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陛下,這不公平!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李善長、劉伯溫幾人怪異的目光中,周止若三女對著宋玄行禮後便紛紛告退。

待幾人離開,宋廉這個分管禮教科舉等事務的老頭子便直接開噴了。

“陛下若是有需求大可去後宮關上門愛幹嘛幹嘛,但這御書房,乃是處理國事之地,神聖無比!豈可在這等地方白日宣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宋玄乾笑了一聲,道:“之前太上皇到訪有事要談,朕便將皇后貴妃等人喊來與太上皇見禮,並非愛卿等人所想那般。”

御書房這地方,是處理國事接見朝臣的皇家重地,把後宮嬪妃喊到此地確實有些不合適,也難怪宋廉這個老頭子看不過眼。

宋廉還想繼續說些什麼,但被劉伯溫攔住,打了個圓場,“便是普通人家新婦過門,第二天也是要給公婆敬茶的。

這個,臣等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說著,他又碰了碰李善長,李善長好似如夢初醒般將一份摺子呈上。

“陛下,臣等散朝後一起協商完善了一番科舉各項事宜,還請陛下過目。”

宋玄接過摺子看了一眼,道:“效率很高嘛。”

快速瀏覽了一遍,和他記憶中明朝的科舉制度差不多。

首先是縣試,府試,過了就是童生,童生有資格參加院試,考過之後便可稱之為秀才。

秀才有資格參加三年一次的鄉試,也就是省級考試,考核透過可稱之為舉人,舉人這個層次便有了做官的資格。

鄉試之後是在京城舉行的會試,來自全國各省的舉人一同參加,上榜者便是貢士。

最後,貢士將會在皇宮中參加最後一場的殿試,殿試結束考生可得到進士的尊貴榮譽。

殿試不是以淘汰人為目標,而是為了排出名次,選出一甲進士,二甲進士,以及三甲進士。

“陛下覺得如何?”

眼見宋玄將摺子看完,李善長有些緊張的問道。

科舉作為為國選材的根本制度,歷來都是大事,尤其是此次他作為武朝第一次科舉的第一主事之人,也是慎之又慎。

宋玄稍一沉吟道:“武朝初立,需要的官員數量極大,你們摺子上的錄取數量,需要做些修改。”

宋玄指了指摺子道:“比如鄉試,朕看你們給的建議時前三十名方才可以得到舉人的稱號,這個數字太少了!

擴充到八十人或者是一百人!

後續隨著我武朝疆域的不斷擴充,舉人的數量也要不斷增加。”

“陛下聖明!”李善長自然不會有意見,連忙點頭應是。

“還有會試,按照你們的意思,全國只取前一百名成為貢生,這個數字也要提升,擴充到兩百人。”

貢生之後是殿試,只要參加殿試,這些貢生都可以成為進士,只是名次不同罷了。

也就是說三年一次全國範圍內的科舉,走到最後也只能選拔出兩百名進士,而只有成了進士,才算是真正踏入了官場,起步那就是七品縣太爺級別。

七品縣令,聽起了好像品級不大,但實則權力極高。

這一點,可以參照後世的縣長大人,就可以理解這個年代的七品縣令究竟有多大的權力,單論權柄來說,這個年代的縣令比之後世還要更有權力一些。

元朝對於科舉對於讀書人很不重視,宋玄則是恰恰相反,在這方面很是看重。

科舉是大事,教育更是帝國的百年根基,宋玄很是重視,對於科舉之事和李善長三人聊了很久。

甚至專門下達了一些惠及讀書人的旨意。

比如,秀才見官不跪,童生可每月按時在當地府衙內領取米麵等生活物資。

對於皇帝陛下如此重視讀書人,劉伯溫、宋廉等人也是很高興,君臣相談甚歡其樂融融。

直至最後,宋玄說出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你們都是朕的肱骨之臣,朕只問你們一句,若是各省間的舉人秋闈同時入京趕考,哪些省份中的進士的數量會多一些?”

李善長一愣,但也不敢隱瞞,道:“回陛下,若無意外,武朝第一次科舉,進士估計大都會出自江浙兩省。”

眼見劉伯溫和宋廉二人面色一變,他忙道:“不是微臣有意偏頗什麼,主要是因為當初陛下以江浙兩省為根基,二省無論是安穩還是百姓富足方面,都遠非其他各省所能比的。

而想來陛下應該也能明白,一個安穩的學習環境對於讀書人究竟有多重要。那些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隨時都可能面臨生死之危的省份,若是舉人同時入京科舉,又怎能考得過江浙兩省?

尤其是北方數省,自南宋以後常年被異族所統治,大部分時間更是處在戰亂中,說實話,有才學的讀書人比之江南數省,那差了簡直不是一星半點。”

宋廉若有所思,劉伯溫接過話題,道:“陛下是擔心第一次科舉,北方學子在會試中入選太少?”

宋玄呵呵一笑,“朕不是擔心北方學子考上的數量少,朕是擔心一個都沒有!”

“北地什麼樣,你們從金陵入京一路趕來應該也清楚,異族統治太久了,不少老百姓甚至連漢話都不會說了,更遑論去讀書識字?”

宋廉皺眉,“所以陛下是打算把一部分進士的名額分給北方省份的學子?”

宋玄頷首,“對!”

“臣反對!”宋廉認真道:“科舉是帝國根基,是神聖無比之事,任何上榜之人都應該是憑才學獲得!

就因為他們窮,他們苦,就得把進士名額讓給他們?這不公平!”

這老頭一根筋,在他眼中,科舉乃是神聖無比的,一切都應該以才學以考試結果為依據,而不應該是政治妥協,地域保護!

宋玄沒有責備他,他知道這倔老頭一時間接受不了。

別說宋廉接受不了,就算是宋玄穿越前,也曾接受不了,為此而憤憤不平平。

憑什麼你們京爺滬爺佔據了全國近乎過半的教育資源,而我們人口大省的學子就得辛辛苦苦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最後哪怕衝了出來還得被你們嘲諷為小鎮做題家?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