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火星藍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關於撞擊坑的情況,總隊長是清楚底細的。

價值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竟然被這兩個小家夥找到了,真是奇蹟。

他忽略了梅蘭因幾次來火星,均不同程度地考察過礦藏分布,能提供一些重要資訊,當然順理成章。

第11火星日,下午4點。

“小廚子”開車,抵達牧家礦藏基地。

一陣忙碌過後,除了2袋用於工藝品的金剛石,其餘礦物稱重,交接給了基地小隊長保管。

他們不知道,火星鑽探總隊長,見到兩個小家夥如此精打細算,簡直徹底無語了。

不管怎麼說,對於兩個小家夥的總體表現,他還是給予了點贊。

忙完這一切,回到火星鑽探總隊大型太空基地時,已經是晚上8點了。

2人趕緊溜進零號食堂,趕在關門前填飽了肚子。

2袋子金剛石,由“小廚子”提進了子書銀月的住宿房間。

她那裡人少一個,有空間可以塞下。

牧良在基地外面,等了一個小時,終於盼回了從北極歸來的飛行器。

帶著裝置,進入一樓大廳時,原本熱鬧走動的人影寥寥無幾,估計都很辛苦睡覺去了。

他乾脆就著空置的諮詢臺,將飛行器、檢測儀器拆卸摺疊後,塞進專用貯藏盒,提著進了自己的房間。

輕手輕腳地,弄完個人衛生,準備上床睡覺。

哪知,寢室長沒睡著,詢問他離開基地這麼長時間,究竟幹什麼去了。

牧良精神感知磁場略一探查,發現另外2個傢伙也醒了,側著耳朵想聽答案。

他心裡有些好笑,出發前訓練那兩天,已經說明了任務專案。

這些傢伙對自己的行蹤,還是充滿好奇,要想打探更詳細的內情。

為了讓大家都安心睡個好覺,他當下將異能管理中心培訓時,教會的一套說辭,冠上自己的任務內容,搪塞了過去。

既冠冕堂皇,又讓幾人無話可說。

關於任務結果,他僅透露了夾縫水的事情,至於碳金與金剛石,則忽略不談。

第12火星日,早上7點半。

牧良提前了半個多月完成任務,心情很是放鬆,所以沒去與礦工們擠衛生間,晚了半個小時起床。

連晨練也免了,算是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

偷懶的2人,在零號食堂吃完早餐。

辦理了太空車交接手續,提交了任務完成情況電子資料清單。

在諮詢臺,問明了當晚貨運飛碟起航時間,就開始到處閒逛。

將整個3層大樓,參觀了一遍。

悠閒無事的神態,讓夜班歸來的礦工們羨慕不已。

利用空餘時間,牧良將2人的額外收穫,粗略計算了一下:

300公斤工藝品,按4倍黃金免稅計價,小計1.2噸黃金;

900多公斤工業用品,扣除30%收購差價,剩下630多公斤。

按1.5倍黃金計價,約1噸黃金,總計2.2噸黃金。

每人均分1.1噸黃金,這是非常巨大的收穫了。

簡要說明財富所得,子書銀月眉開眼笑,喜形於色。

牧良也不二話,立即掏出身卡手機,透過火星區域網,將110萬地星幣,轉賬給了她。

子書銀月心安理得地收下,嘴裡哼著不知所云的兒歌,開心得又唱又跳。

趁著大人們都出去幹活了,牧良將自己的大箱子,推到子書銀月房門口。

將160公斤金剛石,塞進了箱子,一稱重201公斤,超過了最高限制標準。

無奈之下,他只好退掉配發的洗漱用品,扔掉換下來的髒衣服。

再稱重198公斤,符合要求。

子書銀月負責剩餘140公斤金剛石,加上個人物品的貯存,以護衛機甲“小廚子”的變形與欺騙能力,透過行李檢測,應該不是問題。

整理好出發前的工作,兩人終於輕鬆下來。

趕在最先吃完中餐,約定好下午2點到開礦現場觀摩,就各自回到房間休息了。

中午,休息1個半小時。

2人穿戴上太空服,隨同白班礦工一起出發。

乘坐太空運輸車,前往2公里外,一處最近的峽谷河床挖掘現場。

老遠的,2人透過頭盔玻璃罩,就瞧見了近百臺高幾十米的一體機,分佈在長5公里、寬2公里的寬闊河床上,靜待礦工們聯合操作。

2人隨同下車,到得近前,來到其中一臺機器面前,仔細觀察。

整套裝置長寬各約10米,烏黑鋥亮高大威猛。

深紫色的標識,顯示為“希地公司聯合製造”,附註是各項詳細效能資料、功用扼要介紹。

主要用途,是滿足太空探礦、挖掘、初選、成型等多項功能需要。

裝置下方,是兩排實心輪胎,與四個圓柱樁腳。

其上第一層平臺高5米,前方是巨大的分離機,與上面第二層平臺的破碎機連通;

後方是兩個大小不一的排洩口,小號的與圓筒軟管連通,可向側後兩邊伸出,對準了一臺太空運輸車廂頂入口;

大號的,多了一套高壓成型烘烤機,壓制成型的各種沙石磚塊,源源不斷從輸送皮帶,運到後面待裝臺。

4臺太空機器人,再將磚塊分裝到等候的運輸車廂內。

裝滿磚塊後,運輸車送到已經挖掘完畢的大坑,用於修築各類倉庫、廠房或人居內牆,減少今後修建太空基地的合金材料。

最高的第三層平臺,一個主駕駛室,負責鑽井鬆土與裝置移動。

一個副控制室,專門負責剷土,倒入前端的巨大漏斗,為裝置執行提供原料。

整臺機器共有5個控制室,4臺配套的運輸車,2個維修保養兼機動崗位。

剛好需要11名技術工人,外加4臺太空機器人,組成了整個機組的聯合作業連結。

隨著兩臺大功率的粒子發動機啟動,機器設備在嗡鳴聲中開始運轉,正式進入極寒環境下的挖掘作業。

2人第一天訓練時,也遠遠見過這場面。

第一次親臨現場,見證了這震撼人心的壯觀場景,一時心潮澎湃,激動難抑。

這種心情,與在電視網路上看宣傳影片,有著完全不同的感受。

2人想上去體驗一把,旁邊巡檢的維修工滿臉嚴肅,表示必須驗證電子操作證書後才能上崗,奈何不得只好放棄。

觀摩了半個小時,看膩了千篇一律的規定動作,兩個人便沒了興趣,隨車趕往幾公裡外的建築工地,瞭解沙石磚的用途。

在一處深達120米、長3公里、寬2公里左右的大條坑裡,緊挨峽谷兩側堅硬崖壁,正在修築地下太空基地。

這段河床坑道,已被挖掘一空,正好因地制宜因材施工,用於修建地下太空基地。

站在條坑邊緣,遙望底部,只見上千名礦工,已經改行當起了建築工人。

在技術人員的指揮下,進行分工合作快速施工。

一部分工人,負責運送就地取材冶煉的鋼鐵合金、壓制成型的沙石磚塊等建築物資。

一部分工人,負責外牆合金隔板組裝固定。

一部分工人,負責結紮支架鋼筋。

一部分工人,負責操控小型機械臂,抓取重達百公斤以上的成型磚,套上固定好的鋼筋支架,各司其職不停工作。

無數機器人在旁邊協助,有些專幹簡單的重力活,有些專司檢測工作

在遙控指揮下,有條不紊地進行。

有了固定的建築標準,有了精準的儀器測量,有了及時糾正的警示裝置,從未從事過建築行當的礦工們,也能輕鬆應付。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內牆,已經修建到離地30米高處。

中間,分隔出無數大格子,部分鋪上了蓋板。

從沒有封口的往下看,直達地底無隔板,估計是用於生產或生活廢棄物排放。

牧良2人,跑進附近的臨時指揮室,請工作人員開啟全息模型圖,聽完講解後,終於有了大致的瞭解。

根據介紹,這是一處,充分利用火星資源的太空基地。

北段崖壁,地處新火山形成區邊緣。

地下2公里,就可以貫通正在緩慢上湧的岩漿,為整個基地提供持續的保溫地熱。

根據預測,新火山將於千年後噴發,安全根本不成問題。

南段崖壁,已有驚喜發現。

一處較大的地下水源被探明,能夠為3000人提供10年的迴圈用水,為太空基地解決了最大的難題。

建成後,整個基地頂端,全部是間隔的環形玻璃罩。

裡面,將大量種植果樹、蔬菜,透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同時,還會嘗試在室外種植耐嚴寒植物,檢驗這個寒冷星球植物生存的底線。

盡最大努力,促進生態迴圈,改善居住條件。

2個緊盯模型立體圖,著實驚歎於地星總署的大手筆。

即使是受限的生機,也足以證明外星科技的強大力量。

如果有一天,耐寒耐旱植物,頑強生長在火星的土地上,進而改變空氣含量,推動氣候變化,增厚稀薄大氣層,逐漸形成溫室效應。

再透過人工幹預地殼運動,運送大量海水孕育生物,最後重建火星生態架構,那將是多麼了不起的奇蹟啊。

這是工作人員,給出的終極幻想。

雖說實施起來困難重重,但至少在理論上,能夠站住腳,並不排除它成為現實的可能性。

想起地星人類探測太陽系的艱難困苦,征服荒蕪星球的挫折無奈,牧良心裡很不是滋味。

科技代表實力,實力等於能力,能力等同權力。

殘酷的自然法則,決定了生物圈的食物鏈條,站在頂端的動植物,可以傲視種群。

殘酷的星際資源爭奪,決定了科技文明的進步節奏。

實力超群的文明國度,同樣能夠雄霸宇宙。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