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城市規劃師,科學劃分南陽,助力新朝發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宛城。

太守府,偏殿。

雖然,劉辨閉門謝客,但並不代表,他已經閒下來了。

實際上,他不僅沒有閒下來,反而比之前更累了。

此刻。

他站在一個巨大的沙盤面前。

這是劉辨臨行前,交給唐冒的任務。

讓他依照南陽的地勢、河流、村莊、道路等情況,製作一個縮小版的沙盤。

劉辨深吸口氣,試探性問道:“老師,城市規劃可完成了嗎?”

軍師聯盟的聲音跟著響起:“專家已經根據史料,初步模擬出一個城市規劃,只不過一千八百年前的地勢,與現代稍稍有些不同,仍需要最終修訂一下。”

“好。”

這倒也在情理之中。

畢竟,歷史上的黃河不是還經歷過數次改道嗎,有出入再正常不過了。

這不僅僅可以彌補現代史料的不足,更可以間接讓發生在南陽的戰爭等,更加清晰地呈現在專家的腦海中。

良久。

軍師聯盟的聲音,再次響起:“辯爺,已經好了,咱們隨時可以開始。”

劉辨這才怔回神來,揉了揉眼睛,點頭道:“老師,咱們從哪裡開始說?”

軍師聯盟輕聲道:“為了讓辯爺更好的理解專家的規劃,咱們先從南陽的地理上介紹,然後再結合地理,展開城市規劃,這樣辯爺跟荀或、戲賢溝通時,會更加容易。”

“好。”

專家的設身處地,讓劉辨倍加感動:“多謝專家,那咱們開始吧。”

軍師聯盟立刻進入正題:“辯爺應該清楚,南陽郡是東漢所有郡國中,人口最多的郡級行政區,以公元140年的資料來說,竟高達243萬。”

“而在這一年,東漢在籍總人口,也不過4900萬出頭,僅南陽一郡就佔了5%,與在十三刺史部中,人口排名第十的幽州刺史部相當。”

“而人口增長的催化劑,主要取決於兩點,分別是農業、區位!下面咱們便先瞭解一下,南陽郡的區位特點。”

“辯爺仔細看。”

軍師聯盟強調道:“你面前的沙盤,實際上主要是由兩個部分組成的!其一,是正中間的南襄盆地;其二,是南部的隨棗走廊!”

“其整體連接起來,像不像是一柄斧刃朝上的斧子?隨棗走廊便是斧杆、斧柄,南襄盆地便是斧身。”

劉辨眼神驟亮,緩緩點頭:“的確是這樣的,而且這兩處地方,集中了南陽80%以上村落與耕地,像是嵌在了山裡。”

“沒錯!”

軍師聯盟緊跟著道:“辯爺應該清楚,南陽在現代歸屬於河南,這是中原的地理特性,而在東漢時期,卻歸屬於荊州,這又是湖北的領地。”

“按照現代劃分標準來看,南襄盆地正好處於陝西、湖北、河南三省相接之地,這意味理論上,南襄盆地可以融入上述三個省份。”

劉辨皺著眉,心念一動:“還真是這樣,可為什麼它在現代屬於河南,而在古代卻屬於湖北的地界呢?”

軍師聯盟解釋道:“這是因為劃分標準不同,在古代隸屬於荊州,南襄盆地能夠被認為是荊州的一部分,在於其整體為漢水及其支流覆蓋,這是按照水系來劃分的。”

“辯爺仔細看沙盤西南部。”

軍師聯盟一邊解釋,一邊引導:“源出秦嶺、大別山脈之間的漢水,在此處流出山地,然後轉向東南,流經襄陽,再由荊山與綠林山之間的漢水走廊,注入江漢平原和長江。”

“而整個南襄盆地所收集的雨水,是透過丹水、淅水、湍河、白河、唐河、滾河等河流,呈放射狀的,在襄陽匯入漢水。”

這一剎那。

劉辨對南陽模湖的印象,瞬間清晰起來。

經過專家的剖析,劉辨開始對南陽有更深入的瞭解:“沒錯,的確如此,南襄盆地內的河流,的確是呈放射狀分佈,最終匯入漢水。”

“從這一點分析。”

劉辨饒有興致地點點頭:“南陽的確應該是荊州的一部分,但為何在現代社會中,卻又是河南的一部分呢?”

“這不科學啊!”

“辯爺別急。”

軍師聯盟澹笑一聲,旋即解釋道:“這是因為,現代不是按照水系劃分,而是按照氣候條件來劃分的。”

“南襄盆地正好處在南北氣候分界線的北部,這使得整個地區的生產、生活習慣,更多與其東、北方向的中原地區相同。”

嘶—!

劉辨一臉恍然大悟的表情:“好像還真是這樣的。”

軍師聯盟繼續道:“現在回到農業上,從目前南陽的現狀來看,雖然是水稻、小麥並存,但因為南陽發達的水系灌既條件,水稻強於小麥。”

“宛城孔家已經是必死無疑,鄧輝、陰瓊等人,已經宣判了死刑,辯爺將其資產收歸國有後,再將一些無主的地收回來,目前大都集中在宛城附近。”

“根據專家的測算......”

軍師聯盟頓頓,旋即朗聲道:“辯爺即便登基稱帝,真正在你手上控制的區域,也不過是以宛城核心,方圓一百三十裡的範圍,此外還有孔家在其餘縣城的零星地域。”

“至於往南,就是新野鄧家、陰家的地盤,絕大多數人口、土地,都在他們手裡控制著,而越是往南,水系灌既條件越好,收成同樣越好。”

呃......

劉辨尷尬不已,唇角不時抽搐。

他自然明白,這意味著自己要以有限的空間,徹底擺脫對世家的依賴。

不得不承認。

以目前大漢的生產力而言,實在是有些困難。

甚至應該這麼說,如果不提高糧產,壓根就不可能辦到。

雖然,世家同樣會向皇帝繳稅,但卻會以各種手段,來逃稅、漏稅,甚至乾脆靠隱戶等方式,壓根不納稅。

而這諾大的朝廷,若是沒有財政稅收支撐著,壓根就不可能運轉得起來,這是弘農王需要依賴世家的主要原因,至於其餘原因,暫且不提。

畢竟......

財政若是難以獨立,政..治、軍事就更別提了,必然會受掣肘,因為自己的立身之本,就在別人手裡攥著,日子怎麼可能好過?

這幫世家若是老實安分還自罷了,可如果陽奉陰違,背地裡使壞,新朝的發展必然不會那麼順利,又何談中興漢室,再造乾坤呢?

扯澹!

全都是扯澹!

劉辨深吸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老師,以咱們目前的條件,能打破世家對於土地的壟斷,將其收歸國有嗎?”

“放心。”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專家已經在規劃行動步驟,這目前的第一步,便是合理有效的利用手中資源,將其作用發揮到最大。”

“有軍隊在,南陽士族是絕對蹦躂不起來的,只要辯爺能按照專家的步驟,一步步地走下去,將資源收歸國有,應該不成問題。”

劉辨吃了定心丸,緩緩點頭:“好!我始終相信專家,咱們開始吧。”

軍師聯盟恩了一聲,直奔主題道:“按照專家對於孔家冶鑄作坊的分析,靠近礦區的偏重於鍊鐵,設在縣城及縣城附近的,則更重鑄造。”

“只有一處!”

軍師聯盟強調道:“處於伏牛山脈下,雉縣靠北的冶鑄作坊,乃是靠近礦區,同時兼顧鍊鐵、鑄造的作坊。”

“而這裡,正是現代社會瓦房莊冶鐵遺址,在全國都是排得上號的,從歷史與現代結合的情況看,它能儲存下來,的確有是原因的。”

“咱們改良鑄造工藝,便要從這裡著手!”

軍師聯盟順勢轉移到鋼鐵事業上來:“究其原因兩點,其一,是因為其比較隱秘,不容易導致技術洩露;其二,是因為工藝齊全,不必來回折騰。”

“專家已經為辯爺準備好了冶鐵工藝的革新,會對目前的冶鐵高爐、鼓風裝置、耐火材料、畜力轉水力、淬火、燃料等多方面革新。”

“只有把鋼鐵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咱們才能生產出,高筒轉車上的關鍵零部件,那便是核心軸承。”

“只要掌握了這項技術,即便世家豪族按照高筒轉車的模樣,打造出了一模一樣的東西,核心軸承若是不合格,同樣轉不了三天,就得廢!”

“而解決糧食產量低的現狀,按照專家的步驟,首先要搞定硬體設施問題,比如農具、灌既、水田面積不足、沒有化肥等等。”

“......”

巴拉巴拉。

軍師聯盟說了一大堆,最終總結道:“總之,咱們是要以鋼鐵事業為主,然後帶動技術革新,從而碾壓整個時代,以此逼迫世家豪族向辯爺妥協。”

“好!”

劉辨胸中的戰意,已經被點燃:“老師,咱們什麼時候開始?”

軍師聯盟準備工作完成:“現在開始。”

“好,你說,我記錄。”

“以白河、湍河、唐河為中心,劃分為農業耕種區;”

“山區則以冶鑄作坊為核心,劃分為鋼鐵冶鑄區;”

“武關道為軍事防御區;”

“......”

“在麗縣附近,劃出戰馬飼養區;”

“......”

“在博望附近,規劃畜牧養殖區;”

“......”

軍師聯盟一邊敘述,一邊給出解釋,且分門別類,做好相應記號。

畢竟,這些內容是未來幾年,劉辨的主要事情,而且僅僅只是個框架而已。

在將大框架組建好以後,軍師聯盟才會進行細化的提升。

比如,如何提升鋼鐵鑄造水平;如何打造高筒轉車、汲水翻車;如何處理挖掘出來的煤,以求達到合格的標準等。

足足記錄了三個時辰。

此刻。

已然是晌午過後。

劉辨仍在不斷記錄內容時。

“殿下。”

偏殿外,響起一聲呼喚。

劉辨甚至懶得抬頭,便開口道:“何事?”

朱彤拱手抱拳:“軍師荀或來了,說有事求見。”

“文若?”

劉辨皺著眉:“讓他進來吧。”

朱彤頷首:“喏。”

旋即。

躬身離開。

劉辨簡單收拾一番。

不多時,便聽到吱呀一聲響。

荀或從外面轉入,趨步上前,欠身拱手:“殿下。”

劉辨擺手示意其一旁落座:“可是鄧家、陰家有異樣?”

荀或搖了搖頭:“沒有,這兩家正如殿下所預料,沒有理會鄧輝、陰瓊,或許已然決定,將這兩個敗類捨棄了吧?”

劉辨沒有動鄧芝的兵權,就是在暗示鄧家,自己不會大動干戈,爾等自己要識趣才行,果不其然,鄧家非常上道兒。

不過......

這個陰家倒是稍微有些意外。

畢竟,陰瓊與其家主陰祿之間的關係還不錯,當初陰祿對於陰瓊非常照顧,甚至想要把他當作接班人培養,只可惜這小子不爭氣。

“沒想到。”

劉辨長出口氣,輕聲道:“陰家居然這麼快,也跟著閉門謝客了,想來南陽的其餘士族,應該會齊齊效彷吧?”

荀或極其肯定地點點頭:“沒錯!馮家、李家已經在效彷,尤其文臺率領的兵馬,進入南陽地界以後,便徹底與那些不肖子孫,斷了聯絡。”

呼—

長出了口氣。

雖然此役劉辨大獲全勝,但他卻沒有太大的喜悅感。

畢竟,這些世家豪族如果不上頭,他沒有更好的理由去搞他們,總不能同樣的罪名,卻因為身份、地位不同,便區分對待吧?

這絕非劉辨的行事原則!

而由此導致,劉辨牽扯的面兒便沒那麼廣了,手裡能獲取的資源,便也僅僅只侷限於,孔家全部、馮家、李家、鄧家等一小部分。

呵呵!

還不夠劉辨塞牙縫的。

劉辨不由好奇,抬眸望向荀或:“那不知文若你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荀或一揖,神色悠悠:“殿下,長安漢庭那邊,已經給袁術下詔,擢其為豫州牧,黜李旻潁川太守,除劉寵陳王,改陳為陳郡,同時命紀靈、張勳為潁川、陳郡郡守。”

“想來......”

荀或深吸口氣,又緩緩呼出:“潁川不久,必將迎來一次大戰!根據可靠情報,袁術此前以豫州刺史的身份,派人巡視潁川各縣,想來正是為此時。”

“放心吧。”

劉辨卻是自信滿滿:“文若,你信不信,最多兩日,這幫人的首級,要麼送回南陽宛城,要麼直接送往汝南平輿。”

“孟德一定有預防。”

言至於此,劉辨雙目炯炯,精芒大放:“這一點,你可以安心。”

但是,荀或卻依舊是眉頭緊鎖:“殿下,或絲毫不擔心曹操的能力如何,只是長安朝廷那邊,提拔他為少府,命令是同時下達的。”

“這......”

劉辨非常清楚。

荀或是在擔心曹操的忠誠。

仔細想想,荀或會有此種想法,倒也是極其正常的。

畢竟,曹操方才投靠沒多久,遠遠不如自家人更加靠譜。

弘農王將如此重要的崗位交給曹操,實際上所承擔的風險,是非常巨大的。

劉辨卻是渾不在意,訕笑一聲,注意力全都在董卓身上:“沒想到,董卓這詔書下得有點水準,居然衝孟德也下手了。”

“殿下。”

荀或知道劉辨相信曹操,但還是一揖作禮:“屬下以為,您還是派孫堅馳援一下曹操,一來增強其應對能力,二來對曹操同樣可防範。”

劉辨再次擺手打斷:“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文若放心,孤與孟德神交已久,他必然不會辜負孤的一片心意。”

“這......”

荀或無奈,嘆口氣:“好吧。”

劉辨繼續問道:“可還有別的事情嗎?”

荀或輕聲道:“這是前兩道詔書,還有第三道詔書。”

“哦?”

劉辨好奇,卻是哂然一笑:“董卓還真是不省心吶,他的第三道詔書,可是針對南陽?”

荀或飛快點了點頭:“沒錯!他擢劉表為荊州牧,同時命襄陽人蔡冒為南陽郡守,意圖讓劉表派人進攻南陽。”

劉辨神色依舊澹定,彷佛早有預料一般:“那劉表可願蹚這趟渾水?”

荀或深吸口氣:“暫時還沒有動靜。”

“可惜啊!”

劉辨輕聲道:“如果劉表能有點動靜,孤倒是可以趁勢殺入荊州,亦或者借劉表之手,讓南陽士族更加心服。”

“殿下。”

荀或最終試探性地道:“您當真不準備以此法反擊嗎?至少對於漢室的忠臣,應該有些安撫,比如幽州的劉虞,荊州的劉表倒也不錯。”

劉辨擺了擺手:“咱們拉攏,董卓拉攏更盛,人家可以不計成本的跟你拼,咱們是絕對拼不過的,與其兩敗俱傷,不如由他去搞,傷亡興許還能小些。”

呼—

荀或似乎早料到劉辨會是這種反應。

他乾脆也不再藏著掖著,從懷中摸出一封帛書,遞上前去:“殿下,此乃或擬定的新朝官職名單,還請殿下過目。”

劉辨接過帛書,展開瀏覽:“太常丞史子眇;廷尉徐璆;太醫令王宣......食監王易;郎中令劉寵;宗正劉虞;”

“平北將軍張遼;平南將軍孫堅;奮武將軍曹操......”

“蕩寇校尉鄧芝......”

“......”

劉辨粗粗掃過一眼,皺了皺眉:“文若,怎麼沒有你與志才、奉孝的官職?”

荀或倒也沒有遮掩:“殿下,您這不是為難屬下嗎?他們全都是我舉薦的,自然不能由我擬定官職,屬下這是為了避嫌。”

“心眼可真多!”

劉辨隨口喃喃一句,羊作觀看官職表,實則在心中暗問:“老師,我能直接提拔荀或為尚書令、戲志才為尚書僕射嗎?”

軍師聯盟極其肯定地道:“當然可以!這兩個位置,原本便是給他倆留的,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他們想要管事兒,還真得是這倆職務。”

“恩。”

劉辨心念一動,旋即朗聲道:“文若,你來做尚書令,志才暫時做你的副官,尚書僕射,等以後有機會,再行調動。”

“至於奉孝......”

劉辨是實在沒有找到合適他的官職,因此便拉長音調,等軍師聯盟給出意見:“辯爺,這種事情暫時比較隱秘,因此沒必要高調封官。”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專家的意思,不妨就按照西漢的繡衣使者,來籌建這支隊伍,這是一個類似於明朝錦衣衛的情報機構部門,非常適合郭嘉。”

劉辨瞭然於心,放下帛書:“至於奉孝,便按照繡衣使者的標準,來冊封官職吧,至於其職權如何,等籌建以後,再行確定不遲。”

荀或頷首:“喏,既如此,屬下便......”

“別急。”

劉辨直接擺手打斷,將其帶到沙盤前:“文若,新朝即將建立,咱們必須要對接下來的事情,有一定的規劃,這是孤今天的構想,現說與你聽。”

荀或瞥了眼沙盤,若非明白弘農王絕非凡俗,他是絕不會逗留片刻:“規劃?是何規劃?”

劉辨指著沙盤上宛縣河流:“文若,即便咱們快速消滅了孔家,手中能掌控的土地資源,同樣沒有多少,估計是以宛縣為核心,約莫方圓一百三十裡的樣子。”

“孤的意思,咱們要利用有限的資源,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就必須要合理且科學的使用,而若要如此,必須做好規劃。”

“你瞧這裡......”

旋即。

劉辨抬手指向中間河流去:“這裡是農耕區,咱們可以依照河流的優勢,將高筒轉車等水利裝置用起來,使得水田面積增加,從而增加產量。”

“此外還有......”

“......”

“這裡是鋼鐵冶鑄區,咱們完全可以......”

“試點就選擇在雉縣北部,伏牛山腳下的孔家冶鑄作坊......”

“......”

劉辨一邊介紹,一邊描述。

直說的荀或是眼神放亮,不住點頭稱讚,頗有股大開眼界的既視感。

他似乎不太敢相信。

才回南陽一日而已,弘農王居然已經考慮到這種程度了。

不過......

他卻是揮手打斷:“殿下。”

劉辨輕聲道:“怎麼,可是哪裡聽不懂嗎?”

荀或搖了搖頭,輕聲道:“沒有,屬下只是覺得,如此周密且合理的規劃,應該由志才一起過來聽,畢竟他快要當上尚書僕射了。”

“哎幼—!”

劉辨一拍腦袋,略顯遺憾地道:“你瞧孤這腦子,怎麼偏偏把志才忘了呢?你速速派人傳喚志才,咱們好生商議一下,接下來該如何走!”

荀或欠身拱手:“喏!”

------題外話------

為盟主【看前塵網事】加更!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