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砧板戰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馬利斯·羅塞羅司令,要採用砧板戰術。

他要以馬普托城堅固的城防工事為砧板,莫三比克解放陣線全國兵力為錘,消滅聯盟兵團的主力於馬普托城下。

…………

這是歷史上,亞歷山大大帝精通而且慣用的打法。

砧板戰術配合馬其頓方陣體系,成為東方軍事理論中“以正合以奇勝”的最經典運用。

很多人以為馬其頓方陣就是一個密集隊形,其實是一個步騎配合的系統。

單獨使用長矛密集陣,難以快速打垮對手,還可能讓對方跑掉,而且有個側翼問題。

所以需要在側翼安排騎兵,雙方接觸之後以長矛方陣為砧扛住對手,然後以騎兵為錘,從側翼甚至背後勐擊敵軍。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五輪書》裡對崩潰的總結是:節奏被打亂。

…………

如果只是結陣正面對抗,雙方可以有來有回推很長時間。

而當一支別動隊突然背衝斜刺,腹背受敵之下,軍隊很容易陷入混亂,甚至崩潰

在陣型作戰時代,錘砧是全世界優秀將領都非常熟悉的戰術體系。

…………

在東方古戰場,“柺子馬”疊加“鐵浮屠”其實就是標準的錘砧東方體系。

“柺子馬”這個詞不是兀朮的專利。

在宋真宗制定的陣圖裡就已經出現過。

也就是說,凡是佈置在兩側的騎兵,在當時都是可以叫“柺子馬”。

…………

不過,宋真宗的軍制想要打出漂亮的錘砧,基本等於異想天開。

自從趙二敗光了趙大的老本,輕步兵部隊裡弓弩的比重越來越大,甚至出現了“輕步兵,重灌化”的詭異現象。

北宋末年居然變成“二槍八弩”甚至“一槍九弩”。

這樣的部隊一旦接敵,就芭比Q了。

跟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樣,北宋最大的硬體問題不是缺少重騎兵,而是“輕步兵重”、“重步兵少”的奇葩軍制。

有錘,但砧不夠硬。

打錘砧的時候,重灌的輕步兵,一通狂射,看起來很勐,等到敵人突擊近身,就扛不住了……

主動進攻時候,步兵打不出協同。

薄薄一層“重步兵”被突破之後。

大批量手持弓弩的“重灌輕步兵”,被迫近戰,十有八九就要涼。

…………

唯一的特例,是岳飛。

“步兵為砧,騎兵為錘”的砧板戰術體系。

在這位軍事天才的手裡,被活用成騎兵先手黏住對方,不給對方發動衝擊的機會。

重步兵左右包抄對敵軍進行擠壓。

最後作為勝負手扮演大錘角色的是:岳飛本部背巍軍。

…………

相比於落荒而逃的愛德華多·蒙德拉納總統。

馬利斯·羅塞羅司令和馬普托第一師師長薩莫拉,對於這場大決戰信心滿滿。

葡萄牙殖民時期,葡萄牙軍隊馬普托春構築了許多工事。

市內一些主要大樓的堅固程度甚至超過一般性的碉堡,有的還有地下室或地下通道,易於防守而不利於進攻。

1917年開始,葡萄牙當局又動用十幾萬莫三比克人力,耗費巨資修築了許多鋼筋水泥碉堡和地下暗堡群。

其中,原莫三比克銀行大樓周圍修建的永久性工事就達150處之多,整個城區儼然是一座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

不僅如此,馬普托戰役勝利後,用兵謹慎的馬利斯·羅塞羅司令,面對各省日益活躍的赤備足輕的民兵營,大量潰敗的莫三比克解放陣線村鎮部隊,撤退至馬普托。

馬普托城內共駐守敵正規軍與雜牌軍近7萬人,其中馬普托第一師還是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王牌部隊。

南非《星報》吹噓馬普托城防工事“堅冠全國”、“固若金湯”,這並不是吹牛……

…………

在莫三比克解放陣線馬利斯·羅塞羅司令的視角。

上一次10萬大軍過來都打成炮灰。

這次兵力只有上一次的一半都不到,精銳的聯盟兵團只有五個戰術營,其餘都是赤被足輕的民兵營,那些烏合之眾,手下敗將。

況且,聯盟兵團,勞師遠徵,連續激戰,士兵早就疲憊不堪。

只要信長?哈查馬敢來,註定會鈍兵城下,遭到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四面八方聚攏來的援軍圍殲。

三戰三捷?

那都是《莫三比克日報》的Fake new馬利斯·羅塞羅司令!

一群烏合之眾在短時間內脫胎換骨,這根本不符合軍事常識。

戰線推移,莫三比克西北、東北四省淪陷……只能說明莫三比克解放陣線的軍隊二號人物,所謂“北部之王”希薩諾,只是一個酒囊飯袋罷了。

希薩諾在加入莫三比克解放陣線之前,本來就是佔據莫三比克北部地區的大軍閥,這種軍隊的戰鬥力,是要打一個大問號的。

…………

7月11日,聯盟兵團五個戰術營抵達莫三比克首都馬普托外圍一個部落村莊。

兩天前,赤備足輕民一個兵營已經攻克此地,並修築了簡易營地。

五個聯盟兵團戰術營作為進攻馬普托的主力,開始進行攻堅準備工作。

配合第一波進攻的四十八個赤備民兵營在信長?哈查馬的調遣下,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著武器彈藥的準備。

這時,聯盟兵團前線總指揮,信長?哈查馬趕到,召開緊急會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