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嚴祿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三天後,郵電局來安裝電話了。

林頌北把這件事拜託給的張慶昌,安城人事局副局長的辦事效率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三四天就把別人至少要等三四個月的事情給辦好了。

帶安裝人員來的是張局長的秘書,也姓張。有他盯著,電話的安裝自然是一帆風順。

怨不得有人申請電話後需要排很長時間等待安裝,就是因為電話線埠又少又遠。李愷家在生活區最北面,電話線是從生活區最南面的大門外扯過來的,直線距離不低於一千米,算起來三千的安裝費郵電局可能還要貼錢。

安裝師傅也說,正常情況下,除非是生活區裡有十來家使用者一起申請,否則就李愷家這種情況,至少要等上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這都等於單跑一條專線了。

張秘書停留一會兒就走了,人家還有自己的工作,之所以來這一趟,也是威懾一下安裝工人,告他們,這家上面有人,幹活兒老實些,別整沒用的。

不過,威懾歸威懾,張秘書走後,劉鳳芝的招待沒有懈怠,石林煙,花茶水,中午更是在“胖三兒”那兒點的好菜。當然沒讓他們喝酒,走線登高爬杆的,喝的暈乎了容易出事故。

六個安裝工溜溜的忙了一天,總算在李焱下班前接通了,電話就放在李焱夫妻住的大屋。

送走工人,李焱分別給林頌北和韓澤奇去了電話,告訴他們電話號碼。現在安城的座機號碼只有六位數字,電話機也是撥輪式的,看著很有懷舊感。

劉鳳芝也想給自己孃家通了個電話,可堯縣那邊只有妹夫齊凱軍辦公室裡有電話,這個時間可能已經下班。電話通了,正好齊凱軍下班但還沒離開辦公室,劉鳳芝趕緊把自己家的電話號碼告訴對方,並詢問母親的近況。

劉鳳芝一邊打電話一邊用眼睛死死盯著牆上的石英鐘,看快到兩分鍾了,趕緊快說幾句,匆忙掛掉電話,嘴裡還唸叨著“一塊四一塊四”。

李愷看著直笑,也不在意,剛開始都是這樣,過倆月就習慣了。一個月也沒幾個電話可以接打,現在連個“168”資訊臺都沒有,一天天的如同擺設。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氣溫越來越暖,很快進入一九九零年四月。

農曆三月三,草長鶯飛,正是放風箏的好時節。春風輕拂大地,天空中密密麻麻地佈滿形態各異的風箏,最常見的燕子,最囂張的是蜈蚣,當然大多數還是一個正方形的腦袋拖著兩條尾巴的,簡單到不知所謂。

小草已經萌發新芽,敗草之中露出一絲嫩綠的顏色,讓人看著心疼。富陽山上只有桃花開了,粉紅粉紅的,很漂亮。

當然,這是美好的一面,生機盎然的早春到了,它的貼身“保鏢”沙塵暴自然也是攜伴而來。

安城近京都,每年陽曆的三月底四月初,都會出現幾天沙塵暴天氣,出現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狂風裹挾著砂礫肆虐天地間的一切。

沙塵暴撲在臉上生疼,李愷前世在石門上大學時,寢室裡有一個江南省的同學,他在受到沙塵暴的“寵幸”後,曾經感慨的給大家形容說:

“江南之春風,如攬攜妙齡少女,香暖滿懷,玉手輕拂於面,口中輕語‘你討厭’;冀州的春風,似對峙彪悍老農,硬繭滿掌,徒手暴毆在臉,嘴上怒斥‘直娘賊’。”

總之沙塵暴很讓人厭惡,李愷兄弟在母親的逼迫下蒙著紗巾上學,一個深紅,一個深黃,像極了電視劇裡的“花姑娘”。

沙塵暴從開始到結束不過三五天時間,忍忍也就過去了,而且沙塵暴過去後,氣溫會驟然上升,人們連過度都沒有就換上了短袖衫,所以有說安城沒有春天,一陣狂飆,從冬到夏。

地道探險依舊是隔一天一次,李愷和對方似乎都養成了習慣,每次黑暗中道別時,已經不用預約下一次“見面”的時間,而且李愷感覺對方的聲音雖然還在黑暗裡,但已經越來越近。

電話機安裝了半個多月,接到的“有效電話”只有三個,一個是李淼成功當選為伴山屯村委會主任,而且是高票當選。李淼當上村主任後,對村委會主要成員的工作進行了調整,除了村委會的會計曾秉義職責不動以外,其他人多少都有變化。一朝天子一朝臣,和胡奎親近的自然要被架空,和胡奎有矛盾的選擇性使用,這也是必然之舉,新官上任,肯定是要培養使用自己人。

紙廠那邊選擇的接班人是原本負責生產的馮子山馮副廠長,沒資歷沒背景,甚至沒有伴山屯戶口。馮子山上任後,馬不停蹄帶著負責採購的高副廠長與永平縣三家紙廠進行洽談,經過反覆磋商,最終選定了其中的兩家,分別訂購半成品。分切裝置也在購進中,四月底就能投入使用。

李前進家前面的荒地,被規劃出一片區域,建設養雞場,現在已經封頂,同樣是四月底投入使用,設計養殖蛋雞三千只,肉雞三千只。

蔬菜大棚進度暫緩,主要是種植技術不掌握,李淼把李悰兩口子和李悅兩口子派出去學習,寧緩毋濫,不打無把握之仗。要知道大棚種植如果開頭沒開好,不但起不到帶頭作用,還會降低村民對村委會的信任度。再說了,一期大棚一共九座,李淼、李鑫、李森家各兩座,翠奶奶家一座,富貴爺家一座,還有曾會計家一座,每座大棚的建造成本就要六千多塊錢,自己人信任才捨得投資,可不敢胡鬧。

李淼還在村裡規定,從今年五月起,六十歲以上的老人每月可領十元養老金,七十歲以上的每月十五元,以此類推,每長十歲增加五塊錢,你只要敢活,村委會就敢給。

現在的伴山屯在李淼的帶領下,忙的風風火火。張書記已經徹底放權,隨著他去折騰。張書記在鎮上有位置,來伴山屯本就是應急,遲早還是要回去的,不想深入太多。

第二個“有效電話”是林頌北打來的,他現在已經到了浙西省,就是目標地烏孝市,現任烏孝市市委書記、婺州市市委常委。這次能如願以償,競爭家族出力不小,估計也是樂見其離開國計委,這樣也可避免在自己手下遺留隱患。

李愷給林頌北寄去一份烏孝市發展規劃,基本上是前世烏孝市發展的程序,讓他參考。李愷前世在開小超市前曾經去烏孝市考察過專案,雖然最後沒能合作,但對烏孝市有很深入的瞭解,畢竟要合作嘛,總要瞭解對方的情況,捎帶著也要瞭解烏孝市的情況,因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市裡的發展,二者多是同步的。

第三個“有效電話”是韓澤奇打來的,接到這個電話,把李愷驚到了。貸款五千萬盧布,已是當時李愷鼓足勇氣的建議了,結果韓澤奇貸了足足八千萬。

貸款八千萬盧布,安德烈收“回水”一千萬,不過他也算講究人,韓澤奇的貨物價格不用降,維持原價就好。

餘款七千萬盧布,以石油兌現,已經在運往華夏的路上,華夏石油化工總公司全部購入,共計九億六千萬人民幣,當然這裡面還有些特別的費用需要刨除,不過有一千萬人民幣足夠了。

從五月份開始,韓澤奇的貿易公司每天往維聯走貨一批,每批價值人民幣一千萬,利潤率百分之十五。

李愷覺得自己也就是個狗頭軍師的水平,動動嘴還行,真要是操作起來,完全就是個渣渣,沒實力沒背景啥都是扯,也虧得人家相信,不然就眼睜睜看著機會從面前溜走吧。

韓澤奇說國際貿易操作起來有四個億就能應付,剩下的錢問李愷有沒有好的建議,總不能把錢放銀行裡吃利息吧。

李愷說先吃一段時間利息,等到十月份左右再看,他預計到時候盧布的匯率會大幅下跌,如果確實了再做其他事不是更有底氣而無負擔嗎。

又到了“投喂”的日子,中午吃過飯,李愷打包了一個飯盒,又裝了一些點心,帶著常大龍去地道。

近段時間,李愷家的零食沒斷過,李焱夫婦似乎頓悟了,對倆兒子的補給很豐盛,飯菜也越發的營養,幾乎隔天就有魚肉,肉也是大肉,絕不是每個菜裡放0.1兩肉的那種敷衍,比如今天中午的餃子,豬肉芹菜餡,豬肉和芹菜是1:2的配置,可以說是高配了。

看李愷裝飯盒,兩口子也不詢問,兩人現在對兒子放心的很,兒子做什麼都是有理由的,他不主動說並不是欺瞞,肯定是覺得還不到說的時候。

“我們來啦!”從地道下坡路拐過來,李愷先喊了一聲,這也是一種習慣,怕對方來不及躲藏,先提醒一下。

到了地方,果然沒人,李愷慣例把帶的東西放在被褥上,從枕頭旁拿起空網兜。

“今天帶的是餃子,豬肉芹菜的,還熱乎呢,趕緊吃。我們走啦,回見。”李愷帶著常大龍就要打道回府。

“等一下。”不遠的黑暗中慢慢走出來一個人。

此人比李愷還要高一些,差不多有一米七,體格健壯,因為不好用手電照,所以看不清面容。

“坐一會兒?”對方說道,語氣很誠懇。

“好啊。”李愷欣然同意。

李愷和對方坐在被褥上,常大龍站在李愷身邊,手裡握著手電筒。這是李愷事先說好的,如果有一天和對方直面相對,常大龍要做好隨時逃離的準備。

“記著,見事不好,不要管我,趕緊跑,跑出去找爸,讓他來救我,都留下來才麻煩。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這時候對方主動點著了蠟燭,放在兩人中間,開始互相打量。

“嚴祿。”對方指著自己。

“哦,我叫李愷,”李愷指了指自己,又指著常大龍,“常大龍,我兄弟。”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