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六章 死了活該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嘴上給這些臨安官員說是三天。

當天夜裡,李敬就讓朱勝非,趙鼎,梁楊祖找幾個臨安能用的官員一起,連夜對臨安所有官員做了一個評價。

或許只有一兩句。

足以判斷其人優劣。

特別是曾經在邸報上對山東出言不遜,或者提議配合金狗夾擊山東者。

第二天靖字軍士卒就把這些人的家卷差不多都請上了運兵的兵船。

總的來說,告示安民效果很好。

靖字軍此番的作為,在臨安城沒有引起波瀾,甚至還有著大量的兩浙附近的籍貫的商戶願意帶著靖字軍沿著合圍出擊,橫掃長江三角洲,一邊集結廂軍,一邊繳匪。

運兵的水師在杭州灣外遇見小黃魚訊。

十幾條蒸汽艦船開出去,十幾個小時的忙碌,綁著商船跑了好幾趟。

大量的收穫除了能供應大軍吃魚。

還讓朱勝非,趙鼎,梁楊祖張羅著請臨安全城百姓吃魚。

臨安人都被李敬的做法搞蒙了。

趙構定都臨安時間並不長,手下的兵軍紀大多不好,臨安人並沒有因此得到太大的好處。

與之相反。

李敬在宴請全城吃魚的同時,又接連張貼宴請所有海商,工坊主會商扶持絲綢,瓷器,茶葉等海外貿易的公告。

水師募兵和水師學堂招收學員的公告。

臨安城以及兩浙各地效彷山東,推進免費教育,招收小,中學堂教師前往山東培訓的公告。

最讓百姓震撼的是,大宋將對兩浙地區和福建,廣南地區一樣,執行三年賦稅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計劃。

計劃清楚的列舉了各種賦稅種類,數量,除了進出口關稅維持原有臨安朝廷的唯獨,其他都是大幅度下降的。

下面還列舉了針對擅自加稅官吏的各種舉報渠道。

三年內,兩浙路並臨安府所有的賦稅將不會上繳朝廷。

全部用於學堂建設,擴建道路,修繕橋樑。

農閒時候,農民以工代賑的工價都張貼出來。

這些各種文告,張貼到城頭。

城門口派稷下學宮學子宣讀,解釋。

相比趙構對各地商戶,工坊抽以重稅,別說臨安,整個兩浙地區都沸騰了。

江淮,江南,兩浙,歷來都是大宋的銀庫。

臨安朝廷為了養兵,創立月樁錢,收繳賦稅的官吏變本加利巧取豪奪,東南百姓負擔沉重,造反此起彼伏。

皇后監國勢力的兵馬一舉南下,不僅撥亂反正。

甚至超出了仁宗時候的盛世待民。

李敬代表朱璉此舉,著實收盡了兩浙人心。

“李宣府使此舉,曠世絕倫,大氣磅礴,兩浙定也!”

隆裕皇后知道李敬把部分跟山東不對付,或者主張聯合金狗的官員家卷都拘押了,官員也派人跟著。

離出發的時間還有一天多。

哪怕她宅院侍奉的都是官僕,自己需要朝廷每月撥款奉養,她也並不想這麼早上船。

公告一出,頓時忍不住了。

“太后所言繆誤,應該說是皇后娘娘,柔嘉公主心繫百姓!”

想起李敬每一張公告都用朱璉和趙柔嘉的名義,小心翼翼的做派。

隆裕太後不由的偷笑。

這哪裡像春風得意的大宋戰神,分明就是久經歷練的官場不倒翁。

“你不要哄騙老身,老身這幾天都知道了,你不僅是大宋戰神,還把靖字軍變成了大宋聚寶盆,沒有你們滅眾多國都,朝廷連兵都養不起!”

養兵的錢,到不全是搶這些國都,還有河東攔截了完顏宗望對大宋的劫掠,還有扶桑真金白銀的出產。

山東兵甲,軍械成本低,然而這塊低下來的成本,又被軍餉,賞功,撫卹拉上去了。

“為人臣子,食君之祿,為君分憂,應該的,昔日勤王功虧一簣,卻得官家厚賞,得娘娘信任,怎麼報答,也不過分!”

其實李敬也不是沒有想過自己主導華夏江山。

可是趙匡胤黃袍加身,自己若是再山東割據起家。

等自己亡故以後,不管是後代或者他人執政。

恐怕對武將更加忌憚。

大宋所有的改革,改良,也許在風雲縹緲的歷史節點全部付之一炬,歷史的軌跡搞不好又回到了以文御武的狀態上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即便沒倒在草原的鐵蹄之下,未必不會被臥薪嚐膽的異族凌辱。

強國,必先強軍。

這將是李敬留在這個世界的鐵律。

既然朱璉和趙柔嘉跟自己投緣,扶她們母女一把報恩又如何。

“大宋慶幸有你!”

別看隆裕太後一直在臨安,她還不怎麼瞧得上趙構的做派。

只不過年齡大了,身邊又沒有親兵保護。

這兵荒馬亂的年代。

只能隨波逐流,跟著張邦昌和邊梁朝臣一行到了揚州。

不只是隆裕太後,昔日很多邊梁官員也是如此,甚至因為靖康之難,對金人鐵騎的殘暴,有了深深的恐懼。

這下子好了。

朱璉監國的山東勢力在所有人都不看好宋金之戰前景的時候,麾下能人輩出,勐將如雲。

傳說朱璉將會設立大宋的凌煙閣,宗澤,李敬,關勝,種彥鴻,岳飛鐵定配享太廟。

剩下的還有多少人能與之並肩。

如今親眼見到李敬的風采,隆裕太後很期待北上可以看看宗澤,關勝等人。

稷下學宮隨軍到臨安,剩下了李敬不少事情。

黃燦在臨安府衙門清查兩浙的礦產分佈。

陳卓主動請命點驗臨安府和兩浙吏員名錄。

李清照帶著學子們在接頭解讀文告。

趙鼎負責封存臨安的皇宮,把部分貴重物品和一些趙構處理的各地奏摺,全部搬到船上,準備運往臨海居。

雖然錢都被趙構帶走了,梁楊祖還是選調了戶部和三司數人,清點臨安朝廷的賬目。

連各地廂軍的數量,集結,都是趙玉盤,趙瓔珞在負責。

圍剿嘉州,太湖,義烏等地的土匪,又是許崇和段七安一南一北的在張羅。

倒是李敬沒什麼事。

戰事順利的超出很多人想象。

靖字軍所到之處,望風而降。

各地州縣甚至出城迎接。

連大部分土匪聽見山下靖字軍喊話也降了。

李敬心情好得很。

送走了隆裕太後,臨安大部分官員,他還跟劉雨亭,韓槐安一起跑去西湖逛了一圈。

“喲呵,聽說你去西湖邊轉了一圈,我又有新詩問世了!”

李敬剛回到船上,李清照就帶著人到船上問罪來了。

“姑姑,這不怪我,我隨口感慨了幾句,那店家老闆就咬定是李易安的詩,火速把店招改名樓外樓,還把詩題在牆壁上,我吃完飯下樓,看的目瞪口呆,解釋了人家也不信啊!”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的遊人醉,錯把杭州當汴州。

這詩帶著濃濃的諷刺意味。

跟李清照夏日絕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詩栽到李清照身上,她很是鬱悶。

喬淑雲把李敬詠泰山的詩作為逸聞,登載在復興報上。

現在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李敬不會作詩。

詩詞佳作不是他師傅的,就是李清照的。

如今李敬師傅在靖康之變後已然失蹤,也只能是李清照的了。

“幼幼,隨口感慨就能成詩,如今李副使身居高位,不寫下頭大來上頭粗了?”

“也有寫啊,每逢正兒八經想寫詩的時候,句子都變了!”

李清照都氣死了,虧得那首浪淘沙大雨落幽燕沒有傳出去。

否則自己不止多了這一首。

想起李敬帶著士卒詠唱的歌詞功力非凡,這混蛋這麼年輕,還不知道會冒出多少新詩。

她都無語了。

“有新作啊,我瞧瞧,要是跟詠泰山風格不一樣,小心你的皮!”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到李居士,笑壞一群牛。”

李敬唸完,就閃身跑人。

身後趙明誠頓時大笑起來,這不是今年李清照摔跤的場景嗎?

這小子太壞了。

眾人也跟著鬨笑。

惱怒的李清照旁邊舉起一根棍子,就追出船艙去。

“姑姑,錯了,錯了,把棍子放下來,注意形象!”

李敬還真怕自己這姑姑摔了,跑到甲板上,看著遠處的臨安城,也沒有動了。

李清照抽了一棍子,看李敬討饒,身後部分稷下學宮學子鬨笑,頓時打不下去。

趙玉盤本來是過來勸架的,看著李清照也打不下去了。

“你不是不怎麼吃澹水魚嗎?今天怎麼想起在西湖做魚,現在滿城都知道樓外樓的招牌菜,西湖醋魚!”

難得浮生半日閒,去酒樓自己做個菜,居然搞的滿城風雨。

李敬也很無奈,人家酒樓連錢都沒收。

他不是不喜歡做澹水魚,只是還沒有從南美弄回辣椒,吃到嘴裡總感覺少了什麼東西。

可是這個話不能直接對趙玉盤說。

“你們想吃,我幫你們做!”

“明天我們要宴請兩浙的商戶,工坊,你準備請他們吃魚?”

李敬搖了搖頭。

“我準備給他們下訂單!”

不管是從南洋還是東洋弄到的金子,既不能吃,也不能穿。

兩浙百廢待興,百姓需要過上吃飽穿暖的富足生活。

相比金銀,大宋更需要豐富的物資。

不管是絲綢,棉花,還是瓷器,鐵器,茶葉,養殖業,兩浙需要最短的時間,把生產力爆發出來。

“是代表李家,還是靖字軍?”

“都有,用絲綢包裹火藥比紙張更好,更何況我們水師的旗幟也需要大量絲綢,我的訂單只是拋磚引玉,希望他們多種植桑樹,多喂養蠶娥,讓更多的百姓都穿上絲綢,等我們打服了西洋各地,還要需要繼續用貿易維持對這些地方的控制!”

李敬猶如大宋定海神針,大宋的未來很值得憧憬,李清照和趙玉盤都笑的很燦爛。

“李敬,你說宗帥和趙不試帶兵南下,會不會跟我們打兩浙同樣容易?”

“總的來說,百姓渴望安定的社會,渴望平靜的生活,山東不止是軍力去強悍,打的金人節節敗退,更重要的是吏治清明,地方官員依法做事,不敢亂來,這一切都是民心所向!有了民心所向,這個仗就比較好打了,但是內地很多地方消息閉塞,地方官員有意阻斷朝廷的資訊傳播,仗也就不好打。”

臨安府作為偽帝趙構的都城,帶著兩浙路近乎於主動歸附的姿態。

著實給南下的眾人帶來了太大的驚喜。

若是其他地方如此,大宋最多半年時間,就可以完成所有疆域的平叛。

趙構將無處可逃。

大宋將會凝聚各地的力量,再次把兵鋒指向金國。

李清照,趙玉盤對於戰事,比李敬樂觀的多,在她們眼中,李敬料事如神。

“李敬,你說完顏宗望和完顏宗翰此刻會做怎麼樣的決定?”

“不知道,張孝純從燕京發來的上書裡說完顏宗望在河東之戰時候,被打的吐血,差點命都丟在河東,到燕京以後,身體萎靡,全靠意志堅持,稍有點好轉,就盯著鐵匠打造火炮,然後帶兵西征,我都懷疑他在西域接到會寧府城破,完顏吳乞買被俘的訊息,會不會氣死!”

“死了活該!”

完顏宗望在汴梁城破的時候,雖然主張保留趙家皇室。

可是對大宋公主,百姓,手段依然殘暴到令人髮指。

北狩路上,還砍了大宋那麼多皇子,駙馬,王爺。

跟完顏宗翰一樣,趙家人恨不得生啖其肉。

“如果完顏宗望掌權,他會派人主動聯絡我們,會提出用二帝交換完顏吳乞買以及其他的完顏皇族。我覺得此人更希望爭取給金國留下一些休養生息的時間,也順便尋找機會盜取我軍打造火炮的技術,甚至利用換回二帝造成我朝局的混亂!”

不管是勤王之戰,還是河東之戰,完顏宗望的狡猾,李敬記憶猶新。

此人對大宋瞭解比其他人更深一個層次,不太在乎顏面。

手段層出不窮。

更富有攻擊性。

“所以金國現在都沒有跟我們聯絡,你懷疑完顏宗望死了?”

李清照和趙玉盤啞然,只要金人不主動找大宋談判,多半是完顏宗望接位沒有成功。

相比之下,完顏宗翰忌憚趙桓,性格過於殘暴以至於對任何人都不低頭。

所以他主導的金國,肯定不會跟大宋何談,只會是用槍炮說話。

她們也不知道二帝回來是不是好事,很關心未來的局勢。

“不一定,西遼很遠,從會寧府或者遼東去西遼報訊,信使不敢走快了,一個往返至少需要三個月!”

也就是說,就會寧府陷落到現在,才一個多月,信使搞不好才剛剛把訊息送到西征的完顏宗望手中。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