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史思明請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太原府,史思明收到了來自范陽的奏報,平盧節度使徐歸道暴斃身亡,平盧擁立平盧軍兵馬使王玄智擔任平盧節度使。

史思明捏了一下自己的額頭,平盧出事了,但是史思明如今也沒有精力去管平盧的事情。

史思明是西域史國人,他追隨安祿山在北方攻打奚人和突厥人屢立戰功,是偽燕朝廷中的二號人物。

史思明是在平盧軍兵馬使的位置上積累功勞升上去的,他當然知道平盧軍是個什麼德行。

對於這種地方軍頭內部的更迭,史思明並不是很在意,只要王玄智不叛亂,史思明也沒有干涉的想法。

安慶緒弒父後,將史思明誆到太原留守的任上。

等到史思明接到了安祿山已經死了,安慶緒繼位的訊息,他已經被安慶緒踢回老家了。

安慶緒為了享受兩京的繁華,將他這個“叔父”踢回老家,史思明心中是暗恨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可是天下的局勢變幻讓人措手不及,偽燕朝廷的氣數在至德二載這一年急轉直下。

安慶緒接連丟失長安和洛陽,香積寺、陝峽、洛陽三場大戰連連敗北,葬送了幾十萬的精銳。

史思明又暗暗慶幸,安慶緒將自己踢回老家,所以自己的嫡系部隊沒有受到損失。

如今安慶緒被困在相州,退路已經被唐將李嗣業截斷。

他的長子史朝義被安排到了范陽控制範陽鎮,河東三鎮如今史家已經佔了其二,史思明也有了別樣的心思。

這時候,一個俊美陰柔的年輕人衝進了史思明的書房。

“父帥!安慶緒又下詔書,讓我們配合他突圍,這已經是這個月第三封詔書了!”

這個年輕人就是史思明的次子史朝清,也是史思明現在最寵愛的兒子。

史思明根本沒有看安慶緒的求援詔書,他看著地圖說道:“兩京、河南已經盡入唐家之手,我們還要防備唐軍從關內道襲擊,哪裡有多餘的兵力支援安慶緒。”

“找個理由把使者打發了。”

“遵命!父帥!”

史朝清大步走出去,看著這個極似自己的兒子,史思明心中更是寵愛。

雖然長子史朝義早就能夠單獨領兵,是史思明的好幫手。

但是人年紀越大越是偏愛幼子,史思明將史朝清留在身邊,就是想要好好鍛鍊他。

對於如今的史思明來說,河東三鎮已經掌握在他的手裡。

對於安慶緒的“無理要求”,史思明自然是不理會的。

目前史思明最大的糾結,就是要不要投降大唐。

在等到崔佑乾和尹子奇接連兵敗的訊息之後,史思明就派遣心腹和大唐聯絡上了。

史思明開出的條件是,繼續讓他史思明掌控河東三鎮軍權,和叛亂前的安祿山一樣擔任河東節度使。

只要唐廷答應這個條件,他史思明可以立刻宣佈易幟,結束這場由安祿山掀起的持續兩年的叛亂。

從佔領兩京之後,史思明就被安慶緒調回了太原。

史思明和唐軍沒有血戰過,也沒有血海深仇。

而唐軍雖然取得了豐碩的戰果,但是想要反攻河東,那肯定要等到明年的春夏了。

這場戰爭再拖下去,就算是家底豐厚的大唐王朝也拖不起。

反正在安祿山叛亂的前幾年,朝廷也沒有能夠控制過河東。

再將河東封給史思明,那史思明也願意維持大唐名義上的一統。

史思明準備歸順的訊息,自然也送到了皇帝的御桉上。

李亨在接到了史思明準備談判歸順的訊息後驚喜不已,現在已經十二月了,難不成至德二載真的能夠平定天下?

李亨想到了王成偉進獻年號的時候那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今年再次讓天下一統,那明年不就是“萬物資始”了嗎?

不過這等大事,皇帝也是要召集宰相們商議的。

已經換上衣服準備睡下的宰相裴冕,突然被大明宮的黃門使敲開門,說是皇帝連夜召見宰執。

深夜進宮議事,那必然是大事了!

裴冕立刻換上了朝服,跟隨黃門令進了大明宮。

皇帝沒有在含元殿召見宰執們,而是在寢宮附近的小延英殿召見了宰相們。

如今朝堂上宰相一共有六位。

裴冕、崔圓、崔渙、李麟、苗晉卿和張鎬。

六位宰相中,雖然皇帝已經取消了秉筆宰相的職位,改為所有宰相輪流秉筆。

但是六位宰相中依然有地位高低。

剛剛主持了科舉考試的裴冕風頭最盛,隱約是諸宰相之首。

崔圓精通於軍事,如今平叛的軍事工作都是他籌謀的,地位僅次於裴冕。

崔渙是房琯舉薦為相的,房琯罷相之後,他在政事堂的生涯已經接近尾聲,如今他謹小慎微,幾乎對所有事情都不發表意見,朝廷大臣都認為他很快就要被趕出政事堂了。

李麟剛剛完成了迎接上皇返回長安的任務,正得到皇帝的重用。

苗晉卿和張鎬這兩個寒門宰相,在政事堂中的存在感很低,屬於牆頭草的角色。

小延英殿等於是皇帝的書房,眾宰相進了小延英殿後,只覺得溫暖無比。

一座精美的燙金暖爐立在小延英殿的書桌邊上,鋼鐵管道通向了屋頂,金絲炭在暖爐中熊熊燃燒,將暖爐上方的水壺加熱。

被加熱的蒸汽透過管道,將熱氣傳輸到延英殿的幾個角落中。

這樣新奇的事物,肯定是建寧王,哦不越王進獻的。

不一會兒,李亨帶著玳冒邊框的眼鏡出現在宰相們的面前。

李輔國跟隨在李亨身邊,等到皇帝坐下之後,他對著宰相們說道:

“史思明請降。”

這句話說完,五位宰相臉上都露出喜色,只有張鎬的臉色變得陰沉。

在場的宰相,都知道史思明是如今河東的實際控制者。

偽燕皇帝安慶緒被李嗣業困在相州,如果史思明歸順,那安祿山之亂就可以說被平定了!

也難怪各位宰相面露喜色,安祿山叛亂幾乎打光了唐軍的家底,要是能夠兵不血刃的平定叛亂,自然是一個好消息。

不過在場的也都是人精了,崔圓首先問道:“那敢問陛下,史思明請降的條件是?”

皇帝說道:“史思明要朕賜他史家河東三鎮的旌節。”

聽到了這個條件,裴冕和苗晉卿兩位宰相臉色一變,裴冕更是直接說道:“陛下不可!”

“若是答應史思明的條件,那不是和安祿山叛亂之前一樣了?這恐怕是史賊的緩兵之計,等到叛軍休養生息之後還會再叛的!”

苗晉卿也躬身說道:“臣附議!”

而宰相張鎬更是直接說道:“陛下,史思明狼子野心,和他談判是與虎謀皮啊!”

皇帝的臉色也沉了下去。

宰相們說的也沒錯,史思明是安祿山的親密副手,在河東三鎮並稱“安史”,聲望可要比現在偽燕皇帝安慶緒還高。

如果還給他河東三鎮的節度使,那就等於回到了天寶十三載的情況,朝廷隨時要提防他再次叛亂。

看到皇帝猶豫,崔圓說道:“陛下,安祿山叛亂,也是當時奸相楊國忠屢次進諫讒言,最後才逼迫安祿山造反的。安祿山在李相執政的時候就任三鎮節度使了,那時候他也從沒有起過叛亂之心啊!”

李相就是李林甫,說道這個名字,李亨臉上露出厭惡的神色。

李林甫多次打壓當時的太子李亨,逼死了他的太子妃韋氏,李林甫執政的時候,也是李亨這個太子最及及可危的時候。

李林甫給他帶來的陰影還在,不過李亨也承認,口腹蜜劍的李林甫,確實壓得安祿山非常恭順。

崔圓這麼一說,李亨又忍不住想要接受史思明的投降,這樣就能平定安祿山之亂了!

這幾年打仗太累了!

從靈武匆忙登基,到鳳翔府的日夜籌謀平叛,大唐幾乎打殘了關中,從隴右和朔方抽調的精兵也消耗殆盡。

抽乾了江南浙東的財富,差點毀滅了長安和洛陽這兩座帝國明珠。

看到皇帝這幅為難的樣子,崔圓繼續說道:“臣願意為使臣,去河東接受史思明反正!若是史思明這是緩兵之計,臣願意死社稷!”

崔圓這個當朝宰執這麼說,其他宰相也紛紛閉上了嘴巴。

崔圓都願意自己去做使者去河東來了,其他人還能說什麼呢?

這場小延英殿奏對結果,是裴冕、苗晉卿保留意見,張鎬激烈反對接受史朝義投降。

崔圓、崔渙和李麟則支援接受史思明的投降。

皇帝立刻下旨,任命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崔圓為歸義大使,立刻快馬前往太原府,檢查史思明投降的誠意。

皇帝已經將河東三鎮冊封文書交給了崔圓,若是史思明是真的願意投降朝廷,皇帝也不吝嗇給史家河東三鎮的旌節。

同時皇帝通令鎮守安陽城的李嗣業,加緊圍剿安慶緒殘部。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