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人參蟲草,有奸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武媚娘抿嘴輕笑:"這可不是,說起來,這高麗……不,扶余參的價格並不昂貴,只是略比普通的參價格高一些罷了,市面上有不少,蟲草也是。"

她這樣一說,李治心裡的疑問便更重了。

事實上,從隋朝開始,因為和高句麗緊張的敵對關係,和高句麗的貿易斷絕了很久,一直延續到了唐初,雖然李世民幾次想要開啟互市,不過也只是意向!

高句麗,甚至整個半島的百濟、新羅等國,都因為交通斷絕,導致商貿不通,吐蕃,這邊也是,兩國關係一直緊張。

若說偶有一些人參、蟲草,流入進來,倒也說的過去,可問題在於,為何現在聽著的意思是有大批的人參、蟲草流入?

李治吃過了參湯,陪著武媚娘說了好一會的話,等老餘回了府,方才讓武珝稍等片刻,他則到了廳堂裡,讓人請了老餘來。

老餘見了李治,便板著臉批評道:"這個時辰你還不睡覺,你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睡好、吃好,這樣才能象陛下一般長成大個子,這一年在遼東吃了不少苦吧,回來了就要好好養養身子。"

李治看著他古怪異怪,哭笑不得,也懶得和他計較這些,想著還有正事要說,便開門見山道:"聽聞市面上有許多的高句麗參、蟲草?"

這話題轉的有點快,老餘皺著眉頭想了想道:"高句麗參和蟲草倒是常見,怎麼了?"

李治懊惱,"這就怪了,大唐和高句麗禁絕互市,過去一年又一直在打仗,如此大量的參,是如何進來的?"

"這個?"老餘道:"你操心這麼多做甚麼?哎,小郎君,果然是瞎操心的命,就比如老夫吧……"

他又放大了嗓門,瞎咧咧道:"老夫不也是這樣嗎?……"

李治看著老餘又上竄下跳,頓感受不了他,這哪裡跟哪裡啊,他可是找老餘來談正經事的,於是忙壓著手道:"停、打住,老餘,別鬧了,我與你說正事呢。"

老餘一愣,登時就瞪他一眼,壓低聲音道:"你怎麼知道外頭一個人都沒有?這黑漆漆的,若是藏著人呢?

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你是王爺,若是不密,失的是啥?"

李治覺得繼續往這個話題下去,估計一直就是說這些沒營養的了,於是故意拉起臉來:"繼續說正事,你說這麼多人參、蟲草,走的是甚麼渠道?是甚麼人有這樣能耐?

他們採購來了大量人參、蟲草,那麼,又會用甚麼東西與高句麗、吐蕃進行貿易?高句麗和吐蕃人拿出了這麼多的特產,源源不絕的將人參、蟲草,送入大唐來,難道他們只甘心收取銅錢嗎?"

李治說出一連串的問題,老餘皺眉起來:"那你認為是用甚麼交換?"

"想要交換,一定是高句麗、吐蕃人最缺少的東西,譬如現在對他們而言,吐蕃對我大唐是虎視眈眈,他們當然急需要大量的鎧甲,以及大量的弓箭,還有其他的鐵器。"

老餘若有所思的點頭:"你的意思是,有人裡通高句麗、吐蕃?"

李治嘆口氣,總算,老餘你總算是開竅了。

李治道:"你想想看,有人可以私通高句麗和吐蕃,交換大量貨物,這樣的人,身家絕對不會小,甚至可能,在朝中身份非同一般;

如若不然,怎麼可能打通這麼多關節,在這麼多人眼皮子底下,如此販賣敵國貨物?又如何拿這麼多鐵器,去與高句麗、吐蕃人進行交換?這絕不是普通人可以辦成的。"

李治頓了頓,繼續道:"當然,高句麗現在覆滅了,可是你有沒有想過,人家既然能將大批不得貿易的東西送出關去,可以私通高句麗人,難道,他們就不會勾結百濟人嗎?甚至於,勾結突厥人、吐蕃人。

這大漠中,這麼多的胡人,他們的走私貿易,定也有牽涉,而這,才是小治我最擔心的啊,餘叔,接下來我要經營關外、打通絲綢之路,卻對這些人一無所知。

而這些人呢,則藏在暗地裡,他們,到底是誰,有多大的能量,和多少胡人有勾結。

晉王府在關外,一旦站住腳跟,會不會妨礙他們的利益,他們是否會暗箭傷人,如此種種,可都需小心防範。"

裡通外國……

這樣的事,一點也不新鮮。

越是斷絕了貿易,某種程度而言,越是有利可圖,因為別人沒法做的買賣,你卻可以做,那麼自然而然可以賣出高昂價格。

因為這巨大利益而鋌而走險,一點也不奇怪。

李治起初沒有想到這個可能,他單純認為,晉王府只要在關外立足就好,此時因為喝了參湯,這才意識到,這事,未必如自己想象中那樣簡單。

李治想了想,便又道:"再退一萬步,這些人是否會與突利可汗和吐蕃贊普有牽連?

這突利可汗在關外,對於大唐的訊息,理應是一無所知的,可是我看他頻繁騷擾,卻將事態控制在一個可控範圍之內,他的背後,是否有高人的指點呢?

還有那吐蕃贊普經常派使團來大唐求親,並且還帶大兵威脅我青海、劍南道,卻也不是硬來,他的背後,是否也有高人的指點呢?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敵人是最好防範的,可是最令人難以防範的,卻是‘自己人’。他們可能在朝中,和你談笑說天,可背地裡,說不準刀都磨好了。"

老餘聽罷,倒也慎重起來,神情不自覺裡肅然了幾分:"那麼,小郎君的意思是……"

"這事,我們不能糊塗看待,所以必須徹查,將人給揪出來,無論花多少錢財,也要摸清對方的底細,而且這事兒,你需交給信得過的人。"

"信得過的人?"老餘想了想道:"晉王府人裡,倒是有幾個為人謹慎的,不過,老夫還得再想一想……"

李治認真地道:"要儘快一些。"

老餘頷首:"你放心便是,呃,是啦,你睡覺吧,這大半夜的,和我這半隻腳進棺材的人在此說這些做甚麼?有甚麼訊息,我自會來相告的。

呃,對了,上次股市大跌,我按你以前給我說的回購股票,後來股市又漲回來,這一來一去賺了不少錢,帳本在武小姐那,她會給你說。

呃,還有一件事,青海的湖鹽開發的事,老夫已經派去了不少人,但這樣一來,這個道路問題就是大問題了。

小郎君可有好辦法?用飛艇運?"

"用飛艇運?餘叔,你也真敢想,不行,但是我們可以鋪木軌,先把這個木軌鋪到鄯州,這一次我們神策軍立了大功,父皇肯定要獎勵我,我就向父皇要青海和高昌那邊的地,猛種棉花,並且那邊還可以種土豆、紅薯、玉米。

這就需要在渭河上造兩座水泥橋,一座走馬車,一座鋪木軌。"

老餘愣了一會兒神,顯然是在想可行不,想了一會道,"若是全鋪木軌,咱王府這個錢還是有的,皇上不是令今年修長安到太原的水泥路嗎?也快要修好了。

行,我來組織人手,小郎君你先把水泥橋的圖紙弄出來。"

交代完畢,李治伸了個懶腰,老餘則也期待的看著李治,彷彿他意識到李治即將要去做一件光輝的事,他拍拍李治的肩:"老夫以過來人的身份……"

李治卻是一溜煙,逃了。

第二日,李治去了神策軍軍營,因為鄭仁泰原本是負責特戰隊的,而鄭仁泰現在留在平壤了,所以,李治即讓劉仁軌先把此事負責起來,並且要求特戰隊加強對吐蕃的偵察。

李莊裡,武媚正好奇的把玩著手裡的夜明珠,李治回來長安馬車上帶著不少包裹,昨天睛兒、翠墨和瓔珞帶著丫鬟們整理包裹,發現了錦盒裡的夜明珠。

"小郎君也真是,包裹裡都是日常慣用的,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顆珍貴的夜明珠。"睛兒帶著埋怨的意味說。

昨晚她和翠墨一起收拾的時候,嚇了一跳,居然就把這樣的稀世珍寶放在了日常慣用的包裹裡,也不怕放在馬背上顛簸掉了。

"這一定是小郎君特地給咱家小姐帶回來的禮物,這樣大的夜明珠真是難得,怕是世上也就僅此一顆!也不知道小郎君從哪兒找到的!"翠墨感嘆道。

即便是見過不少珍寶的武媚也禁不住點頭道:"這麼大的夜明珠,確實罕見,可以算是稀世珍寶了!"

"小郎君回來了!"廊下的丫鬟一邊挑起簾子,一邊脆聲稟報。

武媚娘把玩著夜明珠站了起來,睛兒上前給李治解下了披風,春寒料峭,早晚間還是寒意沁人。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