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啟航元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2112年1月2日星期六,上午7點半。

牧良晚起了半個小時,洗漱完畢前往體育館鍛鍊身體。

8點半吃完早餐,回到宿舍沐浴更衣。

想起網上炒得熱火的八大聯盟之事,他隨手開啟身卡手機,瀏覽起近期的國際新聞。

地星總署官網,正式公佈了八大聯盟的組成內容。

聯盟政體,宣告成立。

新年伊始,各聯盟核心政權陸續收到申請,並未立即全面改組,只是對申請方下降一個職別處理關係。

對於核心政體來說,當務之急是統編掌控武庫等要害機構,隨後逐步統轄覆蓋範圍內的各項大小事務。

當前,首要任務是穩定一切,避免內部混亂,引發不可預測的內耗危機。

至於未來到底以自治區,還是以聯邦制形式實行管治,得看各大聯盟政體的內部選擇了。

然而,仍然有少數地區,未按照政令規定時間,公佈自己的歸屬。

個別地區並非不想選擇,而是內部派系林立,意見大相徑庭,無法統一思想。

只好交由地星總署做出判決,屆時指定歸屬哪個聯盟,誰也無話可說。

地星總署只是宣佈取消政體,也未立即指定接收物件。

一時間,各大盟國憂心忡忡,擔心地星總署會將其指定給自己主政的聯盟。

到時,如對方不服挑釁,聯盟將不得不對其進行軍事干預。

亞西地區,FA聯盟。

現有入盟國家正在緊鑼密鼓地集結軍隊,訓練士兵,購置武器,籌集物資,開展常規作戰聯合演練,準備捍衛地星總署賦予的聯盟權力。

與之針鋒相對的Y國,同樣徵調退役士兵,生產大批戰略物資,想要去爭取那令人眼熱的聯盟核心地位。

X國保持中立,靜待雙方戰爭的結局,誰勝就歸附誰。

這麼也是出於無奈,連年的內耗已經挖空了積累,再也無力承擔出兵的重負,乾脆耍賴坐山觀虎鬥。

理念的不可調和,結果要用戰爭來判決勝負,這就是冒險家的終極手段。

按照地星總署的約束條款,雙方出兵總量、戰爭規模、武器控制、交戰區域、持續時間等都有著明確規定,為的是防止戰火蔓延太廣波及太多無辜,導致不可挽回的嚴重後果,讓人置疑地星總署的戰略決策太過血腥,產生難以消除的牴觸情緣。

牧良看不懂這其中的微妙關係,猜不透背後的陽謀與陰謀,權當是隔岸觀火好了。

自己既不是聖人,也沒掌握否決的許可權,更沒有核心利益淪陷在內,犯不著偏袒哪一方。

不幫襯哪一方,只能靜待水落石出。

事情並未絕對化,一切都存在變數。

全星各地,正式入盟的非主權成員,嚴厲管控與重點打擊私挖私採金屬礦產,成風的勢頭很快被遏制住。

遺憾的是,駐守艦隊第三基地組成的地星衛士獵殺隊,對血族與O洲黑手幫餘孽展開的清除行動受挫,沒有取得預期的成效。

子書扶銘很是惱怒,將基地負責人訓斥了一頓,指令這支行動隊執行長期任務,直到基本清除為止。

誰敢對他的女兒出手,就必須承擔應有的後果。

某些本土刁民的頑固性,讓子書扶銘徹底失去了轉化的耐心,毒瘤不祛終成患,只剩手術剔除這條道了,所以這次下了最終決定。

與之同時,太空探礦任務首批成員確定。

相應的前期培訓、物資準備等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

像斯特勞爾家族這樣的豪門望族,或者資金雄厚的知名財閥,或明或暗地做著同樣的準備。

根據地星總署最新公佈的採礦一體機採購或預訂情況,已經有100多家不同組織下了訂單。

購買採礦一體機的費用不算很多,讓很多組織望而卻步,是專用大型運輸飛碟。

每艘,需要近2千萬地星幣,相當於20噸黃金或400多億M幣,這已經算是天文數字了。

除了八大聯盟有能力採購外,其他組織根本無能為力,只能透過租賃解決運輸問題。

當然也有便宜的入門級飛碟可供訂製,價格約1/10,非常便宜,需要付出時間成本。

以較近的火星為例,來回一趟耗時近一年,與前面的十幾天一個來回相比,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三種選擇,究竟如何取捨,各方需要精準計算,再結合實際確定。

專用大型運輸飛碟,除了貨艙之外,還可供百人左右一年基本生存所需。

如果要開展大規模挖掘工程,則必須另行購買生存基地組裝裝置。

太空基地越大,平均到個人的費用就越低。

控制在合理的範圍,需要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以達到相對低位成本。

有專家根據地星總署釋出的優惠政策,給出了最合理的搭配方案。

具體內容是:

一次性單獨或聯合採購10套採礦一體機,所需總費用為500億M幣;

按照地星總署附贈2艘入門級飛碟,或2套太空基地組裝裝置的優惠折扣,選擇2艘入門級飛碟做套餐即可。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10套一體機與人員同裝在一艘飛碟上,按照每套一體機最低5人操作的配備,10套總需50人就能滿足挖掘條件。

加上2名飛碟駕駛員、8-13名勘探、醫護、機動人員,以及維修機器人等,總計60-65人。

另一艘飛碟除了裝運5-6臺太空運輸車,以及少量維修配件,剩餘空間全部裝運生活物資,可供所有成員生活3年以上。

此後,挖礦人員吃住全部在飛碟上,工作時依靠一體機或運輸車的強大防護設施,就可以抵禦絕大部分的自然威脅。

2艘飛碟同時前往火星,只消耗半年的生活物資。

在火星挖掘一年半載後,空艙的那艘飛碟,就可以裝載半成品的高品種金屬返回地星,卸貨後裝滿生活物資、替換人員以及其它工具配件重返火星。

到達後,另一艘裝載金屬的飛碟就可以接替返回。

兩者相互輪流,可以最大化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這樣一來,省掉了購買太空基地組裝裝置的費用,藉此大幅度降低成本,還有機會拓展綜合效益。

按照這個方案實施,加上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以及附屬設施、生活物資損耗,3年內總投入不會超過550億M幣。

至於維修成本,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地星總署對賣出的產品,承諾3年保質期內免費維修保養。

同時還會派出1名技術人員、2臺維修機器人隨碟往返,確保飛碟安全執行、一體機有效運轉,等於又免費提供了3年本土維修員的培訓機會。

3年內,不用負擔技術人員工資,僅需按標準給予額外津貼補助就行。

在此基礎上,經濟學家經過周密計算,提出了更加科學合理的賺錢路徑。

前提條件是優惠政策,除了上述內容,地星總署還承諾,50年內對所有礦產實行免稅,按照星際經貿價格的7成以上比例包購。

這個潛臺詞就是,挖到任何寶藏就是賺到,不需要考慮納稅、銷售等問題,沒有後顧之憂。

更深深層次的意思就是,鼓勵全星動員全星探礦,開啟太陽系冒險新時代。

有了這個前提條件,以前3年為例,接下來可以算出投資收益。

為了通俗易懂,經濟學家用簡單方法進行了描述:

10套採礦一體機,利用外星科技簡裝版探測儀器,不藉助鑽探裝置情況下,都可以比較清晰地分析出地下30米內的金屬大致含量,避免了盲目開採的風險。

在此期間,平均每套裝置,只要挖掘到相當於2.5噸黃金的價值礦產,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多出部分的就是暴利。

有人會提出疑問,每套裝置照此分攤,每天平均要開採到2.5公斤黃金,才能滿足要求。

答案很簡單,說明書上標註的非常清楚,按照地星黃金分佈含量,每套裝置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就能夠提煉出價值0.5-5公斤黃金的礦產品,實現贏利應該不成問題。

火星的兩極,永久地被固態二氧化碳(乾冰)覆蓋著。

這個冰罩的結構是層疊式的,它是由冰層與變化著的二氧化碳層輪流疊加而成。

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昇華,留下剩餘的冰水層。

如果用裝置分離出來的銅、鐵、鋁等普通金屬,冶煉加工成型後,在南北兩極附近環形山避風處修建太空基地,就可以解決生活迴圈用水與大規模開採兩大難題,使挖掘效率與總量不斷提升。

同時,建成的堅固基地,未來還可以拓展成旅遊觀光、太空探險、租賃開礦等系列有償服務項目,帶來更加龐大、持久的附加物質財富。

可以說,目前火星是地星從事太空發掘活動的最佳選擇。

建設好基站,就是探索更遠距離星空的依託,具備不可替代的現實作用。

地星曆,2112年,將註定成為地星人類真正發掘太空資源的.asxs.。

從某種意義上看,算是地星正式進入太空的啟航元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