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寧王教我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有錢能使鬼推磨。

去年一個冬天。

在運河和黃河疏浚撒了三十幾萬金幣的張公裕看見延綿的春雨,笑容就沒有停止過。

數萬各地彙集起來的水師,已經把隋唐通濟渠,山陽渠,山陽瀆所有河道疏淺之處深挖完成的地方和河道狹窄之處,做好了標識。

春水滿運河,登州來的大部分商船改造船隻和膠州灣打造的小型蒸汽船,不僅可以開行到汴梁,甚至可以向西到洛陽。

開封府,洛陽府都在黃河邊上修建了碼頭。

今年黃河的河道疏浚張公裕不是太滿意,黃河淤積的泥沙工程量太大。

到了冬天還要捲土重來。

緩解華北各地的運輸,讓船運在華北編織成一張網,一條黃河幹流可不夠。

還有江淮到到燕京,隋煬帝永濟渠需要疏浚,張公裕聽從李敬建議後,設計了一條從揚州北上溝通江淮水系前往濟南的運河。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宗帥,我幹的還行,登州來的船隊,不僅可以直達汴梁,還能前往洛陽!”

汴梁城外的碼頭人頭傳動,因為登州和明州中轉南洋物資的船隊一起來了。

水師貨運署的吏員忙前忙後,準備把部分征伐西夏的物資,利用船隻調運洛陽。

“當然行!”

同樣的白鬚白髮,同樣的事無巨細,同樣的老當益壯,宗澤在張公裕身上看見了自己的影子,頗有些同命相憐的感覺。

“真羨慕你,自幼習武,身體比我要康健的多!”

“卑將還羨慕宗帥呢,昔日汴梁被包圍,我帶幾千水師弟兄參與勤王,城外數十萬大軍,那叫一個亂,弟兄們跟我倒了大黴,餓著肚子走回長江邊!”

知道張公裕說的汴梁城第一次被完顏宗望包圍。

李綱親自上城守城那次。

宗澤哈哈大笑起來。

若非李敬這小子死死咬住金狗尾巴,一路吃金狗繳獲,他們勤王軍也好不了多少。

“第二次汴梁被圍,州府還欠著第一次開拔的餉銀,弟兄們怨氣沖天,卑將也不敢領著出門,若非如此,我肯定能早於宗帥到汴梁城下,馬革裹屍,也比讓二帝被金人北狩強!”

“未必,不破不立!”

經歷了趙佶迴歸後的一些事,宗澤算是明白了。

汴梁城若是不破,自己跟李敬說不定連個宣撫使這樣的地方諸侯都坐不上去。

更別說協助朱璉掌控中樞。

“也對,宋金之戰就是大宋的國運之戰,汴梁陷落,太后,宗帥,靖王率我宋人絕地反擊,直搗會寧,贏得了長久的國運加持,如此昌隆,漢唐也無法比擬!”

“你我都要多保重身體,爭取多活些日子,親眼看著我大宋徹底打敗金狗,把靖康皇帝迎回,國泰民安,威服天下!”

宗澤已經決定了,西夏之戰,就是他軍事生涯最後一戰。

西域的對金戰事,或許曠日持久。

與其中途換帥,還不如一開始就讓李敬主導。

打完這仗,他就西洋,先去看看南洋那片一年三熟的沃土,然後去西洋看看李敬打下來的十萬裡藩國。

光想想,宗澤就心潮澎湃。

壯哉我大宋,壯哉我華夏族人。

“就是,宗帥,李副使讓我趁著現在身體好,把中原,中原到燕京的河道疏浚搞出來,然後去看看五洋四海,我覺得這安排挺好,此生足矣!”

“好啊,皆時你我一道同行!”

兩人正說著,忽然遠處響起汽笛。

登州來船。

還是沒有拖拽駁船的蒸汽艦艇單艦。

“走,我等前去看看,多半有事!”

果然,船都沒靠穩,船上就傳來吼聲。

“教旨,教旨,登州萬里加急!”

傳令禁軍一眼就認出了封為寧王的宗澤,下船後單膝跪在面前,把教旨雙手舉國頭頂。

“太后教旨,請寧王閱!”

接旨之前,宗澤一臉肅穆,還以為發生了什麼大事。

看完以後就笑罵起來。

“這混小子,我就知道他在登州呆不住,自己去遠航也就罷了,還把太后和新帝弄去幹嘛!”

教旨倒不是給宗澤一個人的,朱璉也只是通知他們一聲。

西洋艦隊返航登州,即刻開始檢修,然後穿越扶桑,廟街,前往更遠的大陸。

這件事已經定了。

汴梁的事情,讓宗澤和梁揚祖尋機自己處理。

她已經給皇家銀行下旨,梁揚祖可以調動四十萬金元幣值的錢財,隨時用途大宋突發的災害處置。

宗澤的額度是五十萬金幣,非戰事受挫,不得呼叫。

接過聖旨看完的張公裕哈哈大笑。

“這也就是我聖明的大宋太后,如此信任梁相和宗帥,這一走,半年未必能回來!”

宗澤暗笑。

折可求和西夏知根知底。

宋金之戰以後,就預料到了下一場戰爭,不知道派了多少細作前往西夏。

知道大宋增兵西北,拒絕西夏派使團觀摩新帝登基大典。

一改昔日的澹定。

惶恐的很,邊境上聚集了二十多萬大軍,枕戈待旦。

滅西夏不難,難的是金人派出使臣,聯絡分崩離析的吐蕃貴族,還有大理。

大宋面臨的吐蕃,早已經不是唐朝後期的強大對手了。

各貴族相互攻伐,混戰。

只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宋滅原吐蕃分裂的唃廝囉政權的戰役,雖然佔領了河湟一帶,一直延續了31年,直到宋徽宗初年,大宋已經沒有精力管理河湟地區。因為佔領一個地區,既要有官有兵,還要有大量給養,更為重要的宋朝已經沒有財力支撐在河湟的統治了,最後只得撤出。

前後只維持了20年。

所以在宗澤看來,分崩離析的吐蕃和孱弱的大理最好不要出手。

否則兩國就是野心勃勃的關勝,種彥鴻的菜。

張浚的屯墾軍,雖然接了趙構的旨意前往汴梁,一路走到磨磨蹭蹭,得知種彥鴻率軍過來,毫不猶豫的繳械認罰。

按照趙構意思佈局後路去了川陝四路的張俊,本來就是種家軍的人。

種彥鴻帶數萬武字軍前去川陝四路,捉拿黃潛善,汪伯彥。

何嘗不是李敬為了能讓宗澤順利滅掉西夏做的佈局。

若一國出兵協助西夏,則種彥鴻出兵滅國,若兩國出兵,種彥鴻則據守鉗制,等著關勝率軍到來分而食之。

這樣佈局下,宗澤的仗很好打。

梁揚祖就不一樣。

他壓力不小,說白了,李敬和朱璉去美洲半年多,就是他的試用期。

大宋若是政治改革推進不順或者無法折服朝中這些大臣,甚至引發混亂。

他這個宰相就做到頭了。

搞不好還得跟他和張公裕一起雲遊西洋。

果然,還在盯著中書省改造的梁揚祖接到教旨就懵逼了。

當初他主動請命,可全是因為李敬在。

李敬哪怕人在登州,也就是一封書信的事情,實在把握不住細節,自己跑一趟。

眼下李敬遠航,還說至少半年。

梁揚祖彷彿被抽掉了底氣,心虛的很,看完教旨臉色都變了,對著宗澤就是一鞠躬。

“寧王教我!”

半路投奔朱璉的梁揚祖太清楚了,朱璉和李敬,宗澤若在汴梁。

麾下的大臣都是溫順的小貓。

若不在,這群驕兵悍將就是張牙舞爪的獅子

李綱,張叔夜,劉韐,李邈,曹輔,趙不試,隨便那個他都降不住。

作為朝中首輔,當朝宰相,他的資歷實在太淺了。

跟他一起下西洋的朱勝非,陳過庭,陳卓等人一起在回程討論過延續大宋政治改革的還比較好說。

其他的人。

類似張叔夜,趙不試這類性格直爽的,都不喜歡他。

認為他昔日在大元帥府追隨趙構是奇貨可居,在大軍南下平叛臨安之前是背主易幟,在周寧被抓之後主動提出繼續周寧的改革,是為了做丞相投機取巧。

總的來說,人品不好。

殊不知,在李敬,宗澤看來,梁揚祖為人要比周寧好十倍。

不貪財,不好色。

真的想做好大宋的賢相,不墜先祖家父的風骨。

而且朱璉和李敬甚至覺得梁揚祖比周寧更實幹,能幹。

雙手屏退左右的梁揚祖,壓低了聲音告訴宗澤。

“宗帥,不管是周寧,還是我,都是被靖王推出來,太后首肯了的,若她們不在,別說幾個巡查使我調不動,連諸部也未必聽我的!”

宗澤頓時一愣,勐的大笑起來。

他有些同情這傢伙,昔日磁州那份傲慢去哪了?

抓到實事,才知道這活不好幹。

笑歸笑,宗澤不會拿大宋前途開玩笑。

“解鈴還須繫鈴人,不管是軍糧,馬匹等物資調運西北,還是太后遠航,都還有兩三個月,你放手為大宋做事,遇事不著急,多求索,只要對國家有利的決策,你處置處於公心,我給你做後盾,等我離開汴梁,你把做的事情,遇到的難題拿著,爭取在太后和靖王出發之前,去登州見他們一面!”

“謝寧王,謝宗帥!”

梁揚祖只是心虛,怕張叔夜他們為難自己。

有宗澤這句話,梁揚祖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心中踏實了很多,再次對著宗澤一鞠到底。

李敬都沒想到,自己去一趟美洲,把梁揚祖嚇的小心肝噗噗直跳。

他跟黃燦一起,耗費了五天時間,重新規劃了冀北新城的佈局。

接著就乘船去了遼東。

楊再興知道李敬隨時回來,卻沒想到來的這麼突然。

迎出城單膝就腰跪下來喊面見靖王爺。

被李敬一把扶起。

“許崇,再興,兵練的怎麼樣?”

“還行吧,只是我靖字軍乃是天下第一精銳,如今對西夏開戰,其他幾路都去了,就我們在遼東冷冷清清的練兵!”

許崇知道李敬討厭那些繁瑣的禮節。

咧著嘴跟李敬抱怨。

原以為李敬封王,他能混個公爵,最後跟李雲易他們一樣,都是侯爵。

私下裡雖然有很多混賬話,可是當著李敬面一個字都不敢說。

畢竟李敬派人給他們解釋過,廷議功勳的時候,原本公爵是安排給朝臣大臣的。

陳仁俊那是運氣好,明面上他是山東東路宣撫使,其實登州也好,山東幾路也好,都是人家陳仁俊在管。

所以,他們想立功都想瘋了。

“看樣子,你們帶兵不眨地,這些兵,不會比我騎術還爛吧?”

就馬術而言,李敬的馬術在這個時代的人看來,真的很爛。

哪怕他自幼拿著李遠的馬匹騎馬。

這個時代,不管是一些習武的宋人,馬術都很厲害。

更別說自幼在馬背上長大的遊牧民族。

不過不妨礙李敬對於士兵騎術的判斷力,畢竟戰場上看見那麼多金人騎馬拼殺。

眼下這靖字軍,跟金人相比,還差點意思。

這點還不小。

“騎術好一些的,都派去北方清繳金人了,這些兵都是準備再練兩月,不行就裁汰一批。”

“你們沒帶隊?”

“趙子昉帶去的,遼王乘船去了南洋,臨王和韓將軍兩路精銳奉命攜帶所部繞道雲州,海邊諸城這麼多軍資,軍屬,百姓。東面山裡還有金人,我等豈敢離開!”

原來如此,這番安排還是符合他的心意,穩妥為主。

完顏宗翰帶著部族遷徙,留在當地的金人不少。

關勝,岳飛,韓世忠去年幾次圍剿,抓了幾十船東北各族分散安置在琉球,廣南東路開發那些蠻荒之地。

據說大部分都逃到了遼東以東的山裡。

進山進繳風險大,戰果小。

關勝乾脆下令進一步對北面平原加緊清繳。

爭取朝日把這些金人全趕到山裡去。

至於完顏宗翰留下部族騷擾目的就是想著打回來,李敬倒是覺得他痴人說夢。

除非自己死了,否則他們就死了這條心。

許崇知道李敬的習慣。

不管是士兵營地,還是馬匹棚子,他都會細緻的看。

尤其衛生,後勤保障方面。

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都會捱罵。

倒是楊再興大大咧咧,問起了他父親楊邦乂。

本來李敬建議朱璉把楊邦乂放出去做一府或者一路地方官。

何曾想,宗澤看上了楊邦乂。

宗澤準備把陸宰帶上隨軍,汴梁中樞需要人排程糧草兵馬,宗澤果斷的把人留在汴梁。

“沉住氣,金人遠遁西域,依照他們崛起的方式駕馭西域各民族,說不定會更加強大,宋金之戰在西域不開打則以,一開打,就是驚天動地。我和太后要親自去海外給大軍準備軍餉,撫卹銀子,你們也萬萬不可懈怠!”

總體來說,遼東的鑄城,軍營設定,馬匹安置,騎兵訓練,李敬還是滿意的。

不管是韓世忠,岳飛,還是關勝所部的營地,他都轉了一圈。

不停的告捷將領,校尉,耐心,把騎術練好,等著未來的大戰。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