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缺,很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柔嘉身為女兒身登基做皇帝。

不少腐儒在各地破口大罵。

趙佶提議完成所有的大典儀式,盡最大可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並且在種彥鴻接觸張浚人馬武器以後,趙佶願意帶著趙柔嘉動身前往曲阜昭告軒轅皇帝。

李敬無所謂。

反正朱璉放手讓梁揚祖坐鎮汴梁,梁揚祖已經配合張所等人拿出了未來一年的工作計劃。

第二批稷下學宮學子畢業後,全部去地方任職。

除了幾個成績佼佼者,其餘都從山東的縣令和縣丞做起。

去年經歷山東整改的大量官員,升一到兩級後,派遣全國各路推動政治改革。

朝廷中樞的政治改革,由梁揚祖親自負責。

把原來中書省衙門擴建為政務院。

把汴梁皇宮改建為大宋民意院。

把門下省,尚書省,改為新設立的四部。

三司的衙門,樞密院,繼續對原有老建築進行改造,副樞密使種彥鴻坐鎮汴梁,負責汴梁防務。

朱璉承諾天下人的恩科,已經如火如荼的讓各路開始開考。

春夏之交,舉子彙集汴梁舉行會使,殿試,科考科目,參照大宋舊制。

復興報登載了一位士子的猜測,或許這就是大宋歷史上最後的恩科了。

各地都在新建新式學堂,各地原教習,教員,紛紛接到了匯聚臨安,汴梁,登州三地進行新政後教育改革培訓的通知。

不僅是以往的教習要培訓,復興報公開了教部招募教習培訓考試的章程。

若各地會試落榜的學子,有意願參加教部各級教習考核者,均可以報名教習院。

“靖王爺,你倒是大方,一場西夏滅國之戰,一張口,靖康武三軍不動,還要攛掇我和雲王去南洋!”

“大爺,傻湖塗了,你缺那點戰功,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蜀國公主肚子裡的孩子謀劃啊!”

大宋朝宗族制度,歷來是嫡系通吃。

小妾的兒子天生就低人一等。

“特娘的,遼河平原,你讓韓世忠所部從淮南招募大量農民,又從東洋弄來些奴僕給這些農夫支配者往北耕種,土地都已經夠多了,多到分了軍屬又分淮河農夫,還要弄!”

“不一樣,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再說,北面的金人還沒有肅清,萬一完顏宗翰帶人打回來了,這些人還是會從深山裡鑽出來的!”

“南洋不是一樣!這一南一北的土地,除了我們幾路精銳,誰敢弄?”

宋朝鼎盛時候,人口一億多。

經歷宋金之戰,河東,河北,大名,喪失了大量人口。

李敬都懷疑現在還有沒有一個億。

他很不習慣,偌大的國家,這點人,這麼多人四處聚集都城觀新帝登基大典,靖康之難以後的汴梁城也沒有清明上河圖中熙熙攘攘的繁華。

比起後世歐美也算是地廣人稀。

但是他非常清楚,一旦政通人和,華夏族族人的人口膨脹速度那個嚇人。

就他自己,才剛二十歲,兩個兒子出生了,兩個還在孃胎裡。

要是沒有二十三十個子女,都不好意思當這個王爺。

尤其是他們還從高麗,扶桑弄了那麼多女人給士兵,礦工。

“南邊的土地,一年三熟,南洋的漁場,四季可以捕撈,一個頂登州三個!再說,南邊沒有金人,雨林的山裡存活比想象中更艱難,只要守住沿海平原,那些土人根本翻不了身。”

“知道你為大爺身後事著想,多弄點,給兒孫分配好,總不能死了讓他們爭家產吵到六親不認!”

關勝說完,跟李敬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李綱在身後看著李敬和關勝這麼樂呵,就生氣。

“我說靖王爺,有你這麼坑人的嗎,本相好歹是郡王,你讓本相干監部侍郎的活,還要跟張叔夜請教?“

“宰相必起於州部,勐將必發於卒伍,這麼簡單的道理你都不懂,為什麼周寧,梁揚祖都能越級做宰相,你就沒想過你官場履歷的短板否?”

“短板?”

木桶理論,大宋和宋以前都沒有人提過。

道理卻是淺顯易懂。

沒幾句話就說的李綱和關勝頻頻點頭。

李敬諫言,朱璉同意李綱巡視山東,不僅是看新老地方官執政的得失謬誤。

也希望他對地方施政能有更多的瞭解。

不能光報著言官那種光說不練的態度。

李綱總感覺自己被李敬坑了,又不明白坑在何處。

倒是很羨慕留在京城統籌大宋對西夏戰事的宗澤。

有錢,有糧,軍服,鎧甲,武器都不用操心。

這種富裕仗,是靖康初年他想都不敢想的。

李敬倒是沒有管李綱怎麼想。

他一路護送朱璉和趙柔嘉到曲阜,濟南,然後到登州。

兩個小妾把兒子扔給了李敬。

顧無雙跟著送趙佶的船到臨安開店。

喬清瀾一頭扎進了蒸汽機新建的廠子裡。

趙福金,趙玉盤拉著關勝家卷,種彥鴻的郡主夫人一起下南洋了。

趙瓔珞不敢留在登州,帶著幽怨的小眼神,踏上了前往遼東的船,她要盯著楊再興,許崇他們為東北春種拓展土地。

其實李敬蠻喜歡孩子的,自己兩個兒子長的都比較漂亮。

他專門去廠裡做了一個推車,把兩兒子並排放在一起。

每天推到海邊。

整個臨海居的人都在逗弄。

“堂堂靖王爺,居然眾目睽睽之下,自己帶孩子!”

知道喬清瀾和顧無雙瘋忙,鄭憐玉都無語了。

大宋朝以前的王爺自己都需要人伺候。

如今伺候起了孩子。

“祁虹心細,把家裡安排的妥妥帖帖,奶媽和專門帶孩子的侍女也寸步不離,我也就是帶著玩!”

這還真不是假話。

不管是原來的侍女,還是重新僱傭的知根知底的新僕。

都被祁虹教的像模像樣,管的井井有條。

李敬早上去看水師學堂早操,偶爾上課,偶爾去靖字軍看新兵訓練。

下午回來才逗逗孩子,趁著目前日頭不是很辣帶著孩子曬太陽,晚上都是兩個奶媽和一個精細的丫頭一起照顧一個孩子。

“遼陽哪裡在修路,搞的神神秘秘,黃燦都到臨閭關附近開設新的鐵廠了,你怎麼不去看看?”

“沒事,先讓他們弄著,等路基搞好,橋架起來了,我再去!”

有什麼可看的,目前在遼河平原上的鐵路是驗證線路。

真要把鐵路修到西域,或者修到全國,是一個大工程。

非舉國之力,動員數百萬人不可。

大宋初定。

未來一到兩年時間,重心都是在農業上。

再也沒有比不餓肚子,挨餓受凍更重要的問題了。

大宋朝還要繼續大量徵兵,征伐西域。

各地官府的動員能力很有限。

水師有航海的基礎,相比之下,火車完全沒有基礎。

大量開工鐵路建設不現實。

李敬也不知道該怎麼跟朱璉開口,等西洋的船隊把馬匹等物資都運回來,自己要楊帆美洲。

哪裡太重要。

不僅是華夏族生存拓展的最好空間,還有大量李敬眼紅的東西。

辣椒,番茄,土豆,紅薯,玉米,可可,橡膠,除開大豆的各種豆類。

不管是高產的玉米,紅薯,土豆。

還是李敬念念不忘的辣椒。

甚至中美洲天量的銀礦。

李敬都在等著西洋遠航回來的船隊,等著他們把馬匹,工匠,包括運輸到南洋的勞工一起運完。

“看出來了,你小子就是在偷懶!”

政治改良有梁揚祖,張叔夜,李綱,不停地巡視各地。

打仗的事情,宗澤也在張羅,韓世忠,岳飛,折可求,劉錡,這麼多大將磨刀霍霍。

李敬不覺得把什麼事都抓在手裡才是充實的人生。

每天在臨海居喝喝茶,逗逗陳書倩,蘇淺淺和侍女們,日子那個滋潤。

多造人不好嗎?

“喬主編不能血口噴人,新帝和朱太后都在登州,雖說我不是山東東路宣撫使了,但是誰都知道臨海居是我建的,我有守衛之責!”

喬淑雲看著李敬喊冤,一點沒有埋怨他指責自己。

壓低聲音給李敬說。

“政務院,樞密院都在汴梁運轉,太后很不習慣,她抽時間去看喬清瀾和船廠,人家都忙瘋了!”

李敬也知道她說的太后不是鄭憐玉,是朱璉。

原本新帝登基以後,自己應該垂簾聽政。

如今趙柔嘉依舊在一些長公主和其他官員女兒陪伴下,每日讀書,功課。

登州彷彿被汴梁架空了,心裡空嘮嘮的。

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眼看著李敬閒的帶上了孩子,又好氣,又好笑。

看見喬淑雲跟李敬在哪裡談笑風生,不由的跑下樓來。

這讓喬淑雲有點愣神。

說太后,太后到呢。

“來,巖兒,拜見太后!”

李敬抱起這個醒了的孩子,剛要讓他作揖。

朱璉一把把孩子接過來。

“本宮都不知道怎麼說你,這孩子才幾個月,就把當媽的放出去風吹日曬!”

“太后,沒事,她們在家也不踏實,一個惦記著廠子,一個惦記著鋪子,汴梁時候,清瀾都屢屢看著東北愣神,有時候一畫圖,就是半夜,無雙更是帶著侍衛,走遍了汴梁各種市集,夜裡跟著她的掌櫃們商量貨物鋪排。”

“你就不怕金人細作再次劫持無雙?”

抱著孩子的朱璉白了李敬一眼,李敬搖頭。

這年頭商行這碗飯不好吃,總不能因噎廢食。

再說,李敬的親衛也不是吃素的。

之前到汴梁之前,那也是中了趙構的詭計,誰知道他騙了朱璉一個女官,用朱璉的名義騙她們帶孩子進宮。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趙構流放東洋挖礦了,秦檜和兩個漢奸被凌遲了,完顏宗幹的人頭也派人送到西域去了。汴梁城審問出來的金人奸細,包括潛伏在我大宋完顏家的主事完顏渤泥都被推到汴梁城裡砍頭了,你說金人還會不會再派人來?”

“不好說!不管是完顏宗望東征,還是完顏宗翰主力尤在就避戰西遷,他們想打敗我大宋的勃勃野心不言自明,鎮守西北的折可求說他回到西北就立刻交好胡人商隊,打探金人的情況!”

這兩年,朱璉已經習慣了日夜思考大宋的局勢。

眼下金人一下子跑那麼遠,遠的不由的讓人心虛,甚至擔心自己救不了趙桓。

前些日子雖然沒有見完顏宗幹,但是畢竟有個活人,總感覺和金人的距離不遠。

李敬這尊殺神一回來,線都斬斷了。

“太后,完顏宗翰和完顏宗望不好對付,未來的西域之戰,兩人也不可能賭上所有兵力跟我大宋決一死戰,西域遼闊,一旦對手藏貓貓,可能會拉鋸很長時間!”

這個時代的局限性了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的眼光,儘管如此,兩人攜手在戰略上,用兵上都說不上太大的紕漏。

李敬也好,岳飛,種彥鴻,關勝也好。

更多利用武器和火器結合適合的戰術,擴大了武器代差的鴻溝。

若非如此,宋軍傷亡肯定大的多,也不至於打的完顏宗翰丟了東北舉族西遷。

“若是這樣,就苦了我靖康皇帝!”

“想必新帝登基之前,周寧恐怕見到了太上皇!”

“本宮對不住周寧,他苦心積慮為本宮辦事,卻在大宋都城被金人俘虜!”

想起周寧因為變法,被完顏宗幹當成了大宋柱石,抓到手沒幾天就從張浚手上討要,就讓人日夜兼程的送去西域。

李敬有些好笑,看見朱璉自責的模樣,又不敢笑。

在一邊的喬淑雲看不懂李敬這究竟是什麼表情。

“太后,等西洋的船隊回來,微臣向親自去海對面的大陸走一圈,師父雲遊之前有交代,讓我務必趕去,給他尋找幾樣東西!”

“這麼急?”

“師父有指點,說哪裡有個大銀礦,極易開採,一旦挖掘起來,比所有扶桑金礦加起來更有價值!”

大宋的銀子不多,數量的稀缺,讓大宋的金銀比例達到了十比一。

這不正常,也不長久。

鑄造金元,銀元加入銅錢的流通,目前雖然暫時緩解了市面上缺錢的況。

但是大宋的貨幣幣值仍然很大。

下一步商業,農業繁榮起來。

這種缺口還會再現。

“靖王,大宋現在不缺錢!”

“缺,很缺!”

李敬苦笑,朱璉一雙丹鳳眼似笑非笑的看著李敬如何解讀。

“既然判斷了金人不好打,未來會是一場拉鋸戰,我們就不得不有所準備,各地辦稚童,少年,大學的三級教育需要補貼,各種工礦技術,農業技術需要補貼,河道疏浚也需要錢,大宋冗官很多,冗兵同樣不少,在不裁撤而轉變職能的舉措下,被三級巡查變為幹吏,也需要錢。”

宗澤在汴梁已經下令,各地內河水師一併劃歸張公裕,疏浚河道,設立標塔。

彭衝以及刑部聯合整頓各地廂軍。

精通律法者進入刑部進行短期新律授課,然後刑部派向各地。

各精銳軍遴選校尉,士兵。

刑部和精銳軍均落選者若不遠裁撤,拿到遣散費回家,就要帶著家屬開拔河北遼東,成為農墾軍。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