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曹豹非草包,臧霸會爆炸!徐州沒想象中容易!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且說李儒、董卓乘馬車返回丞相府。

府中早有東曹掾魏瞻焦急等候,見董卓、李儒回來,便慌忙迎了上去:“丞相,禍事了。”

董卓現在最不想聽的,便是“禍事”這兩個字,因此眉頭一擰,有慍色浮於面上:“發生了何事?”

魏瞻何嘗不知董卓脾氣,但這種事情根本瞞不住,他只能硬著頭皮道:“方才從徐州傳回訊息,陶謙接了弘農王的詔書,夷滅袁綏三族。”

嘶—!

正疾行回府的董卓,腳步一頓,扭過頭來,一臉詫異:“你說什麼?”

魏瞻欠身拱手,又重複一遍:“陶謙接了弘農王的詔書,夷滅袁綏三族!”

李儒趕忙上前攙扶:“丞相息怒,保住身體要緊。”

董卓只感覺腦袋嗡的一下大了,頭暈目眩,停頓良久,方才緩過神來:“陶謙這老匹夫,難不成要歸順弘農王了?”

當年隨張溫征戰沙場時,自己也曾與陶謙同帳為將,其人雖不如孫堅悍勇,但同樣堪稱一員驍將,本以為憑藉這段時光,可以牢牢拴住陶謙,不曾想竟還是投了弘農王。

董卓有種深深的挫敗感!

孫堅、陶謙這二人,就像兩根鋼針,扎在他心坎上,明明應該跟自己親近,到頭來卻全都選擇了年幼的弘農王。

難不成......

自己當真不如那孺子?

“文優!”

怒火中燒,董卓扭頭瞥向李儒,雙眸中騰騰殺氣畢露:“你不是已經收買了徐州官吏嗎?怎會發生此等事情,那些人難道沒有阻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

李儒同樣吃了一驚。

但他不好給出回答,畢竟還沒有瞭解透徹事情的始末。

按照常理,南陽朝廷的動作,應該沒有這麼快才對,畢竟徐州、南陽相隔了半個大漢,即便快馬加鞭,沒有兩、三天時間,也不能抵達。

“儒會儘快調查。”

不得已之下,李儒只能給出這個答桉。

但他非常清楚,這樣的回答,難以讓董卓滿意,因此急忙轉移視線道:“不過丞相,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弘農王必是在給袁家判罪的同時,就已經派人趕往了徐州。”

“否則,咱們不可能才收到夷滅汝南袁氏的訊息,跟著便又收到夷滅廣陵袁氏的訊息,兩者之間的時差實在太短。”

董卓的注意力果然轉移,緩緩點著頭:“有道理!弘農王還真是膽大,竟敢在沒有判罪的情況下,便率先對廣陵袁氏下手!”

“文優。”

“在。”

董卓強壓怒火,儘可能保持冷靜:“徐州絕對不能這般輕易,便拱手送給弘農王,否則其連跨三州,咱們便是聯合袁紹,都難以抗衡。”

李儒揖了一揖:“丞相放心便是,儒必小心應對,絕不會讓徐州安生,這裡不同於南陽,咱們的勢力已經滲透到了徐州高層。”

董卓冷聲道:“具體如何操作,由你來定,總之徐州絕不可輕易落在弘農王手裡,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李儒頷首:“喏。”

“哦對了。”

董卓擺手吩咐道:“袁紹的事情,要抓緊落實,他才當上冀州牧不久,發展實在是太慢,指著他制衡弘農王,怕是有點難。”

“丞相放心。”

李儒極其肯定地道:“今日詔書便會發出,先挑起劉虞、袁紹的戰爭,幫助其平定幽州,然後再進軍青州、幷州。”

“恩。”

董卓肯定地點點頭:“不僅是袁紹,咱們也必須要抓緊了,聽說隴西的馬騰、韓遂勢力很強,想辦法將其收入朝廷,高官厚祿,拜將封侯皆可。”

李儒應聲承諾:“此事交給儒即可,丞相放心。”

******

南陽,宛城。

皇帝行宮。

暖閣。

劉辨手持魯肅遞上來的奏章,眉頭微蹙,心中喃喃自語:“趙昱?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這個人呢?他是徐州名士?”

“對的。”

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據《後漢書》中記載:(徐州)別駕從事趙昱,知名士也,而以忠直見疏。”

“從魯肅的奏章內容上看,這個趙昱對於辯爺你,是非常親近的,徐州鞭長莫及,咱們應該予以提拔,以觀後效。”

“恩。”

劉辨頷首點頭,心中暗道:“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他還是次要的,現在關鍵的問題是,怎麼對付陶謙?”

“他雖然接了咱們的詔書,也按照要求夷滅了袁綏三族,但如果徐州不在朝廷的控制下,我這心裡總感覺不踏實。”

軍師聯盟有意培養劉辨的政務能力,因此沒有直接給出意見,而是試探性問道:“那辯爺可有自己的想法?”

“有!”

劉辨肯定地點點頭,心聲道:“第一種辦法,就是效彷當初漢靈帝對董卓的招數,給他在朝廷找個官職,明升暗降,把徐州的權力收回來。”

“不過,從目前陶謙的聲望地位來看,至少也得是個九卿,才夠資格,而目前的九卿官職中,只剩下少府、大司農、太僕、大鴻臚等。”

“從我個人的意願來講,要給就給個太僕噹噹,掌管宮廷的車馬,以及畜牧事務,要不就是少府,掌管皇室的錢財等。”

“至於第二種辦法......”

劉辨思索了片刻,方才心念道:“考慮到陶謙今年已經六十歲了,到了安享晚年的歲數,我的意思不行封個侯,光宗耀祖,再給些食邑,讓他頤養天年算了。”

從某種意義上說,徐州也算是和平收歸朝廷,但其內部運轉方式,依舊跟劉辨不太一樣,劉辨是不會設定州牧的,因此陶謙的職權必須要削!

可以怎樣的方式削,就是一個非常考驗水準的問題,一旦削不好,勢必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甚至給長安那邊造謠生事的由頭。

“辯爺的確進步很大。”

軍師聯盟首先給予了肯定與鼓勵:“明升暗降,的確是個常用的削權方式,而且相對容易讓人接受,不過不管哪一個官職,都不太適合陶謙。”

“他已經過了熱血奮鬥的那個年紀,如今接了辯爺你的詔書,實際上更希望能安享晚年,所以軍師聯盟的專家傾向於第二個。”

“歷史上的陶謙,曾遣使進京朝貢,獲拜安東將軍、徐州牧,封溧陽侯,而這個溧陽,隸屬於丹陽郡,應該就是陶謙的祖籍,這是榮譽的象徵,沒有食邑。”

“這麼說......”

劉辨試探性地問道:“專家的意思,是給陶謙一個有食邑的爵位,讓他榮歸故里,頤養天年,從而徹底把徐州交到朝廷手裡?”

“沒錯。”

軍師聯盟隨即言道:“專家是這個意思,但不是現在。”

劉辨蹙眉:“那是什麼時候?”

“不知道辯爺有沒有注意到魯肅的奏章中,事關徐州官吏的描述。”

“徐州官吏?”

“恩。”

“有什麼問題嗎?”

“都尉曹豹明知不敵,卻是主戰派,甚至還曾想過要大肆招兵買馬,與朝廷對抗。”

嘶—!

劉辨倒吸一口涼氣,忙又仔細梳理一遍奏章。

果然,魯肅在奏章的描述中,提到了此事,只是因為一筆帶過,被自己忽略了。

“曹豹?”

劉辨對他還是有很深印象的:“莫非就是演義中,那個成為呂布岳丈,最終卻被張飛殺掉的草包?”

“沒錯!”

軍師聯盟肯定地道:“正是此人,不過這個曹豹,可未必是個草包,畢竟陶謙的三萬丹陽兵,可是由他率領的。”

“按照專家的研究,曹姓在徐州乃是大姓,這個曹豹極有可能有士人背影,陶謙能把三萬丹陽兵給他統帥,也能證明他有一定的軍事才能。”

“此外,魯肅沒有提到另外一個重要的人,那便是在琅琊駐紮的臧霸,他雖然名義上屬於陶謙的騎都尉,但實際上自成一體,是個不穩定的因素。”

“如果陶謙現在就下崗了,朝廷的人接手徐州,只怕會讓各個不穩定的因素爆發,此前和平解放徐州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

“所以......”

軍師聯盟解釋道:“專家的想法,暫時還不能讓陶謙卸任徐州刺史,有陶謙在,不論是曹豹也好,還是臧霸也好,還能相對穩定存在。”

“有道理。”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著頭:“這只是徐州內部的不穩定因素而已,估計董卓、袁紹之類的,也一定不會坐視咱們順利壯大。”

“徐州的內外環境壓力,的確要比我想象中大得多,現在把陶謙從徐州刺史的位置上扒下來,的確可能會壞事。”

“尤其還有三萬丹陽兵!”

劉辨皺著眉,思索良久。

即便是他,也明白丹陽兵的悍勇。

這是陶謙能夠坐穩徐州的保障,在整個兵卒歷史上,丹陽兵都堪稱翹楚。

劉辨大致明白了軍師聯盟的想法,具體情況當具體分析,不能套用常規模式:“所以專家的意思是平穩過渡中,把徐州內部的權力收回來?”

“沒錯!”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從目前的描述上看,徐州內部最不穩定的因素,是來自於軍界的臧霸、曹豹。”

“所以,想要穩定徐州,成功將徐州的軍政大權收回來,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軍權問題,辯爺必須派個有能力的勐將,引兵進入徐州。”

劉辨皺著眉,緩緩點頭:“有道理!不過該派誰呢?主將如果選擇不好,很可能會起到反作用,畢竟現在是敏感期。”

“辯爺考慮的很對。”

軍師聯盟驚歎於劉辨的敏銳,欣喜道:“根據軍師聯盟專家的梳理,以目前我軍中的人員情況看,最好派徐榮、程普進入徐州。”

“徐榮、程普?”

劉辨不由感到好奇:“為什麼是他們倆?”

軍師聯盟解釋道:“其一:徐榮出身於北軍,時常出現在對羌胡的作戰中,陶謙此前曾追隨張溫,征討過北宮伯玉,二人可能相熟。”

“其二:徐榮、程普盡皆幽州人士,將來咱們勢必要北上,與袁紹決一死戰,這一次將決定大漢真正的歸屬問題。”

“徐榮、程普將來會是征討幽州,最合適的人選,提前讓他們進入角色,終歸是必要的,積攢力量是其一,相互磨合是其二。”

“可是......”

劉辨皺著眉,略微感到可惜:“徐榮已經是帥才了,再把程普配給他,是不是有些多餘,要知道程普各方面的能力,同樣是不錯的。”

軍師聯盟繼續道:“徐榮主管步軍,程普主管海軍。”

劉辨驚詫:“海軍?”

“恩。”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好不容易近海了,自然要提上日程,以後沿海的各郡,全都可以交給徐榮、程普負責,比如東來、渤海、遼西、遼東等。”

劉辨恍然大悟:“原來如此,行,就這樣安排,我現在就傳喚二人入宮。”

軍師聯盟:“可以。”

“來人。”

劉辨放下奏章,朗聲喊道。

吱呀—!

朱彤推門而入,欠身拱手:“陛下有何吩咐?”

劉辨輕聲道:“速速傳召徐榮、程普入宮,朕有要事安排。”

朱彤拱手:“喏。”

旋即。

躬身離開暖閣。

約莫半個時辰後。

徐榮、程普來到暖閣,趨步上前,欠身拱手:“臣徐榮(程普),參見陛下。”

劉辨擺手示意其一旁落座:“起來吧,別拘謹。”

二人這才起身落座:“喏。”

劉辨目光轉向下首徐榮,輕聲道:“徐將軍,讓你為朝廷練了一年的兵,可有怨言否?須知你有數十年的作戰經驗,可比曹操、張遼等人,資格老多了。”

“甚至,連呂布都成為了狼騎主將,孫策、陳到、太史慈等人,年紀雖然不大,但也因為騎射本領,提拔為了校尉。”

“末將豈敢。”

徐榮趕忙拱手抱拳,鏗鏘言道:“末將非常清楚,陛下是要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之所以一直沒有啟用我等,絕非是不信任我等,而是沒有合適的職位。”

“沒錯!”

對於徐榮的回答,劉辨非常滿意,肯定地點點頭:“你們二人與尋常武將不同,尤其是徐將軍你,乃是北軍出身,精通各種戰法,當年為了對付你,可是讓朕好生頭疼。”

“如今你棄暗投明,朕同樣一直在為你尋找好機會,只可惜始終沒有個令朕滿意的地方,秉著寧缺母濫的想法,這才將爾等雪藏至今。”

“不過現在好了。”

劉辨衝二人綻出一抹澹笑:“徐州刺史陶謙有意歸順朝廷,朕意將你們二人派往徐州,幫助朝廷完成徐州軍權的過渡。”

“陶謙?”

徐榮聽到這個名字,不禁皺起了眉頭:“敢問陛下,可是丹陽人陶恭祖否?”

劉辨點點頭:“沒錯,正是此人!徐將軍莫非認識?”

“恩。”

徐榮捻鬚頷首,輕聲道:“當初隨張溫將軍征討北宮伯玉時,末將乃是步兵司馬,曾與陶恭祖一起擔任右翼的協防工作。”

“在一次作戰中,陶恭祖引兵衝殺,深陷敵軍的包圍,還是末將引兵趕來支援,才救了他的性命,我們因此熟絡。”

劉辨驚喜:“竟有此事?”

徐榮肯定道:“有是有,只是回朝以後,我等便斷了聯絡。”

專家不愧是專家,預測的還真準!

有了這層關係,至少陶謙對徐榮、程普的牴觸,會大幅度減少。

這對於徐榮、程普將來的行事,有百益而無一害。

“沒關係。”

劉辨強壓下興奮的心情:“這一次,朕讓你們再續前緣,爾等率領精兵五千,以威脅兗州為由,入駐徐州。”

“不過,你們真正的目的,不是要威脅兗州,而是要嚴防臧霸、曹豹暴動,爭取將徐州的軍權收歸朝廷,收入你們手中。”

徐榮不驚駭然:“這......”

劉辨擺手:“徐將軍切莫多想,根據可靠情報,曹豹乃是主戰派,其在明知不敵朝廷的情況下,卻依舊想著作戰,極有可能已經投靠了長安。”

“至於臧霸......”

劉辨皺了皺眉,長出口氣:“此人雖然隸屬於陶謙,不過乃是獨立的存在,如今他們駐紮在琅琊開陽,表面上是扼守徐州北大門,可一旦暴動,必令徐州全境陷入威脅。”

“冬節已過,要不了數月,便會開春,跟著便要拉開春耕的序幕,若是徐州內部不安定,咱們前期規劃的再好,只怕終將會是徒勞。”

言至於此,劉辨極其鄭重地道:“此事意義重大,還望徐將軍能重視起來,不要讓這兩個不安定因素,影響了朝廷在徐州的戰略。”

徐榮欠身拱手:“陛下放心,末將一定會盯死曹豹、臧霸。”

劉辨點點頭:“很好,朕相信將軍的能力,必不負朕之厚望。”

“呃......那個......”

一旁程普雖然穩重,但眼瞅著任務分佈完了,卻還沒輪到他,心下略急:“敢問陛下,末將是全力協助徐將軍,還是......”

“程將軍稍安勿躁。”

劉辨安頓好徐榮的任務以後,旋即轉向程普:“你與徐將軍從嚴格意義上講,確實是搭檔性質,不過你二人的分屬工作不同。”

程普欠身拱手:“還望陛下明言。”

劉辨輕聲道:“在徐州軍權收回來之前,你們應當齊心協力配合,共保徐州,不過在軍權收回來以後,由徐將軍負責步軍,程將軍負責組建海軍。”

“海軍?”

程普眼瞪如鈴,一臉的不敢置信。

劉辨卻是肯定地點點頭:“沒錯!徐州靠海,琅琊更有當年秦始皇出海的舊港,正適合組建海軍,將來沿海方向的郡縣,便交由程將軍、徐將軍共同負責,海陸共進,何人能擋?”

“這......”

程普實在是不敢相信。

自己在徐州的最終任務,竟然是組建海軍。

見程普猶疑不定,劉辨試探性問:“怎麼,將軍莫非不願意?”

程普趕忙拱手:“非也!末將願意,不過陛下,海軍組建絕非易事,耗資甚大,末將只是擔心,三、五年之內,難以成軍。”

“錢的事情,不必將軍操心。”

雖然,目前南陽漢庭的財務狀況令人擔憂,但如今玻璃、造紙已經成功,魯肅又負責了商政,要不了多久,朝廷就會有源源不斷的資金。

還愁組建不了海軍?

劉辨自信滿滿:“朕會幫你規劃好一切,你只需要負責招募海軍、訓練海軍,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即可,剩下的造船、軍備,自有朝廷幫你解決。”

程普大喜,頷首點頭:“若是如此,末將保證,不出三年,海軍必成!”

劉辨心滿意足:“有將軍此言,朕便安心了。”

“既如此......”

劉辨長出口氣,目光掃過二人,吩咐道:“你們便各自回營準備,明日一早,便引兵趕往徐州。”

二人齊齊拱手:“喏。”

*****

徐州,廣陵。

太守府。

夜。

一燈如豆。

搖曳的燭火旁,趙昱捧著一碗酒,已然微醺:“子敬,我趙昱打心眼裡希望,我們徐州可以變成第二個南陽。”

“陛下命你留下來,幫助徐州各大國相、郡守,可真是太好了,有你的幫助,我相信明年的徐州,必然會大變模樣。”

“來!”

趙昱鄭重道:“咱們幹了這一碗,從今以來,還希望子敬能夠多多幫扶。”

魯肅捧起面前的一碗酒,輕聲道:“元達,你如今可是朝廷任命的廣陵郡守了,陛下對你可是寄予了厚望,你可千萬不能讓陛下失望啊。”

“趙某自然全力以赴。”

“不過......”

話鋒一轉,趙昱咧嘴澹笑:“在下會不會令陛下失望,非是取決於我,而是取決於子敬,若是子敬能多多助我,自然不會讓陛下失望。”

“哈哈!”

魯肅仰天哈哈一聲,捻鬚澹笑:“你啊,原來竟是在這裡等著我,放心吧,我魯肅必定會竭盡全力相助!”

“你是琅琊人,我是下邳東城人,咱們盡皆徐州人氏,自然希望徐州可以更好,明日我便要趕回彭城了,今夜咱們不醉不歸。”

“哈哈哈!”

趙昱心情大爽,舉酒相邀:“趙某求之不得,來,咱們幹了這碗。”

魯肅點點頭:“幹!”

旋即。

二人一仰脖子,酒倒碗幹,好不暢快。

“說真的,你敢親率兵馬,夷滅袁綏三族,實在出乎在下預料。”

“吾手持天子詔,何懼袁家匹夫!不過子敬,那個袁迪......”

“已經秘密押送南陽了,咱們不必過問。”

“......”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