便順著牛丞相的話繼續道:“是啊英王殿下不要太見外有什麼高見不妨說出來。”

英王微微一笑道:“本王覺得公主所作之曲甚好演奏者也得其神髓至於陛下和牛丞相期望的更精深的品評本王身邊李侍讀博學多才於音律一道也有所涉獵殿下不如請他暢談一二。”說罷將充滿期待地目光投向李侍讀。

李系舟沒想到英王會來這一套原來這曲子不是白聽還要點評。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短李系舟是英王高薪聘的侍讀關鍵時刻容不得他退縮。虧得他在英王府裡已經被寧浮萍考驗過一回心裡雖然有些緊張面上卻不動聲色搜腸刮肚想詞。

急中生智李系舟腦中靈光一現東拼西湊幾句名句侃侃而談道:“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注1]。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注2]。”前四句李系舟還記得出自高中語文背過的《琵琶行》後面那兩句是誰寫的早忘了總之是形容曲子好的話用在這裡應該可以。他說完看了看眾人沒有不良反應心想終於蒙上了。言多必失《琵琶行》全文他可不會背又再也想不起什麼像樣的話說索性閉口不談玩深沉。

越國皇帝一聽這位李侍讀果然是行家。琵琶分大小弦音色特質各有不同能用短短幾字就將琵琶演奏的精妙之處描繪得如此生動無論是音律文采都不得不讓人佩服。更有後面那一句對全曲的綜述“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分明是將此曲比作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天上隱喻皇宮此曲是越國公主所作那公主便理所當然是天上仙子了。將公主捧為天上仙子自承人間凡夫有幸聆聽欲求再聞仙樂仰慕求親的意圖不言而喻。越國皇帝原以為緊隨英王寸步不離身懷絕技的這位李侍讀僅僅是頂了一個侍讀的名字實際上是英王貼身保鏢現在看來此人文采學識也非常人能及當真是文武雙全驚才絕豔。他不得不對李侍讀另眼相看對英王能有如此賢能輔佐一番深思了。

英王雖然對於琵琶的演奏不在行但是李侍讀最後這一句飽含深意一語雙關的話他理解的意思與越國皇帝差不多他不禁暗暗讚歎李溪真乃大才也。

牛丞相則暗暗心驚夏國果然藏龍臥虎他早已察覺英王身邊的那位李侍讀不是一般人不過單隻那份身手就非尋常護衛能及如今聽他對樂曲的見解和讚美中隱喻的深意此人才思敏捷文采風流這樣一位高人能為英王所用英王又是怎樣的人呢?從之前收集到的那些情報來看英王不學無術已久很少受到皇帝重視只是在確定要被派來越國求親之後夏國為了造勢才對英王的形象重新包裝了一下什麼精於弓馬騎射聰穎好學親民愛民等等無非是為英王貼金子。牛丞相判斷英王從遇刺時的鎮定到現在應對得體的言行恐怕都是受了身邊這位李侍讀的指點才能有如此良好的表現。有李侍讀在英王和夏國使團看來都不好糊弄了。

就在這些人胡思亂想的時候有太監宣告太子殿下迎昭國使團已到安泰殿之外。

對於李系舟來說這無疑是個好消息馬上就要開飯了。

英王心想昭國使團終於來了好戲要開場了他見李系舟滿面喜色想必成竹在胸他也就放寬心微笑自然而然浮上臉頰。

太子吳雙接到昭國使團之後故意延誤時間想看看夏國使團等得不耐煩的模樣結果他們一行人進入安泰殿的時候看到的卻是英王等人笑臉相迎心下不得不佩服英王好涵養。

[注1]此詩句出自唐朝白居易的《琵琶行》。

譯文是大弦的聲音嘈嘈像疾風暴雨小弦的聲音細切急促似切切私語。嘈嘈和切切的聲音錯雜在一起彈就好像大小珍珠一起落在玉盤上。大弦:指最粗的弦。嘈嘈:聲音沉重悠長。小弦:指最細的弦。切切:絃聲幽細瑣碎。錯雜:錯落夾雜。

其實《琵琶行》詩文所指的背景是唐憲宗元和十一年深秋白居易被貶到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做司馬在潯陽江頭準備乘船送友人在客船上暢飲時被一琵琶女的彈奏深深地打動的故事。白居易當天晚上寫下了這千古傳唱的的長篇敘事詩。詩中對琵琶女高的技藝給予了生動細緻的描繪對琵琶女的身世寄予同情同時抒了詩人被貶的悲憤。全詩在細節描寫上堪稱技藝群人物性格鮮明真切景物描寫很好同時適當地烘托了氣氛語言具有音樂美比喻貼切層次分明行文如流水可以看出詩人高的藝術造詣。

當然整詩的基調都不是歡快的李系舟會背誦全文還不如一知半解只記得一兩句更有意思。

[注2]此詩句出自唐朝杜甫的七絕《贈花卿》。

全詩原文:“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這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楊、沈之說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

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你看:“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盪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者天子所居皇宮也;“人間”者皇宮之外也。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乎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宋人張天覺曾論詩文的諷刺雲:“諷刺則不可怒張怒張則筋骨露矣。”(《詩人玉屑》卷九引)杜甫這詩柔中有剛棉裡藏針寓諷於諛意在言外忠言而不逆耳可謂作得恰到好處。正如楊倫所評:“似諛似諷所謂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也。此等絕句何減龍標(王昌齡)、供奉(李白)。”(《杜詩鏡銓》)

在本文中李系舟竊了名句斷章借越國皇帝曲解了原詩的意思都是為了情節所需但不想誤導大家所以將原詩的寓意在這裡講解清楚做個參考。

**************************************************************

5月13日開始要在起點頁分類推薦軍事歷史類出現本文的推薦了。

謝謝大家支援捧場。

爭取明天更新一章。

週日晚上出差週日更新後估計下次更新要等到5月15日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