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二女爭夫(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第4章 二女爭夫()

卻趙雲執意要在這裡等諸葛亮,而他勸要我先回去看場子,我也怕頭疼,不願意,所以兩個人,便一直窩在下面,你看我來我看你,靜靜地等待著諸葛亮完事。

哪知道,這一等,直等了半日,此時已是夜深人靜了,諸葛亮方才將廳內眾人應付完。

諸葛亮伸了一個懶腰,這時走了下來,卻也驚奇地發現了我二人。

趙雲見狀,當下也便急向前對諸葛亮言道:“要麻煩軍師了。”

諸葛亮呵呵笑了幾聲,搖著羽扇嘆氣道:“竟是連兒女情長之事,也要我這個軍師出馬,真是沒完沒了!”

諸葛亮會累,鬼才相信呢!當下,便只當他在笑了。

趙雲很是誠懇地道:“還望軍師親自出馬一趟,否則,雲真是不敢回家了都。”

諸葛亮笑道:“子龍你於戰場廝殺,從不懼敵,奈何還怕了區區二位女子。”

趙雲苦笑道:“能不怕麼?一個江東郡主,一個孟起妹妹,雲哪邊也開罪不起啊。”

這個量這時忽然問道:“卻不知子龍對那馬雲祿心意如何?”

趙雲應道:“軍師不是外人,又怎會不知雲心意。”

諸葛亮笑道:“這便好了。”言罷,又對趙雲言道:“前面帶路吧。”

聞言,趙雲急是大喜,當下便直往向前。

那邊諸葛亮招呼過來,言道:“趙風你也趁此機會,與亮商議一些事情吧。”

如此,一路上,三人邊走邊。

諸葛亮忽然問我道:“伯虎可知我漢室江山為何為引發動亂否?”

面對諸葛亮忽然提出的這麼一個話題,當下我有些措手不及了,笑應道:“軍師如此問,範圍太廣泛了。但風認為,漢朝歷經數百年。興衰成敗。原因還是很多的,卻不知軍師如何看法。”

諸葛亮停住不走了,看著我,言道:“此是亮在問你,你卻何以反問起我來?其實,亮不過是想聽聽伯虎的一番見解罷了。”

我言道:“朝代興衰,原因諸多。但有表面原因和實質原因而已。”

諸葛亮聞言大有興趣,問道:“表面原因?實質原因?這是何道理?”

我笑道:“表面原因,自然是指天下人都能看得見,並且能輕易知道的。以此時天下為例,漢朝之所以滅亡,想必大多數人都會以為是外戚專權。宦官禍國導致的吧。”

諸葛亮笑道:“伯虎莫非認為,此尚且不是根本原因?”

我頭,續道:“縱觀兩漢,直到後期,天下人看到的,往往都是母后稱制,外戚專權,宦官禍國。但這只是東漢政權**的表現。並不是**的原因。風這麼。便是因為在我大漢前期,在皇朝之中。也有母后、外戚、宦官,只是這些人並沒有把持政權,並沒有成為政壇上的要人,這是因為當時的政權還沒有**。一個很淺顯的道理,母后稱制,就意味著英明的帝王的消失,同時也意味著外戚、宦官等人可以趁機掌權,就表明了一個政權已經落在了皇帝的親戚和家奴的手中。”

諸葛亮遂疑問道:“莫非伯虎以為,英明帝王的消失,才導致漢室的衰弱?”

我猛地一頭,旋即也搖頭,重重地道:“軍師所的英明帝王,自然對朝廷的興衰有影響,但依舊不是最關鍵的。天下是太平還是動亂,到底,還是要看天下的百姓!”

其實,我是想直接創造歷史的是天下的勞動者,但想了想,怕再是過了,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當下也便改口為天下的百姓。

聞言,諸葛亮似懂非懂,有要插話的傾向,這時卻又打住不,示意要我繼續下去。

我遂接著話題言道:“所謂英明的帝王的消失,並不是指在一個皇朝內部,總是無緣無故的生出了許多無能的傻子或者白痴,試想,這怎麼可能?一個帝王,兒子少則幾十,多則上百,不可能全是無能之輩!這也就是,指定皇位的人,在選定皇位的繼承人的時候,有意的選定這些無能之輩做皇帝。也便只有這樣,在皇帝的背後,才可以安穩的存在一個掌權的皇太后。而只有太后能夠坐在皇帝的背後,外戚才會由於裙帶關係得勢,從而專權,同時那些皇宮中的男女奴才才可能成為皇帝唯一可依賴,並利用與外戚對抗的力量。”

諸葛亮聞言有些驚訝道:“伯虎這般,一切的原因,歸結而來,便是由此惡性循環而來,到底,便是因為帝王成了皇后的傀儡?”

見諸葛亮這般,我有些無語,應道:“軍師方才與風談論的這些,不過是今時今日漢朝名存實亡的表面原因而已!我便歸納為,中央集權。”

“中央集權?”諸葛亮顯然對這個詞語有些不理解,是以反覆念了幾遍。

我笑道:“所謂中央集權,便是單指天子的權力。天子全力越大,對朝廷的穩定越有益。相反,天子權力被削弱了,也就意味著外戚和宦官可以掌握朝政,有了權力,這,自然對朝局的穩定,帶來了消極影響。”

諸葛亮想了想,反應過來,笑道:“原來卻是這般。”笑完,這時他又意識到了什麼,問道:“這些如果是表面原因,那實質原因是什麼呢?”

我笑了笑,言道:“軍師不妨透過現象看本質。風且問軍師,一個皇帝要加強中央集權,關鍵在什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諸葛亮試問道:“是軍隊麼?”

我搖了搖頭。

諸葛亮又道:“民心?”

我應道:“有擦邊的意思了。”

自然,民心所向,天下不統一,不太平,那還真是奇怪了!

諸葛亮這時言道:“亮也便在想,若是民心依附,天下何以震動?只是伯虎之言,又令亮有些疑惑,看上去,亮言民心,此答案猶不算正確,卻不知到底是何?”

我遂應道:“民心,其實也只能算是表面現象而已。風過,透過現象看本質。且問軍師,要擁有民心,關鍵是什麼?”

諸葛亮道:“天下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我遂問道:“如何使天下百姓吃得飽,穿得暖?”

話題越來越朝我預想的方向靠近,當下我心裡極為高興。不料這時諸葛亮的回答卻讓我有些無語,他言道:“要想百姓過得舒坦,自然是要當皇帝的下達開明的政策….”

一番話,竟是還沒有談到本質。

當下也不願羅嗦了,我打斷他的話,言道:“要想百姓安居樂業,其實最關鍵的,便是讓百姓擁有自己的土地!關鍵是土地!”

“土地?”諸葛亮聞言陷入沉思。

我繼續言道:“不錯,正是土地!其實天下之所以發生民變,致有黃巾之亂此類事情發生,便正是因為此時天下各大豪族土地兼併嚴重,導致天下窮苦百姓失去了自己賴以生存的土地,才會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此等意思,軍師可想到了?”

不等諸葛亮回答,我續道:“其實所有問題歸結到一出,最終還是土地問題。漢朝為什麼會有強盛時期?又為什麼會衰弱?其實與之息息相關的,不過就是土地。所謂的中央集權,天子的權力,能不能牢固,還是因為土地!皇帝手下若是有土地,各種政策都可以實行!沒有土地,屁事都做不成…..”

我得很亂,但是不妨礙諸葛亮聽得明白,便是我一番疾言下來,諸葛亮聽完,言道:“伯虎此言,確是令亮茅塞頓開,有撥開雲霧見青天之感!”

我一笑而過,而後急是言道:“軍師如今在荊州,自當對土地制度,進行一番改革了。”

諸葛亮笑道:“土改關係主公治下穩定,此事勢在必行。只是,其間問題多多,當從長計議。”

聞言,我不置可否。現在整個天下地主土地兼併都這麼嚴重,此荊州,更是。諸葛亮要進行土地改革,少不得要觸及當地各大豪族的切身利益。況且,此時還未有完全的土改計劃,自然應當慢慢謀劃了。

話間,不知不覺便來到了趙雲府上。此時,我和諸葛亮的談話也便止住了。眼下,他可是來幫趙雲解決府裡那孫尚香和馬雲祿之事的啊!

三人無不是面目表情地進府。趙雲詢問了一番,這時才知道那三個女子已經各自分散歇息去了。

趙雲哪裡敢進孫尚香的房間啊,更是不願將此事拖後,此時便急令府中下人先將二女給叫過來,面見諸葛亮。(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