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猜對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李敬都沒想到,宗澤老頭年齡那麼大了,火氣也不減減。

當著鄭太后,朱璉,就說他婦人之仁。

不堪作為此戰的前線統帥。

金狗派兵肆虐大宋,燒殺劫掠,無惡不作。

此戰當為復仇之戰。

當不以擄掠人口為主,但凡有一絲反抗意圖的,殺無赦。

他要替河北,河東北屠城的無辜百姓復仇。

要在遼陽鑄造京觀。

一雪二帝北狩之恥辱。

宗澤的諫言,立刻得到了劉韐和李邈兩人的附和,兩守真定,真定城外都是人間地獄。

此言同時得到了被金狗淫辱的女官,郡主全力贊同。

也得到了陳過庭,曹輔,黃燦幾人的認可。

更有王太妃,鄭太后的支援。

就莫名其妙的搶了李敬指揮權。

說好的樞密使坐鎮登州,種彥鴻和劉錡做先鋒,劉韐,李邈隨行,這老頭搞偷襲。

還說什麼娘娘和太后都在登州。

李敬即便不坐鎮登州,也不該登岸作戰。

最多最為艦隊總指揮護送運兵。

朱璉和鄭太后居然准奏了。

李清照看著李敬鬱悶的樣子,幾次準備整編,都被黃燦和劉韐拉住,甚至被捂嘴,差點笑出聲來了。

趙玉盤也沒想到,自己會跟劉錡和劉韐一起作為先鋒記功官一路領軍,看著李敬的眼神,有些同情。

李敬知道自己被坑了。

宗澤肯定早就跟鄭太后和朱璉商量好了的。

說什麼艦隊調配不能沒人管控,說什麼第二批的運兵很重要。

他們就是不想讓自己上戰場。

自己只能眼睜睜看著麾下將士們,歌聲嘹亮的登船。

這特娘的不是過河拆橋嗎?

這些個大宋朝臣,一個個滿肚子壞水,都擅長陰謀詭計。

怕自己偷偷調配船隻,單獨領兵攻遼。

宗澤居然請動了喬太妃,王太妃兩人,帶著幾個女官跟著李敬,盯著他不準調兵,密切配合船隻運輸。

“李敬,不要責怪宗帥,他非常感謝你,說你搭臺,讓他唱了一出好戲,有生之年,能踏上金國的土地復仇,即便死,他也瞑目了!”

“太妃,宗帥不能坑我啊,說一個將軍婦人之仁,這種定語傳檄天下,我怎麼帶兵?”

在宋徽宗這幫嬪妃裡,喬太妃是非常耀眼的一個女人。

瓜子臉,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滿腹才情。

渾身上下洋溢著古典美人的韻味的美人談吐俏皮,表情生動,別看在太原府時候還是灰頭土臉,故意找些泥巴塗在面上,衣服也髒兮兮的。

回山東養這半年,跟裁縫一起嘗試各種款式的新衣服,她又及會搭配和打扮,整個人如同脫胎換骨一般,成仙了。

連鄭太后和朱璉也說喬太妃比昔日皇宮時候,更明麗動人。

“很羨慕你和宗澤之間的關係,一老一少,亦師亦友,相互欣賞,人家宗帥說婦人之仁只是一個藉口。他曾跟太后和皇后說,很震驚山東這近一年的變化,只要你不出意外,大宋未來十年不僅無憂,娘娘監國大宋無慮,我大宋靖康之難絕境涅槃,還可能開創不遜色於貞觀,開元的盛世。”

關勝對李敬和宗澤評價把他們比作衛青和霍去病,說兩人都有擊敗金狗的能力。

著實讓鄭太后和朱璉吃了一顆定心丸。

宗澤在鄭太后面前說自己太老,希望有生之年能踏上金國的土地復仇,也希望所有人幫忙保護好李敬,別讓他跟冠軍侯一樣,夭折在戰場上。

黃燦,劉韐等人怎麼可能不支援宗澤。

朱璉和鄭太后怎麼可能不同意。

喬太妃一雙會說話眼睛看著李敬,笑意凌然。

眼下之意很清楚,你跟宗澤一個老頭爭機會幹嘛,人家還能打幾次?

“宗帥有些過分了,我又不反對他去打仗,好歹讓我也去啊,將軍是打出來的,不是學出來的!”

“他說你小子是個天才,岳飛,種彥鴻這樣的年輕將領,他都希望經歷的戰爭越多越好,不論勝敗,可是你生而知之,根本不用學!”

“不說這個了,大宋復興報在濟南賣爆了,賣了好幾千份?山東兩路各州縣很配合呢,專門支助說書人,在茶館裡讀報,隨著商戶把我們的報紙帶到各地,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討論我們的復興報呢!”

這份報紙是喬太妃帶著二十多個女官和郡主,皇族族女收集山東兩路資訊編撰的。

她很有成就感。

不過幾千份的數量,李敬不敢評論。

後世隨便一個地級市的日報發行量,也是數萬起步的。

當然,網路興起以後不算。

“別看玉盤和茂德公主都很感謝你讓她們做記功使出征,可是她們也認為你在登州的作用,會比在前線更大!有你在登州,她們覺得心裡踏實,我和太后,皇后何嘗不是一樣!”

“我沒有你們想的那麼好!”

其實李敬心裡也清楚,宗澤帶兵到遼東打這仗,無非就是可能傷亡大一些。

這次進攻金狗,沒有什麼技術含量。

金國繼承了遼國彷照大宋的五京制度,城池很小。

大部分的戰果,需要去萬戶的領地掠奪。

各軍嚴格劃定了劫掠範圍,出擊不會離海邊太遠。

“不用太謙虛,好就是好,你現在可是我們臨海居這群女人的主心骨,別說太后,就連柔嘉公主每天都要問李敬在幹什麼!”

說起趙柔嘉,喬太妃眼裡也滿是柔情。

這個小公主,大宋朝臣,內宮之中,就很少有不喜歡她的。

連宗澤對趙柔嘉也是百依百順。

小公主主動幫宗澤剝蝦。

一聲宗爺爺抱抱。

樂的宗澤飯都不吃了,抱起趙柔嘉在海邊轉了兩圈,聽說柔嘉公主最喜歡看捕魚,百忙之中都帶著趙柔嘉夜航去捕魚。

想起趙柔嘉在船上送宗澤,李敬笑了笑。

“這就對了,我陪你上船,給將士們道別,他們還等著你這個將軍給他們祝福呢!”

李敬再次笑起來,喬太妃不是奉了太后之命,今日不是不準他上船嗎?

喬太妃也笑面如花。

你這麼把臉黑著,跟天下人欠你錢一樣。

別說陳書倩,顧無雙嚇的不敢出門,就連船上的兩個公主也不敢過來跟你告別。

太后和娘娘豈能不揪心。

上個船算什麼,艦隊四大統制都在船上適應新船的戰法,一群指揮使也沒人願意在岸上協助統籌,幾個副統制也輪迴跟著留守協助搭配船隻,艦隊離開李敬還真不行。

宗澤都說了,只要這小子不登岸作戰就行。

喬太妃跟著李敬登船,跟宗澤,劉韐,李邈,種彥鴻,陳仁俊,吳談,許崇,趙玉盤和趙福金一一打招呼。

看著他一條條船的過去鼓勵士卒奮勇作戰。

參戰將士士氣整盛,一個個歡呼起來。

直到李敬下船,汽笛起航,船上數萬人呼喊著大宋必勝,士卒和將領都在跟李敬和岸邊的朱璉,鄭太后等人揮手。

李敬之所以不願意留在登州。

那是因為等待是一件很煎熬的事情。

跟著自己一路勤王,又殺向河東回來的生死弟兄撲向了遼東,金狗的腹心之地,不擔心出現意外是不可能的。

回到自己溫柔鄉的李敬沒有睡好。

第二天一早就到了水師營地,跟他一起到的,還有喬太妃和王太妃。

半年打造和改造,收集的船隻運輸能力有限,根本無法一次性的把十二萬軍運到遼東,跟何況還有那麼多戰車和戰馬。

一次六萬多人馬這個數字,都很讓宗澤驚喜了。

分兩批就兩批。

論說登州港口距離對岸的渤海灣海路只有約七百裡。

綁上駁船的船隊二十四小時也能打一個來回。

倒是劉錡,種彥鴻兩個主將都跟李敬混了一身賊不走空的風格。

豈能放空船回來,浪費單邊運力。

所以李敬和兩位太妃在一邊集結各軍營的士卒,讓他們再次檢查裝備,隨時準備裝船出發,一邊等著船隊回來。

連趙金兒也在指揮禁軍,對碼頭附近實施戒嚴。

不準閒雜人等靠近。

“李敬,我聽說劉錡和種彥鴻在比賽,兩路軍將領們都在打賭,看誰繳獲更多,你覺得誰的贏面大一些?”

軍隊嘛,總要有股子士氣。

靖武兩軍平日訓練時候,就喜歡內部找對手較勁。

開戰之前劉錡就代表李敬的靖字軍和種彥鴻對賭,一成的繳獲。

誰少了誰給對手一成繳獲。

等於是全軍參與。

連宗澤和朱璉都讚許他們這股子不服輸的勁頭。

很少接觸軍隊的喬太妃和王太妃很好奇。

“差別不會很大,別看金國幅員遼闊,他們的人口密度比我們差遠了,渤海灣沿海又是漢族,契丹族和女真雜居的地方,城池很小,兩路都有大宋騎兵,偵查的情況對手也沒有集結軍隊,以有心算無心。”

作為靖字軍統帥,李敬當然希望劉錡和吳談他們繳獲更多。

畢竟靖字軍的繳獲,自己有分配權。

不過種彥鴻在扶桑指揮兩軍劫掠金狗這仗幹的很漂亮。

自己這個二哥自信了很多。

他也不清楚初上戰場的劉錡會不會輸給種彥鴻。

“你就這麼信任劉錡,此戰讓他統領先鋒,都沒有讓陳仁俊和吳談他們統領?”

劉錡雖然在邊軍中長大,從小就上戰場,昔日護送皇后,也是一路血戰過來。

勇勐足夠了。

但是沒有大規模指揮軍隊作戰的經驗,禁軍幾次擴軍,人數也沒有超過四千,這次領兵三萬,對他可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李敬卻認為劉錡足夠勝任。

這小子心思縝密,在禁軍中威望很高,也是一個愛兵如子的主。

陳仁俊和吳談平素也是老子天下第一,幾個都統各自除了李敬服氣過誰。

但是劉錡讓他們很重尊,幾個都統聽見李敬要讓劉錡做先鋒,也表態願意服從劉錡指揮。

把軍隊交給他沒什麼不放心的。

這很讓朱璉很震撼。

大宋將領一向是家族治軍,楊家將,折家將,種家將。

嚴格說劉錡是官家給他的人,一直擔任禁軍統領,李敬居然能放心的把自己的李家軍給劉錡指揮。

究竟是李敬為了表示問心無愧,還是李敬很看好劉錡,花大力氣拉攏。

鄭太后和朱璉都搞不明白。

“太妃莫要小看了劉錡,他從小就隨父親征戰,武藝比不上關,種兩位宣撫使,比我大哥差的更遠,可是他帶兵打仗的謀略,不會比我二哥差!”

相比喬太妃的性格,王太妃很恬靜,比起說話,她更喜歡畫畫和做一些實際的事情。

兩個太妃封鄭太后之命盯著李敬。

更多時候開口都是喬太妃,她在一邊靜靜的看著不說話。

“劉錡不比種彥鴻差?種彥鴻可是種家軍這代的精銳弟子?”

喬太妃吃驚的望著李敬。

宋代楊家,種家,折家世代為大宋鎮守邊關。

浴血搏殺,不顧生死。

大宋百姓對這幾家非常敬重,對他們的能力母庸置疑。

人家是有家族家傳的武藝的,培養的將領都往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方向的。

李敬雖然自己願意做一個純粹的武將,以後有了兒女,也希望他們習武,但是絕不希望李家成為將門。

再說,宋朝開創的這個以文抑武風氣很壞。

依照這種方式進行輪迴來,大宋靠將領勝的能力勝了北方草原民族幾次,華夏族也免不了日後被騎兵和海外毒打。

只有發展科技,改進熱武器,改革政治,為華夏族爭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才是硬道理。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飯要一口一口吃,第一步,打敗金狗,第二步,建都通令全國,第三步,收復漢唐舊土,第四步,,,,,,

當然,這一切都需要團結大宋主戰派的力量,儘可能避免太大內耗。

與其說李敬鹹魚,不如說他小心翼翼。

“捷報,捷報,捷報,宋軍大捷!”

傳令兵一路從外面呼喊進來,還坐著喝茶的李敬跟兩位太妃一下子站起來了。

看著傳令兵騎著馬跑進院子,跑到水師指揮使門口報告。

“爵爺,遠征遼東的船隊回來了!”

“是濟南艦還是揚州艦船隊?”

看著傳令兵上氣不接下氣的喘氣,李敬也知道自己馬上要去碼頭了,連忙讓親兵幫忙給兩位太妃套馬車。

“濟南艦,靖字軍大捷,滿載繳獲回來了,好多牛羊馬匹,據說船都裝不下,還有兩千金國的女人!”

初戰告捷,水師營地沸騰了。

營地裡各指揮使的校尉,士卒都衝出來歡呼。

勝利的訊息感染著喬太妃和王妃,兩人一臉笑容的跟士兵們揮手。

“傳令兵,立刻集合靖字軍乙字各營準備卸貨打掃登船!另外派人去臨海居,通稟太后和皇后!”

提醒吊膽的李敬在登州等了兩天半,總算是回來了。

迫不及待的通知第二批士兵準備了。

沒有後世的碼頭,裝卸貨物,活物非常耗費時間。

他都不知道,為了這點繳獲,渡海的宋軍有沒有驚動金狗,遼陽是否有了防備。

反正他來指揮這場仗,肯定不會這麼打。

不過想起遼陽是遼國復建的,一個小城根本扛不住宋軍火炮。

也釋然了。

這打法很宗澤,他更希望能讓金狗有所防禦,把該區域的金兵集結起來,讓他們領教宋軍火炮硬弩的厲害。

碼頭上熱鬧的很,軍艦和民船一字排開,能靠泊的地方都放上了跳板。

宗澤從開封府調來的三萬軍,也已經到了登州城南海邊臨時駐紮,今天跑步進城,在碼頭上協助裝卸。

正在指揮裝卸的劉雨亭看著李敬護送兩位太妃的馬車到來。

一下子跑了過來。

也不管自己滿身大汗,就把剛下馬的李敬抱住。

、“李宣撫使辛苦籌劃半年多,我大宋跨海北征軍旗開得勝啊!”

“我軍將士在金國殺瘋了,敵人全然沒有防備,興城沿海附近哭聲不斷,完顏家該肉疼了!”

軍隊最大的喜事就是戰勝,大喜之日,李敬也不計較這混蛋滿身臭汗,也不計較他語無倫次。

殺瘋了的是人家登陸的陸軍,跟你們水師沒有太大關係。

確保運兵渡海,把戰利品運回來,然後把士卒平安的運回來,才是你們的任務好不。

“我軍傷亡大不大?傷兵和陣亡將士的骨灰運回來沒有?”

“傷亡不大,陣亡只有十幾個被彪悍的金狗偷襲的,傷員都帶回來了!陣亡將士火化完成沒來及的送到海邊!”

“這一路風浪如何?”

“風平浪靜,老天保佑我們復仇!”

“儘快組織卸貨裝船,把第二批將士能裝多少裝都多少,裝滿就發船!”

“喏!”

劉雨亭很清楚,此戰才剛剛開始,水師護送的任務也才剛剛開始。

宗帥那邊還等著第二批士卒抵達以後,去接他們,現在不是水師慶祝勝利的時候。

此番繳獲回來,甚至碼頭戒備,沒有讓登州百姓參與幫忙慶祝。

劉雨亭兩個統制都過來跟李敬打了一個招呼,就去盯著分配兵力卸貨了。

喬太妃笑著恭喜李敬。

“李宣撫使果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繳獲金狗這麼多東西,居然只是陣亡了十幾個士卒,靖字軍無愧官家親自命名的精銳!”

“太妃,從登州斜渡渤海只有七八百裡,沒有決勝千里,再說,這仗是人家劉錡打的,我得了繳獲分配的權利,絕不能吞了人家功勞!”

“劉錡,宗澤,種彥鴻誰敢說李宣撫使無功,此戰李宣撫使和水師是首功,沒有你日夜操勞造船練兵,豈能有今日之勝!”

“太妃說了可不算!”

“說了算的來了!”

劉雨亭指揮艦隊靠泊碼頭,第一件事就是報捷,兵分兩路朝著水師營地和臨海居去的。

趙金兒一身鮮亮的鎧甲,護送著皇后和太后也很快來了。

趙柔嘉看著從船上牽下來的牛羊,就在馬車上歡呼起來。

“好多牛羊,好多牛羊,母後,李敬說牛肉很好吃,我們可以.....”

趙柔嘉還沒說完,嘴巴就被朱璉捂住了。

缺乏機械動力,畜力就特別重要。

宋代的農耕是最主要的生存方式,而牛就是第一生產力,那時候一頭牛可以養活好幾個人,能為一家人提供穩定的生活。

不過並不是把牛殺了,靠吃牛肉為生的,是靠牛種地,種出莊稼有收成以後,一家老小才能吃飽。

在大宋,除非舉行祭祀儀式才能殺牛。

否則吃牛肉是犯法的。

《水滸傳》中吃牛肉的場景非常多。

這是作者為了烘托作為造反者的梁山好漢無法無天的氣焰。

儘管朱璉對吃牛肉沒有期望,可是她知道,打了勝仗,吃戰利品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李敬這小子這次弄到這麼多牛,肯定會弄一隻偷偷殺了,給趙柔嘉打牙祭。

李敬抱起撲過來的小公主。

趙柔嘉湊在李敬的耳邊問。

“李敬,你要跟著這批健兒們出海嗎?”

“你說呢?”

“母后說你會的,他還說你過幾天又會坐船回來!”

“猜對了!”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