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以退為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上皇趙佶回來了。

趙構宣佈退位,在都城汴梁護衛太上黃還朝。

這個訊息,如同一個重磅炸彈。

沿著汴梁朝著四周地方擴散。

炸的人腦子嗡嗡的。

很多山東勢力剛剛收復的地區,部分地方官員都不知道何去何從。

但是趙佶在位時期的所作所為。

不僅沒有帶回迎回聖帝的欣喜,反而讓所有有識之士對大宋的前途蒙上了陰影。

康王還洋洋灑灑的寫下了退位的詔書,太上皇在邊梁召見朱璉的聖旨,讓人八百裡加急送到濟南,轉呈登州。

臨海居凌亂了。

鄭太后破口大罵金狗。

口口聲聲要締結合約,送回二帝,就是如此作為。

一輩子也別想著和了。

朱璉一聲不吭,撇下了女兒在海邊轉悠,她不準別人打擾,她都不知道,趙佶回來以後,自己還該不該繼續監國。

失去了傳承禮法,繼續監國下去還要背上不孝,不臣的鍋。

可是,手上沒有權利,就根本護不住宗澤,李敬等人。

更別說營救困在汴梁的周寧,張所,張叔夜等人。

倒是授命檢查山東各地新官任職的李綱,風塵僕僕的趕了回來。

“娘娘,現在還不確定太上皇是不是被金人脅迫,你不要放棄啊!”

金人放回趙佶,不是來談判的嗎?

怎麼沒來登州,反而把趙佶放到了汴梁。

原本還有意和談迎回二帝的李綱心裡憋屈的很。

“還是周寧和李敬說得對,大宋不止是趙氏皇族的天下,更是大宋人自己的天下,要是被金人用刀頂著給你我發號施令,那才是我大宋奇恥大辱!”

“李相,我不在乎監國不監國,權利對於我一個女人家遠沒有丈夫重要,你說,我就是單純的想救回官家,怎麼就這麼難?”

說白了,大宋江山是趙家的江山。

作為皇帝的妻子,自己一個外姓人苦心撐持,小心翼翼的維護。

好不容易碰見了李敬在外不停的利用戰爭為大宋輸血,周寧,張叔夜一個個拼了命的忙於政務,構築大宋未來來新的政治格局,籠絡民意。

終於在戰事上見到了一絲曙光,在治國上也迎來了嶄新的局面。

到頭來,趙家人不僅不幫忙,反而扣押了周寧,張叔夜,張所。

逼著自己帶女兒去汴梁自投羅網。

甚至不惜於金狗沆瀣一氣。

究竟誰才是大宋的死敵?

沉默了一天朱璉,終於開口說話了。

“我不想監國了,金人也好,太上也罷,他們想幹嘛幹嘛,我就帶著柔嘉在臨海居!“

“娘娘,官家不在,你要幫官家看著這片江山啊!”

李綱急了,他才不認為汴梁那兩爺子和金人勾結能翻起什麼浪花。

他最擔心的是把宗澤和李敬逼反了。

宋金之戰,宗澤已經做了不顧二帝性命,也要打敗金狗的準備。

別看那老頭年紀不小,火氣卻大的很。

昔日皇后娘娘在山東另起爐灶也能慪氣一年。

什麼太上皇,只要違背了大宋的利益,他統統不認。

宗澤若是登高一呼,水師在春夏豐水期到來以後,調運靖康武勝四軍就能把汴梁城夷為平地。

會不會繼續擁立趙柔嘉母女說不清楚,但是把大宋國號給了改了這種事情他幹的出來。

作為大宋的忠臣,這種未來的不確定性,李綱想方設法都要泯滅在萌芽之中。

“官家最早就不想當皇帝,他是被敲昏了抬上的龍椅,為了這個大宋江山,殫精竭慮,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到頭來......不要也罷!”

傷心了。

一次次燃起救趙桓的希望,一次次失望。

本來就不願意監國的朱璉恨不得宗澤,李敬立馬反了,把趙氏父子都殺了。

國號一改,我看金人拿什麼理由扣押官家。

那什麼破壞大宋的政治格局。

屆時恐怕也會如同今日放趙佶一下,嚇的馬上把趙桓放回來。

以李敬和宗澤的為人,別說還朝有可能,至少也能做個太平王爺,至少一家人不用擔驚受怕,不用天南地北,不用生離死別。

“我和太后,太妃商量一下,復興報上宣佈不再監國!”

這是要掀桌子啊?

朱璉要是自動表態不監國,他們這些朝臣何去何從?

難道伸長脖子讓康王屠戮,或者等著宗澤和李敬反叛?

他都不敢想象,這群武夫得了江山,會不會分贓不均,刀兵相向。

李綱頓時都傻了?

嘴裡呢喃。

“娘娘,官家沒有回來之前,你說過要幫他看著他的江山的,不看在官家的份上,你也要看在柔嘉公主,瑾皇子的面子上啊!”

朱璉心灰意懶的遞給了李綱一份李敬的上書。

裡面是李敬利用南亞大陸,廣泛種植棉花,紡線以後,運回大宋織布的設想。

未來的南亞半島,君主非大宋冊封,不得合法即位。

必須要使用大宋錢幣,文字,語言作為官方語言。

藩屬國無權訴訟涉及宋人的所有桉件,必須移交大宋在當地設立的司法機構。

開闢所有疆域為大宋通商口岸,獨立劃撥港口為大宋設立官府管轄大宋商人經營,藩屬國無權管理,只向大宋而非藩屬國繳納稅賦。

藩屬國所有礦產為大宋和藩屬國共有,設立礦產稅收等稅費,大宋必須要佔比七成以上的賦稅收入,並有限開採,對礦物流向有決策權。

“我的天,此策若成,我大宋百姓衣食得意極大豐潤,我大宋國威佈施天下!”

狐疑的李綱接過了上書,沒料想都是經濟之事。

越看越吃驚,心裡掀起了滔天巨浪。

南洋之地種糧低價流入我大宋,西洋之地種棉低價流入我大宋。

林林總總的成本,計算,都在說明李敬在做一件事。

如何讓老百姓都衣食無憂,穿的暖和吃的飽。

什麼是國家的藩屬國策,怎麼用海外之財豐潤百姓。

這就是了。

李綱想起整個南洋,西洋南亞大陸的金銀銅都必須運輸到大宋疆域壓榨錢幣。

這麼遼闊的疆域也廣泛的實用印著朱璉和趙柔嘉頭像的貨幣。

都不用萬國朝覲,各藩屬國官員不得不來大宋學習語言和文字。

每封佳節,大宋朝堂就會有同意藩屬國國主加冕的儀式。

這才叫文華鼎盛,這才叫威服四方。

“娘娘,老夫這就去汴梁,勸說太上不再監國理政!”

“不用,以我對太上皇的瞭解,他雖然在意權柄,可是顧忌顏面,如此回到大宋立刻爭權,不是他的風格,其中必然有金人的身影,周寧,張叔夜,張所已經陷進去了,你不要在犯陷。”

看是在關心自己,李綱勐的如若雷擊。

朱璉這是在以退為進啊。

既然法理不讓他監國,她就不監國了。

她要看的是,天下臣民的反應,看的是民心民意。

與其跑去汴梁跟這些人虛以委蛇,不如讓軍心順從民意。

用槍炮跟汴梁說話。

金國不是善於計謀嗎?

在海邊一直權衡的朱璉準備賭了。

宗澤豈能讓金人扶持趙佶,趙構掌權,亂我大宋,他有兵諫的勇氣,有岳飛,種彥鴻,劉琦,陳淬等精銳協助,卻無稱帝之心,李敬正好在海外。

想清楚的李綱笑起來,大宋甚幸啊。

有朱璉,有宗澤,有李敬。

金狗勾結趙構,脅迫趙桓又如何。

監國的皇后有如痴權謀,有這樣堅定的性格,局勢洞若觀火,把自己置身事外。

金人和趙家爺兩如果不趕來登州服軟,在汴梁等著我大宋精銳的怒火吧。

“娘娘,退出監國之位的詔書如何擬定?”

按照李綱的想法,退出監國的朱璉,肯定要在詔書上提一嘴趙構和金人勾結脅迫了太上皇。

可是他又感覺朱璉另外有想法。

她只需要宣佈把皇權交回趙佶就可以了。

至於撕下金國使者,康王趙構的外衣,都只能由朝臣來辦。

最好能讓喬太妃執筆,列數朱璉監國以後的功績,趙佶迴歸的陷進。

迫於孝道,迫於大宋道統。

朱璉不得不結束皇后監國,她越委屈,民憤越大,越能凝聚軍心。

感情人家辛苦卓絕,治兵理政,把趙佶救出來,最後你就是幫金人來奪權的。

看的朱璉沒有表態,李綱頓時明白了。

“微臣這就去與喬社長商議,聯絡宗樞密使!”

輿論戰這個詞,還是從李敬口中說出來的。

不管是李綱,還是喬淑雲,都不陌生。

不管趙構在揚州,還是在臨安,這兩年的隔空對戰基本上都沒停過。

跟趙構邸報不同的是,趙構有事情才想著發邸報,報紙他也辦過,可是賣不出去。

玩不轉大量的稿件,光耗費錢財,這就讓他心痛了。

而山東的報紙在李敬砸進去的大量錢財補貼,熬過了虧損期以後,現在開始不以賣報費用作為單一收入了。

百姓喜歡的話本,故事,詩歌,各種商業信息,裡面都有,定期釋出,還在打垮趙構報紙以後玩起了廣告,公告收費服務。

裡面除了部分政策,國策的解讀,還有大量商業,民生的趣聞資訊。

甚至也有大量篇幅在解讀朱璉執政的思路,這讓沒有及時跟進一起辦民間閱讀報紙的趙構後悔不已。

尤其是報紙大量夾帶山東的政策解讀,籠絡民心。

什麼叫大宋是宋人的大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皇后的一切決策都是順應民心,讓大宋百姓社會安定,生活富足。

人人守法,違法必究。

老有所養,幼有所依。

還要保護我們的國家,不被強盜,畜生欺凌。

皇后朱璉臨危授命,一介女流除了要帶孩子,還要撐持這麼大一個國家,還有一個如此狡詐兇狠的對手金人,要就出官家,作為丈夫的皇帝,太上皇的公公,需要所有有識之士的幫助。

漸漸還政於民的執政思路,很親民的一副重感情的形象,部分受惠地方的對她的感激統統在報紙上潛移默化給讀者留下了印象。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無數人才匯聚濟南,都等著三司招考吏員以及稷下學宮考試。

各地對朱璉母女問候表示忠誠的書信如雪片一樣飛到報社。

這才是朱璉敢於同意太上還朝的底氣。

兩個前太妃,一個前太后,二十多個帶著李綱,曹輔,何鑄等部分官僚連續兩天泡在書房。

一份復興報加厚的特刊出爐了。

猶如一枚小男孩在大宋炸響。

看到報紙的宋人肺都氣炸了。

可惡的金狗,明明是來示弱,來祈和的。

照外交程式應該帶著太上,到登州請求面見朱璉,和樞密院協商合約。

為了控制太上皇接管大宋朝政,居然如此不顧顏面,不顧國體。

這是對我大宋的羞辱。

偏偏康王勾結金人,支援太上還朝,還大張旗鼓的命令皇后娘娘和公主去邊梁覲見太上。

他們這是要幹什麼?

捉拿了周寧,張叔夜,張所還不夠,還想騙我大宋皇后到京城。

然後捉去金國受辱?

隨著大宋信使喊著報紙內容,八百裡加急想著四處投遞。

一股巨大的衝擊波,衝向了全國。

首當其衝的是京畿附近和河北的農墾軍團。

大宋把所有金人屠戮的村寨無主土地都以極地的價格租賃給了他們和家人實用,還發放農具,工具,用真金白銀支付徭役費用,讓他們興修水庫,改善道路。

如今這一切,都會被趙佶重新掌權變為泡影。

跟讓他們恐懼的是,

復興報的大主筆淑雲還在報紙上列舉了昔日太上皇在南方採辦“花石綱”,在汴京修建“艮嶽”,寵幸六賊糜爛朝綱,跟趙桓爭權等種種惡行。

對大宋未來之前途,極度悲觀。

提醒百姓購置武器自保。

復興報有意控制發行順序,報紙都送到南方了。

汴梁才拿到復興報。

這就是一摞對趙佶,趙構以及金國使團的宣戰戰書。

不止是趙構,就連完顏宗幹收到報紙的手都是發抖的。

精心構築的一場局,怎麼算都有很大勝算,怎麼會到如何地步?

大宋執政者歷來看中私德,作為兒媳婦,朱璉她怎麼敢對太上皇如此無禮,授意報紙公開詆譭太上。

以退位以退為進。

更嚴重的是,張浚和張俊已經收到訊息。

京畿,河北,淮北的農墾軍團在集結。

民眾和義軍已經拿起武器,自發的朝著汴梁方向集結。

大宋發生這麼大的事情,宗澤的大軍肯定顧不上江南的繳匪平叛了。

劉琦在燕京的兵馬也說不定會南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