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詞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回鐵鋼烤肉都被宗澤拒絕了,這世間還有沒有天理,有沒有人權。

李敬決定日後他請自己去也不去。

於是跟著種彥鴻去張家店盯著陳仁俊他們練兵。

種彥鴻武藝好,有能力,可是李敬的兩營兵卻更喜歡李敬帶著他們練兵。

明明訓練強度很大,累的半死,李敬一個笑話,一個遊戲下來,他們感覺跟兒時躲貓貓一樣就快快樂樂度過了一天。

直到夕陽西下。

黃燦騎著馬帶著兵,幫宗澤過來請人。

李敬才對自己兩營士卒揮了揮衣袖,留下漫天雲彩。

黃燦很不高興。

他今天面見康王,稱述李敬改革炒鋼之法,鑄造之法對大宋冶煉的跨時代意義,再次強調了軍械革新對宋金之戰及時雨一樣的幫助。

可是康王仍然就抗命北上議和心虛。

根本聽不進去,即便黃燦邀請他去鐵廠一觀,他也當面拒絕了。

氣的黃燦都不知道該說什麼。

還是李二郎說的對,伺候皇家不如去鐵廠“烤肉”有意思。

以前使用那個廢棄鐵坊的人都眼下了。

完全沒有意思到懸崖邊上那個山洞就是天然風場。

中間架起的爐子,爐溫那個恐怖。

哪怕深秋的季節,走進山洞渾身全是大汗,被李二郎戲稱烤肉。

他還正拿著馬肉掛在洞口。

風乾那個嚼勁,吃起來黃燦都擔心門牙離他而去。

黃燦不喜歡騎馬,騎馬就沒法拉著李二郎吹牛了。

被拉上車的李敬突然想起來黃燦是孤身到任磁州的。

“黃大人,家卷可在汴梁?”

“京城居,大不易,我四個兒子,兩個不成器的被我趕回了江西原籍,一個考中進士外放,我兩個孫兒都比你年齡大,還在太學讀書!”

“我預感汴梁會有一場打劫,如果大人信得過我,把家卷接到齊州,哪怕是接到磁州,也比汴梁安全!”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天下馬上大亂了,李敬才不會南渡,哪怕抗旨他也決定留在山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守住山東。

“我當然是信你的!”

黃燦當然信得過李敬,也很感謝李敬好意。

臉上露出為難的表情,磁州到汴京一路並不安穩,上次汴京勤王的二十多萬人遣散,不知道多少人落草為寇。

“這樣,黃大人,信的過我的人,我派一百騎名義上給種家送一些硬弩,火炮,此戰繳獲的皮毛,詢問家族對我三營兵馬安排,其實幫你接家小去齊州,他們對回去這段路程很熟悉!”

“這不好吧?”

嘴上說不好,黃燦臉上笑的臉皺紋都舒展不少。

“有什麼不好!就這麼定了,明天我來安排!”

“這樣,我看看宗大人還有什麼需要傳遞京城了,等我晚上問過宗大人,明天再走!”

這裡原本是鐵料交易的停車場。

馬車,馬匹在磁州保衛戰時候都被清理出去了。

如今沒什麼異味。

燃起了篝火。

康王的主位前擺上了八仙桌。

昨日的羊肉好吃,今天又讓宗澤宰了三頭一百多斤的大肥羊。

他要宴請專程從相州來阻止北上的相州知州汪伯彥和相州通判趙不試。

不過康王管家要求的延席排場,絲毫沒有給磁州面子。

主位左側,一熘是護送康王兵馬的將領。

右側,按照相州,磁州官員品階,一熘往下襬。

第一個是汪伯彥的,第二個是宗澤,第三個是趙不試,第四個才是黃燦,再往後是磁州官員。

見微知著,汪伯彥才五十多歲,一直在京城做官,今年才外放相州,在汴京時候兩人就有幾番交往,更得到康王的重視。

宗澤沒有在意這些。

估算著黃燦應該把李敬和種彥鴻請來。

於是拱手給康王行禮。

“殿下,前些日子磁州之戰,齊州援軍中有一小將,居然可以率領八百壯士,野戰硬抗幾萬精銳鐵騎。下官已經命人去張家店叫他過來。”

大宋之所以立國以來,一直受到北方威脅,首要在於長城一線的險關沒有在大宋手中。

歸根結底,還是步軍在野外打不過馬戰的騎兵。

金人的騎兵並不是特別厲害,即便是滅了遼國,遼國三分之二的國土,仍然不在金人手上,反而被蒙古各部落瓜分。

金人不是不想全部吞併遼土,只是但是損失太大,傷及了國本,在蒙古各部虎視眈眈之下,掌控一方沒了依仗。

草原貧瘠,民風兇悍,據守不容易,哪有打大宋輕鬆,中原繁華富庶,宋軍一戰擊潰。

歸根結底,還是欺負宋軍不能野戰。

“本王也看過汴京傳來的通報了,領軍者是李格非的侄孫,李清照的侄兒?”

“正式,此人年歲不大,卻精通格物,尤其冶煉,他製造的硬弩,遠勝黃燦製造的神臂弩!”

宗澤一招手,就有磁州吏員抱著硬弩送到了康王和相州知州汪伯彥面前。

康王接過弩箭,在磁州官吏的指導下,輕鬆的上膛,射擊,正中篝火邊的靶心。

他吃了一驚,自己自幼練習箭法,好不容易能開硬弓,百步穿楊,白練了。

兵士拿起這硬弩,順著瞄準就可以擊中標靶,弩箭的貫穿力道比自己能拉開的硬弓還大。

百感交集。

宗澤再次鞠躬發言。

“李敬,李二郎曾言,宋金全面大戰,已然拉開帷幕,不把金兵打痛,打殘,金人絕無誠意和大宋議和!如果康王執意北上,建議稍等半月,等岳飛到來,到時跟種彥鴻,李敬一起帶兵護駕,報康王萬全!”

宗澤此話一出,一側護送康王北上議和的將領紛紛站起來,一個個怒目而視,彷佛受到了巨大的侮辱。

一邊的汪伯彥急忙起身。

“宗知州切莫再言北上,肅王已經深陷金國,康王上次可以脫身乃是大難不死,豈能再次存有僥倖之心!”

正在這時候,黃燦拉著李敬和種彥鴻出現在了場上。

種彥鴻兩個眼睛滴熘熘的轉,他確定了一件事。

所與人把焦點就放在李敬身上。

康王右側那幫人,一個個不懷好意。

汪伯彥再次開口。

“李二郎,我聽李通判說,李指揮使是章丘明光人,李格非先生侄孫?”

其實汪伯彥在汴京跟康澤是舊交,磁州圍城的時候,相州附近都是金兵騎哨,相州拜見康王以後他都沒想過跟他一起來。

磁州一仗,金狗猶如挨了一悶棍。

附近的騎哨都撤走了,接後又聽說王雲被刺殺,他才跑來磁州。

希望康王回到汴梁,幫他美言幾句,讓他調回京城做官。

“回大人,正是!”

儘管李敬不知道此人是誰,也沒人介紹,看著五品官服,他還是鞠禮回應。

“本官聽聞李易安所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也。可有此事?”

自家人的事,自家知道,李敬這姑姑酷愛酒後作詞,滿篇的豪情揮灑在紙上。

這句話言下之意是你們寫梅花都不行,還要看我的。

此時此刻聽汪伯彥翻出來。

就是傻子,也知道這傢伙不安好心。

無冤無仇,李敬不知道自己怎麼得罪這傢伙了。

沒有開口回應。

康王卻開口了。

“此事本王也聽說了,李清照還專門寫了一首詞作為示範,李二郎可知?”

宗澤簡直無語了,金狗重兵壓境,汴京危在旦夕。

本應一起謀劃抗金之策,怎麼一扯,扯到李清照身上去了。

他倒是曉得這句“狂言”是李清照為詞作《孤雁兒》所寫的詞序,所謂“詞序”,就是寫在詞作前面的序言,用以說明寫作目的或寫作背景。

看著李敬沒有開口,也不好說話。

《孤雁兒》雖好,在世人眼中,未必比得上王安石之《梅花》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也未必比得上蘇子瞻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麼鳳。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雲空。不與梨花同夢。

“難道二郎沒有聽過你姑姑之詞?”

眼看著汪伯彥咄咄逼人,黃燦嘴角翹了起來。

都是汴京官場混出來的老狐狸,你在我面前唱什麼聊齋啊。

這混球肯定在康王路過相州時候投靠了,獲得了康王承諾,又擔心康王手上資源有限,如果宗澤和宗澤再推薦手中人才,會讓康王在舉薦時候左右搖擺。

你無非想用《孤雁兒》的詞序,證明李家人狂妄,才能不過如此。

從而否定李家人,否定宗澤看人眼光有問題。

想起昔日李敬在山谷中激勵義軍那首詠石灰的詩,他確定李敬也能寫出大作,能看清楚汪伯彥的用意。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