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4章 暗戰(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諸葛亮聞言卻是一愣,旋即便道:“兄長何以無緣無故與二弟論起此事來?”

諸葛瑾卻不回答,繼續道:“二弟不,兄長便直了。夷、齊兄弟為在一起,寧可餓死首陽山下。此事天下皆無不為之兄弟情深感動!我今與你同胞共乳,卻各事其主,不能旦暮相聚。如此,於夷、齊相比,心中可安?”

我聞言一愣。原來這諸葛瑾竟是來勸諸葛亮與他一起效命孫權的啊!

這時聽到這話,諸葛亮自然有些微微吃驚了,隨即卻反問道:“兄所言者,情也。弟所守者,義也。弟與兄皆漢人。今劉皇叔乃漢室之胄,兄若能離東吳,而與弟同事劉皇叔,則上不愧為漢臣,而骨肉又得相聚,此情義兩全之策也。不識兄意以為何如?”

見諸葛亮如此言語相激,諸葛瑾自然知道他心意已決了,所以當下卻只能無語了。

諸葛亮見兄長尷尬,卻不好再了,遂道:“你我兄弟二人各為其主,當盡思竭力效忠,如此之事,以後就莫再為難二弟了。自古情義難全,你我皆各自安心,休要傷了感情。”

諸葛瑾聞言便道:“如此,多不益,兄就便告辭了。”完,便轉身走了。

望著諸葛瑾逝去的背影,我心裡一陣感慨。歷史上的這一幕如初上演了,我經歷了這個過程,才更加感受到了方才這兩兄弟談論時那不出的落寞感。這樣的場景,這是第一次,只怕也是最後一次了。諸葛瑾是個人才,諸葛亮則更是人才,歷史就是證明,我真得有些期待,若是這一家兩號牛人能最終走到一起,那該多好啊!

便在盡情yy的時候,諸葛亮卻不知什麼時候走到了我的旁邊,一隻手重重地打在了我肩膀肉多的地方,氣道:“還不快走,傻愣著作甚!”原來卻是心情不好,拿我出氣了。

我一臉無辜,當下卻氣也不敢吭一句,便只是隨著諸葛亮往周瑜大帳走去。

誇張的是,我們剛到周瑜大帳前,便再一次與諸葛瑾邂逅了。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諸葛瑾剛從裡面走出來,然後急著回去,卻沒有看見我們。這下,我更是可以斷定,等一下,周瑜定要找諸葛亮的麻煩了。畢竟,降不得,諸葛亮的存在,只怕就會讓周瑜以為便是一個威脅了。我倒是有些好奇,這次周瑜是不是真想歷史上那麼算計諸葛亮。

“也不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是不是真的!”當時,我心裡就直這麼疑問著。

進得周瑜大營,那家夥赫然就在堂上坐著,我們尚未來得及拜見,那周瑜卻早就發現了我們,一路下來,直向前拉住了諸葛亮的手,讚歎道:“孔明先生果然高見!那蔡瑁張允二人,還真是被曹操斬了!”

諸葛亮有些尷尬,急搖手道:“公瑾莫要過譽。莫要過譽了!”

周瑜很是大氣地就將諸葛亮按坐一旁,嘴裡繼續客套著,待他一就主位坐下,便忽然道:“如此,瑜料定,曹操大軍必為陸路而來,卻不知孔明可有良策?”

此言一出,我便要再次高呼羅貫中那廝騙我好苦了。眼前這周瑜,哪裡智謀輸於諸葛亮啊?

這時,諸葛亮聞言卻笑而推辭道:“公瑾如此料事如神,又何來問我?只怕公瑾決心已下,計策已定,卻要在下效命了,不妨直言之!”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瑜聞言有些微微吃驚,旋即卻不著痕跡地掩藏了,只是那麼短短的不到一秒,他便大笑道:“不想孔明知道了。瑜正有勞煩先生之處,還望孔明莫要推辭啊!”

諸葛亮道:“孫劉此時既是同盟,就莫要見外了。大都督有命,亮豈敢不從。望速速之,也好讓我早作準備。”

周瑜依舊笑著,旋即卻又一副無奈表情,嘆了一口氣道:“曹操如今必是從陸地而來,怎奈瑜不善陸戰,而子敬又君命在身,離營不得,是以無奈之下,便只能勞煩先生了。”頓了頓,他便繼續道:“昔曹操兵少,袁紹兵多,而操反勝紹者,因用許攸之謀,先斷烏巢之糧也。今操兵八十三萬,我兵只五六萬,安能拒之?亦必須先斷操之糧,然後可破。我已探知操軍糧草,俱屯於聚鐵山。先生久居漢上,熟知地理。敢煩先生前往夏口,拜見劉豫州,引關張趙等人,哦,自然,瑜亦助江東精兵千人,星夜往聚鐵山斷操糧道。彼此各為主人之事,幸勿推調。”

諸葛亮聞言當即便道:“如此事情緊急,亮且先退下,這便回夏口,負責斷曹操糧道之事。”

周瑜笑道:“如此甚好!”遂急令部將隨諸葛亮而出調撥人馬。

如此一番忙活,江東士兵來到,卻只是一般老弱殘兵。待周瑜部將離去,我方才問諸葛亮道:“軍師既知此乃周瑜欲有謀害之意,何以還要接了命令?”

諸葛亮解釋道:“不得不從耳!”完,有些嘆息。

我便再問道:“卻不知該如何交差?”

諸葛亮卻忽然笑道:“伯虎不必憂慮,此事不難。且你先回夏口再,引了主公人馬,並招幾位將軍到來就可,到時我自有主張。”完,遂不再言。

無語,我只能準備獨自先回夏口再。便在這時,魯肅卻聞訊而來。

魯肅見我要上船,便不理諸葛亮,直問我道:“伯虎將軍這是為何?”

我實話實道:“回夏口去搬兵。怎的?”

魯肅聞言急道:“萬萬不可,萬萬不可啊!”

諸葛亮在一旁卻好奇了,問道:“這是作甚?亮奉了都督之命,搬兵去斷曹賊糧草,子敬如此阻礙,豈不知軍紀何在?”

那魯肅聽了,直跺腳道:“咳…管他甚軍紀!公瑾此意,為在為難孔明先生,孔明豈可不知?”

見魯肅如此一副老實人的樣子,諸葛亮自然感激了,當下便嘆了一口,然後便又笑著道:“公瑾令我斷糧者,實欲使曹操殺亮耳。我只以道破曹操心計,公瑾便容納不下。”到這,便停下來,長嘆了一口氣道:“咳….目今用人之際,只願吳侯與劉使君同心,則功可成。如各相謀害,大事休矣。操賊多謀,他平生慣斷人糧道,今如何不以重兵提備?我等若去,必為所擒。今只當先決水戰,挫動北軍銳氣,別尋妙計破之。望子敬善言以告公瑾為幸。”

魯肅聞言卻道:“孔明既知,何以卻依舊要執行?到時,先生若是斷不得曹操糧道,卻該如何交差?”

諸葛亮道:“亮教伯虎搬兵,卻也並不想前往聚鐵山。”

魯肅聞言遲疑,便再問道:“卻又為何?”

諸葛亮笑道:“亮料定路上必遇曹兵,打上一仗,也便可向公瑾交差了。到時,公瑾便是再要刁難,卻也無話可。”

“原來你卻是這般想的,虧我嚇了一跳。”魯肅忍不住就感嘆了。旋即又道:“既然有曹兵已然攻來,何不如孔明與我一道,往公瑾處細?”

諸葛亮隨即推辭道:“子敬已知,便不用亮前往多生是非了,還往子敬費勞勸了。”

見諸葛亮不願去,魯肅只能嘆氣了。臨走前,還不忘囑咐一句諸葛亮,道:“公瑾之事,還望萬勿掛懷!”當時諸葛亮只笑不語。

見魯肅去得遠了,我站在船上,問諸葛亮道:“還要不要回夏口?”

諸葛亮轉身便離去,邊走便道:“不用了,且跟我回去。”我聞言,立馬便下船,緊跟其後。

這走了一路,我自己卻也想了一路,最後,到了帳中,我還是忍不住對諸葛亮道:“此番子敬先生前往周瑜處勸,此次斷糧道之事自然是不用再提了,卻也只怕那周瑜知了軍師心思,卻更回對軍師有加害之意了。”可不是,諸葛亮越是被魯肅描繪得聰明,只怕那周瑜就越會把諸葛亮當成是禍患了。

諸葛亮聞言卻笑道:“伯虎多操心了。周瑜此番只是衝動罷了,等子敬將我原話出,亮不僅不會有事,反倒要安全了。”

我不解,遂問道:“卻是為何?”

諸葛亮笑道:“周瑜既是知道與曹操交戰在即,憑他眼光,又何以做對自己不利之事?如今亮看來,至少前方曹操不敗,我自是性命無憂。”

我仔細品味了他的一番話,細細想來,確也在理,遂不復再言。

-------------分割線--------------------------

ps:等下再來一章。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